第30章 打過邊境線

十月六日傍晚,天色暗下來後,第一八八裝甲旅撤出了代爾塞賴斯。

爲了阻止敘軍乘勝追擊,巴拉姆出動了數十架武裝直升機,對敘軍第三裝甲師與第七裝甲師進行了一次猛烈的低空打擊。雖然這輪打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迫使敘軍放棄了繼續推進的想法,但是以軍也付出了極爲沉重的代價,總共有十三架ah-64d被敘軍的野戰防空系統擊落。

從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來看,以軍的這輪空中反擊基本上沒有意義。

原因很簡單,在擊退第一八八裝甲旅,攻佔了代爾塞賴斯的時候,敘軍第三裝甲師與第七裝甲師也離“殘廢”不遠了。

當時,敘軍至少在代爾塞賴斯附近損失了三百七十輛主戰坦克。

此外,在阻擊第七裝甲旅的戰鬥中,第三裝甲師還損失了大約八十輛主戰坦克。

根據敘軍的作戰編制,這兩個師總共也就只有六百多輛主戰坦克,除掉突擊時損失的十多輛,在攻佔代爾塞賴斯之後,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五十輛主戰坦克,而且激烈的戰鬥,耗光了彈藥與燃油。

也就是說,即便敘軍的後勤保障能力不受影響,也需要大概一天,第三裝甲師與第七裝甲師才能在僅剩下四分之一裝甲力量的情況下再次發動進攻。如果要補充作戰力量,則需要更多的時間。

事實上,這也正是戚凱威面臨的最大問題。

如果就此停下來,以軍將獲得足夠多的時間鞏固最後一道防線,甚至有可能趕在敘軍之前發動進攻。如果繼續進攻,第三裝甲師與第七裝甲師將得不到補充與休整,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被以軍擊潰。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以軍只動用了三個王牌旅。

在第三裝甲師與第七裝甲師前方,還至少有一個常備旅與四個預備役旅。如果進攻速度慢下來,以軍還會繼續增兵。

如果可以,戚凱威當然希望第三裝甲師與第七裝甲師繼續向前挺進。

前線反饋回來的消息讓戚凱威非常沮喪,萬幸的是敘軍的搶修部隊已經趕到,大約能夠修復三分之二的受損坦克。只是,需要有足夠多的時間,而且一部分受損較爲嚴重的主戰坦克必須送回後方的修理廠。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戚凱威只能讓步兵師頂上去,繼續向以軍施加壓力,消耗以軍的作戰能力。

當然,這不僅僅指以軍的有生力量。

持續的高強度戰鬥,最受考驗的是官兵的忍耐能力,或者說是精力。只要不放鬆進攻力度,以軍就得在前線拼命,也就得時刻保持戰鬥狀態。持續上幾天,以軍就算還守在陣地上,也不見得能夠守住。

戚凱威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聯繫牧浩洋,提出讓埃及軍隊協同作戰。

當時,巴拉姆也調整了部署:一是讓第一八八裝甲旅撤到後方補充兵力,特別是損失嚴重的裝甲力量;二是向第七裝甲旅與第一步兵旅增派兵力,穩住側翼防線;三是把預備役部隊頂上去,守住戰線。

更重要的是,巴拉姆也需要預備隊,充足的預備隊

當天晚上,巴拉姆就聯繫了以軍總參謀長,提出至少增派四個步兵旅,補充五百輛主戰坦克。

補充主戰坦克的要求立即得到了滿足。

打到這個時候,以色列國防軍還沒有拼光“庫存”,大量庫存的“梅卡瓦4”與“梅卡瓦3”型主戰坦克,甚至是一些“馬加奇7”型主戰坦克都在翻修之後,提供給戰時組建的預備役部隊。

可惜的是,在增派預備役部隊的問題是,以軍總參謀長沒有滿足巴拉姆的要求。

原因很簡單,在六日下午,西奈半島前沿陣地上的埃及軍隊就進入了進攻陣地,埃及空軍還轟炸了邊境線上的以軍陣地。

所有跡象都表明,埃及軍隊即將越過邊境線。

雖然戈蘭高地上的戰況非常兇險,但是與南方邊境防線相比,就算不了什麼了。不管怎麼說,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巴拉姆成功頂住了敘利亞軍隊的猛攻,還使兩個敘利亞王牌裝甲師遭到重創。可是在南面,埃及軍隊已經休整了一個星期,三個主力集團軍都得到補充,恢復了作戰能力。更重要的是,南部邊境線基本上無險可守,如果讓埃及軍隊取得突破,哪怕只是攻佔了埃拉特港,以色列也要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結果就是,以軍不得不在大批部隊留在南部防線上。

以當時的情況,以軍根本無法增援戈蘭高地。

只是,以色列國防部給了巴拉姆特權,即在北方戰區範圍內,他可以自行徵召所有適合參戰的人員。

對以色列來說,這是最高級別的戰爭動員行動了。

在過去的四次中東戰爭中,只有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政府才下放權力,讓戰區司令官從平民中徵召作戰人員。

問題是,這能解決問題嗎?

雖然以色列是全民皆兵的國家,但是並不表示所有人都適合服兵役,畢竟上了年紀的老人、不到十六歲的少年與兒童、從事生產的工人、照顧家庭的軍人家屬、傷殘人員等等都不適合作戰。

此外,在巴拉姆的轄區內,也沒有多少平民。

唯一讓巴拉姆稍感欣慰的是,第一天的頑強阻擊,重創了敘軍主力,因此敘軍不可能立即發動大規模進攻。

到了十月七日上午,以軍受到的壓力轉到了南部戰場上。

當天上午,埃及軍隊越過邊境線,開始圍攻埃拉特港。

擔當主力的,仍然是在此之前表現出色、也有點莽撞的第三集團軍,第一集團軍則擔任預備隊,第二集團軍負責守衛邊境防線,另外後方還有二十四個預備役步兵師,主要負責運送作戰物資。

戰鬥打響之後,以色列國防部就收到了美國發出的警告:埃及軍隊肯定會不惜代價的攻佔埃拉特。

原因很簡單:埃及已經在紅海的古爾代蓋集中了三十多艘船隻與十多艘小型艦艇。

按照的情報,在過去一週內,埃及軍隊向古爾代蓋運送了大約十五萬噸彈藥物資,徵用了三十多艘商船,還集中了紅海艦隊的所有戰艦,只要打下埃拉特,埃及就會把這些物資送往前線。

如此一來,埃及軍隊就能以埃拉特爲基地,掃蕩與攻佔內蓋夫地區。

更重要的是,通過海運,埃及軍隊能把地面補給線縮短三分之二,把更多的後勤保障力量放在前沿後方,從而爲一支十五萬的大軍提供足夠的後勤保障,而這支部隊至少有能力打到貝爾謝巴。如果埃及軍隊攻佔了貝爾謝巴,就能夠通過鐵路線運送物資,確保有足夠多的前線部隊獲得補給。

按照以軍的防禦部署,只要埃拉特淪陷,守住貝爾謝巴的機會並不大。

此外,就算能夠守住貝爾謝巴,阻止埃軍北上,也將丟掉內蓋夫地區,而這相當於以色列國土的四分之一。

真要打到這一步,以色列就只能求和了。

事實上,當時美國國防部在一份提交給白宮的報告中明確提到,埃及軍隊很有可能在控制了內蓋夫沙漠之後結束進攻行動,通過防禦戰、以及戰術反擊消耗以軍兵力,迫使以色列求和。

在政治上,只要以色列無法在南方戰場上取勝,就算守住了戈蘭高地,也與戰敗無異。

原因很簡單,如果在這個狀態下停戰,以色列肯定會在談判桌上要回內蓋夫地區,而唯一的辦法就是交出戈蘭高地。不管選擇內蓋夫沙漠、還是選擇戈蘭高地,以色列的安全局勢都將徹底惡化。

當然,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政治因素。

如果埃及軍隊控制了內蓋夫沙漠,就能以此爲根基,幫助巴勒斯坦建國,從而在阿拉伯世界獲得無與倫比的聲望與地位。到時候,別說敘利亞這類親埃國家,就連約旦、沙特與阿聯酋等較爲親美的國家也會承認埃及的領袖地位,而“埃敘軸心”也將因此形成,誰也無法阻止埃及聯合與統一整個阿拉伯世界。

由此可見,以色列不能丟掉內蓋夫沙漠,美國更不能讓以色列丟掉內蓋夫沙漠。

影響就是:以軍不得不把重點放在南面戰場上,以擊敗埃及軍隊爲主要目的,然後再回過頭來收拾敘利亞。

當然,前提是必須擊敗埃及軍隊。

爲此,以軍不但把預備役旅全部派了過去,還把在十月三日獲得的主戰裝備全部送往了南部戰場。

到十月七日凌晨,以軍已經在南方邊境防線上集中了八十個旅,一千八百多輛主戰坦克與三千多輛裝甲戰車,其中一千餘輛主戰坦克是美國提供的m27a1型,其餘的主要是重新啓用的“梅卡瓦4”與“梅卡瓦3”。

因爲有了充足的彈藥,所以在接收m27a1之後,以軍進行了高強度訓練。

主要就是讓坦克手掌握m27a1的操作方法,特別是美軍的炮瞄系統,畢竟這與以色列坦克不大一樣。

這些準備,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十月七日上午八點左右,埃及軍隊發起進攻,第三集團軍僅用了四個小時,就包圍了由四個以軍旅守衛的埃拉特港。

只是,以軍並沒自亂陣腳,而是進行了非常頑強的抵抗。。.。

第78章 兩強標準第71章 以進爲退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283章 第一步第84章 戰將第48章 全身而退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86章 全面競賽第80章 轉變第93章 兩頭作戰第72章 對峙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88章 各讓一步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27章 地面戰爭第5章 是戰是和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93章 主旋律第27章 利誘第5章 最終辯論第94章 戰略價值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2章 漸行漸遠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9章 伏擊第55章 兩強相爭第21章 動員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66章 起航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162章 彈雨第58章 功虧一簣第219章 火線第1章 禁運效果第41章 孤注一擲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62章 戰略意第259章 遺贈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6章 戰略籬笆第23章 戰略誤判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54章 生於憂患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82章 戰火再起第7章 又見熟人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24章 昏了頭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0章 周旋第19章 新戰線第248章 災難第46章 逃命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169章 亂戰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34章 中流砥柱第83章 試探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6章 耐心等待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40章 突襲第131章 掃蕩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39章 投送力量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34章 公衆事件第211章 大包抄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35章 全局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30章 虎口逃生第33章 引流疏導第38章 狼羣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50章 匿蹤突擊第44章 理想主義第44章 防空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