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後,在誰也無法阻止的情況下,埃以兩軍的全面碰撞開始了。?
繼下午的裝甲遭遇戰後,上半夜的時候,以軍的三個裝甲旅在奈赫勒北面、侯頓丁幹河的乾涸河牀上,與埃及陸軍第三集團軍的第三裝甲師、第十五步兵師、第三一一獨立裝甲旅遭遇。?
這是整個西奈半島戰場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裝甲會戰。?
以色列的三個裝甲旅擁有二百八十七輛主戰坦克與五百二十四輛裝甲戰車,埃及軍隊則投入了四百六十四輛主戰坦克與六百六十八輛裝甲戰車,雙方還各動用了數百門火炮、上千具反坦克導彈。?
這場戰鬥也暴露了以軍的戰役部署。?
聯繫白天的作戰行動就能發現,以軍意圖通過圍攻第五站,迫使埃及軍隊增兵,然後以越野行軍的方式,動用兩個裝甲旅突擊舍特,切斷埃及軍隊的後勤補給線。達到目的後,埃及軍隊肯定會陣腳大亂,開始向舍特方向增兵,並且收縮防線。這個時候,在奈赫勒附近發動一場決定性的進攻,就能打垮埃及軍隊。?
可惜的是,以色列國防軍的計劃太完美了。?
在第五站與舍特方向上的戰鬥都沒有達到目的的情況下,攻打奈赫勒,顯然是最爲糟糕的行動。暫且不說三個裝甲旅能否擊潰第三集團軍的主力,即便能夠,以軍也不可能佔領奈赫勒。再退一步,即便以軍佔領了奈赫勒,因爲第一集團軍在奈赫勒西面,東面只有第三集團軍的一個步兵師,以軍的大縱深突擊也難以達到戰役目的,埃軍有足夠的能力在奈赫勒方向上發動反擊。?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以軍平白無故的把三個常備裝甲師消耗在了沒有意義的地方。?
問題是,埃軍的處境也不大理想。?
按照戚凱威的部署,在守穩了第五站之後,由第一集團軍出動主力部隊,從一號公路線東面向北穿插,首先打掉第五站附近以軍的後勤補給線,迫使以軍向西運動,然後由第三集團軍主力沿三號公路線向北挺進,利用以軍防線空虛的機會,在二號公路線上站穩,再圍殲西面的以軍主力。?
打成功的話,這場戰役在兩天內就能結束。?
在主力全部覆滅的情況下,就算以軍還有足夠多的兵力,也只能退守邊境防線,埃軍將順利收復西奈半島。?
可惜的是,第一集團軍的穿插行動沒有打成功。?
結果就是,在第三集團軍的主力按計劃北上的時候,以軍沒有向西運動,主力仍然集中在三號公路線附近。?
乾涸河牀上的戰鬥,迅速演變成了一場消耗戰。?
當天晚上,以軍就投入了五個裝甲旅的預備隊,埃軍則陸續投入了第三集團軍的最後一個獨立裝甲旅、第一集團軍的一個步兵師,以及在二十六日下午纔到達奈赫勒的三個預備役步兵師。?
如此多的兵力投入,讓任何後方調度與指揮都變得毫無用處。?
要知道,當時雙方都動用了電磁干擾,還使用了電磁武器,後方與前線的通信聯絡時斷時續,後方指揮官根本無法準確及時的掌握前線情況,也無法向前線指揮官下達命令,自然無法干預戰術行動。?
結果就是,絕大部分時候,必須由前線指揮官單獨做出決斷。?
在這方面,埃軍顯然比不上以軍。?
可以說,就算放眼全球,以色列國防軍基層軍官的素質也是數一數二的,而且大部分都有實戰經驗。哪怕在過去幾十年內,以色列國防軍的唯一敵人是非政府的武裝組織,比如黎巴嫩真主黨與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可是在每年、甚至每個月都有仗打的情況下,以色列軍官非常清楚應該怎麼指揮士兵作戰。?
相對而言,埃及陸軍的情況糟糕得多。?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之後,埃及陸軍只參加過一次戰爭,即一九九一的海灣戰爭,而且是以聯軍的方式參戰,沒有做出多大貢獻。在過了四十多年後,當時的基層軍官要麼退役、要麼成了將軍。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埃及軍隊中幾乎沒有一名軍官有實戰經驗,很多軍官甚至不清楚自己的部隊是個什麼樣子。雖然通過前期的幾場惡仗,基層軍官得到了鍛鍊,但是與以色列軍官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
如果不是前線軍官表現出色,以色列國防軍根本堅持不到清晨。?
別忘了,埃及軍隊在這塊戰場上總共投入了近十萬地面部隊,而以色列國防軍只動用了不到四萬兵力。?
巨大的兵力差距,不是依靠基層軍官的素質就能加以彌補的。?
更重要的是,埃及官兵在這場戰鬥中也表現得非常英勇。雖然戰術能力不怎麼樣,但是並沒有出現潰逃現象。歸根結底,通過前幾次戰鬥,特別是在裝甲戰中,埃及軍人獲得了必要的信心。?
信心到底有多麼重要??
如果沒有信心,那麼當天晚上,埃及軍隊就會像第四次中東戰爭時那樣,在以軍發動反擊時迅速崩潰。?
有了信心,也就有了勝利的希望,也就有了戰鬥下去的動力。?
當然,這種信心,在很大的程度上來自於對現有武器裝備的信任,即埃及軍隊已經通過實戰證明,中國提供的主戰裝備比以軍的更加先進,埃軍軍隊在數十年來,第一次獲得了裝備性能上的優勢。?
這個晚上,在第五站方向上,埃軍也發起了反擊。?
依靠第一集團軍增派的步兵師,埃及軍隊在夜間十點左右衝出防禦陣地,再次挑戰不遠處的以色列國防軍。?
當時,以軍的重點已經放在了東面的戰場上。?
面對埃及軍隊不顧一切的反擊,以軍只能穩步撤退,畢竟在此之前,以軍一直在進攻第五站,沒有構築防禦陣地。事實上,以色列國防軍根本沒有在第五站附近構築防線,而是希望通過進攻壓迫埃及軍隊,大不了就在主動撤退之後,通過運動戰打敗埃及軍隊,固守防禦不是以軍的打法。?
問題是,到了二十六日夜間,以軍根本沒有打運動戰的資本。?
原因就是:以軍的後勤補給已經達到極限,圍攻第五站的幾個旅沒能在埃及軍隊發起反擊之前獲得彈藥與燃料補給。?
拿第二步兵旅來說,當時剩餘的燃料只夠坦克與戰車行進一百多公里,而剩餘的穿甲彈平均分配下來,每輛坦克只能分到八枚,而離第二步兵旅最近的補給站,還在東邊五十多公里之外。?
更重要的是,當時計劃送往第五站的物資已經被截留,提供給了東邊的作戰部隊。?
以軍不撤退的話,不但有可能被埃軍擊潰,還很有可能被埃軍包圍。如果埃軍打得積極主動一些,就會繞過以軍防線,直接穿插到後方,切斷以軍的補給線,然後出動一支裝甲部隊,哪怕只是一個裝甲營沿着二號公路線向東突擊,就能在幾個小時之內,端掉以軍設在沿途的所有補給站。?
只有主動撤退,收縮防線,纔有希望拖住埃及軍隊。?
問題是,主動撤退,絕對不可能擊敗埃及軍隊。?
如果一直退下去的話,以軍仍然有可能被埃及軍隊包圍。?
結果就是,在其他部隊撤退的時候,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留下斷後,對埃及軍隊發起了反衝擊。?
必須承認,王牌部隊就是王牌部隊。?
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吉瓦提”旅都能發起反擊,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好準備,然後以視死如歸的精神衝向埃及軍隊的鋼鐵洪流。在這場慘烈的戰鬥中,“吉瓦提”旅的三千八百名官兵裡面,只有不到一百人撤了出來,包括旅長、六名營長、十一名校官在內的一千七百餘名官兵陣亡,剩餘近兩千名官兵都是在戰鬥到彈盡糧絕、或者負傷失去作戰能力的情況下被埃軍俘獲。?
“吉瓦提”旅也成爲這場戰爭中,第一個被整建制殲滅的以軍旅級部隊。?
後來,“吉瓦提”旅的軍旗被埃及軍事博物館收藏,成爲埃及軍隊歷史上最爲醒目的戰利品。?
“吉瓦提”旅的自我犧牲,爲其他六個旅爭取到了撤退機會。?
問題是,埃及軍隊的進攻仍然沒有被打退,而且以軍在西奈半島上的活動空間被壓縮了將近一半。?
這就意味着,如果第三集團軍取得突破,以軍主力將被埃及軍隊包圍。?
二十七日凌晨,在戰線已經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塞邁德方向上的以軍發起進攻,開始向西突擊。?
只是,以軍首先得衝破第十三步兵師的防線。?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道簡單的防線。?
在進行戰役部署的時候,戚凱威最重視的就是塞邁德方向上的防禦力度,因爲他早就意識到,決戰打響之後,以軍肯定會從該方向上衝擊第三集團軍的右翼,所以除了讓第十三步兵師加強防禦強度之外,他還在這邊投入了一個預備役步兵師,並且圍繞塞邁德構築了環形防禦陣地。?
戚凱威的要求並不高:只需要拖住以軍反擊部隊兩天就行了。?
打到天亮,以軍仍然沒有能夠在塞邁德方向上取得突破。?
此時,“吉瓦提”旅已經全軍覆沒,從第五站撤下來的六個旅後退了五十多公里,而埃及軍隊依然在後面緊咬不放。奈赫勒方向上,第三集團軍的裝甲部隊已經取得重大勝利,參戰的以軍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二的裝甲力量,而埃及軍隊的預備役步兵師及時上前,有效支援了主力部隊。?
可以說,以色列軍隊離戰敗只有一步之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