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措手不及

幾個小時後,牧浩洋的猜測得到了證實。

雖然連以色列民衆都承認,在達揚、沙龍、巴拉克、內塔尼亞胡、拉賓等這一代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英雄人物”之後,以色列缺乏真正的統帥,習慣了在南黎巴嫩、加沙與約旦河西岸地區跟真主黨、哈馬斯這些武裝組織作戰的以色列軍人,根本不瞭解、不清楚大規模戰爭該怎麼打。但是作爲一個時刻受到生存威脅的國家,一個奉行強硬政策的國家,以色列並不缺乏精明的將領,更不缺少與敵人拼死一搏的勇氣,以及通過戰爭獲得擊敗敵人所需的智慧。

事實上,猶太民族本來就是最聰明的民族之一。

能夠在亡國兩千多年後,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特點,也只有猶太人。從人類文明史的角度來看,猶太民族創造的輝煌並不亞於唯一傳承了五千年以上的中華民族,其民族智慧與民族生命力絕對強悍。

在這場戰爭中,巴拉姆少將就是典型代表。

作爲納科-巴拉姆上校,這位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指揮第六零零裝甲旅第一九零裝甲營作戰,參加二十多場戰鬥,丟掉一條大腿,連上下坦克都需要別人攙扶,被稱爲“人獅”的裝甲兵指揮官的曾孫,巴拉姆在十八歲就進入以色列裝甲兵學院,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隨後加入第六零零裝甲旅任少尉排長。十五年之後,巴拉姆升任上校旅長,第六零零裝甲旅也在二零二七年轉爲常備部隊。二零三二年,巴拉姆晉升爲准將,出任戈蘭高地駐軍總司令。

服役期間,巴拉姆參加了兩次南黎巴嫩戰爭與三次針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

雖然在這類低強度軍事行動中,巴拉姆的表現非常出色,在二零三二年的南黎巴嫩戰爭中還擔任了前線指揮官,但是與其他以軍少壯派將領不同,巴拉姆一直認爲,以色列國防軍不能盯着小的打,要有更加長遠的目光,即針對將來與阿拉伯國家的全面戰爭,進行徹底的軍事改革。

爲此,巴拉姆做了很多實事,也被很多人當成眼中釘、肉中刺。

比如,在研製“梅卡瓦6”型主戰坦克時,巴拉姆就通過在裝甲部隊司令部任職的軍校同學提出,應該延續“梅卡瓦5”型的設計體系,提高機動性的地位,而不是一味的重視防護。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巴拉姆還提出,在與阿拉伯國家的大規模戰爭中,與埃及的和平條約只是一張白紙,以色列將面臨兩線、甚至三線作戰的風險,而以色列的軍隊規模根本滿足不了兩線作戰,所以必須高度重視裝甲部隊的機動性能,以便在兩條戰線間迅速調動作戰部隊。

爲了這件事,巴拉姆還差點跟以色列裝甲兵司令鬧翻臉。

要知道,“梅卡瓦6”的設計方案,最終得由裝甲兵司令拍板確認,而巴拉姆當時只是裝甲營的少校營長。

當然,以他當時的身份,根本沒有資格對下一代主戰坦克說三道四。

更重要的是,巴拉姆並不知道,以色列拿不出第四代複合裝甲,也就不可能按照“梅卡瓦5”型來設計“梅卡瓦6”型主戰坦克,不然就根本沒有必要生產“梅卡瓦6”,直接改進“梅卡瓦5”就行了。

只是,值得肯定的是,巴拉姆的抗議發揮了作用。

在“梅卡瓦6”型開始量產後,以色列沒有關閉“梅卡瓦5”的生產線,而是繼續生產了一千多輛,還對所有“梅卡瓦5”進行了現代化改進,比如換上一百四十毫米電熱化學滑膛炮。

出任戈蘭高地駐軍總司令後,巴拉姆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力所能及的收集其他部隊不要的“梅卡瓦5”型主戰坦克。到戰爭爆發時,他已經爭取到了近八百輛,因此當時除了三個王牌旅,另外五個旅的主戰坦克都是“梅卡瓦5”,而在西奈半島方向上,預備旅的主戰坦克以“梅卡瓦4”爲主。

可以說,巴拉姆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裝甲兵指揮官。

正是如此,他跟所有裝甲兵指揮官一樣,非常清楚一個問題:裝甲兵的靈魂是進攻,而不是躲在戰線後方。

九月二十日,巴拉姆收到了晉升令。

在以色列國防軍中,少將已經是非常高的軍銜了,因爲在少將以上,總共只有不到二十名中將,而上將只是榮譽軍銜。

當天,巴拉姆就向以軍總參謀部提出,應該主動進攻敘利亞。

雖然請求沒立即得到批准,但是巴拉姆仍然按照他的想法,把三個王牌旅撤了下來,在戰線後方做好了進攻準備。

按照他的部署,進攻的主要目的是拖住敘利亞陸軍。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通過進攻粉碎敘利亞陸軍的進攻能力,讓敘利亞陸軍無法按照計劃攻打戈蘭高地。

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少的兵力爭取到最多的時間。

對以色列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因爲必須趕在敘利亞發動全面進攻之前攻佔整個西奈半島。只有在穩住了南部戰線之後,以色列國防軍纔有能力向戈蘭高地增兵,也才能集中起優勢兵力打垮敘利亞。也只有在打垮了敘利亞之後,才能陳兵西奈半島,迫使埃及接受停戰協議。

如果讓敘利亞先動手,後果將很難想像。

到了二十一日凌晨,巴拉姆的請求得到了重視,最終獲得批准,即在戈蘭高地方向上發動一次規模有限的戰術反擊,重點破壞敘利亞陸軍的進攻部署,爭取讓敘利亞陸軍把進攻時間推遲兩到三天。

這個時候,巴拉姆的前期部署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過幾個小時的緊張準備,戰場時間(正三時區,中國是正八時區)二十一日下午四點左右,以色列國防軍越過戈蘭高地實際控制線,攻入敘利亞境內,三個王牌旅齊頭並進,開始向大馬士革推進。

可以說,以色列國防軍的進攻來得非常突然。

在此之前,敘利亞軍隊沒有收到任何警報,也沒有任何徵兆表明以色列國防軍即將發動進攻。雖然在二十一日上午,敘利亞的偵察機發現三個王牌旅已經撤退到了防線後方,但是敘利亞軍方並沒重視這條情報,反而認爲以色列國防軍在加強防禦,因爲把王牌部隊放在後方充當機動部隊,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從戰術角度講,也應該把主力部隊放在防線後方充當預備隊。

事實上,當時中**事顧問團已經發出了警告。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在二十日夜間,中**事顧問團就警告過敘利亞軍方,以色列很有可能主動發起進攻,建議把進攻部隊靠後部署,而不是按照教科書上說的,全部進行前沿配置。在二十一日凌晨,發現以色列王牌旅後撤後,中**事顧問團再次發出警告,提醒敘利亞軍方,以色列國防軍很有可能搶先發動進攻,建議讓部分進入進攻陣地的部隊就地轉爲防禦狀態。

可惜的是,這兩次警告都沒有得到迴應,也沒有引起重視。

根據一位軍事顧問回憶,在警告敘利亞軍方的時候,軍事顧問團明確提到,戈蘭高地的防禦縱深非常淺,如果以色列國防軍不能在第一道防線上消耗敘利亞的進攻力量,即便延伸了防禦縱深,也很難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扭轉局面,因此以色列國防軍沒有理由把王牌旅撤到第二道防線上。

嚴格說來,戈蘭高地上根本沒有第二道防線。

只要敘利亞的裝甲部隊突破了第一道防線,就能進入地勢相對平坦的地區,而以色列國防軍將失去最重要的防禦支撐點。

說得簡單一些,戈蘭高地上的防禦作戰與通常情況下並不一樣。

這一點,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得到過證實,當時第七裝甲旅與第一八八裝甲旅爲了守住防線,幾乎拼得彈盡糧絕,兩支部隊幾乎都拼光了建制,可以說是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都沒有撤退一步。如果有縱深可言,以色列國防軍就不會如此拼命,更不可能讓兩個王牌旅遭受如此慘重的損失。

敘利亞軍方不重視軍事顧問團的建議,最終自食其果。

在以軍發動反擊時,已經有四個敘利亞師進入了進攻陣地,另外四個師也在進行進攻前的準備工作。結果就是,天色黑下來的時候,離戈蘭高地最近的兩個敘利亞師已經被以軍擊潰,另外六個敘利亞師則是一片混亂。

當天晚上,敘利亞總參謀部做了另外一件極端愚蠢的事情:命令前線部隊後撤。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讓靠前部署的主力部隊後撤是保存實力的有效辦法,但是這麼一來,等於正中以軍下懷,因爲以軍根本沒有打算殲滅敘利亞軍隊,而是通過有限的進攻打亂敘利亞的進攻部署。讓主力部隊後撤,等於讓前期做的準備全部付諸東流,也就等於讓對手達到了目的。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敘利亞軍隊的最佳選擇是讓前線部隊就地固守。

不管怎麼說,以色列國防軍只投入了三個旅的兵力,而且僅花了幾個小時做準備,進攻的可持續性肯定不怎麼樣,也就不可能對大馬士革構成威脅。只要敘利亞軍隊就地固守,以軍的進攻很快就會成爲強弩之末。

撤退的話,後果就很難預料了。。.。

第40章 豐收時期第58章 死撐第43章 試探第76章 新機會第39章 機會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17章 高姿態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59章 擊鼓傳花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85章 矛盾爆發第64章 外交勝利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22章 大決戰第64章 三管齊下第22章 備用計劃第69章 外援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82章 十一比八第27章 樹梢優勢第52章 兇猛打擊第42章 第五代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321章 起源第4章 戰爭陰雲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7章 打與不打第60章 海蛇之吻第92章 長遠目光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25章 先做準備第36章 急轉直下第41章 瘋狂準備第7章 實幹階段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56章 守株待兔第44章 開戰在即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7章 突然襲擊第83章 空中遭遇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38章 戰前會議第43章 傳奇人物第74章 迴歸第6章 爭取和平第110章 退卻第44章 開戰在即第37章 遠洋護衛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75章 三板斧第47章 唯一選擇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253章 謀略家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65章 國家意志第75章 真真假假第49章 最佳選擇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21章 點燃導火索第35章 聲東擊西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74章 反擊第3章 戰前會議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176章 硬碰硬第13章 全權顧問第65章 完勝之途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17章 高姿態第7章 關聯性第67章 全面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