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戰略平衡

與歐盟一樣,劇烈變化的國際形勢,也把俄羅斯推到了十字路口上。

可惜的是,與歐盟相比,俄羅斯的處境更加惡劣。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成敗不是繫於某種社會力量,而是一個人。

從歷史影響上看,成就俄羅斯與毀掉俄羅斯的是同一個人。

作爲前蘇聯主要的衣鉢繼承者,俄羅斯依然是世界上幅員最爲遼闊、資源最爲豐富的國家,也是得到公認的世界強國。只是,剛剛獨立的俄羅斯並不強大,反而因爲過分的信賴西方集團,遭遇了十年的寒冬。直到從克勃格走出來的普京當上總統,俄羅斯這臺龐大而又老舊的戰車纔回的正軌。普京的第一次任期,是俄羅斯經濟發展最快、社會復甦最爲迅速的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普京一個人拯救了俄羅斯,把這個歷史沉重的國家拖出泥潭,推上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正是這位“強硬的獨裁者”,把俄羅斯帶上了歧途。

在普京的第二次總統任期內,俄羅斯的發展狀況就沒有那麼理想了。

雖然在此期間,通過與中國加強合作,俄羅斯獲得了大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中國巨大的資源需求,極大的促進了俄羅斯經濟增長,比如在二零一六年到二零一九年間,與中國的貿易就爲俄羅斯提供了數百萬個就業崗位,使俄羅斯迅速走出金融危機。但是這種單純依靠資源的貿易,對俄羅斯的幫助並不大,而且不具有持續性。比如從二零二零年開始,隨着中國加強了從其他地區的進口力度,大力開闢海外資源產地,對俄羅斯的需求大爲降低,貿易額開始萎縮。

僅僅如此的話,俄羅斯受到的影響還不是很大。

中國的需求減少,不等於俄羅斯找不到買家,比如歐盟也需要俄羅斯的資源,特別是石油與天然氣。

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大國以出口資源爲主。

要知道,真正的大國,都是進口資源,出口更有價值的工業產品,特別是含有更高附加值的高技術工業產品。

這一點,在軍火貿易上體現得非常明確。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俄羅斯都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軍火出口國,每年都能創造數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的外匯收入,而軍火貿易也是除了能源貿易之外,俄羅斯的第二大外匯收入。

可是從二零一五年開始,俄羅斯的軍火貿易額開始急劇下降。

到二零二零年左右,俄羅斯不但沒有保住第二的位置,連前五位都不是,軍火貿易額僅有可憐的七億美元,比美國的七百八十億、中國的六百二十億、英國的一百七十億、德國的一百六十八億、法國的一百四十億美元差了不僅僅是一個級別,即便跟以色列、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相比,也差了好幾倍。

雖然在二零二四年,隨着T-50定型量產,俄羅斯的軍火貿易額有所增加,但是仍然遠遠落後於其他強國。

歸根結底,正是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出了問題。

說得直接一點,俄羅斯在科技實力上已被中國、美國、歐洲甩在了後面,根本沒有能力與其他強國競爭。

問題是,這並不等於俄羅斯失去了大國的資格。

利用資源貿易,俄羅斯不但與中國、歐盟保持着良好關係,還鞏固了傳統勢力範圍,周邊環境大爲改善。

當然,最主要的不是俄羅斯的實力增強了,而是美國的相對實力減弱了。

說得直接一點,在美國必須面對中國挑戰的時候,不再把遏制俄羅斯當成主要任務,也就不再打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在某些時候甚至把俄羅斯當成遏制中國的夥伴,也就不得不爲俄羅斯鬆綁。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第一次印度洋戰爭。

當時,美國爲了遏制中國進軍印度洋,不得不拉攏俄羅斯,以戰略利益做交換,幫助俄羅斯鞏固中亞地區的地位,阻止中國向中亞滲透,利用俄羅斯的野心,特別是在傳統地緣地區的野心來牽制中國。

雖然這一招沒有收到明顯效果,畢竟中國沒有進軍中亞的野心,也不想挑戰俄羅斯的傳統勢力,但是至少讓俄羅斯有了喘息機會,也減輕了俄羅斯的戰略負擔,比如藉此機會鞏固了在外高加索地區的控制力。

當然,俄羅斯得到的好處絕不僅僅如此。

比如在美國進行戰略收縮後,俄羅斯控制了烏克蘭,聯合白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着手重組獨聯體,並且把獨聯體作爲建立戰略邊疆的重要基礎,以此提高國際地位,獲得國際大國身份。

有一點必須承認,即俄羅斯的處境並不樂觀。

在軍事領域,反映得特別明顯。

二零三五年前後,中國與美國率先開始了第五代戰鬥機的量產工作,由法國與德國聯合研製的“歐洲先進戰鬥機”也完成了首飛,預計在二零四零年前量產,而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連影子都沒有。

在這個急流勇進的時代,跟不上就等於倒退。

對俄羅斯來說,前蘇聯的遺產已經消耗一空,卻沒能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未來自然暗淡無光。

事實上,這也正是俄羅斯爲什麼堅決反對全面銷燬核武器,在美國與中國的壓力下卻又無可奈何的原因。對俄羅斯來說,核武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戰略安全保障,可是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又讓俄羅斯不得不屈服。

這些現象,無一例外的表明,俄羅斯充其量算得上是地區強國。

只是,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憑藉獨一無二的地緣優勢,俄羅斯仍然是世界大國。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西接歐洲、東連中國,彼得大帝等老祖宗打下的基業足夠後世子孫享用幾百年了。

正是利用與歐洲、中國的緊密關係,俄羅斯的地位得以維持。

說得直接一點,俄羅斯是中國與歐洲的緩衝帶,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牽制歐洲的主要着力點。如此優越的地理位置,讓俄羅斯獲得了足以維持身份地位的資本,也足以在多邊外交中獲得一席之地。

打個很簡單的比喻,中國不希望俄羅斯過於弱小,歐盟也不希望俄羅斯過於羸弱,而美國則希望俄羅斯足夠強大。

受此影響,俄羅斯總能左右逢源。

二零三六年初,美國新任總統出訪的第一個國家就是俄羅斯,而不是像傳統那樣,首先訪問英國。

在莫斯科,美國總統不但承諾爲俄羅斯提供一千萬噸糧食,還答應促進雙邊貿易。

可以說,這是美俄關係出現重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

在此之前,美國的對俄戰略以遏制與牽制爲主,即便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因爲俄羅斯與中國關係密切,美國都在積極牽制俄羅斯。在此之後,美國的對俄戰略將以扶持爲主,把俄羅斯變成對抗中國、制衡歐洲的橋頭堡。

美國對俄態度的轉變,可以說是這輪國際局勢大變革中最引人矚目的重大事件。

在很多人看來,這肯定毀導致中俄與歐俄關係倒退。

顯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短期內,中國肯定不會與俄羅斯交惡,因爲中國的主要戰略對手不是俄羅斯,而且與俄羅斯還有合作基礎。

對歐盟來說,俄羅斯更加重要。

原因很簡單,在可控聚變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之前,歐盟依然要從俄羅斯進口能源,而且主要從俄羅斯進口能源。

對俄羅斯來說,也不可能因爲美國而與中國、歐盟交惡。

原因也在經濟層面上,即俄羅斯需要歐盟的能源市場,更需要與中國維持良好穩定的關係。不管與美國的關係有多麼密切,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美國都不可能取代歐盟、更不可能抵消中國對俄羅斯的影響。

由此可見,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扮演中戰略平衡者的角色。

也正是這個角色,賦予了俄羅斯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

問題是,隨着中美關係惡化,以及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加快,俄羅斯的戰略重要性不會無限制的增長,而會出現波動。準確的說,俄羅斯的基本政策,將決定其在美國製訂的戰略體系中的地位。

對俄羅斯來說,要想獲得美國的援助,就得爲美國利益服務。

如果俄羅斯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遲早會與美國分道揚鑣。在這個時候,不管是中國、還是歐盟,都不可能取代美國,即不可能勞心費神的培養一個強大到有足夠威脅的鄰國。

也就是說,從長遠來看,俄羅斯必然倒向美國,沒有第二種選擇。

可以說,這也是國際形勢中,最難以預測的變數。美國需要俄羅斯在歐亞大陸上起到的戰略牽制作用,而俄羅斯也需要來自美國的援助。至於俄羅斯在什麼時候投靠美國,成爲美國製衡歐亞大陸的幫兇,將由中美關係與歐美關係決定,即中國與美國的鬥爭在什麼時候發展到檯面上,歐洲在什麼時候脫離美國控制。

只有一點不可否認,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之內,俄羅斯仍然是國際舞臺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大國之一。

第52章 突擊開始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63章 毀滅第11章 經濟圍剿第32章 拼光拼盡第89章 一枚導彈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05章 突襲第234章 決勝點第16章 巢臼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70章 外交戰場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21章 一鍋端第80章 轉變第297章 警戒圈第52章 順手拈來第180章 歸宿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77章 誘餌第41章 糧食投資第110章 退卻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58章 新班子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54章 生於憂患第85章 科技戰爭第87章 人挪活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44章 蛇困淺灘第25章 偃旗息鼓第321章 起源第266章 門檻第31章 事態惡化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9章 臨時考覈第10章 補充攻擊第59章 猶豫不決第96章 部署到位第56章 創新之舉第167章 預見性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8章 猛然覺醒第5章 來晚了第52章 突擊開始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62章 弄巧成拙第6章 錯失先機第72章 傾其所有第21章 慘敗第284章 轉變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95章 遺蹟第1章 禁運效果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74章 覺悟第64章 孤注一擲第54章 反擊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10章 退卻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119章 無心戀戰第11章 玩火自焚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6章 敗不餒第153章 關鍵日第32章 針鋒相對第49章 第二戰場第81章 屏障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68章 一己之力第62章 戰術反擊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5章 是戰是和第40章 自作主張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28章 一觸即發第79章 艦隊攔截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87章 人挪活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1章 關鍵人物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53章 運氣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