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災難應對措施

到了八月上旬,關於粒子風暴引發全球性自然災害已經成爲國際共識。

在各國科學家統一了意見之後,政治家也受到了影響,連新聞媒體都普遍認爲,人類正面臨有史以來最爲嚴峻的考驗,如果不能聯合採取行動,人類文明將在二十一世紀中葉走到終點。

八月八日的聯合國大會上,應對自然災害成爲主要、也是唯一話題。

在聯大的表決中,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印度、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巴基斯坦、南非、伊朗、埃及、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在內的,總共一百七十六個國家都對中國提出的“聯合應對自然災害行動綱領”投了贊成票。

沒投贊成票的二十多個國家也投了棄權票。

雖然這只是原則性的政治決議,即各國在政治上給予配合,很多細節問題、特別是應對自然災難必須採取的行動等,還沒有提出具體方案,各國也不見得能達成一致,但是這一天肯定會被納入人類文明的史冊,因爲從這一天開始,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八十多億人將爲了同一個目的而奮鬥。

自然災害威脅到的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個民族,而是整個人類文明。

如果無法克服自然災害,全球八十多億人中,沒有一個能夠倖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與民族能夠倖免。

決議獲得通過之後,當天就成立了“全球環境事務組織”。

與安理會不同,在該組織中,歐盟以集體身份參與,此外還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埃及、尼日利亞與越南等七個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以及南非、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總共有十五個主要成員。中國、美國、俄羅斯與歐盟有一票否決權,任何決議都需要獲得多數支持。也就是說,在除了四個核心成員之外,至少需要獲得另外四個主要成員支持。

毫無疑問,在這個機構中,中國與美國纔是最核心的成員。

從主要成員來看,中國肯定能夠得到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與越南支持,而美國肯定能夠得到澳大利亞、加拿大與墨西哥支持。也就是說,在四個核心成員不反對的情況下,中美只需要再拉攏一個主要成員,就能通過任何一項決議。在其他主要成員中,印度、巴西、南非都是中立派。

如此一來,真正的問題就在中國與美國之間。

只要中美不相互投否決票,那麼該組織就能正常運轉。如果中美相互扯皮,那麼該組織就形同虛設。

接下來的幾天內,中美進行了多次雙邊會晤。

當時,主要商討的就是應對措施,即採取何種行動,才能應付全球自然災害,或者說把自然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最基本的問題上,雙方都意見都一樣,即必須在科學問題上達成一致。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兩國的頂尖級科學家相互協作,專門針對全球性自然災害探討應對措施。

問題是,誰來領導這些科學家?

準確的說,由誰做主?

顯然,這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了。

可以說,在全球性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上,中美科學家本來就存在嚴重分歧。

相對而言,美國科學家較爲樂觀,即認爲粒子風暴引發的自然災害,不會在短期內對人類文明構成致命威脅,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前期部署,不急於採取行動,也沒有必要因此大驚小怪。

中國的科學家顯然沒有這麼樂觀。

按照中國提交給聯合國大會的災害評估報告,兩年之內,全球氣候就將發生毀滅性的轉變,全球平均氣溫將在急劇升高之後急劇降低,在五年之內導致百分之七十的森林枯萎,在十年之內導致百分之八十的物種滅絕,人類將在經歷嚴重的糧食危機之後,遭遇有史以來最嚴峻的生存考驗。到二零五五年,全球人口數量將銳減到十億以內,現代文明將在自然災害中徹底崩潰。

也就是說,中國科學家堅信,這場自然災害不但猛烈,而且來得非常迅速。

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人類文明將錯過自我拯救的最後時機,也將無法挽回的在五百年之內滅絕。

當然,在美國科學家看來,這絕對是危言聳聽。

經過數日討論,中美雙方在八月十二日達成了第一項協議,即在粒子風暴結束後,雙方共同修復全球通信網絡,然後調用兩國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根據雙方科學家提供的數學模型與蒐集到的數據,對自然環境變化、特別是全球氣溫變化進行模擬演算,再根據演算結果決定實際行動。

這一天,中美還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根據在應對自然災害時做出的貢獻,確定未來的國際秩序。

當然,這只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政治協議,具體怎麼操作,雙方還沒有達成共識。

只有一點可以明確,即誰出的力最大,在未來的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就越高。

八月十三日,中美雙方在應對自然災害的問題上,達成了第一項行動協議:共同清除太空垃圾,使外層軌道空間恢復正常狀況。

可以說,這是應對自然災害必須做的頭等大事。

因爲中美雙方在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上存在分歧,所以雙方的科學家都認爲,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全球氣候變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發射氣象衛星,因此得清除掉在粒子風暴中產生的太空垃圾。除此之外,還得儘快恢復衛星通信系統、衛星導航系統,以便科學家更加方便的展開工作。

問題是,這絕對是一項規模空前的太空工程。

粒子風暴爆發前,在軌運行的人造航天器已經超過二萬四千件,其中軍用航天器爲一千六百餘件。受粒子風暴影響,所有的航天器都已癱瘓。一些具有變軌機動能力的航天器還發生了爆炸。根據中美雙方掌握的信息,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超過十億,質量超過十克的多達數百萬。

這些太空垃圾的運行速度高達每秒數公里,巨大的動能,具有足夠的毀滅性。

不進行人爲干預的話,至少要到兩百年之後,這些太空垃圾纔會墜入大氣層,而在此期間人類的航天活動必然危險重重。

說得嚴重一點,人類已經喪失了進入外層空間的安全通道。

根據中國提供的分析報告,現在向外層空間發射航天器,被十克以上的太空垃圾撞擊的風險在百分之五十以上。雖然美國的分析報告要樂觀得多,但是也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最重要的是,中美都暫時擱置了航天發射項目。

可以說,如果不清除掉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人類就無法進行航天活動。

相對而言,高軌道上的太空垃圾少得多,一是高軌道上的航天器本來就不多,二是高軌道上的航天器多半不具備變軌機動能力,也就沒有攜帶變規機動燃料,在粒子風暴中沒有發生爆炸。

問題是,即便清除掉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也絕對不容易。

當時,一些中國航天科學家已經提出了兩套解決方案。一是發射強磁場清掃衛星,清除掉金屬材質的太空垃圾。二是用捕獲的方式,清除掉非金屬材質的太空垃圾。

所謂的強磁場衛星,就是用可控聚變反應堆提供能源,在周圍產生強磁場,捕獲所有進入磁場的金屬碎片。因爲真空對磁場沒有衰減作用,所以磁場強度與距離的立方成正比。按照中國科學家估計,一顆功率爲一百萬千瓦的強磁場衛星,能夠清楚掉周圍五公里範圍內運行速度在每秒七公里左右的所有金屬碎片。需要一百二十顆這樣的“清道夫”,就能在一個月之內,清除掉高度爲三百五十公里的軌道面內的所有太空垃圾。這個高度,正是絕大部分近地軌道航天器的運行空間。

只是,強磁場衛星無法清除非金屬材質的太空垃圾。

爲此,就需要發射一種類似於“太空帆”的清掃衛星,即通過張開的太空帆,與太空垃圾撞擊,使太空垃圾減速後墜入大氣層燒燬。因爲非金屬材質的太空垃圾都較輕,撞擊後將迅速減速,所以預計在一到三個月之內就能墜入大氣層,而前期準備大概需要三個月,即半年之內就能完成。

當時,美國的航天科學家也提出了類似的解決方案。

只是,任何一套解決方案都需要極大的物質與資金成本。

以強磁場衛星來說,爲了避免被太空垃圾撞毀,必須增加重達二十噸的保護層,而一百萬千瓦級可控聚變核反應堆的最低質量在一百二十噸左右,加上控制設備等,衛星總質量在一百五十噸左右,超過了任何一種大型火箭的最大運載能力,必須通過捆綁的方式,用三枚超級火箭發射一顆衛星。按照中國科學家估算,把一顆強磁場衛星發射到近地軌道上,總成本高達一萬二千億元,一百二十顆就是一百四十四萬億元,相當於中國一年半的國民生產總值。

顯然,如此大的航天工程,中國承受不起。

對美國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如此一來,中美合作成爲唯一選擇。如果用美國的超級火箭發射強磁場衛星,能把成本降低三分之一左右。

當然,在八月十四日,這些都是設想。。.。

第6章 幽靈墜落第11章 矛盾心態第99章 故技重演第47章 前哨第73章 擴軍備戰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7章 精妙戰術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章 禁運效果第168章 上前線第15章 宣戰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章 收假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5章 虧本買賣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66章 回家第76章 新機會第62章 弄巧成拙第62章 太陽風暴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48章 虛張聲勢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88章 進退維谷第61章 猛然醒悟第4章 戰爭危機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3章 底線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45章 越界第70章 後果第71章 再上戰場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7章 地區戰爭第14章 無聲對抗第9章 臨時考覈第30章 周旋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58章 邁向戰爭第52章 全速追擊第66章 回家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69章 亂戰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65章 門檻第79章 撲火第28章 九死一生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4章 戰爭危機第6章 點火第4章 各算各的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66章 末端攔截第54章 最後衝刺第61章 動力革命第4章 科技競賽第89章 虛與委蛇第94章 J-20突擊第41章 孤注一擲第28章 風馳電掣第98章 戰略轟炸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73章 關鍵裝備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38章 戰前會議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8章 風馳電掣第20章 惹是生非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43章 闖關第45章 關鍵情報第57章 提前行動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9章 新冷戰第168章 上前線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22章 大決戰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17章 遠景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33章 超級航母第6章 軍事化第27章 動盪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