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玩火自焚

七月五日,北京時間夜間八點,也就是安達曼-尼科巴羣島所在時區傍晚六點,日本海空力量突然襲擊了南安達曼島上的躍龍空軍基地與浩洋海軍基地,炸沉了港口內的數艘大型艦船。

所幸的是,印度洋艦隊的主力戰艦在六月三十日就已出港。

半個小時後,牧浩洋收到了總參謀部發來的消息,得知印度洋艦隊的主力避開了突然打擊,正在向南轉移。

此時,騰耀輝已經按照計劃,向西南與西北地區的作戰部隊下達了動員命令。

二十四小時之內,成都軍區的兩個集團軍與蘭州軍區的兩個集團軍,以及在七月一日轉移到西南地區的第十五空降軍將全部到達西藏與新疆的前進基地,並且就地展開,做好對印開戰準備。

這麼做,只是爲了向印度施加壓力。

從政治上講,日本把戰火燒到印度洋,最要防範的就是印度趁機參戰。

因此,很有必要增強西部地區的軍事力量。

與陸軍同時調動的,還有空軍的四百多架戰鬥機,一個師的戰略轟炸機,以及四個彈道導彈旅。

隨後,騰耀輝親自聯繫了巴基斯坦三軍總參謀長。

按照“中巴共同防禦條約”,在中國軍隊針對印度提高戰備級別的時候,巴基斯坦也要採取同樣的行動。

一切順利的話,巴基斯坦陸海空三軍將在二十四小時內進入戰備狀態。

同時展開戰爭動員的還有緬甸,因爲緬甸已經向日本宣戰,而且承諾在戰爭期間聽從中國的軍事指揮。

幾乎同時,外交行動也開始了。

新德里時間夜間九點左右,中國駐印大使來到了印度總理府,正式提出抗議,要求印度禁止日本使用其軍事基地,並且明確提到,如果印度不顧中國的譴責,決意助紂爲虐,中國將別無選擇。

與此同時,黎平寇在元首府召見了印度駐華大使。

除了當面提出抗議之外,黎平寇還提到:只要印度保持中立,中國將考慮在戰後歸還安達曼-尼科巴羣島的軍事基地;如果印度一意孤行,中國將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展開全面戰爭動員。

毫無疑問,這絕對不是鬧着玩的。

要知道,在向日本宣戰之後,中國沒有進行戰爭動員,甚至沒有徵召退役軍人。如果中國針對印度參戰進行戰爭動員,那就不是一場以海空爲主的戰爭,而是一場足以摧毀印度的大規模地面戰爭。

至於中國有沒有這個實力,印度領導人肯定不敢賭一賭。

說得直接一些,中國有能力在數個月之內動員數百萬軍人,並且在兩年之內用各類先進武器將這些軍人武裝起來,也就有能力在兩到三年之內徹底幹掉印度。如果戰爭升級,中國還很有可能使用核武器。

可以說,印度沒有任何勝算。

也就在這個時候,南安達曼島遭到了第二次轟炸。

根據駐守部隊發出的信息,日本不僅出動了戰鬥機,還動用了大型戰艦,對島上的軍事設施進行了炮擊。

所幸的是,守備部隊的傷亡並不大。

在第二輪打擊結束之後,僅有一百多名官兵陣亡,傷員大概有四百人,而且工程兵及時修復了躍龍空軍基地的跑道。

空軍已經派出運輸機,將在天亮後到達,接走傷員與非戰鬥人員。

當時,南安達曼島上不但有五千多名官兵,還有近四千名軍人家屬,而且大部分是婦女兒童。

此時,中國空軍已經派遣兩個中隊的j-30與兩架大型預警機進駐緬甸。

天亮前,安達曼-尼科巴羣島上空發生了第一次大規模空中戰鬥。

交戰雙方分別是日本海軍的艦載戰鬥機與中國空軍的遠程戰鬥機。雖然日本海軍主動挑起戰鬥,但是在j-30組成的“龍牆”面前沒有佔到半點便宜。在半個小時的空戰中,至少有十四架日本戰鬥機被擊落,中國空軍只損失了一架j-30,而且是負傷後在躍龍空軍基地迫降時摔毀。

空戰結果沒什麼好驚奇的,在j-30面前,哪怕是降低了戰術指標的初期型,比如最大機動過載由二十g降低到了十五g,日本海軍的f-35cj也沒有任何優勢,根本不是j-30的對手。

這就好比拿su-27對抗f-22a一樣。

更重要的是,中國空軍派遣的大型預警機發揮了關鍵作用,而日本海軍的艦載預警機僅能提供有限的戰術支援。

這場空戰,中止了日本海軍的進攻行動。

天亮後,第一批八架大型運輸機到達,接走了所有重傷員與三百多名兒童。

接下來的四個小時內,四批三十二架大型運輸機陸續到達,每架都載走了一百多名婦女兒童。

同時,這些運輸機也送來了增援部隊與作戰物資。

最重要的,莫過於兩套戰區防空系統。

因爲躍龍空軍基地的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損毀,所以空軍沒有向前線增派戰鬥機,而是把戰鬥機放在緬甸。

在中國空軍緊急調整的時候,日本印度洋艦隊卻在搜尋主要對手:中國印度洋艦隊。

按照日本海軍的作戰計劃,在中國海軍主力艦隊趕到之前,必須殲滅印度洋艦隊,然後在馬六甲海峽或者巽他海峽設伏。如果沒能殲滅中國印度洋艦隊,日本艦隊就得退到孟加拉灣。

顯然,能否殲滅中國印度洋艦隊,將決定接下來的戰鬥結果。

問題是,有那麼容易嗎?

從戰術上講,日本印度洋艦隊發動襲擊的時候就已經失敗了。

六月三十日夜間,中國印度洋艦隊離開了浩洋港,並且在天亮之前全速向南航行,一直沒有被日本的偵察衛星發現。在同一個晚上,陸戰隊的工程部隊利用預製件,在港口內“搭建”出了兩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與兩艘護衛艦,也就是大型戰艦的實比模型。爲了迷惑對手,陸戰隊還組織了一批官兵換上海軍軍服,在假戰艦上操練。此外,有兩艘護衛艦留了下來,在七月一日上午出港,四日夜間才返回。

也就是說,當時日本海軍並不知道中國印度洋艦隊已經出港。

結果就是,在七月五日夜間的第一輪突擊中,日本戰鬥機攜帶的都是反艦彈藥,轟炸的是假目標。

在第二輪突擊中,才重點轟炸了港口設施。

到了七月六日上午,日本海軍才發現,被摧毀的只有兩艘護衛艦與四艘運輸船,中國印度洋艦隊早已不知所蹤。

顯然,七月五日夜間的突擊,日本艦隊根本沒有達到目的。

現在,要在茫茫大海上搜尋中國艦隊,而且沒有偵察衛星協助,僅僅依靠部署在岸上的預警機、以及艦隊裡的偵察機,顯然難於上青天。更重要的是,中國印度洋艦隊已經出港五日,足以航行數千海里。如果願意的話,中國印度洋艦隊已經離開了印度洋,說不定即將到達本土的某座港口。

即便仍然在印度洋上活動,也不大可能靠近日本艦隊。

一個糟糕的開始,預示着糟糕的結局。

七月六日下午,在損失了十多架艦載戰鬥機之後,“赤城”號航母戰鬥羣不得不從安達曼-尼科巴羣島西面南下,離開危險的孟加拉灣,前往南面的廣闊海域,搜尋主要目標,同時規避中國空軍的遠程打擊力量。

可以說,日本艦隊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雖然有兩艘快速戰鬥支援艦伴隨行動,運載了將近三萬噸燃油,其中有二萬六千噸的艦用燃油,但是日本印度洋艦隊的戰艦全是常規動力,“赤城”號以三十節航行的話,一天就要燒掉一千二百噸,其他八艘大型戰艦與兩艘支援艦還要燒掉近兩千噸,算上戰艦出港時裝載的燃料,最多以最高航速持續航行十二天。即便把航速降低到十六節,即正常情況下的巡航速度,也只能航行三十天。

此時,過短的續航力,成爲制約日本印度洋艦隊作戰能力的主要因素。

對日本印度洋艦隊司令官來說,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追上中國印度洋艦隊,二是等待中國主力艦隊。

選擇前者的話,很有可能在與中國主力艦隊交戰之前耗光燃料。

選者後者的話,則要提防來自側翼、甚至是後方的突然襲擊。要知道,中國印度洋艦隊裡至少還有兩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與兩艘護衛艦,這些戰艦上有上百枚威力巨大的重型反艦導彈。

更重要的是,當時日本艦隊指揮官根本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追擊。

只有一點可以明確,即絕對不能留在孟加拉灣,因爲中國空軍正在向緬甸增派戰鬥機與預警機,如果找到了日本印度洋艦隊,就會發起攻擊,以免動用主力艦隊。不管是爲自身安全考慮,還是必須達到的戰略目的,日本印度洋艦隊都得立即離開孟加拉灣,去遠海尋找機會。

正是如此,日本印度洋艦隊纔會在七月六日下午南下。

問題是,此時艦隊的作戰能力已經大幅度降低,主要就是在上午的空戰中,損失了十多架艦載戰鬥機。

當時,“赤城”號上只剩下了四十二架戰鬥機。

單從航空作戰能力上看,連中國的“長江”級航母都比不上。

所幸的是,印度海軍已經採購了一批f-35c,而且是日本海軍轉交的二手貨,只要能夠解決政治上的問題,“赤城”號就能得到補充。

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0章 裝甲主力第44章 艦炮怒吼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227章 滅絕第175章 犯糊塗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35章 支柱第26章 戰爭宣言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219章 做徹底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18章 坦克戰第31章 風捲殘雲第39章 糧食危機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1章 矛盾心態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20章 餘波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0章 迎難而上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4章 戰爭危機第41章 孤注一擲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57章 爭論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32章 拼光拼盡第49章 最佳選擇第20章 逼婚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48章 戰爭準備第75章 改革的前奏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79章 救星第52章 突擊開始第88章 最後關頭第36章 小心過頭第82章 十一比八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0章 一網打盡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93章 鋌而走險第93章 同化政策第192章 選擇權第46章 登島第47章 金蟬脫殼第99章 進退兩難第73章 外交戰果第61章 防空作戰第60章 振作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253章 謀略家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63章 誤打誤撞第26章 威逼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94章 誘餌第18章 千鈞一髮第66章 真假英雄第50章 關鍵技術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92章 突擊失敗第22章 年關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25章 強攻第18章 雙輸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15章 遭遇第34章 中流砥柱第30章 全面對抗第84章 戰略平衡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64章 直接證據第77章 誘餌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12章 漸行漸遠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7章 山窮水盡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43章 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