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共同體

雖然“中華基地”的規模更大,但是爲了避免重複投資,高能物理學實驗中心仍然是主要基地,大部分高級設備、比如專門爲物理學實驗準備的超級計算機就安排在這裡,由錢仲泰全權使用。

數據分析結果只有一個答案,爲了得到這個答案,必須克服很多難題。

比如爲了收集實驗數據,需要在繞日軌道上佈設數百個傳感器,並且確保百分之八十的傳感器處於探測範圍之內。氫彈引爆後,日冕將加速擴張,分佈在近日軌道上的傳感器只有不到十秒鐘的時間收集數據,並且把數據發送回來。爲此,需要設置一個數據轉發中心,確保數據信號到達地球時,仍然有足夠的強度,可以被太陽同步軌道上的衛星截獲。此外引爆氫彈的時間必須非常精確,確保在太陽同步軌道上的衛星能夠觀測到,而這一切都得在一億多公里外進行遙控。

技術上的難題不算什麼,早已被科學家一一攻破了。

比如太陽火箭的軌道艙就是一個巨大的數據轉發中心,能夠把截獲的數據增強後,發送到一億多公里之外。爲了準確獲取實驗數據,軍方還發射了一枚專用的通信衛星,部署在太陽同步軌道上。

努力沒有白費。

二月二十二日,撞擊實驗完成,在十秒鐘之內,提前部署的三百多個傳感器發出了觀測到的數據。

八分鐘後,太陽同步軌道上的通信衛星把數據傳回到地面控制中心。

經過初步處理之後,二十三日,錢仲泰親自啓動了最後的演算工作,即利用高能物理學實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以獲取的數據爲準,對太陽的數學模型進行第二次演算,然後與錢仲泰的理論預測做對比。

要想達到百分之百的吻合,顯然不大可能。

根據錢仲泰的判斷,只要吻合度達到百分之九十,就能證明他提出的模型沒有錯。如果吻合度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就能證明可以通過人工干擾方式引發太陽黑子爆。如果吻合度達到百分之九十八,則能控制黑子爆的強度與持續時間。

至於如何利用太陽黑子爆,那是其他科學家的事。

演算結果是:吻合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六。

也就意味着,錢仲泰建立的數學模型幾乎完全正確,只要有合適的手段,就能人爲製造太陽黑子爆。

這個結果,沒讓牧浩洋感到意外。

雖然他不是科學家,但是對錢仲泰的理論研究有足夠的瞭解,從一開始就相信錢仲泰沒有搞錯方向。東海戰爭中,錢仲泰準確預測了太陽黑子爆,足以證明他提出的太陽模型有很高的可靠性。

更深入的研究,只是爲了驗證這種技術的軍事應用前景。

因爲陸雯還有一些事情要與錢仲泰商量,還需要處理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所以牧浩洋當天單獨返回北京,向黃峙博提交了研究報告。

獲得了足夠的依據,剩下的事情就很簡單了。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中華”加速器將在年底開始運轉,在二零三一年年底,也就是配套核電站建成之後,達到最大工作效率。從此開始,這座加速器每天都能生產出零點七克的反物質,即負質子。一切順利的話,到二零三五年八月,就能生產出一千克反物質。預計在二零三五年十月,第二枚太陽探測火箭就將發射升空。到二零三六年八月,軍事部署就將完成。

也就是說,在此之後,中國將首先獲得利用太陽黑子爆的能力。

把太陽當成武器,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只有戰爭能夠說明。

不管怎麼說,這是六年半之後的事情。

牧浩洋要面對的,還有現實中的問題。

在他等待實驗結果的時候,杜小蕾訪問了老撾與柬埔寨,以中國政府首腦特使的身份正式向老撾與柬埔寨提出,建立“湄公河經濟共同體”的戰略規劃,並且承諾中國將在貿易與經濟上給予全面援助。

對老撾與柬埔寨來說,這是不可抗拒的誘惑。

按照杜小蕾做出的承諾,只要建立經濟共同體,中國不但將向老撾與柬埔寨開放國內市場,還將提供足額貿易補償,並且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中國企業到兩國投資,幫助兩國實現現代化。

對八百萬老撾人與兩千萬柬埔寨人來說,來自中國的援助足以改變一切。

作爲世界上最貧窮、最落後的國家,老撾與柬埔寨一直存在於邊緣地帶。也許對很多老撾人與柬埔寨人來說,“現代化”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在他們祖祖輩輩的生活中,並沒有受到“現代化”影響,如果一直持續下去,今後也不會受到影響。可是對於“現代化”帶來的好處,沒人可以拒絕。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到二零二五年,老撾國民的平均壽命只有五十七歲,僅高於十幾個最貧窮的非洲國家,而嬰兒的出生死亡率高達千分之八,是全球平均值的八倍。雖然老撾人不需要現代化的電子設備、不需要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不需要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但是他們肯定希望活得更久,也肯定希望繁衍壯大,因此就必須藉助現代化的醫療條件、教育體系等等。

事實上,“現代化”在這兩個國家已經產生了影響。

如果從在人口中所佔比例來講,老撾與柬埔寨是東南亞地區排名第一與第二的勞動力輸出大國。

到二零二九年,有一百八十萬老撾人出國務工,柬埔寨則爲三百七十萬。

這些出國務工者中,主要前往中國、泰國與馬來西亞,其中在中國工作的老撾人在一百二十萬以上,柬埔寨人則多達二百八十萬。這些外來務工者,主要從事一些當地人不願意從事的工作,比如建築、環衛、家政等等。根據中國公佈的統計數據,在廣東與廣西兩省從事家政服務的老撾與柬埔寨人就多達一百六十萬,大部分是年輕女性,而從事建築業的有一百二十萬,以年輕男性爲主。

這些人,每年爲老撾與柬埔寨提供了近一千億元的外匯收入。

與外匯同時迴流的,還有他們寄回家的各種現代化生活用品,特別是家電,以及更加廣闊的見識。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也有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動力。

如果沒有這個動力,他們也不會背井離鄉,克服語言上的障礙,到遙遠的異國他鄉去工作與生活。

事實上,這些出國務工者中,絕大部分都留在了國外。

一方面,在適應了國外的生活之後,他們很難重新迴歸以往的生活方式。二是接納他們的國家,需要更多的勞動力。

在這方面,中國的需求最爲突出。

雖然早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傅秀波就對經濟發展進行調整,爲民營企業、特別是高技術企業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經濟結構調整需要足夠的時間,而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卻愈發嚴重。

到二零三零年,中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距離。

別的不說,二零二九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國民可支配收入只有美國的百分之十七,而中國的社會勞動力所佔比例比美國低了二十三個百分點,即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比美國嚴重得多。

嚴格說來,美國沒有老齡化問題。

通過吸收外來移民,美國一直保持着較爲合理的人口結構,也因此成爲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國家。

相對而言,中國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雖然在二零二零年,計劃生育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單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第二胎,而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第三胎,國家還出臺了一些鼓勵性政策,比如爲生育第三胎的獨生子女夫婦提供相當於當地人均收入百分之八十的撫育金,並且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僱傭再就業的全職家長。教育方面的鼓勵性政策更加顯著,即非獨生子女都能獲得由政府提供的教育補助。但是這些政策要見效,需要足夠的時間,至少需要兩代人,才能改變傳統的生育觀念。

可以說,像牧浩洋與陸雯這種養育三個孩子的家庭,在中國並不多見。

短期內,中國需要吸收外來移民,特別是輕壯年移民,補充缺失的勞動力。

首先涌入的是來自朝鮮的移民,到二零二五年,長期在中國工作與生活的朝鮮人已經達到五百六十萬。緊接着,東南亞貧窮國家的勞動力開始進入中國,到二零二九年,規模已經超過一千萬。

在這其中,不乏越南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民間交往,已經把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綁在了一起,讓老撾與柬埔寨這類與中國本來就保持着友好關係的國家獲益匪淺,也讓它們在基本政策上,更加傾向於中國。

只是,一味輸出勞動力,無法幫助國家實現現代化,也不可能讓所有人獲益。

過分輸出勞動力,還會引發很多社會問題。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大量僑匯已經扭曲了老撾與柬埔寨的國內物價,大幅度提高了生活成本,使窮人變得更窮。

只有通過自身發展,才能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杜小蕾在這個時候訪問金邊與萬象,提出幫助老撾與柬埔寨實現現代化,自然不會遭到拒絕。。.。

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4章 戰爭陰雲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2章 開戰第95章 情報第55章 積極外交第33章 最後反擊第80章 援助第84章 連環拳第25章 自食其果第2章 鬥爭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32章 成果第54章 突然襲擊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40章 援助戰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0章 迎難而上第116章 敗不餒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37章 小國海軍第48章 外派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73章 擴軍備戰第41章 反擊第100章 恐懼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6章 定論第39章 去臺灣第41章 標杆第24章 空中打擊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17章 高姿態第26章 逐步推進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2章 橫掃全球第24章 空中打擊第82章 戰火再起第14章 戰爭前奏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4章 拉力賽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81章 臨時調整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12章 封鎖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39章 救援行動第5章 宣戰第79章 艦隊攔截第8章 擴軍浪潮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88章 奢望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37章 小國海軍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57章 切入點第48章 戰爭準備第11章 導彈攻擊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41章 進退兩難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92章 突擊失敗第73章 餘波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03章 覆滅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42章 分兵合進第72章 傾其所有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33章 超級航母第75章 積極迎戰第59章 擊鼓傳花第122章 拖後腿第33章 最後反擊第302章 覺醒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59章 盟軍第6章 軍事化第33章 科技戰略第48章 交戰第4章 不留活口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24章 勇敢面對第80章 另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