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全面競賽

軍備競賽對科技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早已得到驗證。

可以說,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大部分重大科學技術,都與軍備競賽有關。比如在美蘇冷戰時期,人類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進入了太空時代、在基因科學上取得重大突破、核能得到廣泛應用等等。反觀美蘇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年,技術上的進步乏善可陳,沒有取得一樣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成果。

中美軍備競賽,再次把科技進步提高到了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上。

“中華”項目舉世震驚,可美國也搞了不少類似的項目。

二零一五年,美國啓動了“登陸火星”計劃,準備在二零三五年,把第一名航天員送上火星,並且在二零四五年啓動在火星上建立永久性科研基地的航天工程,預計在二零六零年讓派送第一批航天員。

雖然這個項目已經三次延遲,登陸火星的計劃推遲到了二零四五年,但是美國一直在做着相關方面的努力,比如在二零二五年研製出了運載能力達到一百噸的超級火箭,並且計劃在二零三零年,建設一座爲火星火箭提供支持的空間轉移站。在其他方面,美國的科研成果也非常顯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冬眠技術,即在飛往火星途中,讓宇航員東面,到達火星之後再甦醒過來。

這些技術,無一例外都的在其他領域得到了應用。

拿超級火箭來說,在登陸火星計劃被迫延遲之後,就有人提出,應該首先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科研基地,甚至建立資源開採工廠,開發月球上的資源,特別是一些在地球上非常罕見的東西,比如可能成爲將來可控聚變核電站主要燃料的氦3。此外,還有科學家提出,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而且存在可以開採的水資源,所以可以在月球上建立深空宇航。

這些,絕對不是空想。

二零二零年,就有一家美國企業向國會提出,應該讓航天探測商業化,即讓企業獲得開採太空資源的權利。按照這家企業提供的報告,如果以商業方式運作,到月球上建立資源開採中心,最多隻需要四千億美元,僅爲“登陸火星”計劃預算的五分之而商業應用前景非常光明,月球上僅氦3資源的價值就高達二十萬萬億美元,足以確保人類在未來數萬年內的能源供應。

除了美國,其他大國也盯上了月球。

作爲航天大國,俄羅斯最先提出到月球上建立資源開採基地,還一度引起了西方國家的高度重視。在美國人吵着要再度登上月球后,俄羅斯聯邦政府啓動了登月計劃,只是進展非常緩慢。

相對而言,中國的登月計劃更加靠譜。

雖然在火箭技術上,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還非常大,到二零二七年,也就搞出了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爲四十噸的大型火箭。但是依靠其他方面的技術進步,登陸月球的基本問題已經解決。

一切順利的話,中國宇航員將在二零三零年登上月球。

與美國不同,在登月行動中,中國政府並不是主導者,從一開始就讓民營企業充當了領頭羊。

雖然登月的政治意義非常大,但是沒有經濟利益做基礎,登月就沒有多少實際價值。

不管怎麼說,美國人在五十多年前就登上了月球,即便中國宇航員排名第二,也差了半個多世紀。

與美國、俄羅斯一樣的是,中國的登月計劃,也是爲了月球上的資源。

在二零二八年,這個意義顯得更加重大。

原因很簡單,可控聚變核反應堆的研製工程進展順利,而第一代聚變堆的燃料主要就是氦3。

在地球上,這中氦元素的同位素非常罕見。

在月球上,則幾乎遍地都是。

如果用氦3發電,那麼一公斤氦3的市場價值在兩千萬美元以上,是黃金的二十倍。

如果達到工業開採的程度,在月球上開採一公斤氦3的費用不會超過十萬美元,即便算上運輸費用,利潤也在百分之一千以上。

毫無疑問,這個利潤率,足以讓所有商人發狂。

wωw★тtκan★¢ 〇

正是如此,在登陸計劃上,中國的民營企業起到了主導作用,比政府還要積極,也更願意承擔風險。

如果一切順利,二零四零年就能在月球上建立第一座永久性基地。

至於登陸火星,那就完全是政府的事情了。

雖然火星上也有不少資源,特別是在月球上比較稀缺的水資源。更重要的是,火星是今後進行深空宇航的理想。如果人類的資源需求擴大到整個太陽系,那麼火星就是前往外圍行星的出發地,也是到行星帶開採資源的理想基地。但是火星太遠了,而人類掌握的技術又太落後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登陸火星只有政治意義,沒有經濟價值,因此企業不會過於熱心。

結果,與美國一樣,中國的登陸火星計劃也只聞雷聲,不見雨點。

如果說航天競賽是大項目,那麼在其他項目上,雙方的競爭同樣激烈。

從影響來看,以基因工程爲基礎的現代生物科技絕對最爲重大。

美國最先完成了人類基因圖譜的分析工作,中國也在二零一七年左右,完成了這個艱鉅的項目。

如果說,在此之前是上帝制造了人類,那麼在此之後,人類的命運就由自己掌握。

從前景來看,基因工程絕對能夠改變人類命運。比如早在二零一五年,美國的科學家就宣稱發現了“壽命基因”,而且給出了理論研究結果,即通過改變“壽命基因”,能把人類的壽命延長到兩百歲。

與核能一樣,基因也是一把雙刃劍。

在造福人類的同時,基因武器能夠毀滅整個人類,絲毫不比核武器差。因爲在各國加大基因工程的研究時,也開始尋求更理智的利用方式。出於露n理道德上的問題,在基因工程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幾個主要國家都先後出臺了相關法律,限制私人進行基因研究,也限制進行人體實驗。

爲了約束國家力量,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對限制基因工程武器化進行了談判。

只是,基因工程的巨大誘惑,誰也抵擋不了。

比如,方研製的第一代輕便抗荷服就用到了基因工程的一些科研成果,把飛行員的抗過載能力提高到了十二G。類似的軍事項目比比皆是,只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承認利用了基因技術。

當時,已經有一些有遠見的科學家提出,必須限制基因技術的軍事化利用。

在這方面,中國與美國還進行了難能可貴的合作。比如在二零二一年,中美在安理會聯合發出提案,要求成立一個國際性機構,監督所有國家的基因工程項目,禁止任何國家與機構把基因工程軍事化。

雖然這個提案最終沒有獲得通過,但是限制基因工程軍事化的問題已經暴露出來。

當時,美國總統麥克米倫還提出,美國將在必要的時候,利用一切手段摧毀潛在對手的基因工程項目。說得直接一些,如果哪個國家敢用基因武器對付美國,美國就會用核武器進行還擊。

除了基因工程,對人類影響重大的,還有很多科研項目,比如前面已經提到的可控聚變核反應堆。在這些項目上,大國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甚至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比如中國政府宣佈已經在可控聚變核反應堆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在二零三五年建造第一座商用化聚變核電站之後,美國聯邦政府立即宣稱,美國也在相關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在進行商用化研究。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競爭就是戰爭,是沒有硝煙的戰爭。

只是,不管是航天、還是基因工程、還是聚變核電站,在本質上都沒有突破人類文明已經取得的科學成就,即這些科學項目的基礎,都源自於幾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由偉大的科學家提出的基礎理論。

這就好比在一棵蘋果樹上摘果子,遲早有摘光的一天。

在基礎理論上取得重大突破,絕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說得直接一點,除非再有一個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不然基礎理論遲早會成爲限制人類文明進步的枷鎖。

問題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等待天才降生。

更重要的是,任何基礎理論都基於新的科學發現。如果沒有發現放射性物質,愛因斯坦就不會提出相對論。

結果就是,在基礎學科領域,各大國的競爭更加激烈。

當前,最基礎的領域,就是基本粒子。只有對基本粒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才能總結出新的基礎理論。

由此可見,“中華”強子對撞機的重大意義,以及產生的重大影響了。

作爲迴應,美國國會在二零二八年底通過了一項特別撥款,在二零二九年到二零三五年間拿出五千億美元,建造一座比“中華”還要大百分之五十的強子對撞機,並且每年爲相關科研項目撥款一百五十億美元。

中國點了第一把火,美國撩旺了這把火。

這下,世界熱鬧了起來。

歐洲首先跟進,日本不甘落後,俄羅斯也很積極,連荷包裡沒有幾個錢、基礎科研非常落後的印度都插了一腳。

戰火還沒點燃,號角已經吹響。。。

第6章 愈演愈烈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63章 朋友第256章 取勝的基礎第52章 統一意見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17章 地區戰爭第9章 十萬火急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章 收假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17章 遠景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42章 找準目標第78章 廣泛動員第21章 動員第28章 出人意料第248章 災難第15章 預判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92章 怎麼打第7章 直覺第64章 致命打擊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284章 轉變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56章 創新之舉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120章 餘波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6章 爭取和平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36章 負擔第38章 狼羣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20章 逼婚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66章 入朝方略第34章 盟友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97章 戰前會議第64章 三管齊下第44章 防空火網第5章 戰略方向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96章 部署到位第253章 謀略家第25章 奮起一戰第205章 突襲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190章 總攻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37章 回國第14章 掃帚星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73章 共同化第51章 時間點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23章 敵後營救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134章 真正的敵人第73章 外交戰果第85章 科技戰爭第52章 順手拈來第79章 艦隊攔截第36章 分外之責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86章 精心部署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10章 保守戰術第198章 追趕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314章 大重建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37章 小國海軍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53章 巧合第2章 利益交換第5章 來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