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高姿態

.六月八日上午,東京時間七點三十分,東海上的戰鬥結束不到一個小時,日本防衛省就急不可耐的公佈了戰報,宣稱擊沉中國海軍十二艘大型戰艦,並且在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擊落了包括一架戰略預警機在內的一百二十七架中國戰機,取得了開戰之後,最重大、也是最關鍵的勝利。

顯然,日本當局再次在戰報中注水。

因爲可信度不夠高,所以除了日本的新聞媒體,其他國家的新聞媒體都在等待中國國防部公佈戰報。

一個半小時後,即北京時間八點,中國國防部才公佈戰報。

顯然,雙方的戰報存在很大差距。中國國防部只承認在戰鬥中損失了八艘登陸艦,一架kj-200預警機與七十四架戰鬥機,並且在戰鬥機擊落了八十六架日本戰鬥機,其中七十二架是f-22a。

當然,這並沒有難住記者。

很快,一些新聞媒體通過商業衛星拍下的照片,確認在戰鬥結束之後,東海艦隊仍然在釣魚島以西海域活動,艦隊裡至少有十六艘戰艦,此外還有兩艘護衛艦在釣魚島以東搜尋落水官兵。

毋庸置疑,中國國防部公佈的戰報更加可信。

八點半,中國國防部再次公佈消息,東海艦隊預計將在六月十日返回舟山,海軍將邀請記者前去參觀。

這下,更加沒人相信日本防衛省公佈的戰報了。

當然,在新聞媒體眼裡,這更是中國主動結束戰爭的積極舉措,即通過撤回艦隊,給了日本當局一個臺階。

決定撤回艦隊的不是傅秀波,而是黃峙博。

在國防部公佈戰報的時候,黃峙博就找到了陸風烈,準備一同去元首府,說服傅秀波把艦隊撤回來。

如果傅秀波答應的話,國防部將在八點公佈這條消息。

只是兩人趕過去的時候,傅秀波正在會見一位極爲重要的客人,所以在國防部公佈戰報的時候,沒有公佈撤回艦隊的消息,而是在半個小時之後,以單獨發佈的方式,讓全世界知道了中國爲和平做出的重大讓步。

讓黃峙博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很簡單:實戰證明,中國海軍與空軍還不夠強大。

打到此時,東海艦隊已經遭到兩次大規模空中打擊,而且在五月二十九日,“蘭州”號還被一枚反艦導彈擊中,雖然沒有造成嚴重損傷,但是經過六月八日凌晨的戰鬥,足以證明艦隊前出的風險太大了。

歸根結底,還是中國空軍與海航的遠程作戰能力嚴重不足。

不是戰鬥機不過多、也不是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不夠大,而是空軍與海航能夠提供的支援非常有限。在僅有四架kj-2000的情況下,即便海航的kj-200全部動員,加上艦隊提供的支持,也只能在一場空戰中投入一百架左右的戰鬥機。在以往,這個規模不算小,而且東海戰場也容納不了這麼多戰鬥機。可是現在,這些戰鬥機嚴重不足。原因很簡單,大規模電磁戰嚴重限制了戰鬥機的遠程交戰能力,絕大部分時候得通過格鬥決定勝負,也就縮小了戰鬥機的作戰區域。

凌晨的戰鬥足以證明,雙方各投入兩百多架戰鬥機根本不是問題。

只是這樣一來,空軍與海航的指揮系統就成了制約戰鬥力的瓶頸。

無法有效指揮,戰鬥機的作戰效率大大降低,即便增加投入,在達到極限後,也無法收到應有的效果。

凌晨的戰鬥中,空軍與海航各投入了一百二十架以上的戰鬥機,結果仍然沒能在空戰中擊敗規模小了一半的日本機羣。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把艦隊撤回來,縮小制空作戰區域。

這麼做,還有一個極爲明顯的好處,即日本空中自衛隊要想攻擊東海艦隊,就得讓預警機前出,擴大制空範圍。

雖然日本空中自衛隊的預警機多得多,僅e-3g就有八架,但是日本已經沒有艦隊,預警機前出的風險高得多。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空戰在釣魚島西面進行,日本空中自衛隊必敗無疑。

這不是退縮,而是主動調整。

除了戰術上的問題,巨大的作戰損失也是迫使黃峙博讓艦隊後撤的主要原因。

從五月二十九日算起,雖然戰爭打了十一天,但是隻有三天爆發了大規模戰鬥,而中國空軍與海航在這三天裡總共損失了兩百多架戰鬥機,戰損速度超過 第 421 章 結,規模在三個集團軍左右,此外鄰近軍區還有兩個集團軍正在動員。”

麥克米倫一驚,眼睛一下就瞪大了。

“兩個小時前,臺灣前總統劉俊實到了北京,與傅秀波進行了秘密會晤。”

“這……”

“顯然,大陸正在爲解決臺海問題做準備,不然劉俊實不會去北京。”錢德勒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根據我的判斷,中國當局從一開始就沒有單獨看待東海衝突,而是把它當成瞭解決臺海問題的鑰匙。日本戰敗沒有什麼,可是我們絕對不能讓臺灣倒戈。我的建議是,儘快向西太平洋增派軍事力量,表明我們在臺海問題上的立場,讓中國當局放棄軍事冒險的想法。”

麥克米倫沒有立即開口,但是他知道,戰爭離美國非常近。。.。

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38章 勞動力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233章 蠶食第51章 時間點第2章 鬥爭第20章 政治聯盟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45章 宣傳戰第70章 後果第74章 戰爭狂人第25章 先做準備第90章 突發奇想第45章 突然遭遇第64章 致命打擊第73章 外交戰果第82章 十一比八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15章 全面展開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7章 不測風雲第29章 嚴陣以待第49章 首輪空戰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35章 奔赴前線第26章 轉折點第168章 上前線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70章 後果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56章 守株待兔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84章 戰將第118章 和解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61章 猛然醒悟第25章 走投無路第167章 預見性第20章 政治聯盟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138章 警鐘第30章 虎口逃生第41章 反擊第34章 盟友第48章 針鋒相對第31章 接觸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37章 刺刀見紅第53章 繼續打第88章 最後關頭第16章 中東戰爭第162章 彈雨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69章 表明身份第31章 政治變更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47章 機會與冒險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25章 先做準備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8章 高歌猛進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95章 迎難而上第224章 內耗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46章 全速北上第149章 放棄第75章 主戰場第3章 把握機會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248章 災難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219章 火線第20章 進攻意識第59章 猶豫不決第8章 倒計時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64章 直接證據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37章 困難重重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203章 覆滅第81章 屏障第26章 重拳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