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水下力量

燃燒的海洋

在解決防空問題之前,艦隊決戰只是空談。

頂不住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打擊,東海艦隊別說與日本艦隊決戰,能夠讓大部分戰艦返回舟山就很不錯了。

因此,在防空問題上,騰耀輝與楊禹方花了不少精力。

前半程會議,幾乎全在討論這個問題。

討論有價值嗎?

因爲只涉及到計劃層面,所以討論得再多,都要在經歷實戰考驗之後,才能確定是否有價值。

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艦隊在暴露環境下,如何分配各個方向上的防空力量。

在此之前,楊禹方就提出過這個問題。

只是,當時情況還不太嚴峻,而且荒川太郎的保守戰術,讓楊禹方爲此做的準備都沒有用上。

原因無二:F2的戰鬥力遠比不上美國版的F16CD。

雖然F2以F16爲基礎,在設計的時候做了放大處理,格外強調對海打擊能力,但是日本空中自衛隊從來沒有對這種戰鬥機進行過全面改造,而F16在服役期間,進行了十次以上的大規模改造,其最新的F16EF算得上是非常先進的戰鬥機,在打擊能力上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所有型號。

更重要的是,美國提供的F16CD肯定有電磁對抗能力。

要知道,F35A要到二零二四年才能全部取代F16CD,美國空軍肯定對保留的F16做了改進。

如此一來,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作戰能力,F16CD遠遠超過了F2。

之前,楊禹方準備的戰術,就是利用艦隊的電磁防禦武器,攔截來襲的F2,從而解決了防空戰鬥機不足的問題。

現在,這個辦法肯定行不通了。

要想把F16CD機羣擋在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外,需要更多的防空戰鬥機。

艦隊起航前,楊禹方就做了安排,空軍與海航增派了作戰力量,確保能在一次戰鬥中投入兩百架戰鬥機。

問題是,僅有戰鬥機還不夠。

在防空作戰中,如果沒有強大的指揮與情報系統,防空戰鬥機再多也沒用。

隨着防空範圍擴大,而且得延伸到離艦隊二百二十公里之外,等同於把防空攔截區域擴張了五倍以上!

在此情況下,僅用一架KJ2000在艦隊後方提供防空支持,顯現不夠。

問題就在這裡,空軍只能確保在持續作戰的情況下,讓一架KJ2000升空。即便能夠在戰鬥開始後,緊急出動備用的KJ2000,也無法及時趕到戰場。畢竟預警機的速度很慢,根本趕不上戰鬥節奏。

當然,解決辦法不是沒有。

比如在防空作戰中,充分利用戰鬥機飛行員的主觀能動性,預警機只提供基本信息,由防空戰鬥機的領隊機長負責前方指揮。

不可否認,中國空軍與海航的戰鬥機飛行員具備這個能力。

在二十九日夜間的戰鬥中,飛行員的表現就非常出色,像晏鷹搏這樣的領隊機長都能勝任前線戰術指揮任務。

問題是,即便如此,也要增派兩架KJ200分擔防空重任。

這就意味着,需要派遣更多的護航戰鬥機,而且這兩架預警機必須在遠離艦隊的地方巡邏,無法得到艦隊的掩護。

按照楊禹方的估計,不考慮攻勢防空的話,至少需要兩百架戰鬥機。

只是,完全被動的防空,無法確保艦隊不受到攻擊。

二十九日夜間的戰鬥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佔有優勢的情況下,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攻擊機羣還是突破了防空網,發射了反艦導彈,並且擊傷了“蘭州”號。如果優勢在日本空中自衛隊手裡,結果肯定不一樣。

因此,攻勢防空至關重要。

可惜的是,黃峙博沒有批准打擊日本的軍事基地,即戰鬥只能限制在空中與海上。

只是,“蘭州”號受創,也讓黃峙博發現了問題。束縛住空軍與海航的手腳,肯定不是明智之舉。黃峙博不得不做出讓步,允許在執行攻勢防空任務的時候,把防空區域擴展到沖繩羣島。

這就意味着,如果有必要,可以越過沖繩羣島,到菲律賓海上空攔截敵機。

當然,能不能這麼做,不是由戰鬥機的航程決定的,而是由預警機的活動區域決定的。

預警機上不去,就算戰鬥機的航程足夠遠,也無法發現菲律賓海上空的敵機,攔截自然無從談起。

針對這個問題,楊禹方提出的解決辦法是:主動壓制日本空中自衛隊。

雖然不能攻擊日本的軍事基地,但是可以攻擊升空的戰鬥機,也就能通過積極主動的行動來擾亂日本空中自衛隊的進攻行動。

正是如此,騰耀輝才決定讓東海艦隊前出到釣魚島以東。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預警機能夠前進部署,爲執行攻勢防空任務的戰鬥機提供支援。

當然,這絕非萬無一失。

積極主動的攻勢防空,必然給空軍與海航製造很大的壓力,特別是讓戰鬥機飛行員承擔更大的風險。

要知道,在之前的戰鬥中,戰鬥機飛行員基本上沒有負擔。

在艦隊附近作戰,即便被敵機擊落了,只要順利跳傘,就能及時得到救援。到沖繩附近作戰,跳傘後恐怕得命喪大海了。

到目前爲止,海航都沒有找到在二十九日夜間戰鬥中跳傘的二十多名飛行員。

這還只是飛行員心理上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執行攻勢防空任務的時候,真正合適的只有重型戰鬥機。

雖然J10A與J10C的制空作戰半徑均在一千公里以上,如果進行空中加油,還能延伸幾百公里,但是在激烈的格鬥空戰中,戰鬥機的油耗非常驚人。二十九日夜間的戰鬥中,所有J10C都在返航時進行了空中加油,其中兩架在與加油機會合時,幾乎耗光了燃油。這些戰鬥機能夠返航,得虧加油機前出到了艦隊西面一百公里處,不然所有J10C都無法返回海航基地。

這下,問題出來了,加油機還能前進部署嗎?

空戰打得順利的話,問題不大,可是等到日本空中自衛隊展開全面反擊,肯定會對加油機構成威脅。

加油機不能前出,就只能讓重型戰鬥機上陣。

如此一來,就得讓輕型戰鬥機負責艦隊防空。問題是,輕型戰鬥機的滯空時間遠不如重型戰鬥機,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在艦隊上空的巡邏時間僅有重型戰鬥機的一半。如果艦隊前出到釣魚島以東,這個時間還得縮短。在保持艦隊防空力量不減的情況下,意味着得動用更多的戰鬥機。

矛盾非常突出,如果進行攻勢防空,艦隊的防空力量就將削弱。

這個問題,顯然無法靠軍人的素質解決。

飛行員的素質再好,也不可能讓燒光了燃油的戰鬥機繼續在空中翱翔。

騰耀輝必須在兩者中做出選擇,要麼積極主動,要麼保守一點。

顯然,他已經做出了選擇。

能夠得到黃峙博重用的,肯定是注重進攻的將領。

決定採取攻勢防空後,騰耀輝把話題轉到了艦隊作戰上。

相對而言,艦隊作戰的戰術就沒有那麼複雜了。

等到雙方的空中力量拼得筋疲力盡之後,自然輪到艦隊上陣。至於是導彈攻擊、還是艦炮對轟,都有成熟的戰術。

在艦隊作戰中,最需要考慮的還是防空。

Wшw ⊕ttКan ⊕¢Ο

當然,在討論防空問題的時候,楊禹方已經帶出了相關的話題,即艦隊應該如何行動才能配合空中力量作戰。

騰耀輝只強調了一點,即在鞏固釣魚島之前,艦隊不會後撤。

這時候,帶出了第三個話題,即潛艇在海戰中應該發揮多大的作用,或者說潛艇能否成爲制海作戰的主要力量。

相對而言,騰耀輝在潛艇的戰術應用上比較開明。

雖然他不是來自潛艇部隊,甚至從未上過潛艇,但是如同每一名海軍將領一樣,騰耀輝非常清楚潛艇的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中國海軍擁有足夠與美國海軍匹敵的航母戰鬥羣之前,潛艇都是中國海軍當之無愧的絕對主力。即便在此之後,潛艇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至少美國海軍從來沒有忽視過潛艇。

事實上,潛艇也正是中國海軍的優勢兵力。

東海艦隊與第二艦隊,總共也就十九艘大型戰艦,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四支護衛羣就有四十艘大型戰艦,此外還有幾艘大型兩棲戰艦與二十多艘護衛艦。即便把南海艦隊與北海艦隊的驅逐艦與護衛艦全部派過來,在數量上也不佔優勢。因爲擁有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的攻擊核潛艇,所以中國潛艇兵的優勢非常明顯。

如果艦隊防空作戰出了問題,潛艇就是中國海軍唯一的進攻力量。

也就是說,潛艇的作用將決定最終的結果。

問題是,潛艇也有侷限性。

別的不說,即便是攻擊核潛艇,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也不可能像戰艦那樣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戰場。

在戰術使用上,潛艇高度依賴突然性,以伏擊爲主。

也就是說,潛艇得提前進入戰場,選擇好伏擊陣地之後,等待敵方戰艦到達,然後發起突然襲擊。

因爲敵方戰艦何時到達不由騰耀輝決定,所以潛艇的作戰行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這下,問題出來了。

要不要讓潛艇單獨作戰,而不是配合艦隊作戰?

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72章 炮擊第62章 太陽風暴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7章 關聯性第40章 突襲第43章 門檻第51章 再接再厲第17章 運氣不錯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27章 動盪的根源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84章 轉變第19章 核戰爭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4章 空中打擊第61章 動力革命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7章 打與不打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4章 怎麼打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50章 匿蹤突擊第63章 毀滅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86章 膠着第5章 最終辯論第75章 預演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126章 內訌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25章 偃旗息鼓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19章 人心所向第62章 太陽風暴第29章 初顯身手第90章 機遇第58章 海航突擊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81章 臨時調整第28章 九死一生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79章 另闢蹊徑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33章 科技戰略第76章 水下力量第80章 轉變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66章 入朝方略第214章 倉皇而逃第57章 提前行動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34章 推波助瀾第81章 同盟集團第30章 小事化大第71章 新理論第80章 轉變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9章 選將第35章 後方部署第20章 保持沉默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99章 故技重演第60章 海蛇之吻第39章 去臺灣第109章 未來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6章 威逼第66章 末端攔截第41章 反擊第26章 威逼第64章 致命打擊第97章 戰前會議第43章 各有所謀第84章 守株待兔第55章 兩手準備第81章 前沿科技第3章 本性難移第13章 底線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47章 第一槍第74章 戰爭狂人第8章 節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