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軍事化

錢仲泰的科研工作.源自於由他親手建立的一個數學模型,即太陽的數學模型。

建立太陽的數學模型並不難,從本質上講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氫球”,除了內核裡有佔比例極少的重元素之外,太陽就是由氫元素組成的,而且在廣袤的宇宙中,太陽是非常普通的恆星從個頭上講,甚至偏小。

只是,要想建立一個能夠進行運算、而且掌握太陽活動規律的數學模型並不容易。

在錢仲泰之前有很多人做過嘗試包括一些非常偉大的科學家與數學家。

可惜的是,這些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因爲按照他們建立的數學模型,以人類的科學進步速度,特別是計算機性能的提升速度至少要等到兩百年之後,纔有足夠強大的計算機能夠完成基本運算。

錢仲泰的這個數學模型較爲簡單從理論上講,現代的電子計算機就足夠了。

只是在二十一世紀之前搭建一臺性能達標的超級計算機仍然不大現實,而且錢仲泰也沒有爭取到所需的科研經費。

此後十多年錢仲泰一垂在完善太陽的數學模型並且積極爭取科研經費。

這種努力不僅僅在數學領域。

要想完善太陽的數學模型,首先就得搞清楚太陽內部的物理環境特別是產生一系列太陽活動的物理原因。比如.如何形成了太陽風暴、耀斑是怎麼產生的.還有日冕的能量來源等等。

這些需要的不是數學,而是物理學,而且就是高能物理學。

歐洲在高能物理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一些基本粒子的速度超過光速後,極大的刺激了國家領導人爲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鋪平了道路。

正如牧浩洋所瞭解到的最初的時候這個項目沒有得到軍方重視。

只是出於安全與保密考慮二部才介入了項目的建設工作。

第二次朝鮮戰爭,以及黃峙博擔任副總參謀長全權負責軍隊建設工作,大力推進軍事現代化改革,讓該項目得到了軍隊的高度重視。

起因,正是錢仲泰親自送到黃峙博手上的一篇科研論文。

在這篇論文中,錢仲泰着重提到.太陽就是最大、最爲理想的電磁干擾源如果能夠利用這個干擾源中國軍隊就能在未來戰爭中掌握主動權至少能在一定時期內削弱敵人的制信息權。

黃峙博不是科學家.卻是有過親身體會的軍人。

制信息權有多麼重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雖然軍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受到客觀條件限制比如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十分明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比如二十年之內中國很難在相關領域佔領制高點,甚至沒有完善可靠的對抗手段。要想在美國前進的道路上追上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想超越,就得另闢蹊徑。

錢仲泰的科研論文,讓黃峙博看到了希望。

如果能像錢仲泰說的那樣在太陽上做文章那麼中國軍隊至少能在未來戰爭中讓敵人無法利用制信息權。

以黃峙博的性格,肯定不會落於人後。

得到總參謀部的全力支持後,錢仲泰終於獲得了進行深入研究的科研經費。

當時,黃峙博在推進軍事改革的時候,得到了包括傅秀波、黎平寇在內的國家領導人的全力支持,因此在國防經費的劃撥問題上起主導作用的不是文職官員控制的國防部而是總參謀部。

在很多人眼裡.黃峙博作爲副總參謀長,不但控制了總參謀部,還接管了國防部。

對正在進行的科研工作來說,這不是壞事。

只是科學壁壘在很多時候不是用錢就砸得開的,更需要的是時間。

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夠幫助錢仲泰瞭解太陽內部的物理情況.可是要想讓他建立的太陽模型得到證明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超級計算機。這個項目上的花費,絕對不比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少。

當時.提供給高能物理學實驗中心的電能中將近一半用在了超級計算機上。

在基礎研究舉步維艱的時候.錢仲泰沒有停止在其他領域的研究工作,而且軍方最看重的不是理論成果而是實際用途。

在衆多子項目中最重要的就是針對太陽耀斑與黑子的形成原因特別是後者。

太陽的黑子活動主要在表面因此可以利用錢仲泰建立的數學模型,而且不需要進行全部運算。

更重要的是,太陽的黑子活動對地球的電離層有非常大的影響。

在黑子活動高發的年份,所有無線電通信都會受到影響甚至連地面的電力設備與無線電基站都易受到破壞。如果發生黑子爆

,即在某個非常短暫的時間段業.大陽的黑子活動急劇增強.甚至能燒燬電子設備。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發生過一次當時集中爆發的黑子活動導致全球所有無線電臺癱瘓還讓美國整個中西部地區斷電三天之久,蘇聯的歐州地區也受到影響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幾乎全面癱瘓。

那還是在電子設備不夠普及的時代在二十一世紀的話後果更難想像

基本上每十一年就會迎來一個黑子活動高發年份。

人類早就掌握了這個規律卻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

錢仲泰要做的就是搞清楚黑子活動高發的內在原因,從而爲利用黑子活動鋪平道路。

雖然以目前的手段,不電腦~訪可能影響太陽,但是隻要搞清楚了內在原因,就能更加準確的掌握黑子活動的規律,甚至做出準確預測。

從軍事上鼻.這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能夠準確預測太陽黑子活動而且足夠精確,中國軍隊就能選擇在最有利的時候發起軍事行動。

到時候,不需要進行電磁干擾太陽就能幫助中國軍隊解決問題。

當然,終極目的肯定是人爲控制太陽的黑子活動只是這需要更加巨大的投入以及在理論科學上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

瞭解了這些東西后,教浩洋不得不感嘆。

在國家競爭中科技永遠最重要。

兩千多年前羅馬人能夠在地中海戰勝強大的伽太基人成爲地中海的霸主,就與一項現在看上去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發明有關,即羅馬戰艦上的“烏鴉吊橋,“讓傳統海戰改頭換面。幾百年後唐帝國能夠橫掃中亞,把不可一世的突厥趕到遙遠的小亞細亞,也與一項關鍵技術有關.即唐朝的工匠率先掌握了百鍊鋼的鍛造技術。後來在工業革命後建立起遍及全球殖民地體系的大英帝國靠的也是率先發明蒸汽機把生產力椎上新的高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發明的雷達、美國發明的原子彈,都成爲了決定勝敗的關鍵技術。即便在冷戰時期,美國在電子技術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決定了在真空管技術上一意孤行的蘇聯必將走向沒落。

科技如此重要.任何一個想要超越的大國,都得在前沿科技與基礎科技上投入全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能夠成爲獨一無二的世界霸主與其強大的科技實力特別是在基礎科技與前沿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不無關係。甚至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幾起幾落均與科技有關。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二十世紀七零年代因爲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加上中東戰爭導致的西方石油危機,美國的全球影響力一度跌入谷底被迫進入戰略收縮階段但是在隨後的電子技術革命中美國利用強大的基礎科研實力,一舉扭轉局面,在十多年裡重新奪回世界霸主的寶座並且以此帶動全面軍備競賽,導致強大的紅色帝國最終不堪重負,倒在了科技競爭的道路上。

以科技爲基礎,美國擁有着全球最強大的生產力以此維繫着全球最強大的軍力。

中國要想超越就不能跟着美國跑必須在基礎科技上投入全部力量以跨越的發展方式開創新領域。

黃峙博與錢仲泰所做的努力僅僅是個開始。

在這條最終必然只剩下一名參賽選手的跑道上中國要想堅持到最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還有很多的困難需要克服。

只是,萬事開頭難。

有了開始,哪怕萬分艱難也總算邁出了第一步總比原地踏步好得多。

四年前牧浩洋還有一些幻想認爲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能夠使中國軍隊完成現代化建設。

經過四年的學習牧浩洋已經深刻認識遜,超越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甚至可以說這不是一代人、或者兩代人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持之以恆也許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歷史上沒有一個偉大國家是在一代人的手裡建成的。

即便現在的美國從獨立戰爭算起也經歷了好幾代人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對於擁有五千年文明史,卻只有短短几十年現代史的中國來說,前方的道路格外漫長。

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管是帝王、還是百姓都是渺小的。

只有在正確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情纔會名留青史。

牧浩洋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名留青史但是他知道錢仲泰肯定會名留青史。

第58章 搶先一步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1章 不可否缺第78章 兩強標準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80章 歸宿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35章 打掃戰場第89章 統一第87章 積極爭取第76章 樂觀派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34章 中流砥柱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57章 老少校第32章 匹夫有責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41章 標杆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1章 不可否缺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120章 多面手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47章 唯一選擇第81章 防空攔截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50章 大無畏第47章 證據第49章 場外因素第65章 完勝之途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96章 高調第50章 另有其人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209章 裝甲會戰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5章 自食其果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4章 戰爭陰雲第29章 本質第31章 接觸第56章 創新之舉第215章 光復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36章 負擔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6章 巢臼第64章 致命打擊第39章 戰禍第26章 戰爭宣言第3章 演習第321章 起源第6章 幽靈墜落第63章 一箭三雕第94章 技術軍官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69章 亂戰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172章 欲擒故縱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63章 全力以赴第79章 另闢蹊徑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34章 炮戰第168章 上前線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75章 積極迎戰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19章 關鍵結點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2章 開戰第77章 針鋒相對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