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被迫停戰

燃燒的海洋

等到十一月九日,黃峙博才收到消息,聯軍已經取消了進攻行動。

這下,黃峙博都有點驚訝了。在他的認識中,博茨曼是一個非常容易衝動的軍人,很難穩得住,卻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當然,黃峙博非常清楚博茨曼爲什麼要這麼做。

只要聯軍打過臨川江,不管結果如何,參戰的美軍主力部隊都難以自善其身,不被殲滅也要遭到重創。

當時,黃峙博的想法很簡單。

雖然在讓戚凱威做部署的時候,黃峙博提到,要抓住機會殲滅美軍主力,甚至不惜動用正在進行休整的四個主力集團軍,但是黃峙博的要求很低,如果能用第三十九集團軍擋住美軍的兩個裝甲師,並且在裝甲會戰中重創美軍,那就足夠了。等到聯軍的進攻遭到遏制,志願軍就能用四個主力集團軍發動第三次戰役。此外,如果美軍在東線與中部戰線上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還能動用第五個主力集團軍。在黃峙博看來,打殘了美軍的兩個裝甲師,用五個集團軍絕對能夠打過三八線,甚至有很大的把握打下首爾。當然,這得有一個前提,即在西線速戰速決,爭取在十一月中旬發動第三次戰役,在十一月底之前打下首爾,不然等到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恢復戰鬥力,情況就複雜了。爲此,黃峙博故意示敵以弱,力爭在開城打一場裝甲會戰。

可惜的是,博茨曼沒有上當。

這下,問題複雜了。

四個美軍師退守三八線,而且充當了主力。到十一月中旬,聯軍肯定鞏固了戰線,有足夠的資本在三八線上擋住志願軍的前進步伐。如果首輪進攻沒能取得突破,戰役拖到十一月下旬,隨着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參戰,志願軍不但別想取得突破,能否頂住聯軍的全面反擊都是個問題。

顯然,博茨曼就等志願軍打過去。

黃峙博也不是笨蛋,進攻受挫之後,志願軍很難及時退回防線,也不可能在進攻部隊後方保持一條完整的戰略防線,只要聯軍抓住機會,別說兩個主力師,哪怕只有一兩個建制完備的裝甲旅也能取得大縱深突破。

對志願軍來說,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及時發起進攻,二是獲得更多的兵力。

顯然,這兩個選擇都不理想。

要想及時發起進攻,首先就得讓七個主力集團軍儘快獲得足夠多的主戰裝備,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便陸風烈做了保證,親自幫助黃峙博解決裝備問題,可是也要到十一月底、甚至十二月初,才能提供足夠多的主戰裝備,而到這個時候,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已經上場了。

獲得更多的兵力,更加不可能。七個集團軍已經夠多了。在朝鮮這個狹窄的戰場上,動用更多的兵力只會導致無法展開。此外,軍隊內部的動員已經開始,爲了補充志願軍的損失,各支主力集團軍都做了動員。再抽調兵力,只會削弱各支主力部隊的戰鬥力,而且除了武警也沒什麼部隊好動員了。

這下,局面僵持了下來。

對交戰雙方來說,進攻都難以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防禦都綽綽有餘。

有趣的是,在戰線冷卻下來的時候,雙方卻沒有利用趁機進行停戰談判,甚至沒有半點談判的意向。

顯然,雙方都認爲有機會獲得更有利的停戰條件。

軍隊沒有進行停戰談判的意向,不等於雙方高層沒有這個想法。

十一月十日,黎平寇再次飛往聯合國總部,參加由英法俄召開的停戰協商會議,與斯特勞斯進行非正式會晤。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反而是中美雙方更希望停戰。

說得簡單一點,打到這個時候,第二次朝鮮戰爭纔看到了一線結束的曙光。

只是,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雙方仍然存在巨大分歧。

與前幾次高層會晤不同的是,這次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黎平寇手裡,即只要中國願意在關鍵問題上做出讓步,美國就沒有理由拒絕停戰。

那麼,中國能在美國提出的關鍵問題上做出讓步嗎?

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劃定軍事分界線。

在前兩次非正式協商中,斯特勞斯已經提出,打到哪就在哪裡停戰,因此黎平寇堅持了這個主張。

顯然,現在斯特勞斯不幹了。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志願軍已經越過了三八線,控制着五千平方公里的韓國國土。

對於國土面積不到十萬平方公里的韓國來說,五千平方公里的國土可不是小事,而且這五千平方公里的國土中,有大約一半在臨川江北岸,與首爾近在咫尺,在此之前一直是韓國的軍事屏障。

說得簡單一點,這塊土地只要在志願軍手裡,就是頂在韓國首都上的一把尖刀。

按照斯特勞斯的要求,志願軍必須退出臨川江北岸,退到板門店以北。

顯然,黎平寇無法接受這樣的提議。

斯特勞斯是有苦自己知,畢竟最初是美國提出打到哪就在哪裡停火,而現在黎平寇完全是拿此作爲由頭。

在黎平寇不肯做出讓步的情況下,斯特勞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在十二日的第二次會談中,斯特勞斯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即用韓國東北地區的土地交換臨川江北岸地區。

這個提議,黎平寇沒有反對,只是雙方在交換的比例上存在很大分歧。

斯特勞斯不是笨蛋,希望以一比一的方式交換。黎平寇也不是笨蛋,所以在斯特勞斯提出這個建議後,提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韓國東北部地區那些鳥不拉屎的地方,比得上臨川江北岸嗎?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臨川江北岸是戰略要地,戰略價值非常重要,而韓國東北地區荒無人煙,根本沒有多少戰略價值。此外,臨川江北岸屬於比較發達的地區,有不少城鎮,還有大首爾地區最主要的兩座水庫,而韓國東北地區幾乎沒有經濟價值,不但人煙稀少,也沒有多少具有經濟意義的資源。

因此,黎平寇提出了一個方案,即按照戰略價值、人口規模、資源數量等方式,用一個雙方都認同的計算公式,分別統計臨川江北岸與韓國東北部地區,然後再按照價值對等的方式進行交換。

暫且不說如何計算,只是這個辦法,就讓斯特勞斯很難接受。

要知道,如果真的這麼交換,那麼韓國很有可能損失上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而韓國當局無論如何也不肯接受這樣的結果。

只是,還有別的辦法嗎?

到第三次協商的時候,斯特勞斯答應了黎平寇的提議,只是提出,應該請第三方進行價值評估。

黎平寇沒有反對,反正第三方也不見得會偏向美國。

這下,問題變成了由誰來評估。

在中美雙方提出的第三方中,只有俄羅斯得到了認同,畢竟俄羅斯是朝鮮鄰國,也是東北亞地區的大國,在朝鮮半島很有影響力。只是,美國提出讓英法也參與評估,黎平寇卻拒絕了,理由很簡單,英法與朝鮮半島沒有關係,在東北亞地區也沒有多大的影響力,沒有理由插手朝鮮事務。按照黎平寇的提議,可以在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基礎上,再邀請幾個聯合國安理會的理事國參與。

黎平寇的這個提議,與當時的情況也有關,因爲在安理會輪值國中,正好有伊朗與委內瑞拉。雖然斯特勞斯肯定會拉上日本,但是隻要讓伊朗與委內瑞拉加入進來,美國就佔不到便宜。

斯特勞斯別無選擇,只能接受黎平寇的提議。

只是,以什麼方式評估,仍然是個問題。此外,在進行評估之前,雙方必須停火,不然評估沒有任何意義。

這下,交戰雙方必須坐到談判桌旁。

十一月十五日,交戰雙方的談判代表再次會晤,會商地點在汶山的臨川江大橋上。

因爲只是準備會議,雙方沒有商討與停戰有關的事情,僅確定從十一月十七日凌晨零點開始暫時停火。

按照安排,停戰談判將在十七日上午開始。

這是上面安排的停戰談判,與黃峙博沒有多大關係。

對黃峙博來說,在這個時候與聯軍進行停戰談判,也不見得完全是壞事,因爲志願軍的四個主力集團軍還在休整,僅有第五十四集團軍與第四十七集團軍獲得了全部主戰裝備,另外兩個集團軍還沒恢復元氣。此外,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也在整編,沒有獲得全部主戰裝備。

更重要的是,利用這段時間,志願軍鞏固了防線。

如果志願軍在這個時候發起進攻,就算取得了突破,也很有可能在十一月下旬面對六個美軍師。

對博茨曼來說,這也不是什麼壞事。

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已經重建,只是主戰裝備要十一月二十四日才能到達,然後還得花上幾天進行適應性訓練。

以聯軍的實力,就算能擋住志願軍的進攻,也不見得能夠重創志願軍。

更重要的是,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要志願軍發起進攻,聯軍很有可能被迫後撤,把更多的土地讓給志願軍。

在雙方已經達成了談判意向的情況下,後撤意味着更大的損失。

只是,雙方都甘心在這個時候停戰嗎?

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2章 開戰第117章 負擔得起第92章 長遠目光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80章 情況有變第9章 血染橫濱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83章 空中遭遇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2章 幕後推手第61章 唯一方案第63章 朋友第11章 不怕死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7章 打與不打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3章 超級航母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44章 歷史使命第62章 暗涌滾滾第39章 投送力量第71章 拼盡全力第22章 大決戰第38章 勞動力第31章 接觸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163章 第一站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199章 等不起第84章 戰將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0章 欲蓋彌彰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92章 突擊失敗第19章 關鍵結點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83章 試探第55章 兩手準備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21章 動員第205章 突襲第110章 退卻第16章 急轉直下第48章 外派第5章 鐵娘子第307章 壁壘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2章 漸行漸遠第68章 措手不及第44章 加速追擊第36章 小心過頭第72章 對峙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29章 本質第131章 掃蕩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84章 戰略平衡第322章 經濟動物第318章 總則第12章 絕命之行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9章 備戰第4章 不留活口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8章 千鈞一髮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10章 退卻第57章 老少校第82章 戰火再起第75章 咄咄逼人第9章 備戰第3章 大難不死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2章 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