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迎難而上

離開北京,回到志願軍司令部,黃峙博才感受到了壓力。

當着傅秀波的面答應下來,絕對不是一句戲言。可是對於現在的志願軍來說,攻打漢城等於癡人說夢。

問題擺在面前,黃峙博根本繞不過去。

最大的問題,還是後勤保障。

相對而言,兵員還是小事。

雖然七個集團軍的作戰傷亡都不小,特別是第二十四集團軍、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五十四集團軍,減員率分別達到百分之六十八、百分之五十三與百分之四十七。但是通過某些應急手段,能夠爲這些部隊補充一些兵力,比如從第十五空降軍抽調部分官兵,讓傷愈的輕傷員歸隊等等。

按照戚凱威統計的數據,在不從國內調遣兵員的情況下,能在五天之內爲前線作戰部隊補充七千八百名官兵,其中八成爲傷愈的輕傷員,而且以第一次戰役中的輕傷員爲主。此外還能從後勤部隊抽調大約一萬二千名官兵,只是得在朝鮮做更大範圍的動員,來增強後勤保障能力。

萬幸的是,動員朝鮮軍民的問題還不大。

志願軍光復平壤後,朝鮮軍民信心大振,不但人民軍更加積極,連自發協助志願軍作戰的民衆也更加踊躍了。

別的不說,二十六日,第2步兵旅投降的消息傳開後,朝鮮各地就有將近一百萬民衆到徵兵站與志願軍駐地報到,要求參軍報效國家,這其中還有不少女性。一些上了年紀的朝鮮民衆沒辦法參軍,也通過其他方式幫助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結束之後,新義州的市民就向志願軍捐贈了兩萬套棉服。雖然志願軍並不需要朝鮮人民的棉服,畢竟現在的中國並不缺乏這些基礎性戰略物資,而且志願軍的標準冬季作戰服是用化纖製造的,不但更保暖,還更加輕便,但是朝鮮民衆的行動,足以讓志願軍官兵相信,他們不是在爲陌生的鄰居作戰,而是在爲朋友作戰。

按照戚凱威的估計,如果進行大範圍動員的話,至少能調動兩百萬勞動力。

這個規模,絕對不小。

更重要的是,在動員的朝鮮勞動力中,有不少青壯年,即便是女性,也能在後勤保障工作中發揮作用。志願軍要做的,只是儘快讓這些朝鮮民衆學會如何駕駛車輛,以及如何搬運易損的作戰物資。

這些都是小事,或者說是技能活,不存在難度。

真正的問題,就在後勤保障上,準確的說是缺乏作戰物資。

第二次戰役結束的時候,前線部隊幾乎用光了彈藥。爲了運送更多的彈藥,還不得不減少糧食等生活物資的運輸量。以當時的情況,如果聯軍沒有在二十三日投降,而是拖到二十五日之後,志願軍很有可能無功而返。

幾天下來,志願軍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物資送到前線部隊手裡。

黃峙博在二十六日夜間回到志願軍司令部的時候,補給工作正在進行,前線部隊獲得了最急需的生活物資,以及爲即將到來的嚴冬準備的冬季作戰被服,可是運送到位的作戰物資卻非常有限。

按照戚凱威拿到的統計報告,當時黃峙博動員的四個集團軍只獲得了不足三天的作戰物資,特別是裝甲部隊急需的燃料,儲備量非常有限。

事實上,這也正是按照攻打開城準備的。

按照黃峙博的預先安排,志願軍越過三八線後,不會立即向首爾挺進,而會在三八線附近設立防線,以包圍的方式,迫使開城守軍繳械投降。如此一來,三天的作戰物資也足夠用了。

打起來後,後勤保障不會斷,前線部隊能夠獲得補給。

以志願軍的戰鬥力,在三天內擊潰開城外圍的韓軍,應該不是大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志願軍不但要打下開城,還要在美軍完成集結之前攻佔首爾,而三天的作戰物資,別說攻佔首爾,能不能打到首爾都是個問題。

此外,新的任務,也會對進攻戰術造成影響。

開城是朝鮮南部地區最重要的戰略據點,也是三八線以北,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如果不向南挺進,志願軍不用考慮立即攻佔開城,反正包圍開城就是爲了攻佔開城。可是要向南進軍的話,就得考慮儘快攻佔開城,打通交通大動脈,讓作戰部隊獲得更加可靠的保障,也讓進攻更加持久。

如此一來,在攻打首爾之前,就得打下開城。

包圍顯然行不通,只能強攻。

部隊的戰鬥力不是問題,關鍵是強攻開城必然消耗大量作戰物資,即便能打下來,也不見得能夠向首爾進軍。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說什麼都等於零。

“不是我沒有信心,這是現實困難。”戚凱威嘆了口氣,說道,“志願軍再能打,也不能餓着肚皮作戰。三天的進攻結束之後,就算打下了開城,也需要一週左右,才能做好攻打首爾的準備。從時間上計算,這個時候美軍的兩個裝甲師已經完成集結了,而我們的作戰部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充。如果在大首爾地區與美軍的裝甲部隊作戰,不但部隊的傷亡與損失會非常巨大,還無法保證打贏。”

“所以,我們得趕在美軍到達前發起進攻。”

“可是……”

黃峙博壓了壓手,說道:“我也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反過來看,如果等到我們準備好了之後再發起進攻,哪怕在此之前,美軍沒有主動打過來,在大首爾地區作戰,我們的勝算打嗎?”

“這……”

“不好回答?”

戚凱威笑了笑,他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現在,我來告訴你吧。”黃峙博也笑了笑,說道,“在朝鮮境內作戰,我們佔盡了有利條件,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這邊。打到韓國境內,首先就沒有人和。韓軍在朝鮮戰場上表現不力,並不意味着在保衛家園的戰鬥中會同樣頹廢。地利方面,大首爾地區是韓國人口最集中、城市羣最密集的地方,而我們的城市戰能力,你心裡應該非常有數。天時上,隨着聯軍戰線大幅度收縮,兵力密度大增,防禦強度肯定會大幅度提高,而聯軍背水一戰,肯定不會像之前那樣大舉退卻。可以說,真要跟聯軍正面幹上一場,我們的勝算也不大,甚至可以說沒有半點勝算。”

“既然如此,爲什麼要打首爾?”

“大校,這是政治決定,而不是軍事決定。還有,你得知道,戰爭只是政治鬥爭的高度延續。雖然我們不是政治家,但是在戰場上,我們得爲政治服務。”黃峙博笑了笑,“這是元首親自做出的決定,而且我答應了下來。難度再大,我們也要迎難而上。打好了,戰爭很有可能在嚴冬到來之前結束。”

“打不好呢?”

“也會結束。”

戚凱威愣了一下,似乎沒有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區別只是,在哪裡、以哪種方式結束。”黃峙博嘆了口氣,說道,“我的想法是,首先確保打下開城。不管怎麼樣,我們的底線是在三八線上與聯軍簽署停戰協議。只要還有一名聯軍在朝鮮,戰爭就不會結束。達到這個目的後,我們再向首爾進軍。能打下來,自然再好不過了。打不下來,我來承擔責任,不用你們背黑鍋。你們要做的,只是做到最好,不要帶着遺憾回國。”

戚凱威長出口氣,說道:“我們也只能盡力而爲了。”

“說到底,關鍵還是怎麼打。”黃峙博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對我們來說,目前的情況非常有利。美軍增援部隊還沒形成戰鬥力,韓軍的士氣處於谷底。抓住這個機會,勝算應該不小。”

“再怎麼說,開城也是朝鮮最大的軍事要塞。”

“那就得看怎麼打了。”黃峙博笑了笑,說道,“有把握的話,可以圍而不殲,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圍住開城後就打首爾,讓韓軍自亂陣腳。如果運氣好,韓軍會收縮戰線,把部署在開城的部隊撤回去,我們就可以在開城與首爾之間打一場運動戰,即便不能殲滅全部韓軍,也能打下開城。”

戚凱威思索了一陣,隨即點了點頭。

“如果是我,就不會在這個時候圍殲突圍的韓軍,而會順勢攻打首爾。”

“爲什麼?”

“韓軍新敗,肯定沒有鬥志,兵力再多也沒用。利用好這個機會,我們就能在大首爾地區打一場運動戰,甚至有能力包抄到韓軍的大後方。只要打出氣勢,就能讓韓國當局對保衛首都徹底絕望。”

“然後迫使韓國當局撤離?”

黃峙博點了點頭,說道:“這是最好的結果,如果韓軍堅持了下來,我們就得在首爾與韓軍打一場城市戰,所以你得早做準備。”

“怎麼準備?”

“首爾不是平壤,有兩千多萬人,而且不可能在幾天之內全部撤離,所以真要打到城市裡的話,必須注意戰鬥對平民造成的影響。”

“這個沒辦法控制。”

“那也得想辦法,至少不能讓外界認爲,我們把戰火強加給平民。”

戚凱威苦笑了起來,在戰爭中最受傷害的就是平民,如果一切爲平民着想,那就不要打了。

“具體怎麼打,我也會考慮,你先去安排吧。”

“行,爭取明天給你一份完整的作戰計劃。”

黃峙博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麼。

第52章 預料成真第114章 戰略項目第31章 政治變更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74章 交易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62章 彈雨第45章 面面俱到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98章 決裂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76章 樂觀派第93章 鋌而走險第23章 堅持主見第8章 擴軍浪潮第85章 突擊開始第50章 重創第4章 科技競賽第38章 勞動力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32章 拼光拼盡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章 本性難移第87章 人挪活第203章 覆滅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266章 門檻第94章 戰略價值第61章 防空作戰第58章 死撐第203章 覆滅第34章 公衆事件第74章 爭取時間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24章 裂痕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8章 勞動力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5章 戰略方向第85章 矛盾爆發第126章 內訌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4章 不留活口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29章 選將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56章 難題第11章 不怕死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41章 標杆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47章 證據第71章 任人唯才第84章 戰將第32章 匹夫有責第71章 新理論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96章 高調第84章 戰略平衡第61章 戰略打擊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48章 交戰第61章 防空作戰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44章 防空火網第11章 打擊利器第43章 薄弱環節第20章 別無選擇第227章 滅絕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88章 奢望第6章 點火第69章 休假第72章 傾其所有第97章 戰前會議第94章 戰略價值第109章 未來第65章 明智之舉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134章 技術優勢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40章 涉險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