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

十月十五日,在各支集團軍準備部署就位之後,志願軍發動了第二次戰役。。

第五十四集團軍的裝甲部隊從熙川出發,繞過妙香山,沿着公路線從德川東面向南一路挺進的時候,聯軍並沒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此之前,聯軍已經判斷出了志願軍的戰役選擇方向。

雖然在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可以從元山向三八線推進,但是在朝鮮東部、元山以南地區的交通條件十分惡劣,沒有可以利用的鐵路,連公路都很糟糕。要在後勤保障部隊難以跟上的情況下向南推進上百公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志願軍只有一個選擇:把重點轉移到西線,猛攻聯軍的西線軍團。

這個判斷,也符合志願軍的兵力部署。

東線戰場上,只有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之前在金策圍殲第一陸戰師的第十六集團軍已經撤到中部地區。西線戰場上,除了在第一次戰役後期入朝的第二十四集團軍之外,還有新增的第五十四集團軍與第四十七集團軍,第十三集團軍部署在後方,充當戰略預備隊。

也就是說,在西線戰場上,志願軍最多能動用五個集團軍,而東線最多隻有三個。

在志願軍出動了七個主力集團軍、加上一個空降軍的情況下,聯軍守住順川與平壤的希望非常渺茫。

皮特上校不是沒有自信,實力擺在哪,而且聯軍沒有找到應對大規模電磁戰的方法。

wωw◆тт kдn◆¢o 萬幸的是,剛剛晉升爲四星上將的杜立德沒有給皮特壓力,或者說美韓當局沒有給聯軍壓力。

按照五角大樓的指示,聯軍的任務不是守住某座城市、或者某條防線,而是在戰役中儘可能的消滅志願軍的有生力量,迫使中國回到談判桌旁,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與美韓簽署停戰條約。

如此一來,聯軍就不用過於在乎順川與平壤了。

杜立德不擅長指揮地面部隊作戰,皮特獲得了表現機會。

可惜的是,他手裡的兵力非常有限。

雖然在十月十日,第二步兵師完成休整,恢復作戰能力,第七步兵師也部署到位,開始執行作戰任務,但是他手上就四個美軍師,以及大約六十個韓軍師旅。因爲韓軍師旅級部隊的編制非常小,一個步兵師不到七千人,而一個步兵旅還不到二千五百人,加上韓軍嚴重缺乏主戰裝備,所以六十個韓軍師旅的戰鬥力非常有限,很難承擔正面防禦任務,僅能用在戰線後方。

僅靠四個美軍師,顯然不是七個志願軍集團軍的對手。

在防禦部署上,皮特可以說是捉襟見肘。

第五十四集團軍發起突擊後,聯軍防線上最大的問題暴露了出來:第四步兵師的防線正面太寬了。

在四個美軍師中,只有第四步兵師部署在朝鮮中部山區。

做爲美軍的第一支數字化步兵師,第四步兵師的編制偏向輕型化,三個旅都是機械化步兵旅,每個旅只有一個裝甲營,此外還有一個師直屬的坦克營,全師裝備的主戰坦克僅有二百三十七輛,步兵戰車三百六十四輛,此外四個炮兵營有大約兩百門自行榴彈炮與自行火箭炮。六個機械化步兵營中,主戰裝備是輪式裝甲車、以及輪式人員輸送車,此外還有一百四十多架運輸直升機。

如果在阿富汗對付塔利班,第四步兵師肯定是綽綽有餘。

可是面對志願軍的裝甲洪流,第四步兵師就有點勉爲其難了。

靠這點兵力,守住接近三百公里的戰線,不是吃力,是非常吃力。

在順川東邊,也就是德川附近,存在一道寬度在五十公里左右的缺口,這正是志願軍選擇的突破口。

讓皮特感到欣慰的是,志願軍出動的是第五十四集團軍,而不是第三十九集團軍。

雖然在中隊中,第五十四集團軍位列三甲,與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三十九集團軍併爲王牌部隊,但是第五十四集團軍卻很特別,並型的重裝集團軍,而是一支側重於輕型化的裝甲部隊。

第三十九集團軍隸屬於瀋陽軍區,擔負起守衛東三省的重任,而且在蘇聯解體前,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因此在裝備配備上,極爲重視裝甲力量,即便在蘇聯解體之後,也是中隊中,唯一擁有三個重裝師的集團軍。

第三十八集團軍隸屬於北京軍區,是首都的衛戍部隊,承受着來自蒙古方向的壓力,而在過去數十年內,蒙古境內一直有一支數十萬人的蘇聯軍隊,所以在建制上,第三十八集團軍不但能優先獲得新式裝備,還非常重視裝甲力量。

雖然第五十四集團軍隸屬於濟南軍區,而中原地區也十分適合裝甲部隊作戰,屬於面對北方威脅的戰略預備隊,但是蘇聯解體之後,來自北方的威脅驟然降低,第五十四集團軍的主要任務由恭維中原轉變爲威震臺海。爲了適應渡海作戰,第五十四集團軍在建制上做了調整,更加重視輕型裝甲力量。

面對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四步兵師尚可一戰。

只是,輕型裝甲部隊在山區的戰鬥力不見得比重型裝甲部隊差。

此外,第五十四集團軍並非美軍熟悉的那種輕型化部隊。

在大量配備輪式裝甲車輛的時候,第五十四集團軍沒有放棄中隊的傳統,即高度重視部隊自身的戰鬥力,而不是嚴重依賴其他軍兵種的支援力量,因此第五十四集團軍擁有不亞於重裝集團軍的火力配備。

在這個總兵力只有二萬八千人的集團軍中,有三個炮兵旅!

按照入朝時的配備,第五十四集團軍擁有三個炮兵旅與六個炮兵營,擁有一零五以上自行火炮四百二十四門、一二二以上自行火箭炮一百二十八門,此外各個步兵營的炮兵連還擁有八二以上迫擊炮近三百門。

從火力配備上看,在七個主力集團軍中,第五十四集團軍僅次於第三十九集團軍。

事實上,在山區作戰、特別是沿着公路推進的時候,輪式裝甲車輛比履帶式裝甲戰車的作戰效率高得多。

在第一次戰役中,第十六集團軍就證明了這一點。

朝鮮道路的質量不好,但並不等於沒有道路。

經過一個小時的火力準備後,第五十四集團軍在兩個小時內就突擊了三十公里,前鋒偵察部隊到達德川東南。

此時,聯軍才做出反應。

顯然,就算第四步兵師也是一支適合山地作戰的輕型裝甲部隊,也不可能堵上被志願軍撕開的缺口了。

在志願軍全面電磁戰的影響下,聯軍的空中優勢很難發揮出來。

雖然在電磁戰間隙,聯軍出動了大批作戰飛機,但是爲了避免無謂損失,聯軍的作戰飛機全部使用了防區外彈藥。

顯然,這點空中打擊,根本阻止不了第五十四集團軍。

在全面電磁戰下,不但制導武器容易受到影響,而且志願軍早就使用了針對gPs制導彈藥的干擾設備。在聯軍的防區外武器中,除了被美軍從彈藥庫裡翻出來的電視制導炸彈與導彈之外,只有地形匹配巡航導彈不需要依賴gPs導航系統,其他的所有彈藥,比如JDAm制導炸彈,都需要gPs導航。

問題是,象Agm65“小牛”這類的電視制導彈藥早就從美軍中退役了,封存的非常有限,而地形匹配巡航導彈更是少之又少,在十年前,美軍就基本上淘汰了這類彈藥,全部改用更先進的制導方式。

戰鬥機不敢飛近,聯軍只能儘可能的動用無人飛機。

只是,美軍中適合執行高強度戰鬥任務的無人飛機也非常有限。那些攜帶幾枚導彈與炸彈在阿富汗的山區上空打擊恐怖份子的無人攻擊機顯然不適合用來對付裝甲機羣,而且在電磁戰戰場上,無人飛機也非常脆弱,只是在墜毀之後,不會出現人員傷亡,其作戰效率並不比戰鬥機高多少。

當天上午,聯軍至少損失了一百架無人飛機。

戰役結束後,志願軍與人民軍在第五十四集團軍突擊路線附近找到了近三百架聯軍無人飛機的殘骸。

空中優勢發揮不了,第四步兵師只能依靠自身火力。

嚴格說來,第四步兵師的火力也不弱,近兩百門火炮與火箭炮中,絕大部分是一五五榴彈炮與二七零火箭炮,即非常有名的m109與m270。此外,在機械化步兵營中,還有不少大口徑迫擊炮。

問題是,電磁戰對炮兵的影響同樣巨大。

在通信不暢,且嚴重缺乏觀瞄手段的情況下,遠程火炮很難發揮威力,特別是在對付機動突擊的地面部隊時,遠程火炮幾乎沒有用武之地。相反,那些配備在步兵營中的迫擊炮反而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在第一次戰役中,這個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當時,美軍陸戰師採用的應對辦法是:把重型火炮直接配屬給前線作戰部隊,儘量縮短射程。

在幾場防禦戰中,美軍陸戰隊甚至把自行火炮當成移動火力點使用。

只是,這多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從根本上講,美軍的問題不是出在部隊上,而是處於被動挨打的一方沒有主動權,也就沒有決定戰術的權力。

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35章 全局第38章 戰役目的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26章 戰略空運第56章 抽身第46章 決策點第71章 新理論第64章 直接證據第179章 救星第74章 迴歸第81章 防空攔截第22章 橫掃全球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56章 創新之舉第32章 迫在眉睫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41章 孤注一擲第55章 兩手準備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50章 大無畏第5章 泰山北斗第88章 奢望第110章 退卻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96章 迴歸正位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73章 外交戰果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200章 將錯就錯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184章 強攻第1章 棄武從文第33章 科技戰略第57章 戰術偵察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114章 向前看第36章 破例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04章 小人物第35章 聲東擊西第47章 金蟬脫殼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25章 自食其果第1章 海軍強國第2章 利益交換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2章 成果第37章 抽絲剝繭第75章 咄咄逼人第34章 中流砥柱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295章 遺蹟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61章 戰略禁運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72章 愛國商人第102章 反導攔截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11章 打擊利器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35章 全局第73章 捆綁政策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25章 挑戰困難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6章 巢臼第82章 巴軍出擊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9章 備戰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46章 決策點第56章 創新之舉第5章 來晚了第5章 戰略方向第227章 滅絕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154章 總撤退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