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反導攔截

及時部署到位的E-2D鎖定了來襲戰鬥機羣,隨即發現機羣裡充斥着J-11B與FBC-1C等多用途戰鬥機,J-10等輕型制空戰鬥機,甚至還有一些老掉牙的J-8與5小說網因爲編隊非常密集,所以無法準確判斷機羣規模。

攔截行動隨即開始,早已升空的十二架F/A-18F艦載防空戰鬥機首先投入戰鬥。

因爲F/A-18F的機動性並不出衆,所以攔截敵機時,美軍主要採用外圍攔截戰術,即防空戰鬥機在儘可能遠的地方發射中程空對空導彈,迫使來襲敵機拋掉反艦彈藥,進行戰術規避。

以艦隊防空爲目的,這種戰術非常管用。

此時,志願軍司令部。

電子戰機鎖定了美軍航母戰鬥羣後,周渝生給海軍司令部發去消息,通過超長波無線電臺,把至關重要的作戰信息發給潛艇。

楊禹方也沒閒着,美軍艦載戰鬥機升空後不久,遠在數百公里外的KJ-2000與KJ-200就發現了敵情。

按照計劃,楊禹方給導彈部隊下達了第二條作戰命令。

戰場上,美軍也發現了問題。

面對艦載防空戰鬥機發射的攔截導彈,志願軍機羣沒有規避,只是老舊的J-8與J-7開始加速,飛到了J-10與J-11B機羣前方。

雖然F/A-18F可以用火控雷達鎖定目標,以連續波制導方式,讓AIM-120C攻擊指定目標,但是在大規模空戰中,十多架戰機同時使用火控雷達會產生干擾,降低工作效率。因爲來襲敵機中有不少制空戰鬥機,志願軍的中程空對空導彈的射程不比AIM-120C短,所以美軍戰鬥機還得提防對方的導彈攻擊,必須在發射導彈之後,進行轉向機動,離開對方導彈的打擊範圍。

F/A-18F發射的AIM-120C沒有采用連續波中繼制導,而是採用了慣性中繼制導。

導彈逼近來襲機羣時,首先攻擊前方的J-8與J-7,而不是更有威脅的J-10與J-11B。

J-8與J-7無法攜帶大型反艦導彈,對航母戰鬥羣幾乎沒有威脅。要想接觸威脅,得擊落那些先進戰鬥機,特別是能夠攜帶數枚大型反艦導彈的J-11B與FBC-1C,絕對不能讓它們靠近航母戰鬥羣。

第一批F/A-18F已經用光了中程空對空導彈,第二批艦載防空戰鬥機迅即投入戰鬥。

緊急起飛的F/A-18F都以最大載彈量起飛,每架戰鬥機攜帶十二枚AIM-120C,以及兩枚自衛的AIM-9X。

因爲F/A-18F的空戰能力並不出色,所以往往通過提高載彈量來增強空戰能力。

依靠性能先進的AGP-81相控陣火控雷達,F/A-18F能用八枚AIM-120C同時攔截八個目標。

與只能攜帶六枚AIM-120D的F-22A相比,充足彈藥賦予了F/A-18F強大的攔截能力。

即便用兩枚導彈攔截一個目標,緊急升空的二十四架F/A-18F也能攔截一百四十四架敵機,加上之前十二架F-1A-18F攔截的敵機,美軍指揮官相信,即便艦載防空戰鬥機不能擊落全部來襲敵機,也能迫使J-11B與FBC-1C等多用途戰鬥機丟掉反艦導彈,放棄攻擊航母戰鬥羣的行動。

也就在這個時候,美軍發現了來襲的彈道導彈。

此時,離第一批彈道導彈升空不到兩分鐘。

首先發現彈道導彈的不是美軍預警機,而是部署在西太平洋上空的導彈預警衛星。

上百枚彈道導彈同時升空,產生的強烈輻射在數千公里外就能探測到。只是導彈預警衛星首先得把信息發送給北美防空司令部,再轉發給太平洋戰區司令部,最終轉發給聯軍司令部。

雖然信息的轉發速度非常快,但是仍然耽擱了一些時間。

聯軍收到消息時,第一批發射的彈道導彈已經離開大氣層,在離地面上百公里的外層空間向南飛行。

面對來襲的一百多枚彈道導彈,美軍立即把防空作戰放到次要位置上。

早在十多年前,CIA就獲得情報,中國正在開發射程超過一千五百公里、甚至有可能達到二千五百公里的反艦彈道導彈。雖然在過去幾年裡,美國的新聞媒體一直在熱炒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認爲對美國的海上霸權構成了嚴重威脅,但是在美軍內部,並沒有多少人認爲反艦彈道導彈具備實戰能力。

要用彈道導彈攻擊高速移動的海面艦艇,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除了導彈本身需要具備精確打擊能力,即必須增加末段制導系統,將圓周偏差縮小到十米以內,還得解決偵察、控制與引導等一系列作戰環節上的難題。這其中,導彈發射前的偵察工作最爲重要。

如果不能準確掌握目標情況,即便擁有了先進的彈道導彈,也無法擊中目標。

通常情況下,在與具備一定實力的對手交戰時,美軍航母戰鬥羣會在遠離對方海岸線的遠海活動。只有在面對弱小對手,或者是已經奪得了絕對制空權與制信息權之後,美軍航母戰鬥羣纔會靠近戰區。

在使用反艦彈道導彈前,得找到美軍航母戰鬥羣。

美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沒有可靠的偵察手段,很難發現遠離大陸的目標,更難以持續跟蹤。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如果美軍航母戰鬥羣沒有靠近鬱陵島,仍然留在離日本海東部,志願軍的電子戰機很難對航母戰鬥羣進行定位,也就無法爲彈道導彈部隊提供可靠的戰術信息,導彈攻擊自然無從談起。

即便在美軍航母戰鬥羣向西機動,來到離朝鮮半島不到兩百公里的鬱陵島海域,因爲沒有制空權,電子戰機無法深入朝鮮領空,更不可能冒險前往日本海上空,所以志願軍仍然無法準確掌握航母戰鬥羣的行蹤,只能爲彈道導彈部隊提供大致的目標數據,然後用導彈齊射彌補信息不足產生的問題。

美軍並不知道,射來的彈道導彈攜帶的是電磁戰鬥部,不是高爆反艦戰鬥部。

只是,面對來襲的彈道導彈,美軍只能依靠“宙斯盾”防空反導系統。

萬幸的是,緊急升空的艦載防空戰鬥機已經離開了防空反導系統的殺傷範圍。在掩護航母的巡洋艦與驅逐艦發射導彈前,只需要讓執行反潛任務的直升機返回戰艦、或者離開導彈殺傷區域。

接到警報後一分半鐘之後,第一批標準3反導導彈發射升空。

此時,美軍只剩下了不到三分鐘的反導攔截時間。

作爲美國海軍的第一種“專業”反導導彈,標準3的性能非常出衆,絲毫不比陸軍的THAAD差。在某些方面,標準3還超過了THAAD。七年前,美軍就用標準3擊落了一枚運行在近地軌道上的報廢衛星。雖然攔截彈道導彈比攔截衛星困難得多,特別是面對具備末段機動能力的彈道導彈時,反導攔截的成功率絕對不會達到測試時的水準,但是除了進行反導攔截,美軍別無選擇。

航母戰鬥羣內,五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與六艘“伯克”級驅逐艦同時參與了反導攔截作戰。

戰艦數量不少,可是不等於能夠攔截所有來襲導彈。

因爲美軍淘汰了所有“佩利”級護衛艦,所以在航母戰鬥羣中,只有“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是真正的防空戰艦,“伯克”級驅逐艦是艦隊裡的多面手,在執行防空任務時,還得兼顧反潛與對陸攻擊。

五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上,各有一百二十八具垂直髮射管,其中三分之二裝填了防空反導導彈,攜帶的標準3多達三十二枚。六艘“伯克”級驅逐艦各有九十六具垂直髮射管,但是隻有半數裝填了防空導彈,攜帶的標準3只有十二枚。如果按照一比一的攔截比例計算,十一艘戰艦能夠攔截二百三十二枚彈道導彈。只是在實戰中,主要採用二對一的攔截方式,因此只能攔截一百一十六枚彈道導彈。

從數量上計算,只要美軍行動果斷,標準3就能攔截所有來襲的彈道導彈。

雖然從經濟上看,用兩枚價值八千萬美元的標準3攔截那些價值還不到一百萬美元的戰術彈道導彈很不划算,但是比起讓彈道導彈擊中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航母,以及攜帶了大量彈藥的戰艦,賬就不能這麼算了。

十一艘戰艦,以每秒一枚的速度,分別從前後兩套垂直髮射系統裡把標準3射了出去。

不到半分鐘,就有近兩百枚標準3升空。

不可否認,美軍作戰系統的反應速度非常快。

“宙斯盾”系統在設計的時候,主要針對前蘇聯的反艦導彈飽和攻擊,因此具備強大的抗飽和打擊能力,以及飛快的反應速度。升級爲海上戰區反導系統後,“宙斯盾”的作戰能力進一步提升。

按照美軍的設計標準,三航母戰鬥羣裡的護航戰艦,足以應對如同伊朗這種中等國家發動的彈道導彈飽和攻擊。

抗擊一百枚彈道導彈,算不上特殊要求。

只是在巡洋艦與驅逐艦用“宙斯盾”鎖定來襲的彈道導彈,準備爲標準3提供中繼制導指令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

在戰艦的雷達屏幕上,導彈羣突然擴大了數倍,導彈數量急劇增加。

頃刻間,一百來枚彈道導彈變成了兩百多枚,而且數量還在增加,半分鐘後就變成了四百多枚。

怎麼回事?

頓時,戰艦的防空作戰人員手忙腳亂,攔截行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21章 一鍋端第24章 昏了頭第15章 受害者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46章 全速北上第58章 新班子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01章 反擊第4章 戰爭危機第63章 誤打誤撞第96章 瞞天過海第51章 時間點第20章 混戰第75章 積極迎戰第88章 十字路口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82章 十一比八第41章 求生第112章 和平第64章 千鈞一髮第6章 軍事化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20章 政治聯盟第63章 一箭三雕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6章 軍事化第19章 水深火熱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5章 最終辯論第17章 決戰之前第314章 大重建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4章 空中打擊第26章 逐步推進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62章 戰術反擊第64章 外交勝利第10章 重在過程第37章 刺刀見紅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70章 內部矛盾第79章 撲火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4章 怎麼打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31章 風捲殘雲第12章 前途未卜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59章 起始點第60章 海蛇之吻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58章 死撐第34章 矯枉過正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34章 中流砥柱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8章 戰爭推手第58章 死撐第37章 遠洋護衛第41章 糧食投資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85章 矛盾爆發第79章 立場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19章 新戰線第15章 受害者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22章 還以顏色第48章 外派第20章 進攻意識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75章 預演第219章 做徹底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13章 底線第36章 艦隊司令第49章 彈道導彈第51章 時間點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98章 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