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大重建

在第一場宇宙戰爭中,人類的損失極爲慘重。

戰爭結束的時候,人類人口由戰爭爆發前的二十五萬億,減少到了不足五萬億,損失了百分之八十的人口。

更嚴重的是,在這場戰爭中,人類幾乎損失了半徑一千光年內所有可以開發的恆星系。

事實上,當時的毀滅半徑已經擴大到了兩千光年,只是在一千光年到兩千光年之間的星系並沒完全毀滅。

所幸的是,人類堅持到了最後,成爲了幸運兒。

在這樣的戰爭中,已經沒有勝利與失敗的區別了,即便是勝利的一方,也會因爲戰爭的巨大損失而大傷元氣。

可以說,倖存下來的,只稱得上是幸運兒。

擺在人類面前的,是一條極爲漫長的復興之路。

當然,通過這場戰爭,人類文明也對宇宙戰爭有了一個較爲清醒的,或者是較爲準確的認識。

這就是,宇宙戰爭的持續時間,與戰爭雙方的活動範圍有直接關係。

更重要的是,宇宙戰爭的最終結果,很有可能是活動範圍大的文明倖存下來,而活動小的文明就此滅絕。

雖然這場戰爭的幸運兒是人類文明,而不是活動半徑更大的“星敵”文明,但是人類能夠取勝,除了戰爭初期的謀略之外,也與“星敵”文明的大意輕敵有關。如果“星敵”文明從一開始就採取“通殺戰術”,那麼最終毀滅的肯定是人類文明,而“星敵”文明在遭受重創之後仍然有復興的機會。

戰後的三千年,被人類稱爲“第一次大重建時代”。

需要重建的,正是人類文明本身。

要知道,以人類文明在戰爭爆發前的基礎,特別是科技基礎,絕對不是五億人口就能承擔得起的。說得簡單一些,人類文明的科學技術·需要二十五億人來承擔,僅僅五億人根本就無法支撐起龐大的科技力量。

在宇宙時代,科技力量幾乎是一切物質力量的基礎。

結果就是,人類在第一次大重建時代·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復文明的人口規模,讓已經逝去的二十億同胞復活。

問題是,資源、特別是能源從何而來?

當時,人類文明的能源單位已經不再是焦耳,而是“秒能”。其基本定義是,太陽在一秒鐘輻射到宇宙空間中的能量。

這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用焦耳做單位·一秒能就等於三點八六乘以十的二十六次方焦耳。

也就是說,如果這些能量全部來自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即這些能量全部是由物質轉化而來的,相當於太陽每秒鐘損失四百萬噸物質!

再做個簡單的對比,人類文明在矇昧時期消耗的能量,大概只有一秒能的萬分之一。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能量單位。

如果用能量來衡量人類的文明活動,那麼建造一艘千萬噸級的探險飛船·大概需要一秒能的能量,而以純技術手段復活一萬個人,就需要一秒能的能量·製造一枚中子星級的太空飛梭,則需要大約十秒能的能量。

可以說,人類的任何活動,都可以用能量來衡量。

顯然,太陽系蘊涵的能量,根本不足以使人類文明快速復興。

所幸的是,人類中的科學家、特別是最頂尖的科學家都生活在太陽系裡,是這場戰爭的中的倖存者。

當時,科學家提出瞭解決辦法。

比如,把木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改造成星體級的聚變反應堆。如果木星有十分之一的質量轉化爲能量·就相當於五乘十的二十次方的秒能,也就是大約五萬億億秒能,因此一顆木星這樣的巨行星,就能復活二十萬億人,足以使人類文明恢復到戰爭爆發前的狀態,甚至有所超

當然·還有更加瘋狂的想法。

比如,一些科學家就提出,應該利用空間能量,因爲空間能量是比星體能量更加巨大的能量源。

只是,最現實的辦法,就是改造一顆氣態巨行星。

當然,人類沒有選擇木星。

原因很簡單,木星是太陽系裡的第二大星體,質量大約是第三大星體,即土星的三點五倍,如果木星毀滅、哪怕只是質量減少十分之一,所造成的空間崩潰,也將對不遠處的地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要知道,人類暫時就只有太陽系這一個家園了,而在太陽系裡,適合人類居住的星體都易受到影響。

所幸的是,人類有更多的選擇。

在兩千年的宇宙戰爭中,仍然有很多星系沒有被摧毀,而且這些星系都是沒有類地行星的星系。

換句話說,在這些星系裡,存在很多類似於木星的氣態巨行星,而且很多巨行星都比木星大得多。

從理論上講,氣態巨行星的質量越大就越容易改造。

原因很簡單,質量越大的巨行星的內核溫度就越高,因此就越容易發生聚變反應,對人爲干預的要求就越低。

最終,人類在“天鵝,星系裡選擇了一顆質量是木星十倍的氣態巨行星。

當時,還有更大的氣態巨行星可供選擇,只是行星越大,改造的工程量也就越大,需要的能量與資源也就越多。

更重要的是,“天鵝的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是氫元素。

也就是說,這是一顆幾乎完全由氫元素構成的行星。

要知道,木星的氫元素含量只有百分之八十二,還有百分之十七的氦元素。

可以說,當時人類是很樂觀的。

對於剛剛打贏了第一場宇宙戰爭的人類來說,確實應該感到樂觀,因爲人類經受住了考驗,還戰勝了一個更加強大的文明。

此外,至少在半徑爲兩千光年的範圍之內,不存在潛在威脅了。

換句話說,至少在未來的兩千年內,人類遭到滅頂之災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此倖存者有足夠的時間來恢復人類文明。

顯然,這是一種非常盲目的樂觀。

沒過多久,科學家就發現,進行這種星體級的改造工作,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顯得太落後了。

更致命的是,這種星體級的改造工程,需要大量的能源與資源。

問題是,進行星體級改造工程,人類打算獲取的就是能源。

可以說,理論上沒有錯,可是要想實踐,幾乎上不可能。

結果就是,在隨後的一千年裡,人類文明才做好了星體改造工程的準備工作,並且積累了足夠多的能源。

在這一千年裡,人類文明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是,大量沒有遭到破壞的星系得到開發,特別是這些星系裡的小行星、巨行星的衛星、彗星與體積較大的隕石。

要知道,在過去,人類根本不在乎這些資源貧瘠的星體。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顆小行星的半徑是一顆類地行星的一半,那麼在理論上,這顆小行星上存在的資源就只有類地行星上的八分之一,如果將其改造成人類的家園,則容納能力只有類地行星的四分之一。事實上,大部分小行星的半徑都不到類地行星的十分之一,因此其潛在資源不到類地行星的千分之一,可供開發的生存空間不到類地行星的百分之一,基本上沒有開發價值。

只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人類不得不利用這些有限的資源。

要知道,人類還沒有進化到可以在氣態巨行星上生存的地步,因此除了類地行星,小行星與巨行星的衛星就成爲了唯一的選擇,而開發這些星體,最欠缺的就是資源,而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水。這也是人類開始捕捉彗星,並且開發彗星的原因,因爲大多數彗星的主體結構就是冰晶。另外,某些大型隕石上,擁有非常重要的稀有金屬。此外,用一些體積適中的隕石撞擊某些小行星、或者是巨行星的衛星,是進行星體改造,使其變得適合人類居住的最爲有效的手段。

總而言之,在這一千年內,人類就像大災難後倖存下來的耗子,開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改善生存環境。

所幸的是,宇宙足夠大,有足夠多的可以利用的資源。

事實上,資源還不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

經過一千年的緩慢恢復,人類的人口增長到了三十萬億,已經超過了戰前,規模效應再次顯現了出來。

與戰前不同的是,這次人類變得更加分散。

三十萬億人中,除了大概四萬億居住在太陽系之外,另外二十六萬億分佈在大約十萬個星系裡面,也就是說每個殖民星系的平均人口還不到三億。當時,最多的一個殖民星系裡只有大約五十億人,還不到矇昧時代時期,地球上的人口數量,甚至比當時太陽系裡規模最小的殖民地還要少得多。

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強了人類的凝聚力,提高了宇宙人類政府的地位。

可問題是,導致人口極度分散的主要原因,就是資源太少了,每一個殖民星系裡的資源都不足以養活更多的人。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在資源如此有限的情況下,有必要讓那二十億在戰爭中喪生的人復活嗎?

要知道,當時除了極少數地位顯赫的大人物之外,所有在參與了第一場宇宙戰爭,並且立下誓言要恢復人類文明,讓喪生的同胞復活的人都已去世,而後代需要承擔起前輩的文明義務嗎?糹T!~!

第86章 全力以赴第26章 逐步推進第40章 奮起直追第66章 分工合作第127章 改進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74章 反擊第58章 搶先一步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238章 不歸路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73章 共同化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48章 外派第38章 戰役目的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252章 分贓大會第61章 猛然醒悟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3章 殺向印度洋第287章 警鐘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109章 未來第12章 幕後推手第46章 大戰略第42章 第三條航線第88章 奢望第39章 去臺灣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8章 戰爭推手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75章 真真假假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71章 再上戰場第12章 開戰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29章 嚴陣以待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32章 匹夫有責第52章 兇猛打擊第69章 休假第165章 按兵不動第303章 幸運兒第56章 放長線第163章 第一站第91章 浮上水面第26章 重拳出擊第36章 分外之責第6章 第一步第51章 精密計劃第21章 慘敗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7章 經貿競爭第34章 空軍出擊第4章 各算各的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1章 不可否缺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85章 欲擒故縱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55章 墳墓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38章 狼羣第59章 擊鼓傳花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176章 硬碰硬第15章 受害者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23章 戰略誤判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22章 出師有名第86章 膠着第96章 迴歸正位第64章 退與不退第45章 深海猛龍第95章 快馬加鞭第231章 是敵是友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11章 長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