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僅此一回

美軍突襲了所羅門羣島上的所有空軍基地,而且預警機探測到了護航戰鬥機,雖然無法證明是艦載戰鬥機,但是在此之前,部署在澳大利亞的美軍戰鬥機從未飛到離所羅門羣島不到四百公里的地方。

顯然,只有可能是艦載戰鬥機。

佟少雲幾乎可以斷定,美軍艦隊就在珊瑚海里,而且在離澳大利亞比較近的地方,也許在珊瑚海西南的大堡礁海域。

問題是,佟少雲無法證明這一點。

大堡礁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好,範圍最爲廣闊的珊瑚礁羣,該區域的海水有着全球最高的透明度,在日照較強的時候,海水的能見度超過了八十米,而該海域的平均水深還不到一百米。

顯然,這裡不適合潛艇航行。

大戰打了一年零八個月,中國海軍的潛艇從未去過大堡礁海域,美軍也充分利用了這個有利條件。比如當時運往澳大利亞東北地區的物資,大部分就是有中小型運輸船,經大堡礁海域運往湯斯維爾,再利用通往內陸的鐵路,送往分佈在該地區的美軍基地,極大的提高了運輸效率。

不可否認,大堡礁海域同樣不適合艦隊活動。

原因很簡單,該海域到處都是暗礁與淺灘,極易導致大型戰艦擱淺,更別說滿載排水量高達十六萬噸的超級航母了。

問題是,美軍掌握着該海域的詳細情況,肯定知道有部分海域能夠讓超級航母通行,也就有可能冒險讓艦隊進入該海域。

事實上,這也是最出人意料的地方。

可以說,佟少雲的判斷非常準確,弗倫奇率領的美軍艦隊確實去了大堡礁海域,而且找到了一條深水航道,可以在落潮的時候避開暗礁與淺灘,航道的盡頭在凱恩斯北面,離莫爾茲比港不到五百公里。更重要的是,在湯斯維爾與凱恩斯之間有一片開闊深水海域,足夠容納上百艘大型戰艦。

只是,弗倫奇沒有走這一步險棋。

按照他的計劃,艦隊主要在大堡礁南面海域活動,不會深入大堡礁海域,因爲在大堡礁海域遭到攻擊,戰艦根本沒有辦法規避。

可惜的是,當時龔繼飛依然不相信美軍艦隊已經進入珊瑚海。

在他看來,美軍在十六日清晨攻擊所羅門羣島上的空軍基地,除了打擊中國的岸基航空兵之外,還是爲了轉移注意力,讓中國艦隊進入珊瑚海,而美軍艦隊將出現在新赫布里底羣島附近。結果可想而知,在沒有岸基航空兵掩護的情況下,深入珊瑚海的中國艦隊將遭到美軍艦隊與美軍岸基航空兵夾擊,進退兩難,根本沒有辦法逃脫,最終不是遭到重創,而是被美軍全殲。

也就是說,當時龔繼飛變得更加謹慎了。

這也不能怪龔繼飛,因爲當時確實沒有情報證明美軍艦隊確實進入了珊瑚海。

更重要的是,在美軍轟炸了所羅門羣島之後兩個小時,牧浩洋給龔繼飛與佟少雲發了一份電報,提醒兩人警惕美軍艦隊的突然襲擊,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選擇主動退卻,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也就是無法肯定能在艦隊交戰中擊敗美軍艦隊的情況下,應該以保存艦隊爲首要目的。

這封電報,對兩位艦隊指揮官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在佟少雲看來,這無疑是在鼓勵他,因爲他已經斷定美軍艦隊進入了珊瑚海,而且就在大堡礁附近,因此保存艦隊並非首要目的。更重要的是,牧浩洋的意思,完全可以翻過來理解,即在有把握殲滅美軍艦隊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刻意保存艦隊實力,而是必須抓住交戰機會。

可惜的是,在龔繼飛看來,這卻是另外一種含義了。

原因很簡單,在他看來,還沒有辦法確定美軍艦隊的行蹤,也就不能貿然率領艦隊進入危險海域,自然得以保存艦隊爲首要目的。

後來,牧浩洋的這份電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份電報根本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即牧浩洋在萬里之外發出的警報對幫助艦隊指揮官沒有產生任何積極作用,反而因爲意思表達不夠明確,讓艦隊指揮官產生了分歧。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如果沒有這封電報,也許還沒有那麼多問題。

別的不說,第二艦隊已經進入珊瑚海,而且向西南航行了十個小時,就算龔繼飛有所顧慮,也會在十六日上午轉向,最遲在下午兩點之前就得進入珊瑚海,以便與第二艦隊保持合理的距離。

這封電報的直接結果就是,第一艦隊沒有在下午兩點之前轉向前往珊瑚海。

那麼,牧浩洋爲什麼要在十六日上午發出這封電報呢?

戰後,中國官方相關的記錄都被銷燬了,沒有保存下來。只有根據當時發生的一些事情來推斷牧浩洋爲什麼要發出這封至關重要的電報。首先,他在北京時間十六日上午八點,也就是美軍偷襲所羅門羣島後大約半個小時,收到了由司馬文正發回來的消息,隨即通過視頻電話與魏成龍、母祁鐵、龐躍龍開會協商,並且在九點去了元首府,在九點五十左右返回戰爭部,隨即就拍發了電報。

由這一系列的事情推斷,很有可能是在元首府的時候出了事。

根據戰後披露的一份資料,可以大致斷定,當時很有可能是黃瀚林讓牧浩洋以保存艦隊爲首要目的。這份資料就是,在六月十五日,杜小蕾在巴黎與法國、德國、意大利的政府首腦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即中國軍隊在二零五四年年底之前攻入莫斯科,法德意就會站在中國這邊。這項秘密協議還有另外一條,即在二零五五年六月三十日之前,如果中國軍隊還沒能佔領莫斯科,法德意將在七月一日正式宣佈中立。

顯然,這項秘密協議具有無比重要的政治意義。

根據魏成龍回憶,他在十五日夜間跟黃瀚林談了足足八個小時,在天亮之前才離開元首府,隨即就跟牧浩洋開了電視視頻會議。在元首府,黃瀚林反覆問到,能否在年底之前攻入莫斯科,而魏成龍給出的答覆非常悲觀,即以大陸戰場上的局勢,除非發生奇蹟,不然不可能攻入莫斯科。

問題是,保存在元首府的一份資料中提到,魏成龍沒有全盤否決。

準確的說,他當時提到,如果能夠有效牽制住美軍兵力,那麼陸軍在年底之前有可能攻入莫斯科。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即如何牽制美軍兵力?

毫無疑問,只有一個辦法,即在太平洋戰場上開闢新的戰線,一是進軍澳大利亞,二是攻打夏威夷羣島。

正是如此,黃瀚林纔會在十六日上午把牧浩洋叫過去。

由此引發的結果就是,牧浩洋不得不考慮暫時放棄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爲開闢新戰線做準備。

如果讓牧浩洋選擇,他肯定會攻打澳大利亞。

問題是,這次不是讓牧浩洋選擇,因此海軍的下一個目標不是澳大利亞,而是面積小得多的夏威夷羣島。

要知道,如果攻打澳大利亞,不管是從所羅門羣島出發,還是從東南亞出發,都得動用數千架大型電動運輸機,也就會對大陸戰場產生影響,使陸軍無法在年底攻入莫斯科,只有進攻夏威夷羣島,纔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爲在該方向上,最主要的運輸手段是船隻,而不是運輸機。

問題就在這裡,既然要攻打夏威夷羣島,就得奪取制海權。

事實上,奪取制海權還是較爲簡單的事情,要想協助陸戰隊登上夏威夷羣島,就需要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

如此一來,牧浩洋自然希望能夠保存艦隊主力。

結果就是,牧浩洋在回到戰爭部之後,就給龔繼飛與佟少雲放了這封電報,讓他們以保存艦隊爲首要目的。

從電報內容看得出來,當時牧浩洋也有點猶豫。

作爲海軍元帥,牧浩洋非常清楚,在已經與敵艦隊交戰的情況下,要想把艦隊安然無恙的撤出來,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夠在西南太平洋上全殲、哪怕是重創美軍艦隊,也具有無比重大的戰略價值,因爲這意味着,在未來的一年之內,不用再考慮與美軍艦隊決戰了。即便對攻打夏威夷羣島來說,這也有極爲重大的意義,因爲可以在不用考慮奪取制海權的情況下,集中力量摧毀夏威夷羣島上的美軍基地,然後派遣陸戰隊發起登陸戰役。

這種猶豫的態度,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後果。

事實上,這件事也改變了牧浩洋。

雖然當時,沒有人追究牧浩洋的責任,但是在此之後,牧浩洋很少干預前線指揮,甚至再也沒有在作戰的時候給前線指揮官下達過直接命令,大多數時候,都是等到前線戰鬥結束之後,再詢問交戰情況。

必須承認,這種放手爲之的做法,在戰爭後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在這場海戰中,牧浩洋從戰爭部發出的電報,已經不可避免的改變了兩支艦隊的命運,也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可惜的是,身處戰場上的龔繼飛與佟少雲都沒有意識到這封電報的產生的重大影響。

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79章 海灣第4章 忙碌的春節第83章 一錯再錯第31章 接觸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章 大難不死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5章 鐵娘子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38章 狼羣第145章 絕地反擊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68章 措手不及第136章 別無選擇第51章 護身符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章 千錘百煉第54章 突然襲擊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59章 於公於私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25章 先做準備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287章 警鐘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79章 另闢蹊徑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40章 豐收時期第70章 後果第98章 嚴陣以待第84章 青出於藍第3章 演習第28章 一觸即發第15章 預判第20章 別無選擇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55章 兩強相爭第3章 前沿科技第85章 突擊開始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34章 中流砥柱第41章 求生第34章 空軍出擊第205章 突襲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188章 向上帝祈禱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49章 第二戰場第66章 末端攔截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77章 分歧第44章 蛇困淺灘第53章 繼續打第18章 千鈞一髮第48章 關鍵戰報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4章 宣戰第1章 禁運效果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5章 是戰是和第39章 糧食危機第12章 幕後推手第53章 軍事部署第24章 伏擊戰第16章 暗藏殺機第267章 文明的飛躍第51章 護身符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7章 太空戰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29章 嚴陣以待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231章 被迫停戰第63章 誤打誤撞第24章 昏了頭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35章 支柱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51章 再接再厲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62章 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