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單刀直入

當時,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戰鬥,確實牽動着弗倫奇的神經。

六月十一日,雙方在珊瑚海上的空中戰鬥打得正酣的時候,美軍動用一艘攻擊核潛艇與一小隊海豹突擊隊,爲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守軍送去了一套低頻通信設備,獲得了與守軍進行實時通信的能力。

當然,這套設備只能發送電碼,不能進行語音與視頻通信。

能夠恢復通信聯絡,至少比無法交換信息好得多。哪怕只是電報,也能讓後方掌握島上的情況。

到六月中旬,瓜達爾卡納爾島上已有四分之一的地下工事被中國陸戰隊破壞。

雖然美軍無法統計出準確的傷亡數字,但是從減少的人員來看,已有超過五萬名美軍官兵陣亡。絕大多數官兵都是在保衛地下工事的時候犧牲的,還有一部分被坍塌的地下工事活埋。

事實上,當時美軍已經很少襲擊地面上的中國軍隊了。

主要就是,中國陸戰隊不再固守幾處陣地,而是四處出擊,還專門組建了一些部隊對付來到地面上的美軍。

更重要的是,中國陸戰隊採用了一種非常野蠻的辦法來對付美軍的地下工事。

這就是:鑽井。

想出這個辦法的,是一個叫莊敬臣的新兵,他在服役前是一名地質鑽探工人,有五年的工作經驗。根據傳聞,他執行第一次任務,即在深入美軍地下工事的戰鬥中負傷,在戰地醫院的病牀上昏迷了五天,醒來後就向排長提出了這個辦法。當時,陸戰隊正在發揮官兵的積極性,向所有人徵集對付美軍地下工事的辦法。雖然很多人都認爲,莊敬臣提出的辦法有點異想天開,但是負責戰地指揮的軍官覺得嘗試一下也沒有什麼損失,就讓莊敬臣在復原歸隊後負責這件事。

爲此,莊敬臣還被破格提拔爲一級軍士。

經過幾次試驗,陸戰隊總結出了使用鑽井方式對付美軍地下工事的辦法,即在鑽頭上安裝壓力傳感器,只要鑽頭進入了地下空穴裡就停止鑽探,然後從鑽孔裡把炸藥塞進去,直接爆破掉地下空穴。雖然爆破的不一定是美軍的地下工事,但是十次碰上一次,就足以讓戰地指揮官滿意了。

要知道,這麼打,陸戰隊員就不用冒險進入美軍地下工事了。

更重要的是,鑽一口深度在一百米左右的井,也就不過兩三天的事,而且耗費的人力也就十多人。以當時的情況,只需要動員一半的陸戰隊員,就能在一個月只內把整個瓜達爾卡納爾島鑽探一遍。

當然,前提是有足夠多的鑽井設備。

可惜的是,美軍很快就找到了應對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主要坑道上方十到二十米處挖掘一條假坑道,然後對主坑道進行加固,使其能夠承受爆炸的衝擊力,以確保主坑道不被震塌。

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美軍想出了應對辦法,陸戰隊也能想到新的手段,比如在鑽頭上安裝攝像機、或者是其他探測設備,在確定鑽到了美軍的主坑道之後再進行爆破。美軍的應對之策是,在陸戰隊進行爆破之前,用預製的器件堵住鑽孔。後來,陸戰隊對鑽桿做了改進,在鑽探到主坑道的時候直接往裡面灌入液體炸藥,然後以電激發的方式引爆。美軍的應對之策很直接,即在陸戰隊灌輸液體炸藥的時候提前引爆,炸死地面上的陸戰隊員。隨後,陸戰隊改變了液體炸藥的引爆方式,甚至在鑽桿內安裝了高壓氣體炸藥灌,以遙控的方式把高能爆炸氣體直接灌入美軍坑道,殺死坑道里的美軍官兵。當然,美軍也想出了應對之策,比如通過提高局部地區的氣壓把爆炸氣體控制在某個區域內。

總而言之,這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戰鬥。

後來,莊敬臣還獲得了由龐躍龍頒發的特級戰鬥功勳獎章。

問題是,陸戰隊實際上沒有推廣這一戰術。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大規模鑽井的難度太大了,陸戰隊沒有那麼多的鑽探設備,從後方運送也很麻煩,還得爲此對參與行動的陸戰隊官兵進行培訓,畢竟不是每一個陸戰隊隊員都在地質鑽探單位工作過;二是這個辦法只能對付美軍的坑道,無法對付加固了的地下掩體,特別是那些頂部有數十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穹蓋的地下設施;三是實際效果並不明顯,而且陸戰隊的損失也不小,比如在五月二十七日的一次事故中,一名陸戰隊員誤操作引爆了一百多噸炸藥,導致附近的三十七名官兵陣亡、一百多人負傷。

事實上,這一戰術在後面被證明是有效的,只是使用方法不對。

在後來攻打夏威夷羣島的戰鬥中,陸戰隊改進了鑽井戰術,不再使用野蠻的手段,而是用了一種更加簡單的辦法:通過鑽孔向美軍的地下坑道里灌水,並且在灌滿水之後,在鑽空上方修建一座蓄水池,確保美軍坑道始終都被水灌滿,讓美軍無法排水,也就無法利用被水淹沒的坑道。

要知道,美軍除了堵死坑道之外,沒有辦法對付涌入的海水。

堵死坑道之後,美軍的地下防禦工事體系就無法正常運轉了。就算美軍在附近開闢新的坑道,也有可能再次被發現,並且再次遭到水淹。更重要的是,島嶼深層地質的土層本來就比較溼潤,被水浸泡一段時間之後,很容易崩塌。因此輔以其他手段,比如在深層進行大範圍爆破,就能徹底摧毀美軍的地下工事。此外,在島嶼上取水,絕對要比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簡單得多。

當然,這種辦法是在所羅門羣島戰役之後總結出來的。

有趣的是,負責這件事的仍然是莊敬臣,而他是從應付井噴的辦法中得到靈感,最初認爲用還沒有凝固的水泥比較管用,在進行測試的時候才發現,直接向地下坑道里灌水的效果更加理想。

可以說,這個其貌不揚的鑽井專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中國陸戰隊官兵,也給美軍增添了數十萬的失蹤人員。

當時,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戰局,讓弗倫奇不得不相信,島上的美軍堅持不了多久了。

別忘了,弗倫奇的主要目的,就是守住瓜達爾卡納爾島,讓中國海軍在這裡耗費更多的時間。

眼看着瓜達爾卡納爾島就要淪陷,弗倫奇坐不住了。

六月十三日,美軍第三艦隊進入塔斯曼海。

在通過塔斯馬尼亞島北面的巴斯海峽的時候,弗倫奇讓第34艦隊前出,另外三支艦隊則把速度降低到三十節航行了十多個小時,等到距離拉開之後,再提速到四十五節,進入了塔斯曼海。

當時,弗倫奇還沒有做出選擇。

與牧浩洋猜測的一樣,弗倫奇早就料到,中國海軍會讓潛艇前出,在珊瑚海的幾個主要方向上設置警戒線。因爲這些潛艇都以極低的速度航行,噪聲非常低,所以美軍的反潛艦艇不見得能夠發現它們。甚至可以說,中國潛艇不會襲擊通過的美軍艦隊,而會以提供情報爲主要任務。

有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軍第三艦隊不大可能悄悄進入珊瑚海。

對弗倫奇來說,他面對的是一場硬仗,任何取巧的戰術在這裡都派不上用場,必須面對面的與中國艦隊決戰。

果真如此的話,弗倫奇還覺得有一些把握。

不管怎麼說,美軍第三艦隊擁有航空兵力優勢,而且得到了部署在澳大利亞的岸基航空兵的支持。

可問題是,戰局沒有這麼簡單。

中國海軍監視着進出珊瑚海的航道,可美國海軍卻無法及時發現在珊瑚海里活動的中國艦隊。

當時,美國海軍只有四艘潛艇在珊瑚海里活動。

主要就是,美軍的潛艇太少了。

第三艦隊裡只有三十六艘攻擊核潛艇,平均每支航母戰鬥羣只有四艘,即便把之前部署在澳大利亞的潛艇算上,總數也不會超過六十艘,而中國海軍至少動員了一百艘潛艇,而且只會多,不會少。

艦隊進入塔斯曼海後,弗倫奇就緊張了起來,甚至有點坐臥不安。

六月十四日清晨,弗倫奇拖着一夜未睡的疲憊身軀來到艦隊指揮中心,下達了向豪勳爵羣島轉向的命令。

勉強吃了些早點後,弗倫奇聯繫駐澳大利亞空軍司令部,讓他們在十五日恢復對所羅門羣島的空中打擊,並且重點轟炸恩德島上的陸戰隊炮兵陣地,阻止中國陸戰隊繼續炮擊新赫布里底羣島。

中午之前,弗倫奇又下了一道命令,讓留在惠靈頓的船隊在十五日夜間出發,前往新赫布里底羣島。

做完這些安排,弗倫奇才稍微平靜了一點,沒吃午飯就去睡大覺了。

戰場對面,此時卻出現了原本不應該出現的事情,即龔繼飛與佟少雲再次因戰術分歧而發生爭執。龔繼飛堅持讓艦隊留在新赫布里底羣島北面,而佟少雲則認爲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進入珊瑚海。

雖然佟少雲做出了讓步,沒有率領第二艦隊離開,但是龔繼飛也被迫答應,只要獲得了美軍艦隊進入珊瑚海的情報,就讓第二艦隊單獨行動。當然,佟少雲也做出保證,在沒有確切情報之前,絕對不單獨行動。

第8章 倒計時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318章 總則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97章 僅此一回第46章 豐收年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55章 兩手準備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47章 證據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89章 虛與委蛇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79章 撲火第44章 歷史使命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193章 主旋律第39章 糧食危機第29章 初顯身手第9章 進軍神速第27章 樹梢優勢第29章 本質第30章 誰更瘋狂第55章 兩手準備第55章 墳墓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41章 求生第56章 放長線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58章 搶先一步第4章 戰爭陰雲第84章 戰略平衡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62章 開戰在即第55章 墳墓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66章 真假英雄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37章 刺刀見紅第6章 幽靈墜落第72章 傾其所有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224章 內耗第64章 孤注一擲第7章 太空戰第57章 提前行動第37章 回國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64章 退與不退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67章 錯失良機第63章 朋友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71章 拼盡全力第72章 新崗位第38章 勞動力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22章 備用計劃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5章 鐵娘子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41章 求生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30章 緊急攔截第33章 嘎然而止第193章 主旋律第99章 進退兩難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35章 後方部署第20章 進攻意識第7章 關聯性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44章 歷史使命第5章 軍事冒險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35章 奔赴前線第236章 消耗戰第43章 南亞明珠第7章 鋼鐵鯊魚第11章 矛盾心態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32章 匹夫有責第107章 臨時政府第13章 無限制第35章 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