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犯糊塗

面對現實,魏成龍第一次跟戚凱威產生了分歧。

當時,魏成龍主張暫停進攻,讓部隊休整一下,順帶理清後勤保障體系,減輕空運部隊的負擔。

他的這個提議非常合理,因爲確實有這些問題存在。

首先說前線部隊,第一梯隊的六個集團軍已經打了四十多天,就算說不上人困馬乏,官兵的精力也消耗掉了一大半。接下來是強渡伏爾加河,而戚凱威的意思是不惜代價攻佔被俄羅斯看成是精神象徵的伏爾加格勒,因此非常有必要讓前線部隊休整一下,最好是讓作戰部隊輪換,即由第二梯隊取代第一梯隊。這種大規模換防,本身就是休整,因爲換防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其次,空運部隊的情況確實比較糟糕,特別是戰術運輸機部隊,二千五百架常規型戰術運輸機的完好率降到了百分之六十,幾乎都要進行全面維修,一些故障比較嚴重的還要返廠維修。如果不暫時停止進攻,不但戰術運輸機得不到足夠的維護,還無法在前線建立起足夠多的野戰機場,因此戰術空運部隊的作戰壓力就無法降低,得讓那些隨時有可能出故障的運輸機繼續高強度出動。

事實上,僅這兩個問題,就應該讓進攻停下來。

當時,還有一個問題,即前線囤積的作戰物資不夠多,不足以發動一場具有決定性的進攻行動。

如此一來,就更需要時間了。

問題是,戚凱威根本不在乎這些,堅持讓部隊在一月二十日之前進攻伏爾加格勒,而且認爲能夠一舉拿下這座城市。

爲此,魏成龍差點跟戚凱威翻臉。

原因是,魏成龍拒絕執行戚凱威下達的進攻命令,而且以戰區司令的身份,表示只服從戰爭部的決定。

這下,魏成龍把問題搞複雜了。

要知道,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聽牧浩洋的指揮。

問題是,他與戚凱威的爭執,實際上跟牧浩洋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爲牧浩洋沒有過問大陸戰場上的情況,他正一心撲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指揮海軍與陸戰隊攻打所羅門羣島,根本沒有心思管陸軍的事。

嚴格說來,魏成龍應該聽黃瀚林的指揮。

理由是,黃瀚林是中國的最高軍事統帥,而在戰區制下,戰區司令官直接聽命於最高軍事統帥。只是在執行的時候,一般由戰爭部長、或者是其他得到委任的將領,代替最高軍事統帥行使職權。

事實上,問題就出在這裡。

當時,得到正式委任的就只有戰爭部長牧浩洋,戚凱威只是參謀長會議主席,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

當初,戚凱威不肯放權,也與此有關。

魏成龍在這個時候跳出來,也正是利用了這個制度上的漏洞,希望藉此讓戚凱威放棄強攻伏爾加格勒的想法。

嚴格說來,魏成龍沒有惡意,他只是不想讓官兵去做平白無故的犧牲。

可是,這卻導致他與戚凱威決裂。

當這件事鬧到黃瀚林那裡的時候,也給黃瀚林製造了一個難題,同時把原本毫不相干的牧浩洋給扯了進來。

說實話,牧浩洋有點冤枉,因爲他在見到黃瀚林的時候,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鬧到這個地步,魏成龍自然佔不到便宜。

要知道,黃瀚林不是軍事家,只是政治家。

在巨大的勝利誘惑之下,黃瀚林根本沒有過多的考慮,全面支持了戚凱威,讓魏成龍按照陸軍參謀長制定的計劃攻打伏爾加格勒。

後來,很多人都認爲,牧浩洋在這個時候保持沉默是最大的瀆職。

黃瀚林不懂軍事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爲他看到的只是政治利益,即攻佔伏爾加格勒在政治上產生的影響。

可問題是,牧浩洋不可能不知道,在這個時候攻打伏爾加格勒的風險有多大。

要知道,當時就算把剛出廠的電動戰術運輸機派上去,總共也不到一千五百架,根本不足以爲前線部隊提供穩定的後勤補給。

在從魏成龍那裡瞭解到了前線的情況之後,牧浩洋應該非常清楚,至少應該把攻打伏爾加格勒的行動延遲到二月份。一來到時候大概有兩千架電動戰術運輸機可用,能夠基本上滿足戰術空運要求。二來可以讓前線部隊適當休整,讓已經比較疲憊的官兵緩口氣。三來可以在前線修建更多的野戰機場,縮短戰術空運距離,增強後勤保障力量。四來可以完成主力部隊的替換工作,讓第二梯隊的幾個集團軍去打頭陣。最重要的是,即便在二月份攻打伏爾加格勒,也在戚凱威最初制訂的戰爭計劃之內。

說白了,只要牧浩洋肯出面說清戰場局勢,黃瀚林就很有可能做出讓步。

可惜的是,牧浩洋保持了沉默,只是答應魏成龍,從陸戰隊抽調兩支戰術運輸機部隊增援大陸戰場,並且把所有新產的電動戰術運輸機送往大陸戰場,並且積極安排廠家派遣工程師去前線維修戰術運輸機。

在很多人看來,牧浩洋保持沉默,是不想與戚凱威發生正面衝突。

當時,戚凱威幾乎把攻打伏爾加格勒當成了最大的使命,甚至可以說是實現他人生價值的頭號重任。

只是,所有人都忽視了黃瀚林起到的作用。

說白了,支持戚凱威的就是黃瀚林,而且黃瀚林也把攻佔伏爾加格勒看成大陸戰場上最具有標誌性的重大勝利。

由此可見,如果牧浩洋強出頭的話,只會跟黃瀚林對着幹。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這隻會削弱牧浩洋的地位,讓戚凱威受到更高的重視,而這對今後的戰局發展絕對不利。

要知道,中國軍隊能在戰略上掌握主動權,不是在大陸戰場上打得多麼好,而是在海洋戰場上從來沒有懈怠過,積極推行海洋戰略的就是牧浩洋,而且能夠積極推進海洋戰略的也只有牧浩洋。

設想一下,如果戚凱威當上了戰爭部長,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雖然黃瀚林不可能因爲牧浩洋反對攻打伏爾加格勒,就讓他離開戰爭部,任命戚凱威爲戰爭部長,但是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即黃瀚林認爲牧浩洋靠不住,從而架空戰爭部長,讓戚凱威掌握軍事指揮權。

更重要的是,當時誰也說不準攻打伏爾加格勒的作戰行動會以失敗告終。

雖然存在很大的風險,還有一些難以克服的問題,但是不管是牧浩洋、還是魏成龍,都只認爲攻打伏爾加格勒會導致巨大的傷亡與損失,兩人都認爲有把握打下伏爾加格勒,只是覺得沒有必要爲了爭取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讓成千上萬的軍人去流血犧牲,更不值得爲此冒險賭博。

問題是,戚凱威爲什麼要爲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跟魏成龍翻臉呢?

前面已經提到,即便在二月份攻打伏爾加格勒,也完全在最初的計劃範圍之內,而且在時間進度上依然超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戚凱威自己都沒打算按照計劃來打。

可以說,只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戚凱威爲什麼要這麼做,即進軍莫斯科。

毫無疑問,這與他親自制訂的計劃背道而馳。

按照計劃,在攻佔伏爾加格勒後,中國軍隊應該向南推進,即進軍高加索地區,打通前往伊朗的地面通道,圍殲困在高加索地區的美俄聯軍,解除了後顧之憂後,再集中兵力進軍莫斯科。

從戰略上講,消滅高加索的美俄聯軍很有必要。

原因很簡單,這邊的美俄聯軍可以通過黑海東岸的港口獲得補給,甚至獲得來自美國的增援部隊,與俄羅斯內陸戰場基本上沒有關係。問題是,如果高加索還在美俄聯軍手中,向莫斯科進軍就很不安全,因爲中國軍隊的側後方暴露在美俄聯軍面前,隨時有可能因爲後勤補給線被切斷而前功盡棄。

別忘了,在高加索,還有五十萬從伊朗撤出來的軍隊,另外還有大約四十萬作戰部隊。

如果把在當地動員的部隊算上,該方向上的美俄聯軍總兵力在一百五十萬以上,而且很快就能獲得美國提供的武器裝備。

必須承認,打到這個時候,戚凱威過於樂觀了。

之前的戰鬥讓他相信,進軍莫斯科不再是難題,而且只要攻佔了莫斯科,俄羅斯就會投降,大陸戰爭就會結束。

顯然,他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隨後的事實證明,就算中國軍隊攻佔了莫斯科,俄羅斯也不會投降。

可惜的是,不僅戚凱威有這樣的觀點,連黃瀚林都認爲,攻佔莫斯科將成爲曠日持久的大陸戰爭的終結點。

結果就是,在戚凱威犯糊塗的時候,黃瀚林也跟着犯糊塗。

由此可見,牧浩洋在一月中旬的戰略決策會議上保持沉默,沒有站出來反對,與他看清現實有很大的關係。

在所有人都犯糊塗的時候,沒有犯糊塗的人才是真正的糊塗。

所幸的是,看清現實的不僅僅有牧浩洋,還有魏成龍。至少在決策會議後,魏成龍已經看清了問題的本質。更幸運的是,魏成龍依然是戰區司令,黃瀚林並沒有因爲他拒絕執行戚凱威的命令而讓他下課。當然,這也絕不是讓戰區司令下課的理由。牧浩洋沒有爲魏成龍辯護,但絕不表示他會看着魏成龍下課。

當時,讓魏成龍繼續擔任戰區司令,可以說是黃瀚林唯一的正確舉動。

第44章 艦炮怒吼第96章 瞞天過海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67章 預見性第77章 太有主見第3章 本性難移第23章 敵後營救第32章 大夢初醒第50章 關鍵技術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7章 又見熟人第19章 伏擊第6章 點火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9章 做徹底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7章 精妙戰術第42章 第五代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64章 退與不退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7章 鋼鐵鯊魚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17章 遠景第66章 回家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64章 退與不退第84章 青出於藍第61章 意外因素第26章 逐步推進第141章 入朝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章 極限第48章 交戰第2章 秘密任務第1章 棄武從文第39章 餘輝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35章 導火索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260章 超級胡蘿蔔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6章 暗藏殺機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27章 瘋狂計劃第20章 政治聯盟第22章 橫掃全球第17章 決戰之前第127章 改進第318章 總則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43章 門檻第233章 革命性技術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55章 積極外交第205章 多頭進攻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5章 軍事冒險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69章 登門求教第25章 走投無路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27章 樹梢優勢第3章 大國實力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6章 急轉直下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44章 加速追擊第23章 戰略誤判第57章 戰爭決議第32章 成果第10章 共同體第2章 經濟基礎第26章 排兵佈陣第5章 來晚了第3章 把握機會第65章 全面行動第72章 對峙第295章 遺蹟第60章 集體智慧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174章 反擊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44章 開戰在即第65章 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