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亂戰

已經無法考證是哪個參謀出的主意,十二月三日發動的進攻,被稱爲“暴風雪”。

這也確實是一場暴風雪。

如果說前面七天,是大自然颳起的暴風雪,那麼從十二月三日開始,就是中國軍隊製造的“暴風雪”,一場針對六百多萬美俄聯軍、持續了數個月,橫掃了整個烏拉爾地區的暴風雪。

當時,沒有想到,中國軍隊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略進攻。

要知道,最惡劣的天氣剛剛過去,並不意味着天氣已經轉好。十二月三日,烏拉爾南部地區的平均氣溫依然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局部地區達到了零下五十度,而且平均風速在六級以上。

在任何一名將領看來,這都不是發動進攻的好時候。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進攻當天,中國炮兵的作戰效率就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主要是過大的風速嚴重影響了遠程電磁炮的打擊精度。此外,過厚的積雪,也對炮彈產生了影響。在打向阿克託別的炮彈中有百分之二十沒有爆炸。主要就是積雪過厚,導致安裝了炮彈上的高度引信失靈。即便採用碰炸引信的炮彈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爲積雪下的地面完全凍結,比岩石還要堅硬,可是炮擊效果也大打折扣。

前三天,中國軍隊的進展都不是很理想。

大部分時候,只有裝備了極地型地面戰平臺的偵察部隊能夠作戰,而主力部隊只是在冰天雪地裡向前推進。更要命的是,爲了趕在日落前紮營,及時搭建好營房,主力部隊每天的推進距離不會超過二十公里。

以二十一世紀中葉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推進速度簡直就是龜爬。

所幸的是,駐紮在前沿戰線上的俄軍的處境更加糟糕。惡劣的天氣,使得絕大部分俄軍主戰裝備都無法使用。更重要的是,已經吃夠了苦頭的俄軍官兵根本無心應戰,也沒有能力作戰。

三天下來,中國軍隊沒有推進多遠,反而收了不少戰俘,幾乎都是偵察部隊的功勞。

比如,十二月五日,挺進到阿克託別的第一三八集團軍的一支連級偵察部隊,就在幾乎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俘虜了一個整建制的俄軍步兵團,大約兩千名俄軍官兵非常自覺的放下了被凍住了的槍支。

第二天,第一三九集團軍的一個偵察營,甚至整建制的俘虜了一個俄軍步兵師。

只是,該師在投降的時候,只剩下了不到六千名官兵,另外三千多名官兵都在過去幾天的嚴寒中被凍死、或者凍傷後去了後方的戰地醫院。留下來的六千名俄軍官兵,也只剩下了當天的口糧,而且燒光了一切能燒的東西。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中國軍隊晚來兩天,這些俄軍官兵都會被凍死。

這樣的情況,顯然超出了戚凱威與魏成龍的預料。

到十二月五日,中國軍隊收容的戰俘就超過了二十萬人,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又冷又餓的俄軍官兵。

如何處理這麼多的戰俘?

當天晚上,魏成龍不得不下令讓部隊停止前進,然後出動第二梯隊,先把收容的戰俘送回後方的集中營。

結果,十二月六日,天氣奇蹟般的好轉了。

所幸的是,前線部隊早就有所準備,而且魏成龍也拿到了專家提供的天氣預報,不然不會讓第二梯隊去押送戰俘。

當天下午,第一三八集團軍攻佔了阿克託別,戰俘名單上又增添了十五萬人。

投降的依然是俄軍,而且依然是又冷又餓的俄軍官兵。

雖然天氣好轉,俄軍能夠使用主戰裝備,至少槍支不會被凍住無法使用,但是俄軍已經沒有了戰鬥的勇氣,因爲持續了十天的嚴寒,已經耗光了他們的生存物資,後方又無法把物資送上前線。

對俄軍官兵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嚴寒。

面對不用爲保暖與肚皮發愁的中國軍人,俄軍官兵除非想在冰天雪地裡自生自滅,不然就只能投降。

要知道,如果俄軍不投降,第一三八集團軍就不會進入阿克託別。

對付負隅頑抗的俄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包圍封鎖。這一招,在隨後的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以阿克託別的守軍來說,只要圍困持續一週,恐怕就會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要知道,嚴寒只是減弱了,十二月六日的平均氣溫仍然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夜間的最低氣溫低於零下三十五度。俄軍已經耗光了給養,甚至拆掉了木製結構的民房,以便獲得取暖用的木材。在如此寒冷的環境下,沒有食物供應,就算是最耐寒的俄羅斯人,也就只能堅持兩到三天。

事實上,嚴寒幫了中國軍隊大忙。 wωw⊕тTk Λn⊕¢O

當然,這也帶來了一些客觀上的問題。比如在推進的時候,前線部隊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兵力用於作戰,其他的官兵都在做另外一件事:把物資送到前線去。也就是說,前線部隊的主要任務,成了後勤保障。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爲嚴寒導致空運幾乎癱瘓。

當時,只有通過道路向前線運送物資,而前線部隊又沒有配備足夠多的運輸車輛,也就只能拿地面戰平臺來運送物資。

事實證明,地面戰平臺本身就是不錯的運輸工具。

比如,一輛多用途平臺能夠在載員艙內運載五噸物資,還能在車體上以外掛的方式運載十噸物資。因爲換上了適合在雪原作戰的軟質寬履帶,所以在裝載了十五噸物資後,多用途平臺的通過能力依然超過了輪式車輛,甚至能夠離開公路,把物資送到一些公路沒有到達的戰場上去。返回的時候,多用途平臺還可以運送戰俘。即在關閉了乘員艙與載員艙之間的通道之後,能在載員艙裡塞近十名、甚至十二名戰俘,而且不用安排押送人員,戰俘在密閉的艙室裡想造反都不可能。

當時,對中國軍隊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保證前線進攻部隊的步調一致。

可以說,這是一個讓各級指揮官都傷透了腦筋的嚴重問題。

主要就是,哈薩克斯坦的西北地區本來就比較偏僻,除了阿克勞、烏拉爾與阿克託別這三座大城市之外,其餘的都是小城鎮,而且在阿克託別州,很多小城鎮的間隔距離在一百公里以上。

要知道,這是中國軍隊進攻的主要方向,也是當時的主戰場。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

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原上,前進的部隊很容易迷失方向,當時又沒有衛星導航系統,而且時不時刮過來的暴風雪讓指南針都成了擺設。至於無線電定位,更是靠不住,因爲暴風雪對無線電信號產生了嚴重干擾。

結果就是,很多部隊根本就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前進,只能蒙着頭往前推進。

有的時候,甚至是哪裡有敵人,就往哪裡去。

當然,由此產生的問題,也就層出不窮了。

比如,十二月七日,第一三九集團軍的一支突擊集羣蒙着頭往西走了大半天,停下來的時候才發現附近有俄軍的防禦陣地,隨即就發起進攻,等到殲滅了俄軍,才發現他們已經到了離伏爾加河不到兩百公里的烏伊爾,而且被他們擊潰的是俄軍第三近衛裝甲師,被他們佔領的是該師的師部!也就是說,該部隊比原定計劃多向西前進了差不多兩百公里,而且不知不覺的突破了俄軍的三道防線,附近至少有八個俄軍師,而且離他們最近的一支俄軍裝甲部隊就在北面不到十公里處。所幸的是,突擊集羣的指揮官非常沉着冷靜,在下令炸燬了俄軍師部之後,就地釋放了上千名戰俘,然後帶着一百多名俄軍軍官撤了回來,在當天晚上與另外一支部隊會合。

只是,並非所有部隊都有這麼好的運氣。

十二月八日,一支負責向前線運送物資的突擊集羣就迷失了方向,結果向西多走了一百多公里,一頭鑽進了由俄軍四個師守衛的防線,其中還一個俄軍近衛裝甲師,在新納傑日金卡附近與俄軍激戰。幸虧這是一支突擊集羣,而不是後勤運輸部隊,有數十輛反裝甲平臺與上百輛多用途平臺,而且除了沒有讓步兵隨行之外,其他都是作戰配製,攜帶了足夠充足的彈藥。更重要的是,當時運送的物資中,有幾十桶潤滑油。在被俄軍圍困之後,該突擊集羣的指揮官一面組織防禦,一面呼叫後方支援。因爲電臺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指揮官下令點燃了潤滑油,以最原始的方式向附近的友軍求援。其實,當時離他們最近的友軍差不多在兩百公里之外,根本看不到潤滑油燃燒時產生的黑煙。所幸的是,正好有一架空軍的偵察機從戰場上空飛過,紅外照相機拍下了火源。按照哪裡有戰鬥就去哪裡的原則,第一三八集團軍在當天傍晚派了兩支突擊集羣過去一探究竟,並且在晚上與被圍部隊會合,把受困已達十四個小時的友軍救了回來。撤退的時候,這支突擊集羣拋棄了運載的所有物資,有一百多名官兵在戰鬥中陣亡。

可以說,類似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

只是,魏成龍沒有讓部隊停止進攻,因爲沒有這個必要。

第45章 深海猛龍第85章 突擊開始第109章 未來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第5章 來晚了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81章 臨時調整第237章 攻堅戰第78章 多此一舉第71章 以進爲退第16章 暗藏殺機第63章 朋友第20章 進攻意識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87章 積極爭取第17章 緊急出動第11章 矛盾心態第82章 戰火再起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32章 臨界點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35章 打掃戰場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90章 機遇第92章 怎麼打第140章 改變歷史的潛艇第25章 先做準備第53章 軍事部署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89章 輪番轟炸第5章 軍事冒險第61章 意外因素第32章 迫在眉睫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2章 大馬士革事件第170章 崩潰第64章 外交勝利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7章 決戰之前第52章 大獲全勝第24章 昏了頭第94章 J-20突擊第275章 軌道飛行器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28章 一觸即發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77章 針鋒相對第41章 瘋狂準備第31章 事態惡化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9章 第二戰線第96章 迴歸正位第27章 商船立功第20章 混戰第14章 宣戰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7章 打與不打第76章 新機會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52章 大獲全勝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5章 風頭正勁第101章 反擊第13章 新兵能戰第65章 完勝之途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99章 故技重演第60章 精銳之師第299章 戰爭動物第66章 入朝方略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8章 倒計時第89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43章 南亞明珠第61章 垂死掙扎第38章 勞動力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117章 高姿態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57章 老少校第27章 商船立功第82章 戰火再起第21章 動員第61章 動力革命第53章 生存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