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真詮

憑君欲問修行事,大半皆在食睡中。

食,是給身體以補充,睡,是讓身體得以調整。

食,是“陽”,睡,是“陰”。

正是在這樣的一種陽陰協作中,身體才能夠新陳代謝,或者說推陳出新。

當年入室爲弟子,老師閒話道真詮。

不語千玄和萬妙,只說飲食與睡眠。

這是基礎。

任何欲繞過基礎而圖凌雲直上者,都是空中樓閣,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再美輪美奐,也如夢幻泡影。

到得頭來,終是一場空。

也因此,哪怕老人身爲一代醫之大宗,並自詡爲千年第一神醫,當初還是抱憾歸隱,其振興中醫的心願,也只是堪堪實現了一小半。

因爲他發現,中醫的基礎太難了,在當時的文明生態下,想大面積普及,根本也是一種空中樓閣。

他教出了一個弟子,這個弟子成了御醫。

他教出了第二個弟子,這個弟子成了御醫。

他教出了第三個弟子,這個弟子還是成了御醫。

御醫沒有什麼錯,老人自己就是御醫出身,但當一個又一個的弟子都走了上層路線之後,老人終於發現,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就算他再教出十個八個弟子,最終的結果也還會是如此。

於是老人悟了。

他沒有辦法振興中醫,他最多隻能做到對中醫“救亡圖存”。

他想起小時候。

老人不止是爲地主家放過羊,也爲地主家種過田。

地主家有很多田,水田,通過地頭的溝渠放水。

有一年大旱,河裡根本沒有水,於是溝渠裡也沒有水,後來終於下了雨,河裡有點水了,地主僱人拼命地把河裡的水用桶啊盆地傾倒在溝渠裡,然後水就沿着這個溝渠一路向前。

水田連着溝渠,得以灌溉。

但那個雨量還是太少了,不夠,地主的田地,那一次,只有不到三成得到灌溉。

其它的田地,還是隻能憑天上降的那點雨。

而那雨落在田裡就像落在乾旱的沙漠裡,瞬間便沒了蹤影。

於中醫,老人想過揹負。

做夢都想。

這是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大醫的天然使命,甩都甩不掉。

醫者不止是術,更在於德。術有之,德有之,二者相合纔是“道”,而作爲醫之大宗,這就是他的道。

術無須論。

何謂德?

於醫而言,德即仁心,仁心即天下。

不是一個兩個十個百個人的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

但就像一個人想揹負起一座山,而且還是如同崑崙那樣的山。

哪怕再醫之大宗,哪怕再千年第一神醫,他也終只是人而不是神。也所以,在徒勞地背了幾筐山石之後,他抱憾歸隱。

之所以早早地斷然歸隱,老人當時心裡還是存着那麼一點點想法——如果他能突破,從大宗邁入大宗師……

那或許就會迎來一番大不一樣的局面。

不論是對於他自己,還是對於中醫。

當然,後來,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地過去,老人發現,他想多了。

所以對於中醫,他對許廣陵說,“莫怨春歸早,花餘幾點紅。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

這是豁達嗎?

其實不是。

只是什麼方法都想過,百般手段都用過。

無用。

於是只能故作豁達罷了。

一個老人的大願和深沉,早已收斂入骨,於是當時的少年所看到的,只是溫文爾雅,以及談笑風生。

還是後來,好幾番的因緣際會之下,那個少年才知道,老人的真正心願是什麼,以及曾經爲中醫都做過些什麼。

這是“前話”了。

論基礎,食與睡。

這也會是許廣陵這一年間,主要的修行前調整。

食,就是那個湯餅,田浩現在已經做得很好了。

之前開攤時,許廣陵讓田浩和許同輝的對外口號,就是“十全大補草藥包”。

真的是“十全大補”嗎?

真的!

從某種意義來說,是這樣的!

當然這個世界的藥師可能不這麼看,如果他們只看那個草藥包的話。

這一味藥,真諦在於野味+草藥,而不單純只是草藥,如果用君臣佐使的說法,那個草藥包所擔負的,只是“臣”、“佐”、“使”,真正的“君”,是在那野味。

草藥包,加上野味,這兩者合在一起,才構成了這味藥。

但這一點,這個世界的藥師能不能看到,真不好說!

燈下黑,是極有可能的!

因爲那個草藥包本身,也是自成一體。

在徹底地解析出草藥包的奧妙之前,許廣陵不認爲,有幾個藥師會把目光放在再普通不過毫無可究之處的野味上。

如果用前世的說法來作簡單解釋:

那就是燉煮時,在草藥包的作用下,野味中的蛋白質大量地被分解,分解爲遊離的氨基酸。

這是第一步,“臣”。

這些氨基酸中,對身體有大用的部分,被留了下來,而對身體只有小用或根本無用的部分,被進一步地去除,並着油脂及那些分解後的雜質一起,化爲殘渣。

這是第二步,“佐”。

乾淨的、幾乎完全被身體吸收而不會帶來多少負擔的營養物質,在幾味草藥的作用下,分補臟腑及全身,各有側重。

這是第三步,“使”。

三步之下,這是一味很普通的,但絕絕對對達到了大宗級別的藥物配製。

理論很簡單,實際操作極困難。

想配製出這味藥,並恰到好處,需要幾個前提條件:

一、這是個大宗級別的藥師。

二、這位大宗知道君臣佐使的框架體系。

三、這位大宗同時也是一位大宗師,並達到了大宗師的第三階,過了“盈”、“清”、“元”的階段。

想配製這味藥,需要一二三。

想完整地解析這味藥,依然需要這一二三。

缺一不可。

也因此,前世,對這個食,對這個藥,對這個食藥無瑕一體,兩位老人只能是感嘆,以及讚不絕口,然後再次感嘆。

特別是章老先生,不無幽怨,“拙言,這個藥,我是配不出來了。”

理論簡單得讓他一聽就懂,於老人而言如三歲小兒塗鴉。

實際操作,尤其是分寸的把握和拿捏,困難到讓老人直接絕望,根本連想一下的心思都沒有!

就憑這一道湯,許廣陵就站在了藥食兩道的大宗。

老人當初是因自己身體的虧損,向“滋補”的方向進發,從這一條路成了醫藥的大宗。

許廣陵並沒有另闢蹊徑,而是同樣依循着老師的這條路出發,只是把“滋補”改爲了更加全面的“調補”,調節及滋補,大宗師之下,一路的身體變遷。

食藥雙運。

一方面是從基礎出發,成就他自己的“大”及“宗”,由大及宗,再由宗返大,兩者不斷循環,交相改善,直至善無可善,進無可進。

另一方面也是爲兩位老人效弟子之勞。

“世間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這話雖俗了點,更偏狹得很,但會當其時,卻也應景。

最初,甚至都還未爲弟子,老人送他一本食譜。

然後,是他身爲大宗,身爲大宗師,也身爲弟子,給兩位老人以美食。

出自大宗和大宗師之手的美食,當然也要符合大宗和大宗師的身份。

若不然——

何以酬師情?

何以謝師恩?

第316章 酣睡第204章 而今邁步從頭越第307章 哇哇大叫第628章 道生,識滅第726章 夫復何求第488章 聚集第230章 盡是劉郎去後栽第114章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第71章 乾坤容我第348章 調適第50章 老夥計,淡定,淡定!第150章 世路好走,天道難行第146章 別人的大宗師第675章 八個雕像第582章 風起青萍第334章 會面第391章 中竅之門此日開第497章 神蹟,效應第420章 伊藤靜石的左眼第176章 憶牽黃犬定難追第486章 剎那成就第374章 又一道關口第297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341章 三傻並立,一時難分高下第123章 搞什麼把戲!第35章 月出皎兮第337章 春城一日第95章 天下至寶第424章 回來了第574章 這就很恐怖了第159章 世界扉頁第499章 場外場內第207章 生死難料,身心盡予第62章 品嚐第704章 關於蒲公英的往事第295章 來日綺窗前第63章 欲取先予第131章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第208章 通關,發現第699章 傳法第61章 八極第37章 第一首歌曲第356章 不能爲敵!第600章 若到江南趕上春第6章 贏得更深哭一場第264章 日暮客愁新第236章 天光雲影共徘徊第155章 遠上寒山石徑斜第132章 立根原在破巖中第35章 抵達第127章 遍開五藏,如日中天第187章 妾家高樓連苑起第365章 開!開!第211章 看不透第305章 泛覽第360章 造化靈樹第219章 突兀出現的小樹苗第141章 在朝多還是在暮多?第239章 蛻變第50章 老夥計,淡定,淡定!第342章 演唱第443章 淬體第300章 獨釣寒江雪第277章 我是凌霄宗出來的啊第255章 紅豆生南國第173章 當君白首同歸日第401章 對局第82章 猜測第306章 風絕山巔看天池第35章 藥膳單子第263章 寧靜,洞徹第123章 這怎麼解釋?第226章 無花無酒鋤作田第588章 暗流第433章 買貓第32章 萬法閣第246章 儀軌,最初的風景第224章 金屬,木料,玉石第532章 互動,小安排第614章 人間從來不曾聞第209章 道化,還真第287章 天意憐幽草第52章 合作第63章 第一檔第177章 銅牆鐵壁第38章 神廚門傳人第365章 開!開!第464章 絕雲氣,負青天第332章 萬里南行第209章 桃花仙人種桃樹第233章 種桃道士歸何處第411章 面膜第167章 歸根,覆命第278章 三連第554章 ○第384章 大草木園計劃第456章 故人第115章 開得了,關不上第194章 靈樞第422章 海風捲拂浪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