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大地之脊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爲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爲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這是前段時間,許廣陵所看過的圖書管理員的詞。

其實更早的時候,他還看過宋人的一首詩: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着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

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這一詞一詩,詩詞的作者身份差異巨大,但兩首詩詞所體現的某種況味,倒是很有那麼點類似。

詩是一個叫王令的人寫的,王安石很賞識他,也有簡拔之意,如果情況正常發展的話,王令很可能成爲王安石宰執期間的一名得力助手,可惜,此君英年早逝了。

崑崙之高有積雪!

這句看似普通的話其實並不普通,就一句話,以那個年代,作爲一個身在內陸的人,他是如何知道崑崙之高有積雪的?

就連現代,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高山雪線這種東西呢。

其實類似的詩詞還有不少。

比如同爲宋人辛棄疾的那首《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又比如明人王陽明的那首《蔽月山房》:“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我們今天看來,這兩首也都很普通。

但他們的那個時代……

尤其後面這首詩,王陽明寫的時候,纔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小毛孩子。

這些人,是真正的“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從阿爾金山無人區,向着崑崙山脈而去的時候,望着遙遠視線盡頭的皚皚白雪,許廣陵不自禁地便想起了這些,然後不由得地心中感嘆,古往今來,天下之大才,何其多也!

身爲超凡者,並越來越超凡,在幾乎所有的方面。面對這些人間傑士的時候,許廣陵心中卻是慚愧。

無它,他是外掛玩家,而人家是天賦玩家。

這沒得比呀!

當然,也只是慚愧而已,是不可能上升到自我否定的地步的。

而究其實,所有的天賦玩家,其實也都是開了掛的。——相對於其他芸芸衆生來說。

所以頂竅的通與不通,其實是兩個極端,更合適的描述是,與外界的連通程度,是多少?比如5%或者20%這樣的,哪怕普通人,應該也不存在截然不通,譬如0%。

也因此,他以前在兩位老人那裡的時候,手足四竅的打通,並不是虛假,只不過那種打通,比較low而已,層次不高。

同樣的,兩位老人頂竅打通後,其所帶來的優勢,在很多方面,是遠比不上伊藤姐妹的。不過姐妹倆作爲普通人,並不會怎麼運用這種天賦,從某種意義來說,也可謂是暴殄天物了。

身爲中原人,許廣陵以前對崑崙山、崑崙山脈的瞭解並不多。

其實他對所有的山脈都沒什麼瞭解。——這些東西,距離普通人有點遠,遠到正常情況下,可能一輩子都不瞭解。而就算不了解,也無所謂。

他以前的旅遊,也最多就是在黃山泰山華山等這些地方轉轉而已。

半日遊、一日遊最多兩日遊的那種,完全就是浮光掠影,走馬看花。

而當身份轉變,在定下了“踏訪九州所有的山脈水脈”這個計劃之後,許廣陵開始真正地接觸和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也由此才知道,在九州的北方、西側,或者直白點說西北位置,有一片巨大的大地隆起。

總體,它是一片高原。

而在整體高原的基礎上,它更是有着一座又一座蜿蜒連綿的巨大山脈。

他之前所在的長白山及長白山脈,只是這巨大山脈延伸出去的一個小小余脈而已。而至於華山泰山什麼的,更只是土疙瘩,只是這巨大高原和山脈“腳下”的,微不足道的小小節點。

當然,阿爾金山脈,也只是崑崙山脈的餘脈,所以許廣陵現在的位置,說是崑崙山腳也沒有錯,而他的行程,就是從山腳向山體進發。這個過程中,可能要經過好幾番的“過山車”。

許廣陵此行,有兩個期待。

一是想看看,崑崙山主體的大地山川之氣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況。

截至目前爲止,許廣陵對草木之氣和大地山川之氣這兩種東西,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也不會認爲,崑崙山脈的大地山川之氣就一定比長白山脈等地方更濃厚。

稀薄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就算總體上稀薄,許廣陵也傾向於認定這龐大山脈中,肯定有那麼一些地方,其大地山川之氣是比較濃厚以至相當濃厚的。——這畢竟是主脈!

所以,考察整個的崑崙山脈,是許廣陵此行很重要的一個任務。

而他的第二個期待麼,也就是找到那麼一個地方,一個大地山川之氣很濃厚的地方,然後就在那裡龜着,龜到最好是把根本竅法的進程,全數打通!

然後他就出山,直接以大宗師的身份站到兩位老人面前,那一定相當相當之不錯。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許還需要草木之氣的幫助。

雖然這段時間以來,許廣陵沒感覺離了草木之氣後在根本竅法的習練上遇到什麼阻礙,但影響肯定是有,只不過是無形的。而且這種影響,也必然會隨着時日的推移,而越來越大,大到直至成爲明顯的阻礙。

只是,這片高原上,存在茂密的叢林嗎?

對於這一點,許廣陵表示懷疑。

所以弄不好,他是要由北轉南的,北取大地山川之氣,南取草木之氣。

至於二氣都有的地方,如長白山,規模卻是太小了,已經不堪他的使用,是以許廣陵的理想汲取點,還是熱帶雨林。那裡,草木之氣想必相當之濃厚吧?

這是許廣陵的“想當然”,但多半不會錯。

根本竅法,在小竅的進程上,不似前面的大竅和中竅那麼明朗。

最主要是,大竅的層面,許廣陵從兩位老人那裡就接受了相當的基礎,而中竅,似乎也只是大竅的進一步深入而已。但當來到小竅的時候,許廣陵感覺有點不是那麼回事。

小竅好像和大竅中竅都不太一樣。

它的顯現、他的體察,都需要藉助非常規的感應,最初,在天眼的紅色光視覺下,一批小竅顯現,隨後,橙色光視覺下,又一批新的小竅顯現。

而還沒等許廣陵怎麼體驗這新一批的小竅,他天眼的視野,居然已經急遽地縮水到只有一公里左右了。

要知道,前段時間,他天眼的最大視野,可是十五公里左右!

==

感謝“傑哥大師兄”的推薦票支持。

感謝“知行合一zhp”的月票捧場。

第207章 生死難料,身心盡予第206章 橫刀立馬第147章 身高縮水兩釐米第630章 核心第186章 把生命捧在手上,管它陷阱或天光第300章 陰關陽關各如何第176章 合理升四,活泛晉七第285章 深居俯夾城第245章 天人合一第483章 如同神蹟關於你們發現爲什麼突然一下子更了好幾章之事:)第21章 圖畫第189章 何必見葉第298章 出師第150章 世路好走,天道難行第282章 機緣第515章 淡如春風濃如酒第211章 酒醒只在花前坐第122章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第238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48章 煉氣木簡第286章 春去夏猶清第414章 藐姑射之山第360章 象棋比賽實況直播及轉播第289章 典禮第346章 真正的開竅!第308章 高山之上,蒼穹之下第663章 天地同體第15章 海之花第223章 小許,你聽說過這句話沒有?第517章 實驗田第38章 神廚門傳人第160章 江楓漁火對愁眠第720章 人間仙境第116章 運道或繫於未萌第134章 差評第174章 是我青山獨往時第82章 猜測第454章 七彩天堂第497章 神蹟,效應第359章 夫惟秉造化第21章 深海之中,不可名狀第32章 萬法閣第4章 運道第104章 降臨第148章 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第624章 三願第261章 晉升之後第136章 而今漸覺出蓬蒿第10章 祖孫第399章 天生頂竅大開者第236章 蘑菇、青菜第32章 無根樹第229章 不可思議第221章 開得一竅入無爲第126章 晨星忽如日,璀璨耀當空第15章 老大爺,太極拳第408章 人心如水第58章 造化一元鏡第30章 消費第273章 人蔘第437章 山花開落,白雲去來第120章 爆炸第513章 爲道日損第518章 掠土,闢地第740章 界碑第49章 瞠目結舌第24章 原因第205章 守得雲開是日出第一部 後記第419章 瞭解第119章 實驗第689章 靈香第594章 風情第271章 柳暗花明第565章 真香第143章 第三第四竅,同時貫通!第389章 仙園,仙緣第733章 夢幻第322章 桃花源?是哉非哉第433章 買貓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391章 中竅之門此日開第344章 惟以此語,祈天禱地第468章 地下第26章 大荒第278章 三連第140章 高入青冥不附林第75章 海底天心皆不是第538章 出淤泥而不染第302章 慧眼識珠第241章 百花酒第454章 七彩天堂第62章 三軍之主第695章 無比漫長的一天第173章 夢境和現實第181章 莊生曉夢迷蝴蝶第276章 第二朵花開第72章 醉紅塵第581章 一片春雷入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