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這就是華夏

許廣陵的意識如雲翻覆。

由認識的那些人身上,又轉到了這艘船上面。

這是一艘往來於日本和中國之間的客船,乘客的身份,以中日居多,其他美德等國的人也有。

其他的很好分辨,而中日的則有些混淆,他們很多,從外形上並不能明顯的區別,至於言語上同樣也不能,中國人操着日語,日本人操着漢語的,都很多。

而若是一直從事雙方貿易等交流的,就更是無法分辨了。

不止外人無從分辨,可能他們自己,也無從分辨自己。有些東西,一步步地,一點點地,在天長日久之中,慢慢地也就淡化了。

許廣陵想起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小時,他們家住得離墓地近,孟子耳濡目染喪葬等事,並多有模仿,孟母認爲這地方不適合孩子的成長,就搬走了。

他們搬到集市,集市整日熙鬧鬨攘,吆喝買賣,以至牲畜屠宰等,小孟子估計也很快就融入了這樣的環境,然後,孟母再一次地搬遷,他們搬到學宮附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三字經》,舊時童蒙讀本。

也正因爲是童蒙讀本,才真正地昭示着其地位。

那是最淺顯也最通俗的東西,卻又是這個羣體數千年來,一點點沉澱下來的,真正的基石。

基石少人見,也少人知,但卻一直都在默默地發揮着作用。當你把目光從各種各樣的建築中暫放下來,放到腳下,放到大地上,放到起始的地方,你會看到它。

是基石而不是建築,決定一個羣體真正的高度。

建築可以崩塌,但基石不會。

它在,永遠都在。

哪怕地面上所有的建築都崩塌了,都被摧毀了,也依然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建。

人之初,性本善。

性真的本善麼?

未必。

性善論,性惡論,性無善無惡論,這些,在我們的文化中都有。

但三字經定性爲善。

這不是真理,而是選擇。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者與?”

子路進城,早上看守城門的人問:“喂,你是從哪來的?”子路道:“從孔子那裡來的。”守城的道:“就是那個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人嗎?”

知其不可爲而爲之,這同樣是選擇。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這便是孟母教出的兒子所說出的一句話。

這不是真理,它甚至有違人性。

但它同樣是選擇。

嵇康,竹林七賢之一。

嵇康有很深厚的背景和名望,司馬昭其實很看重他,也非常需要他這杆大旗,來收攏世族之心。嵇康只要輕輕點下頭,下一步,立馬就是封候拜相,衣冠朱紫。

但他就是不肯點這個頭。

後來,他的頭就被司馬昭砍了。

砍就砍唄。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嵇康沒有陳元帥這樣的壯懷激烈,但他們骨子裡,卻都是一樣的慷慨,一樣的倔強,一樣的高亢。只不過後者用壯懷激烈來表達,前者則只是用沉默來表達。

嵇康知道他不點那個頭,不說某些話,不做某些事,就是在走向深淵。

他知道得再清楚不過。

但是,自始至終,他就是沉默着。

有時,沉默同樣是一種最高亢也最悲壯的回答。

李斯臨刑,痛悔莫及地兒子道:“現在還想牽着黃犬和你一起去東門外打獵,豈可得乎?”

嵇康臨刑,則只是淡淡地接近於沉默地說了那麼一句:“廣陵散於今絕矣!”

是感嘆那首樂曲自他而斷?

或許吧。

但這句話真正的表達,大概還是想說着,我去之後,阮籍啊,向秀啊,彼等之輩,又能在司馬昭的高壓下堅持多久?該降的,還是降了吧。——當然,我不勸你們。

總有人,不自量力,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些,都是選擇。

而這個羣體,也就在這般一個又一個的選擇中,沉澱着,和昇華着。

一如生命個體的進化。

一人又一人,一年又一年,一世又一世,一代又一代,千秋而下,沉澱的化爲基石,昇華的成爲信仰,成爲很多人精神上的指引。

許廣陵想起了《左傳》中的那句話: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然後,章老在書房中給他述說的那些聖賢的名字,一個個地在心頭晃動。

老子,隱世者。

他的行跡,無濟於世,也無補於世。

但最終,他留下了一部《道德經》。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短短五千言,卻凝聚着太多太多的智慧,一種接近於“根本”的不需替代也無法被替代的智慧。

關於個體,關於家國。

此之謂立言。

千秋不廢。

圖書管理員,濟世者。

和衆多的仁人志士一起,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其事其名,於國同休。

此之謂立功。

千秋不廢。

蘇軾,一個普通的士子。

其有言,不能並老子,其有功,不能並圖書管理員,其有德,亦非大德。但依然以其赤子之心,忠厚之行,以其言行立身,而爲一垂範,爲後世而記,而念,而誦。

此之謂立德。

千秋不廢。

……

立德也罷,立功也罷,立言也罷,他們用最適合於自身的方式,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自身所在的羣體。

進而讓自身,化爲羣體的史冊中光輝燦爛的一頁。

他們是標杆,但不是全部。

他們是建築,但也是基石。

德有大德中德小德,功有大功中功小功,言有大言中言小言。

不論大中小,不分德功言,前代的,後代的,有名的,無名的,他們所有人共同一起,鑄就了一個名詞,“華夏”。

何謂華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其實,就是活着,並活出光彩。

小到自身,大到家國。

中國,是一個國家的稱呼。

華夏,是一種嚮往,一種追求,一種精神,以至於,一種信仰。

那是最初,由一個或幾個人提出,然後在時間長河的流淌中,被無數人認同並激起了無數人嚮往的一種關於自身關於家國的理想,那是真正的無中生有的“桃花源”。

根於心,植於行,然後經由千千萬萬人的心和行,呈現於此大地之上。

“許君,設孔聖復生,遊覽今日之中國和日本,不知當視何者爲夷,何者爲夏?”

前日,伊藤靜石詰問,許廣陵沉默。

此際,再想着這話,許廣陵開始微笑。

有些東西,本不必問,也無須答。

自古及今。

古代的,那些一個又一個的名字,有名的無名的。

今朝的,章老,陳老,徐站長,老錢,老林老譚,除了這些之外,九州大地,還有那麼多那麼多那麼多的……

這,就是華夏。

==

章末還是感謝,但這一章,就感謝所有欣賞和支持着這本書的書友吧,感謝大家,非常感謝!

也感謝,滋養着我的文明和文化。

第186章 只是當時已惘然第190章 我心如日月第640章 第一道風景線第104章 突飛猛進第743章 仙境應何似,定不是人間第167章 哈哈哈哈第321章 大地第151章 棠梨葉落胭脂色第655章 特約記者第197章 天心浩蕩第313章 第一第二第225章 不見五陵豪傑墓第35章 藥膳單子第233章 種桃道士歸何處第653章 瑩光四射第110章 天地山海雲雨訣第65章 沒能想到的事第744章 子在川上曰第555章 真與美,方與圓第258章 檸檬樹下他和他第259章 人閒桂花落第18章 對話第284章 一天,一天,又一天第61章 八極第125章 始憐幽竹山窗下第524章 一朵彩雲落,須臾桑椹香第128章 瘋了第362章 京城第26章 大荒第296章 初心第349章 以天地爲爐,以造化爲火,以陰陽爲調配第281章 魚丸,魚片,松鼠魚第29章 修習第423章 這就是華夏第227章 紫陌紅塵拂面來第19章 不測亦只是等閒簡單解釋第386章 鮮嫩,乾淨第704章 關於蒲公英的往事第412章 夢遊仙境?第324章 白日鼠災第109章 爛柯第686章 非典型修者第124章 安守道太不守規矩了吧?第46章 推土機第304章 奔跑第211章 看不透第270章 不淡定的石九陽第443章 淬體第57章 真詮第502章 艱難的追趕第214章 花落花開年復年第282章 機緣第212章 餓!餓!餓!第600章 若到江南趕上春第181章 扎堆第3章 靈果第118章 披歷第528章 仙果也就是這樣了第662章 真正的天眼第310章 三師一徒,靈氣化雨第250章 紙上談兵第131章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第187章 妾家高樓連苑起第141章 鋼琴讓我很不美麗第270章 平生一片心第462章 遇見第154章 大道至簡第343章 月月,妍妍,你們會隱身術嗎?第300章 一路向北第267章 遊人五陵去第294章 應知故鄉事第657章 赤腳醫生第469章 潛修第390章 餐風飲露第445章 三十六中竅全數打通第674章 自顧自美麗第158章 霜葉紅於二月花第597章 一朵花開第401章 對局第8章 名額第206章 爲誰辛苦爲誰甜第224章我笑他人看不穿第172章 意料之外第530章 鎮元大仙第90章 亦山第169章 你們男生喜歡女生送什麼禮物?第342章 某若自居第二,天下又有何人敢自稱第一第23章 死亡海調查報告第20章 第二個夢!第59章 我想起了師姐說過的話第92章 三年起步,最高死刑第330章 萌長第290章 訓練結束第293章 你希望看到這九江州出現一位地階的修士嗎?第538章 出淤泥而不染第264章 日暮客愁新第221章 開得一竅入無爲第299章 太素三品十二格啓竅法第21章 深海之中,不可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