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

更新時間:2005-6-1 21:44:00 字數:5734

《至略史記·元寧卷》第一篇

崇明四年七月,太后微恙,帝親臨侍奉,復行祈福法事,及大安,帝方歸寢宮,百官上表贊帝孝,太后敕曰:“仁孝,帝之正也,當如是,豈用譽之。”然心亦喜,七月二十三,帝奉母后北行避暑,八月初三,太后攜帝幸燕州,登胡興嶺,勉帝曰:“太祖遺訓,夙夜不怠,勤之勉之。”帝拜受,再獻三牲,行封土郊祭之禮,重定元寧疆域。

元寧歷史上,陽玄顥是最喜愛北疆景緻的皇帝,幾乎年年都要北幸秋獰,同時也奉母后避暑,他曾對皇后說:“朕以稚齡登基,長於深宮婦宦之手,性情軟弱,可是皇帝是沒有資格軟弱的,因此,朕必須借狩獵殺戮鍛鍊膽略。”仁宣太后對此卻是不置可否,但是從未阻止,謝清曾在宮諫之變前夕勸說皇帝:“太后娘娘政出宮闈雖然有違祖制,但是,畢竟是爲陛下的江山社稷考慮,請陛下勿爲小事損兩宮和睦,太后娘娘是陛下的嫡親,世上再無比這更深厚的關係了,陛下不妨與娘娘開誠佈公,定會有所收穫的。”陽玄顥沒有回答,但在事態失去控制之後,陽玄顥還是與母親和解了,此後不到一年,陽玄顥便以二十一歲的年紀駕崩,也留下了對仁宣太后毒殺親子的懷疑,但是,不可否認,在崇明十三年之前,紫蘇與兒子之間的關係是相當親睦的。

“陛下的騎射越來越精淇了,看來臣必須要退位讓賢了。”見陽玄顥又射下一支大雁,方允韶不由讚歎地笑言,畢竟陽玄顥只有九歲,能有如此多的收穫,的確是很出衆了。

“太傅比朕厲害多了,只是不肯出手。”陽玄顥揚眉笑答,一身戎裝的他顯得英武非凡,稚氣也脫了幾分。

方允韶笑着拱手爲禮:“臣惶恐。”

自從上次,方允韶勸說過陽玄顥之後,兩人之間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沒有侍從在側,這種說笑般地對白時常有之。

陽玄顥也不理會,檢視了一番獵物,滿意地道:“想要的都弄到了,太傅,我們回去吧!”

“是。”方允韶沒有異議,也笑着提醒他,“陛下今天還要旁聽議政吧?”

“是啊!”陽玄顥臉色一變,看看日頭已經不早了,匆忙調轉馬頭,轉向行宮。

自從七月,紫蘇身體不適開始,陽玄顥便一直參與紫蘇與內閣朝臣的議政,已成定例,可是,今天一早是騎射課,陽玄顥一時興起,便跑到宮苑打獵,眼看時間將近,不由心急,方允韶輕輕搖頭,陪他一起縱馬疾馳,直奔行宮。

“皇上您慢着點,小心腳下!”樑應一疊聲地驚呼,與一羣宮人緊緊跟着一邊跑向議政廳,一邊換下戎裝的陽玄顥。

“皇上萬安!”趙全一臉微笑地迎候皇帝,笑道,“皇上不必如此着急,太后娘娘知道你今早有課,與各位大人一起等着您呢。”

陽玄顥這才鬆了口氣,站定身子,深深地呼吸了一會兒,又讓樑應整理了一下衣服,才一臉穩重地走進議政廳,先是恭恭敬敬地給母后請安行禮:

“母后娘娘萬安!孩兒恭祝母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紫蘇正與尹朔說話,聽見外面通報陽玄顥進來,便止了話,笑着等他,待他行過禮,便道:“皇帝今天心情不錯吧?”

陽玄顥低着頭,很是羞愧,倒是跟在他身後的樑應笑道:“太后娘娘不是一直念着想嚐嚐鹿炙嗎?皇上今兒便獵到一頭鹿,方纔特別囑咐御膳房的人晚上弄呢!因此遲了些。”

“陛下天性至孝,只是社稷爲重,將來治理好天下才是陛下的大孝。”謝清笑着應聲。

議政廳中除了紫蘇便是尹朔、齊朗與謝清,紫蘇笑而不語,尹朔不便介入皇室事務,齊朗也不好對皇帝說什麼,便只剩下謝清出聲打圓場了,反正紫蘇也沒怪罪的意思,謝清樂得爲之。

“坐吧!晚上一起用膳。”紫蘇笑道,示意兒子坐到身旁,陽玄顥一聽母親如此說,眼中便滿是喜色,但是,這個地方也不能說什麼,他只能安靜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定下心神聽母親與三位重臣議政。

“尹相,你奏章上說,朝廷的當務之急有三:豪強、河務、海軍,哀家明白的確如此,可是,件件棘手啊!既然你提了,可有什麼主意?”紫蘇溫和地問尹朔。

尹朔的奏章避開世族,而提豪強,這讓紫蘇有些不滿,因此,她並不指望尹朔能有什麼真知灼見——如果一開始便迴避了問題的本質,又如何能去解決呢?

尹朔卻是胸有成竹的模樣,十分認真地回答:“回太后娘娘,臣確實有些想法。”

“說。”紫蘇不得不聽他說,謝清與齊朗則是不着痕跡地交換了一個眼色,這一切,陽玄顥都默默地看在眼中。

“自太祖立國以來,世族與寒族之間就有莫大的差別,在家財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世族多是富甲一方的家族,但是,他們也是元寧的一員,必須以元寧皇朝的利益爲重,世族是皇朝的磐石,這一點,元寧三百餘年的統治足以證明,可是,現在,有一些世族卻利用朝廷對世族的種種優待,不僅稱霸一方,而且視朝廷政令於無物,儼然一個國中之國,這種世族,民間稱之爲豪強。”尹朔不慌不忙地解釋,也讓紫蘇不由認真地傾聽,這還是她第一次聽說這種事。

“豪強?當年太祖皇帝、成宗皇帝都說過,豪強名爲護民,實則侵國,絕不可縱,沒想到現在居然出現了。”紫蘇淡淡地應了一句,尹朔躬身行禮,繼續道:

“臣曾與幾位朝臣商議過此事,集衆人之長,都以爲,最關鍵的是土地,世族擁用祖蔭之地,無須入稅,而這種土地是沒有上限的,只要是家族成員,都可以將自己的土地捐爲祖蔭之地,便是一般的土地,世族的稅也比寒族要少一成,因此,這部分佃戶較尋常佃戶,負擔少了三成,民間現在的情況是,農人有了土地,便託蔭於世族,自甘降爲佃戶,甚而有一部分農人甘願爲奴,藉此躲避人頭稅。”

“尹相,你有證據嗎?”紫蘇不由皺眉,因爲,照尹朔所言,情況便真的十分兇險了,畢竟,世族的奴婢是私產,無須申報,長此以往,稅源必然短缺。

尹朔微訝,不知如何說纔好。

“太后娘娘,的確如此。”說話的是齊朗。

紫蘇驚訝地看着他,尹朔的眼中也不掩詫異之色,陽玄顥卻是不解,在他看來,齊朗身爲左議政,又是內閣成員,是沒有什麼不可以說的,而他附和尹朔也沒什麼問題纔對。

齊朗沒有理會他們的驚異,取出一份奉章,呈給紫蘇,從容地道:“這是臣整理的戶部與兵部的情況,請娘娘過目。”

與齊朗的奏章比起來,尹朔方纔的話如同一杯清水,上面詳細羅列了戶部十年來覈准的祖蔭之地、湮消的民戶的數目,以及兵源減少的情況,詳盡的數字觸目驚心,是齊朗一貫的風格,紫蘇看了一下謝清,便明白這是他們二人的傑作了。

“那麼,尹相是想限制祖蔭之地的數目,是不是?”紫蘇明知故問,心下卻在暗忖齊朗與謝清是否想借此剷除部分世族,從齊朗列的名單上,紫蘇不難看出,上面多是關中世族。

“先定關中,後徵天下”——當年太祖皇帝便在平定關中之後,才征討天下,稱帝登基的。——紫蘇現在便直覺地想到了這個策略,也明白了那兩人的打算。

謝家與齊家都是南方世族,雖然在朝中勢力龐大,可是,家產卻並非在土地上,而是在運輸、貿易上,因此,這些於他們多是無關痛癢,再加之,南方世族多是聖清皇朝的舊屬後裔,元寧立國之初,對元寧不無輕視對立之心,故而一直是打擊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家族早已放棄了引人注目的土地,只維持一定數量的祖蔭之地,轉而投資在商業上,並讓弟子入仕爲官,在關中平原,這卻是罕見的。

尹朔點頭:“是的,太后娘娘。必須定下規制,祖蔭之地絕對不可再如此無節制地增長了,而且,臣也建議,對世族接收奴婢課以定稅,並且要想辦法收斂這股風氣。”

“收斂?”紫蘇皺眉,“總不能不讓人家賣身爲奴吧?”

“將奴婢列入賤籍,不得參加恩科,即使脫離,三代之內也不得參加。”謝清立刻就有辦法,“尹相以爲如何呢?”

尹朔沒料到他會有此一問,不由一怔,隨即點頭:“這個辦法不錯。”

紫蘇卻沒應聲,她與尹朔不同,看得出謝清一本正經的神色下,心中卻是不屑地玩笑。

“列入賤籍不是隨便的事,還要細細參詳纔好。”看出謝清並無誠意的不是隻有紫蘇,齊朗並不同意這種一刀切的辦法,但又不能多說什麼,只好就事論事。

“河務與海軍都是早就提過,臣只是認爲,必須儘早辦,尤其是海軍,臣想,是不是撥一筆專款,再設個正式的籌辦府?”尹朔似乎也察覺到謝清話中有話,也急忙轉開話題。

紫蘇面無表情地聽着,並沒有發問,也沒有評論,議政廳裡一片寂靜,陽玄顥不知母親是何意,悄悄地對齊朗打了一個詢問的手勢,齊朗示意他稍安勿躁。

齊朗很情楚紫蘇的心思,只要牽涉到軍權,紫蘇總是慎之又慎,而且海軍又是新設的軍隊,承辦的人必然要賦予重權,否則是沒有用的,尹朔的提議並非不對,只是不該由他來說,說到底,紫蘇不希望外人牽涉軍務,可是尹朔是議政首臣,朝中之事,他都有發言權。

與此同時,謝清也暗暗皺眉,覺得尹朔有點急功進利了,這不是尹朔的風格。

“是應該設立一個籌辦府了。”半晌,紫蘇似乎想通了,笑着同意尹朔的意見,這讓齊朗與謝清都是一驚。

“具體事宜還繼續偏勞尹相吧!”紫蘇繼續讓兩人驚訝無比,將這樁事交給尹朔去辦。

尹朔心喜不已,連忙上前,又呈上一份奏章:“臣擬了一個條陳,初步計劃了一些,請太后娘娘過目。”

紫蘇收下奏章,卻沒有看,只是淡淡地道:“哀家會看的,至於——豪強的問題,你與景瀚、隨陽商量之後,再上奏本吧。”

“臣遵旨。”尹朔一驚,卻連忙應聲,因爲紫蘇將大權交付,他不免有些驚疑不定。

紫蘇彷彿什麼都沒察覺,又吩咐了一句,卻不是對尹朔:“景瀚!隨陽!河務的事就由你們兩人操辦吧!河務的事多,不要勞煩尹相了。”

“臣遵旨。”齊朗與謝清也躬身領命。

“沒有別的事就退下吧。”紫蘇擺手。

三個人同樣滿腹疑問地離開,尹朔找了一個機會,遞了一個給趙全,隨即便若無其事地與齊朗他們離開。

“母后娘娘,您爲什麼猶豫那麼久纔回答尹相啊?”陽玄顥有些不解,紫蘇剛遣退宮人,他便迫不及待地問出口——這是屬於他們母子的問答時間。

“因爲哀家不相信他!將如此大的權力交到他手上,哀家更是不放心!”紫蘇冷笑着打開尹朔方纔呈上的奏章。

陽玄顥想了一會兒,才躊躇地問母親:“母后娘娘不是說疑不用嗎?那麼,爲什麼又讓尹相負責這些事呢?”

紫蘇合上奏章,微笑着看向兒子,很溫和地道:“這件事本就尹相提的,哀家若是應承了,就只能交給他辦,這是朝廷慣例,否則對誰都不好。”

陽玄顥很快就相通了,尹朔提了這個相法,卻交給別人去做,那麼到時候,功過該如何算?因此,必須給尹朔做。

“可是,母后娘娘可以拒絕啊。”陽玄顥想深了一層。

“是的,但是,那的確是個好法子。”紫蘇笑容依舊,“再說,尹相也的確是個愛惜下民的好官,錢交給他還不會有什麼錯失。”

陽玄顥點頭,隨即又問道:“母后娘娘,孩兒有些不明白,齊相與謝相不都是世族嗎?爲什麼他們也同意尹相限制世族的作法?”

紫蘇先是一驚,隨即欣慰地笑了,起身走向兒子,陽玄顥連忙站起,感到紫蘇溫柔地摸着他的頭,道:“皇帝已經分得清世族的意思了嗎?”

“孩兒知道。”陽玄顥低頭回答,聲音卻很清晰。

紫蘇的笑容有些感慨:“可是,世族也並不是團結一致的,就好像皇室內部一樣有鬥爭;所以……世族並不是不可能消滅的。”她還是將最後的話說出口。

“啊?”陽玄顥驚訝地擡頭看向母親。

“只是,皇帝,你想過沒有,沒有世族,對你、對皇族有什麼好處呢?又有什麼害處呢?”紫蘇沒有理會他的驚訝,自然也就沒有解釋,只是引導他的思路。

陽玄顥沒有答案,只能回答:“孩兒會想清楚再回稟母后的。”

“不用回稟我。”紫蘇放開兒子,“這個答案是屬於你的。”她說得悽然。

“母后娘娘……”陽玄顥不希望母親難過,卻又無從說起。

“哀家沒事!”紫蘇笑了笑,“皇帝明年就十歲了,應該有自己的主意纔對,哀家就快退居後宮了,想一想過得真快,皇帝都可以訂婚了。”說着,紫蘇竟開起兒子的玩笑來。

“母后娘娘!”陽玄顥不由又羞又急地驚呼,換來紫蘇一陣愉悅的笑聲。

候在外面的宮人都驚訝不已,不知是什麼事情能讓一向沉靜的太后如此開心,隨即就看見一抹明黃之色從殿內閃出,迅速離開,不由再次愕然。

“樑應,還不跟着皇帝伺候!”洞開的殿門讓紫蘇發覺宮人並未跟陽玄顥走,含着笑音催促,樑應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跟上。

“趙全,準備一下,過兩天,起駕回宮。”收起笑容,紫蘇拿起尹朔的奏章,一邊返回書房,一邊吩咐隨侍的趙全。

“是。”

尹朔、齊朗與謝清回到朝房,本來應該討論一下紫蘇交代的事情的,可是尹朔先說了一句:“我看,今天大家都沒有準備,不如好好想,明天再議,如何?”

“就按尹相說的辦。”齊朗笑着附和,謝清是無可無不可地點頭,三人就各做各的事了,天色剛略晚此,尹朔便離開朝房,齊朗與謝清擱下筆,目送他離開後,兩人也離開了。

“去哪兒?”謝清徵求齊朗的意見,齊朗無所謂地看着他。

“就去上次的那家酒樓吧!”謝清提議,指的是城中唯一一座尚算完好的酒樓“明月樓”,此次隨行的朝臣都未攜家眷,自然也就需要一個吃飯的地方,明月樓的生意因此大好,齊朗與謝清卻不常去,但是,此時要找一個說話的地方,也只有那裡了。

明月樓的隔間相當好,十分安全,上完酒菜,便再無人打擾。

“你看太后是什麼主意?”謝清有些拿不準。

齊朗端起酒杯,飲了一口,才慢悠悠地回答:“我只覺得,太后想借刀殺人。”

說得恐怖,但卻是真話。謝清默然,他的想法,亦是如此。

“借誰的刀殺誰?”謝清再問。

齊朗爲自己滿上酒,笑而不語,謝清莞爾,點頭,兩人同時以指蘸酒,在桌上划起來,另一隻手的袖子則輕輕掩住自己的答案。

“好了。”謝清先寫完,隨後,齊朗也輕輕點頭,兩人同時放下手,讓對方看清自己的答案。

兩人同時笑出聲,翻杯將酒灑在桌上,湮滅自己所寫的東西。

很巧,這兩人寫的是同樣的兩個名字——“尹朔”與“趙全”。

第二十章 冠蓋滿京華(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三章 山雨欲來(下)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四章 靜夜鐘聲(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二十章 驚鴻照影(中)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一章 情之所鍾(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八章 驚天之變(上)第三十三章 長夜未央(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二十五章 冷月長風(上)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五章 滄海風雲(中)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一章 小樓夜雨(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九章 雲煙猶故(下)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一章 月榭憑欄(中)第三十四章 暮雲長風(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二十六章 冷月長風(中)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十二章 波瀾初起(下)第十六章 幽燕長風(上)第十一章 吳鉤霜明月(中)第七章 儲位之爭(下)第九章 針鋒相對(下)第四章 滄海風雲(上)第十五章 孰能無情(下)第三章 烽煙漫道(下)第九章 誰能爲此曲(下)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十六章 涉江採芙蓉(上)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六章 滄海風雲(下)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三章 情之所鍾(下)第二十三章 葉落知秋(中)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八章 雲煙猶故(中)第四章 暗潮洶涌(上)第十章 此消彼長(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二章 烽煙漫道(中)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八章 大禮將成(中)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