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冠蓋滿京華(下)

更新時間:2007-8-13 17:47:00 字數:5030

紫蘇回到慈和宮,葉原秋正在殿內焦急地踱步,見紫蘇回來,又驚又喜,正要說話,被紫蘇一個眼色阻住,但上前爲紫蘇更衣。

換了衣服,散開頭髮,紫蘇隨口問她:“可有人來過?”

“皇后娘娘來了一趟,說是回稟整肅宮闈的情況,奴婢回了,說娘娘在抄經,不見客!”葉原秋收起那套宮裝,小心地回話。

“嗯!”紫蘇依舊漫不經心地應着,“哀家要沐浴,你去讓皇后寫一份東西遞上來就是,哀家這兩日不想見任何人!”

“是!”葉原秋應下,見紫蘇往浴華殿走,示意幾個宮女跟過去伺候,自己便要去長和宮,卻聽見紫蘇再次吩咐:

“趙全呢?讓他來見哀家!”

“是!”葉原秋再次答應,迅速離開。

趙全此時當然在值房,佈置新年的事情,見葉原秋過來,稍驚訝了一下,再聽葉原秋說太后要他去見駕,也不敢耽擱,交代了幾個人繼續,便立刻去見紫蘇。

浴華殿裡引的是溫泉水,終年流水不斷,煙汽繚繞,紫蘇沐浴時,身邊並不留人,趙全也止步於外殿,恭敬地請示,紫蘇只問了三個字:“怎麼樣?”

白茫茫的水汽中,連聲音都顯得飄忽,趙全卻凝神細答:“皇后娘娘來了一趟,除了說明是來回稟整頓內宮之事外,還給了葉尚宮一件東西,皇后娘娘單獨見葉尚宮時,臉色並不好;此外……”接下來的話,趙全有些猶豫,或者說是在斟酌用辭。

“說!”紫蘇卻不給時間,語氣十分嚴厲。

趙全一驚,連忙將事情全部稟明:“陛下確實派了人探查!”

話出口,趙全便跪下了,但是,良久都有沒有聽到任何聲音,只有溫泉水緩緩流過的細微聲響。

“退下吧!”紫蘇的語氣極淡,令趙全心驚。

水緩緩地流過,煙汽迷濛中,一切都是模糊的,連紫蘇都不清楚自己確認猜測後,臉上到底是什麼樣的表情。

近於戒嚴的巡防在第二天被監察御使彈劾,陽玄顥這個時候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才明白,爲何會有那一天的清靜,他自然知道,能讓九門提督如此興師動衆的只有永寧王府,而同一天,永寧王妃也召見了三司長官,一番場面話下來,三句不離“年關將近……”、“太后娘娘大安未久,鳳體違和……”總而言之,要一個“和”字。

一邊是諄諄勸導,一邊是明刀明槍,三司言官再有風骨,也不敢拂了永寧王妃的好意,更何況,新旦將至,誰又真願意觸上位者的黴頭——從太后到議政大廳大臣,誰也不是善與的人——對湖州弊案的質疑聲也就少了許多,反正,案子可以慢慢來,不必真的急於一時。

反倒是未入仕的士子之中,各種聲音都出來了,各個茶莊、客棧都可以見到士子聚集在一起意氣風發地發表言論,對此,巡防的官兵並不理會,畢竟,成越並沒有戒嚴。

十二月十一,太學生再次聚集,未到太華門便被巡防官兵強行驅散,這一次衝突並未引發流血事件。

陽玄顥聞訊宣召九門提督許燁,許燁說明此舉爲慣例,但是,仍然被陽玄顥斥責,齊朗與謝清亦爲其辯解,事情不了了之。

“這個皇帝,朕不當也罷!”許燁退下後,陽玄顥對齊朗與謝清冷言,隨即拂袖而去。

齊朗與謝清大驚失色,甚至忘了行禮恭送皇帝。

對齊朗與謝清可以如此說,真正到了母后面前,陽玄顥反而不知該如何說了,紫蘇是太后,想要過個舒心的新年,算不得錯,即便有錯,也不是他這個當兒子的能說的,最重要的,現在,根本沒有證據說整件事是紫蘇的意思,永寧王妃也沒有下任何命令,只不過發了幾句感慨而已,陽玄顥現在開始明白,歷代先帝爲什麼對世族的權勢深惡痛絕了——那些人只要幾句暗示就是可以讓朝廷詔命形同虛設,皇帝還追究不了責任!

陽玄顥氣急敗壞,找不到發火的對像,太學生更是羣情激憤,很多太學生都將此次叩闕被阻形容爲空前的侮辱,九門提督衙門被圍了個水泄不通,這個時候,許燁表現出數代累積的世家風範,對於堵到門口的太學生彬彬有禮,一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的態度,但是,就是咬死了,年關將至,巡防從嚴是職責所在。

“謝櫛,你看怎麼辦?”回到太學,所有人商議難決時,一人忽然問一直沉默的謝櫛。

謝櫛一振衣袖,皺緊眉頭,卻不言語。

前幾日,謝清特地見了他,問了一番近況,也不爲難他,只是輕描淡寫地道:“你雖然過繼了源弟那一房,但畢竟是皇后娘娘的親弟弟!你在外的一句話,落到宮中,也許就是一場狂風驟雨!行事多思慮幾分,莫要讓娘娘難作!謝家人,行事張狂也不算什麼,我這個宗主總不至於連那點事收拾不了,只是,你也莫着意讓家人爲難!離了謝家,你一個人又能算什麼?”

正是因爲這一番話,再加上,第二天,母親特地到謝府見他,告訴他姐姐一再叮囑:“我們不比世族大系,只不過沾了世族的名兒,實際上什麼都不是,讓櫛兒靜心讀書,莫學那些世家子弟高談闊論!”這兩日,他就一直在思量這些話。

此時,聽到同學詢問,正想回答,便又猶豫了,被同學一再催促,他纔不鹹不淡地說:“朝廷有朝廷的打算!也不是真的要阻塞言論,想來是時節的關係,等過了新旦之期再說吧!”

這番話沒有任何意義,衆人見他有所顧慮不由譏笑:“謝公子與我們敷衍什麼事?”

“什麼叫敷衍?”謝櫛拂袖而起,冷笑不止,“我不過一個孩子,能知道什麼?你們又幾時真想知道我的想法?”

他再笨也知道,這些人不過是想知道謝清的想法!——再如何,他姓謝,別說他不知道,即便知道,他也分得清,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

更何況,他還有一個身處後宮、身不由己的姐姐!

趁着所有人目瞪口呆之際,謝櫛毫不猶豫地轉身離開,出了太學大門,直接回謝府。第二天,他以父親急病爲由,向太學告假,謝源本就長年臥病,倒也不算謊話。

倩儀聽了謝櫛派的人告知此事,卻是緊張地追問了一通,確認謝源無事後,才指着那人笑罵:“你們少主子好本事,連上人也拿來瞎扯!”那個下人也只能連連陪笑。

謝櫛不願捲入是非中,也隱隱覺得,朝廷會有決定,至少,他發現他的伯父一直鎮定自若地處理着一切事情。過繼給謝源後,謝櫛漸漸看清,他的伯父擁有怎麼樣的權勢,也逐漸明白,素來不羈的謝清一旦平靜下來,就表示事情已經進入無可轉寰的階段。

對於謝櫛的明智舉動,謝清以一方端硯作爲迴應,謝源看到很是驚奇,端詳了許久纔對謝櫛道:“這是大哥外出遊學時,祖父下贈的,珍貴倒談不上,只是,大哥一直道此物用得順手,多少年都沒有換過!”

十二月十六,包括太學生在內的在京士子再次試圖叩闕,這一次,人數多達四百,連續與阻攔的巡防官兵衝突,這一次,御道青石染了血——刀劍無眼,意外的代價是可怕的。

許燁不等彈劾便入宮請罪,但是,皇帝正在陪太后禮佛,無暇見他,無可奈何之下,許燁出宮處理各項善後事宜,隨後在太華門之前長跪不起。

陽玄顥聽說事情的詳情時,許燁已經在太華門跪了近一個時辰。

陽玄顥震怒,要拿許燁問罪時,紫蘇一手拍上案几,殿內立時安靜,陽玄顥也不敢作聲了,這個時候,誰都明白,太后在護短了——許燁是許氏嫡子,太后的表兄。

“許燁在做什麼?”一片寂靜之後,紫蘇才彷彿不在意地問通報此事的宮人。

宮人一愣,被趙全一通沒好氣地發落:“太后娘娘問話,你還不快答?事情發生這麼長時間了,許大人如何處理這事的?”

這個宮人對問題的重點似乎把握不住,絮絮叨叨地說了半天,把許燁處置善後的各件事都說了一通,纔想到:“許大人之後就到太華門前長跪了!”

“什麼?”陽玄顥第一個出聲質問,不可思議地瞪着這人,半晌才道:“你是誰調教的?自個兒到內宮執事那兒領罪!”

隨後,陽玄顥才轉身對紫蘇行禮,道:“母后娘娘,朕……”

不等他說完,紫蘇便替他說了:“行了,你去忙吧!”

“謝母后!”言罷,陽玄顥匆忙離開慈和宮。

血有時能讓人冷靜,更多的時候,卻會讓人瘋狂。

如果僅是寒族士子受了傷,朝廷內的聲音或許還可能小一些,但是,這一次,流血的不僅僅是寒族,不少世族子弟也在流血的行列,雖沒有出人命,但是,也夠得上駭人聽聞四個字,若非許燁的身份特別,整件事又擺明了另有璇璣,朝中上下也許就不僅是說什麼徹查了。

眼見身邊的人流血,士子們就沒有那麼多心思考慮更多了,若非許燁強制封鎖各處,又長跪太華門,只怕當天就要再次起衝突。

面對陽玄顥的詰問,許燁只是叩頭謝罪,沒有半句分辯。

從慈和宮乘輿到太華門,這段不短的距離有足夠的時間讓陽玄顥回過神來,他隱約嗅到了陰謀的味道,但是,卻僅此而已,眼下,追究原因絕非最緊要的事情。

“傳詔——命太醫院立刻遣人爲傷者診治;九門提督暫停職權,閉門思過……此詔!”猶豫了一下,陽玄顥沒有下戒嚴令,也沒有撤消嚴加巡防的命令。

齊朗聽了此事後,冷笑不止,與禮部官員一起趕到太學,總算安撫了一部分人的情緒。

冷靜下來,將前後的事情一聯想,不少太學生得出這麼一個結論——皇上根本不想嚴懲湖州弊案的官員!再看尹相接連上表請辭,卻不被準允的情況——皇帝要保誰似乎很明顯了。

這個想法沒有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尹朔便被推到了一個近於罪魁禍首的位置上,等到第二天,這個觀點便流傳開了。

接下來,沒有人再試圖叩闕,一撥撥人圍着三司、刑部、大理寺,等結果,還有一些人甚至坐到了齊府門前,一句話,等朝廷對湖州案的說法。

這種壓力對於那些官員來說,遠甚於叩闕,關鍵看誰先上第一份奏疏。

十二月二十一,快真正進入年關前,湖州太守的奏疏抵京,幾份新的供述也秘密遞到刑部。

翻閱那幾份新供述之後,齊朗拿了那幾張紙進宮,陽玄顥一一看過,卻沒有說話,擺手讓齊朗退下。

陽玄顥終於明白,他的母親想要怎麼樣的結果了。

明白過來的遠非他一人,謝清對早在十六那天就對倩儀道:“原來我是最善良的!”

僅僅致仕對紫蘇來說是不夠的,她要尹家永無翻身之日,或者說,她要尹朔承擔陽玄顥親政以來的所有疏失。

慧妃是尹家的希望,反過來,紫蘇也可以用慧妃的前途要尹家沉默。

紫蘇實在是厭惡了尹朔近於要脅的討價還價。

陽玄顥選擇了沉默,但是,當三司再次請求重審時,他照準了,於是一份遠比之前牽涉更廣的一份判決在二十七那天進呈御覽,陽玄顥也照準了。

同一天,陽玄顥終於在尹朔的請辭表上寫下了“準”字,最後一筆拖得很長,隨後,彷彿那筆燙手一般,他飛快地扔開筆。

這個結果皆大歡喜,至於尹朔陛辭時,陽玄顥一言不發的事情則被大部分人視而不見了。

陛辭之後,尹朔請求見太后,陽玄顥揮手讓宮人領其前往慈和宮。紫蘇在康寧殿見了這位老臣。跟紫蘇上次見到尹朔並沒有多久,但是,尹朔的蒼老令紫蘇忍不住吃驚,不忍地道:“尹相該保重自己。”

尹朔苦笑了一下,深深地行了禮,道:“臣拜謝娘娘!”這句話是由衷的,因爲,終究,紫蘇手下留情了,未對尹家趕盡殺絕。

紫蘇苦笑:“尹相言重了!”

再行了一次禮,尹朔顫微微地說:“臣自任議政首臣,日夜驚懼,今日方覺輕鬆……至於兒孫,臣也不敢強求,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唯有一事,臣實在放心不下,只能懇請太后娘娘了!”

紫蘇稍默然了一會兒,才道:“是慧妃?”

“是!”尹朔低頭懇求,“慧妃自幼嬌養,其父母在外,臣溺於天倫之樂,失於管教,萬般不是,皆請太后娘娘以包容之心待之……”

紫蘇靜靜地看了尹朔好一會兒,才嘆息着答應:“尹相承受之重,哀家明白……”

“謝娘娘……”

按至略的習俗,除夕日落封筆封印,至正月十五才重開理事,而十五掛燈,卻要至正月結束纔會取下。崇明十年以尹朔離京爲開始,這似乎不能算是一個好兆頭。不過,也有喜事,十五的彩燈尚未取下,後宮傳出消息——慧妃有妊,此時,距尹朔離京不過七天。

·本卷完·

PS:說兩句,本文快要結束了,估計就在下一卷,感謝各位朋友能陪伴我這麼久完成這篇文。

至於葉原秋,其實,謝紋那天的表示就是與其斷絕往來了,謝紋並不笨,接下來一卷中,紫蘇對葉原秋重用的原因就會說明了,希望各位繼續支持。

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九章 大禮將成(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第九章 驚天之變(中)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十一章 波瀾初起(中)第二十七章 冷月長風(下)第五章 以史爲鑑(中)第十二章 暗流紛起(下)第六章 雲暗風輕(下)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章 吳鉤霜明月(上)第七章 仁重蒼生(上)第十四章 孰能無情(中)第十二章 江山萬里(下)第十七章 載舟覆舟(中)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五章 碎月無痕(中)第三章 夜星破夢(下)第十章 驚天之變(下)第九章 浮雲流水(下)第十三章 長路漫浩浩(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七章 雲煙猶故(上)第二十三章 鳳於九天(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五章 簡在帝心(下)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十章 波瀾初起(上)第三十六章 暮雲長風(下)第十九章 情何以堪(上)第二章 夜星破夢(中)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十四章 簡在帝心(中)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十七章 幽燕長風(中)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二章 小樓夜雨(中)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六章 儲位之爭(中)第十四章 長路漫浩浩(中)第十二章 此消彼長(下)第十三章 巨浪濤天(上)第四章 後位之爭(下)第十五章 長路漫浩浩(下)第八章 誰能爲此曲(中)《至略史•元寧篇》第一章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一章 上有絃歌聲(上)第七章 浮雲流水(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四卷的第六章,我說了一些中藥方面的術語,在這裡解釋一下。第六章 四顧何茫茫(下)第七章 誰能爲此曲(上)第六章 碎月無痕(下)第十章風起雲涌(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三十二章 長夜未央(中)第一章 任重道遠(上)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一章 山雨欲來(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十章 暗流紛起(上)第三十五章 暮雲長風(中)第二十九章 高山流水(中)第二十二章 葉落知秋(上)第五章 儲位之爭(上)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第八章 仁重蒼生(中)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十章 江山萬里(上)第四章 雲暗風清(上)第十一章 江山萬里(中)第六章 暗潮洶涌(下)第一章 烽煙漫道(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十八章 載舟覆舟(下)第二十一章 情何以堪(下)第十章 月榭憑欄(上)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二章 任重道遠(中)第十七章 涉江採芙蓉(中)第四章 四顧何茫茫(上)第十二章 火中龍吟(中)第十五章 巨浪濤天(下)第三十一章 長夜未央(上)第十六章 載舟覆舟(上)第十二章 風起雲涌(下)第五章 雲暗風清(中)第十四章 鋒芒驚瀾(中)第二十一章 驚鴻照影(下)第七章 風雲變幻(上)第二十八章 高山流水(上)第六章 以史爲鑑(下)第十三章 火中龍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