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1)

長安。

孔晟斬殺史朝義並取得莫州大捷之時,太上皇李隆基的國葬已經進入尾聲,皇帝李亨勉強素服率羣臣宗室治喪,輟朝五日。但旋即,皇帝一病不起,一天當中至少有半數處在昏迷狀態之中,這朝會之事基本上就是廢了。

因爲李隆基突然駕崩,孔晟的洛陽光復和郭子儀的汴州大捷帶來的朝野上下的喜慶,被大大沖淡了。

而因爲皇帝的纏綿病榻不起,長安城上空因爲老皇帝之死籠罩着的一層陰霾非但沒有消減,反而更加濃重。如果說老皇帝的死是一個誘因的話,那麼,李隆基在一個不恰當的時候死了,皇帝在一個不恰當的時候病了,而且病得很重,這讓太子李豫感覺到了某種時機的到來。

京城禁軍三萬在南霽雲的率領下東進策應孔晟和郭子儀的平叛戰爭,皇帝病重,長安城的局面基本上落在了皇太子李豫的手裡。雖然皇帝倚重的五大權臣中——李泌、杜鴻漸忠於皇帝,顏真卿忠於死去的老皇帝,張巡忠於皇帝,真正忠誠於李豫的只有尚書右僕射裴原禮。但在五大權臣之下,中低層官僚卻幾乎都倒向了東宮一系。

東宮還有東宮十六率,五六千人。有這五六千精兵在手,李豫覺得自己執掌朝政的時機成熟了。事實上,李豫沒有覺得自己有任何僭越之處,皇帝病重不起,作爲皇太子他理應監國,甚至,皇帝直接效仿老皇帝將皇位禪讓給他都不是不成。

畢竟前有車後有轍,這又不是他李豫開的先例。

傍晚。東宮的氣氛卻顯得略加凝重。

李豫一直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這讓李適和裴原禮大爲焦躁不安。在兩人看來,如果李豫當斷不斷,錯過如此時機,等皇帝緩過勁來,他就永遠失去了一步登天的良機。

“殿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如今之計,陛下病重不起,太子殿下作爲一國儲君,理應監國,站出來號令天下,承擔重任!”裴原禮躬身下拜,凝聲道。

李適也站出來勸道:“父王,不能猶豫了,眼下,滿朝文武都在焦急等候父王定鼎天下,父王是衆望所歸,何必再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呢?”

李豫沉默了一刻,才沉聲道:“爾等知道什麼?本宮作爲儲君,無論站不站出來都是監國太子。但只要本宮站出來主持朝政,若不成功,就再也沒有退路,若不成功便只能成仁了!”

“父皇那邊不足爲慮。昨日本宮與父皇相會,父皇也承諾下詔讓本宮監國,甚至,在適當的時候,禪讓皇位給本宮,也無不可。畢竟,這大唐天下,始終都是要交在本宮手上的。”李豫淡淡道。

但裴原禮心裡卻暗暗冷笑,他不相信皇帝會這麼痛快地讓李豫監國,甚至還禪讓皇位?做春秋大夢去吧。如果不下狠手,這皇位至少暫時是輪不到你東宮太子的。

裴原禮之所以焦躁不安,催促李豫下手,主要是他察覺皇帝有下詔命孔晟和郭子儀返京的意圖。一旦皇帝命孔晟和郭子儀兩人率大軍回返,李豫還有什麼機會?

李豫眸光中的鋒銳越來越重:“本宮所擔心者,只有孔晟一人。郭子儀忠於皇室和朝廷,本宮作爲儲君,只要行事正大光明,他不會對本宮有貳心。李光弼也是如此。”

李適眸光閃爍。

他知道父親李豫說的是實話。無論如何,李豫都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皇帝病重,皇太子監國乃至登基稱帝,只要把事情做得讓外人挑不出一絲毛病來,符合大唐禮法,郭子儀這些忠臣良將就不會有問題,他們很快就會將忠心從皇帝身上轉移到李豫身上。

但孔晟卻是一個異類。

孔晟與皇帝的關係密切,孔晟還與東宮的關係惡劣。總之,孔晟肯定是最排斥東宮太子李豫登基稱帝的一個人,而且,因爲孔晟位高權重戰功顯赫名動天下,這顯然又會是李豫走向皇帝寶座路上的最大障礙啊。

裴原禮沉吟了一下,輕輕道:“殿下,對於孔晟,微臣以爲可有兩策。”

裴原禮這才明白過來,李豫之所以一直遲遲不願意從幕後走向前臺,主要還是忌憚孔晟的存在。如果孔晟的問題解決不了,他是無法安心的。

李豫眉梢一挑:“你說,本宮洗耳恭聽。”

“殿下,第一,殿下以監國太子之名,對孔晟光復洛陽之功大加褒獎封賞,以圖緩和與孔晟的關係。此外,下詔命郭子儀率軍挺進河東剿滅叛亂餘孽。而李光弼則鎮守河西一線,拱衛長安。至於神策軍的南霽雲,此人是孔晟昔日部曲,也不得不防,可着人秘密潛入軍中,宣佈詔命,將其取而代之!”

“若是孔晟識時務,肯與殿下和解,那麼,以孔晟之才之勇猛,將來必是殿下登臨天下的最大助力,同時也會是大唐匡扶社稷之肱骨之臣。”

說到此處,裴原禮微微停頓了一下,查看李豫的反應。

李豫聞言苦笑一聲:“裴大人,你不知本宮與孔晟的嫌隙之深,已經勢如水火,難以兩立了。本宮也不是小雞肚腸之人,不會沒有容人雅量,但奈何孔晟視本宮如同仇敵,你這和解之策肯定是行不通的。”

李豫心道,這種和解之策本宮背後又不是沒有試過,那孔晟個性高傲已經將東宮視爲生死大敵,而在陰差陰錯之下,本宮與孔家已經走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對立面上,這不是一兩次封賞就能改善的。

況且,若是本宮以監國太子之名予以封賞調兵遣將,肯定會更加引起孔晟的猜忌和懷疑。

裴原禮嘆息一聲:“如此,那就只有揮淚斬馬謖了!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既然孔晟是殿下登基稱帝的最大障礙,那就只有殺之以除後患!”

“微臣以爲,可以皇上詔命,將那孔晟誆騙進京來,然後殺之!”裴原禮一字一頓陰沉道。

李豫猛然擡頭望着裴原禮,眸光鋒銳:“裴大人,你以爲那孔晟是如此好誆騙嗎?此人有勇有謀,手段層出不窮,不要說很難誆騙,就算是將其誆騙進京,本宮又該以何種罪名加諸其身?要知道,孔晟對大唐社稷有蓋世功勳,名動天下,擅殺有功之臣,豈不是讓天下人寒了心?你讓本宮尚未登基就爲天下人之詬病,到底居心何在?”

“不忠於殿下者,功臣也無用。自古以來,功臣因爲功高蓋主被誅殺者,不計其數,天下人自然心知肚明。只要殿下登基後革故鼎新,定鼎天下,天下臣民自當感恩戴德,又怎麼會執着於區區一個孔晟之生死存亡?”裴原禮冷冷笑道:“至於罪名,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請殿下三思!”裴原禮拜了下去。

李豫眸光閃爍:“裴大人,你先回去吧,讓本宮先斟酌斟酌,此事事關重大,不能輕易下決斷。”

見李豫還是有猶豫不決,裴原禮明顯有些失望。他無奈地嘆息一聲,躬身拜了拜,然後退走。

望着裴原禮失望而去的背影,李適忍不住輕輕道:“父王……”

李豫眼眸中投過一絲森然的殺氣:“怎麼,吾兒,你也以爲本宮瞻前顧後優柔寡斷嗎?”

李適嚇了一跳:“兒子不敢!”

李豫森然道:“孔晟當然要殺,但現在時機還不成熟。范陽叛亂未定,此刻誅殺功臣名將,讓讓我李唐皇室失去民心。再過些時日吧。即便要殺功臣,也不是本宮一個監國太子所爲,而是父皇親力親爲……”

“吾兒,你秘密派人去江南,將你紀國皇姑和江南楊氏女給本宮帶進京來,就說陛下要親自爲她們主持大婚。最重要的是,要把定王李侗給本宮帶回來,你可明白本宮的意思?”

李適愕然,旋即恍然大悟:“兒子明白!但兒子擔心,若是皇祖父一朝病去,龍體康健,我們做事就不是那麼方便……”

李豫狂笑一聲:“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本宮天天探視父皇,他的病情深重,一時間很難好轉,本宮自當每日守在父皇病榻之前,以盡人子之孝道。”

李豫眸光中掠過一絲沉沉的殺氣。

李適看得冷汗直流,知道自家父親其實早有主張,早就做了各種謀權篡位取皇帝而代之的安排準備,他之所以拒絕裴原禮的勸進,無非還是考慮到時機不成熟。或許,這也算是對朝野上下的某種迷惑罷了。

杜鴻漸府上。

李泌神色陰沉,望着杜鴻漸焦躁道:“杜相,如今陛下病體沉重,太子把持朝政和宮禁,陛下安危繫於東宮,我等豈能無動於衷?”

“李相,你我乃是文臣,雖然位高權重,但其實不值一提。滿朝文武中,多半歸屬於東宮一體調度,我們明知太子圖謀不軌,卻也無可奈何。”杜鴻漸苦笑一聲:“好在孔晟率軍在外,戰功顯赫,東宮要想做什麼事,都要有所顧忌。本相估摸着,最近這段時日,東宮一定不遺餘力交好孔晟,以圖獲得孔晟的支持……”

“你我靜觀其變吧,其他的也做不了。張大人以爲如何?”杜鴻漸扭頭望向了張巡。

張巡雖然是後來居上,被皇帝器重委以重任,也進入政事堂成爲國相之一,但畢竟資歷淺薄,不被人所看重。

張巡神色複雜,輕輕道:“兩位相爺,在張某看來,無論是皇上,還是儲君,都是皇室正統,這天下終歸是屬於他們的。無論是誰……都是你我臣子需要效忠的對象。”

李泌和杜鴻漸默然不語,搖搖頭,再無多言。

張巡說的也沒有錯,皇帝身體不好,皇太子監國理政哪怕是奪了皇位去也沒什麼可怕的,這天下反正是屬於李唐皇族的,誰當皇帝沒有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在於,李豫當政,他們這些被皇帝器重的權臣可能會失去既得利益和現有的權柄。

第161章 臨別第417章 和親使第571章 賀蘭堡(3)第330章 密見皇帝(1)第513章 孔晟的手段(1)第240章 政治聯姻(1)第658章 宋家的面子值多少(1)第96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1)第592章 年少肝膽雄(4)第193章 違抗軍令第141章 招夫(1)第702章 宋母過壽第405章 朱雀門血案(5)第10章 望江樓(4)第397章 太上皇還朝(1)第675章 江寧大學堂(2)第742章 叛亂平(2)第578章 賀蘭堡(10)第738章 炮打洛陽(2)第79章 夜行第374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4)第266章 見蘇嫿(1)第173章 話鋒如刀第337章 惴惴不安的皇帝第579章 賀蘭堡(11)第164章 山間三結義第747章 叛亂平(4)第146章 威力!第534章 紅線女(2)第746章 叛亂平(3)第508章 光明使(4)第329章 落葉滿長安(3)第491章 復出(7)第23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3)第510章 “神鵰俠侶”(2)第269章 見蘇嫿(4)第560章 凱旋門、會盟碑(3)第736章 能量異變(4)第697章 路遇第163章 雷霆進第311章 明珠有淚(2)第187章 其罪當誅?!第542章 雍州(1)第653章 軍變(3)第532章 月下第351章 孔府家酒(6)第568章 決鬥(2)第113章 黃崗之下葬花吟第340章 大朝會,大幕揭(3)第195章 斬發示衆第75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9)第138章 算計(1)第531章 權衡利弊第678章 蘇嫿來第99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4)第211章 野戰乾糧的發明第491章 復出(7)第401章 朱雀門血案(1)第344章 長安侯(2)第634章 塵埃落定第332章 拒楚王第36章 你真的不懂第66章 欽差到(2)第391章 冷酷無情(2)第114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1)第7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3)第431章 遣婚使(5)第252章 濟陰郡(5)第263章 高夫人逼婚(3)第418章 銅鐵合金大炮(1)第525章 降服神鵰(1)第32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1)第309章 平陽縣子第106章 投敵從賊?第180章 求親?第134章 車門山(5)第106章 投敵從賊?第446章 力挽狂瀾(1)第762章 在長安(1)第633章 屠寺(4)第683章 民亂(1)第393章 冷酷無情(4)第654章 軍變(4)第89章 瑞雪兆豐年第156章 見虢王(6)第605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2)第48章 流言蜚語第488章 復出(4)第153章 見虢王(3)第737章 炮打洛陽(1)第10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6)第750章 叛亂平(6)第24章 七竅玲瓏心第718章 唐州(4)第742章 叛亂平(2)第399章 太上皇還朝(3)第118章 追風救主一瞬間第105章 拂曉時分第248章 濟陰郡(1)第280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