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長安侯(3)

少年李適面容清秀,五官眉眼間依稀有楚王李俶年輕時候的影子。而且,李適心性沉穩、舉止端容,骨子裡自有一份雍容華貴,這就與李俶更像了。

在皇室之中,李適是首屈一指的風度翩翩的少年王子,風儀過人,要相貌有相貌,要氣質有氣質,要才學有才學,彷彿是集合了李唐皇族所有的優良基因於一身。

李適笑吟吟地抱拳拱手:“李適見過長安侯。”

孔晟也淡然笑着躬身還禮:“見過殿下。”

孔晟對於李適的這句稱呼其實蠻有講究的。李適還沒有封爵,更不是楚王世子,稱之爲殿下算是一種模棱兩可的行爲,打了禮制上的擦邊球。不過,人都是喜歡受恭維的動物,李適自然不例外,孔晟的稱謂讓他聽了心裡很舒服。

李適點點頭道:“李適奉父王之命,來送些禮物恭賀長安侯開府大喜,這是楚王府的禮單,還請長安侯笑納!”

李適從懷中掏出楚王李俶燙金的名帖和精美的禮單,遞了過去,深深凝望着孔晟。

如果孔晟接過收下,這意味着他有心化解與楚王一系的“恩怨”,而如果孔晟不給面子,那麼,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其實李適或者李俶完全是在用唐人的心態邏輯來判斷孔晟的行爲,卻不知,孔晟從來就不按常理出牌,在某些時候,很難融入這個時代的價值理念。

所以,孔晟並不認爲自己接受了李俶的一些禮物,就意味着與楚王一系的“恩怨”全部揭過,更不代表着他會忘記過去、接受楚王的招攬去向楚王主動獻媚變成他的走狗,這完全是兩碼事。

因此,孔晟不以爲意地接了過去。隨意道了一聲謝謝,然後就將李適讓進了客廳,分賓主坐下,虛與委蛇寒暄了半個時辰。

少年李適儘管頗有心機,心思玲瓏,但要動心眼。他哪裡可能是孔晟的對手。李適試探了半天,甚至是暗示了半天,孔晟要麼就故作糊塗聽不懂,要麼就是拐彎抹角打起太極拳。

總而言之,李適心情忐忑地來、又迷迷糊糊地回,等到出了長安侯府,他才突然意識到,自己該如何回去向父王李俶交代?該如何言講孔晟的態度?

回顧這半個時辰的話語交鋒,孔晟非常客氣。客氣話說了一大堆,但真正實質性的話沒有一句,真的是滴水不漏。而且,李適非常鬱悶,孔晟既然敢收下楚王的禮物,這似乎意味着他的低頭讓步,但當李適試探孔晟的“底線”時,卻沒有得到一絲一毫的迴應。

人都說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可孔晟竟然收了楚王府的禮物,一點覺悟都沒有。

這就是價值觀的分野了。李適恐怕窮其一生都無法理解孔晟的心態。在孔晟看來,既然你送上門來送禮,憑什麼不收?收了又能代表什麼?

如果孔晟的立場和原則能用一點財帛就能夠收買,孔晟還是孔晟嗎?

不過,李適覺得自己這一趟長安侯府之行怎麼說也是有些成果的。至少,孔晟收了楚王府的禮物。肯定會引起趙王李系的反彈,說明在孔晟心目中,開始放棄趙王傾向於楚王一系。

可孔晟偏偏不這麼看。他看不上的人、哪怕是送一座金山過來,也不會有任何變化;可若是值得一交的人,哪怕是粗茶淡飯。也同樣還是交情如故。孔晟相信李系不會如此幼稚和浮躁。

至於別人怎麼想,會有什麼輻射影響,孔晟根本不在乎。

但楚王府慶賀長安侯開府禮儀的事兒,卻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遍了長安城。老百姓倒也罷了,頂多是背後議論兩聲,道聲好奇;而對於長安城的皇族權貴來說,這就有些不同凡響的味道了。

幾乎所有人都下意識地認爲孔晟已經向楚王低頭,雙方達成了某種默契,否則楚王怎麼可能降尊紆貴主動給孔晟送禮,而孔晟又怎麼敢大搖大擺地收下楚王的禮物?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楚王的禮是這麼好收的?

很多人都在開始思量事態的發展變化,而有些人則開始考慮是不是也去給長安侯送些賀禮,緩和一下關係。畢竟,在大多數人眼裡,孔晟文武雙全年少崛起,若是肯投身於李俶門下,將來李俶登基,他必是當朝權臣。

長安城的風波和動靜與孔晟無關。

接連兩天,長安侯府內外忙碌,臨時充作府中僕從的護軍軍卒進進出出,有的在長安城中瘋狂收購胡人釀製的三勒漿,有的則運輸各種物件進入侯府,而還請來了不少工匠,也不知道長安侯府內在搞什麼。

孔晟沒有按照當朝慣例,去拜會各路神仙,去拉關係找盟友,而是在府中“埋頭苦幹”,聚精會神地弄着自己的營生兒。

其實不要說外人了,就是烏顯烏解這些人都不知道孔晟要做什麼。趙光然帶人買了大批量的三勒漿,幾乎將城中兩人胡人酒坊儲存的三勒漿購買一空,數百壇三勒漿進了侯府,與此同時的是皇帝賜給的財帛數量在等額支出。

侯府後庭中專門開闢出了一個獨院,院門緊閉,除了運輸各種物品的護軍之外,再就是在其中按照孔晟指揮着幹活的幾個工匠,沒有人知道這間院子是做什麼用的。

實際上,說來也不復雜。孔晟購買本來就比較烈的三勒漿,是想通過蒸餾提純工藝,釀製出更加烈的高度酒來。高度白酒對於孔晟來說,不僅是一種消費品,日後還有頗多用處。比如說可以軍用做軍卒負傷後消毒,勉強替代酒精使用。

別小看這一點,古代冷兵器戰爭完全就是人海戰術,死傷慘重,而不少軍卒負傷後因爲缺乏消毒而出現病菌感染的比比皆是,導致兵員銳減和戰鬥力大幅下降。

孔晟讓趙光然找鐵匠打製了一口特大的天鍋,類似於現代社會的那種雙層蒸鍋,也分爲上下兩層,外套一個密封的圓形鐵罩。鐵罩的一端開了一個圓孔,接入竹管。

將天鍋的下層裝滿三勒漿,然後上爐煮燒。當酒液沸騰起來的時候,立即加上第二層鍋,鍋中盛滿冷水,最後是蓋上圓形鐵罩密封起來。

柴火旺盛,蒸煮三勒漿,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竹管道流出,這就是孔晟所希望得到的蒸餾酒了。這個法子在後世的元朝才從波斯傳入中原,在元人胡義熙的《藏酒注》中有着明確的記載。

蒸餾提純設備組裝完畢,加入三勒漿之後,所有工匠們就退場了,只留下兩名侍女燒火,隨時聽候孔晟吩咐行事。

第373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3)第574章 賀蘭堡(6)第182章 公堂之上第414章 和親之爭(1)第526章 降服神鵰(2)第249章 濟陰郡(2)第608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5)第60章 激烈衝突第387章 李輔國的求救(3)第461章 賜婚?(1)第107章 暴斂天物?第172章 南霽雲第645章 當驚世界殊(1)第415章 和親之爭(2)第174章 針鋒相對第23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2)第491章 復出(7)第724章 大唐戰神(5)第275章 血濺鴛鴦樓(1)第603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5)第265章 蠻柔的心思第674章 江寧大學堂(1)第477章 天怒(4)第669章 袁晁(1)第387章 李輔國的求救(3)第451章 力挽狂瀾(6)第582章 上國伐謀(2)第769章 帝師(3)第740章 再復洛陽(2)第178章 借糧第32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1)第553章 靈武(8)第572章 賀蘭堡(4)第54章 劍出鞘(1)第422章 銅鐵合金大炮(5)第352章 長安紙貴(1)第708章 刺客第380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0)第49章 紅顏鑄劍第350章 孔府家酒(5)第464章 抗婚(1)第75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9)第547章 靈武第250章 濟陰郡(3)第464章 抗婚(1)第462章 賜婚?(2)第335章 寧玉碎不瓦全第241章 政治聯姻(2)第41章 煙雨樓盟約(1)第228章 奇襲睢陽渠(3)第167章 義之所至第576章 賀蘭堡(8)第511章 陷阱(1)第100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5)第280章 瞞天過海連環套(1)第339章 大朝會,大幕揭(2)第632章 屠寺(3)第512章 陷阱(2)第248章 濟陰郡(1)第350章 孔府家酒(5)第247章 美人計(4)第222章 人滿爲患第316章 皈依佛門?第619章 美人計、連環套(2)第388章 東宮(1)第769章 帝師(3)第304章 本官親自行刑!第728章 兵臨城下(2)第603章 離京之風波再起(5)第558章 凱旋門、會盟碑(1)第181章 一句調戲引發的血案第764章 改朝換代?(1)第284章 爭第474章 天怒(1)第27章 義興周氏(2)第528章 遣婚使、傷離別(1)第530章 遣婚使、傷離別(3)第488章 復出(4)第699章 對峙第16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5)第395章 冷酷無情(6)第328章 落葉滿長安(2)第734章 能量異變(2)第735章 能量異變(3)第527章 降服神鵰(3)第634章 塵埃落定第527章 降服神鵰(3)第577章 賀蘭堡(9)第585章 上國伐謀(5)第708章 刺客第115章 生死關頭見真情(2)第455章 大清洗(1)第102章 一線生機(1)第755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7)第125章 免死金牌第709章 毀滅!第709章 毀滅!第702章 宋母過壽第401章 朱雀門血案(1)第372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