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大朝會,大幕揭(1)

夏邑軍目前依舊駐紮在夏邑,名義上仍由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統率。『,但實際上,夏邑軍獨立成軍,由接替孔晟的許遠掌管兵權,南宮望輔之。

蘇嫿和蘇魯兄妹率奚人暫時也安營夏邑,等候朝廷的昭命。至於將來是率奚兵返回河東故里,還是繼續追隨官軍參與平叛,還沒有定論。

考慮到許遠和孔晟的良好關係,以及夏邑軍中將領悉數出自孔晟門下的因素,所以夏邑軍其實還算是孔晟掌控下的軍事力量。

孔晟斟酌良久,這才決定派穆長風持皇帝密旨趕赴夏邑,在必要的時候,將奉召再次西征的夏邑軍徵調進京。

當晚,孔晟接到了中書省傳遞過來的昭命,明日進宮參加大朝會,面聖見駕。

唐代的大朝是每月的朔,望兩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參加的官員比較多。常朝是五品以上的官員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閣。會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這兩天,這個會朝的規模更大,九品以上官員全參加,因爲這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春天開始以及冬天的開始,要有新氣象、新風貌的。

“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啓,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所謂“官街鼓”凌晨“五更二點”敲起,相當於現代社會的早上五時左右。“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

十月十五日早寅時起。孔晟從驛館出發。冠帶整齊,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參加朝會,不能不重視,至少不能遲到,落人把柄。

曉色朦朧中,朱雀大街上行人稀少,毫無白晝的熙熙攘攘之狀,極爲幽靜。在長安百姓還在沉睡之時,大唐朝廷的文武百官便動身進宮參加朝會了。從這個角度上說,古代官員的勤政意識其實比現代社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長安的官署裡,共有內官兩千六百多人,分爲常參官和非常參官。常參官就是每天必須面見皇帝的職事官。一般在五品左右纔有資格,人數大約有近千人。這些官員早朝的時間一般在六點半至八點半舉行,之後便會到各自崗位辦公,處理完相關公務,下午三時多下班,每天工作的時間差不多也是八個小時。

一路進宮暢通無阻。進了大明宮之後,便有黃門侍郎的屬下將孔晟引領到了宣政殿外。等候朝參。因爲孔晟是外官、在京沒有任職,所以他要等到文武官員按照一定的次序和秩序,進殿歸於自己的位置上時,纔跟隨執事太監悄然從側門而入,在兩列京官右側外地官員候召的位置上跪坐下去。

宣政殿金碧輝煌非常寬闊,雕樑畫柱,氣勢恢宏。但就是這麼一座大殿,容納下數百上千官員之後,也變得略有些擁擠。

孔晟在一側無人注意的這個角落裡靜靜跪坐着,遙望着端坐在皇臺上冠冕整齊威嚴無比的皇帝李亨,暗暗搖頭。聚集這麼多官員上朝,其實完全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也很無謂。

品階高的官員也就罷了,他們排列在前,可以互相議事並與皇帝交流。可品階低的官員,列隊在後,遠遠望着前頭,不要說聲音了,就是皇帝的面目都看不清楚,跪坐在殿中無非就是一種陪襯。

孔晟坐在此處,目測了一下,距離皇帝的位置大概有三十多米的樣子,中間還隔着諸多帷幕、樑柱和值守太監、宿衛,就算是他在此處躺下自行其是睡大覺,皇帝也看不到他。

孔晟橫向眺望過去,隱隱見到了李俶和李系的身影。其實在京權貴中,他認識的人也就是李俶和李系這兩個皇子了,就連聞名已久的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他都沒有謀面。

各種奏報,各種朝儀,各種上疏,各種評點,一個多時辰過去了,皇帝還沒有召自己覲見的跡象,孔晟等得昏昏欲睡。而就在此刻,一個無比尖細略帶嘶啞的男中音驟然泛起並在大殿中久久迴盪起來:“陛下有旨,召天子門生、河南宋州太守孔晟殿前覲見!”

孔晟陡然一驚,聽出了是李輔國的傳召聲。

他立即起身,整了整自己身上的緋色官袍,又正了正冠,扶了扶腰間的金帶,這才緩步而出。他沿着橫向皇臺與朝臣站位區的中軸線從東向西緩步行去,神色平靜鎮定如常。

一個身形飄逸、面容英挺、氣度高華、舉止得體的少年官員出現在文武大臣的視野之內。無數雙眼睛緊盯着孔晟的身影上,各種目光聚焦凝視,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原本寂靜無聲的大殿內隱隱傳來此起彼伏的議論聲——

“這便是那江南才子孔晟?”

“年不及弱冠,如此年幼?!”

“文質彬彬,弱不禁風,怎麼就敢號稱萬人敵?果然是傳言誤國,誇大其詞!”

孔晟一路行來,步履極有節奏和規律。清朗的面孔,穩重的風度,清澈的目光平視前方,在這麼多人的注視下還能保持如此鎮定,讓不少老奸巨猾的文武大臣看得暗吃一驚。

李俶冷視着行來的孔晟,目光陰沉森嚴。他本想借故將孔晟徹底打壓下去——既然孔晟不能化爲己用,那就不能將之放任成長爲對手的助力。李俶的邏輯簡單而粗暴。但讓李俶想不到的是,皇帝竟然突兀出面,讓孔晟安全脫身。

但李俶還是有恃無恐。在他眼裡,孔晟不過是一個不足掛齒的少年郎,從四品的外官,即便有些功績,也蹦躂不到哪裡去。今日朝會,若是有人爲孔晟請功,他便會再次出面打壓。只要他一出面,至少有半數的高級官員會隨聲附和,這毫無疑問。

李系站在李俶的身後,向孔晟投過讚許真誠的一瞥。孔晟臨危不懼、處變不驚、不卑不亢的風度,是讓李系最覺得敬佩的地方,按照常理,一個從未上過朝、參與過重大朝政活動的少年官員,置身於這般恢宏嚴肅的大場面中,至少要有些緊張慌亂,但孔晟卻沒有,顯得雲淡風輕。

李俶身後的郭子儀和李光弼並肩而立,兩人向孔晟投過驚訝的注視。孔晟是郭子儀受司馬承禎請託推薦出仕,但郭子儀聽聞孔晟的名頭許久了,還是第一次見到孔晟,孔晟比他想象中的還要年輕儒雅風度翩翩。

至於李光弼,心中的震動更加無與倫比。引起他關注的不是孔晟的才名詩歌,而是孔晟手執方天畫戟戰陣之上勇武無敵的名聲,但此刻在他視野中的孔晟卻是如此的文弱書生,這讓李光弼突然覺得傳言言過其實不足爲信。

實際上,與李光弼懷有同樣質疑心態的其實比比皆是。畢竟孔晟的外貌外表太具有欺騙性了。(。)

第254章 雪荔(1)第387章 李輔國的求救(3)第39章 紅顏薄命(2)第605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2)第307章 嚴莊的試探第593章 年少肝膽雄(5)第449章 力挽狂瀾(4)第398章 太上皇還朝(2)第143章 招夫(3)第52章 妒火第355章 長安紙貴(4)第170章 入睢陽第640章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3)第391章 冷酷無情(2)第146章 威力!第177章 白馬亮甲動睢陽(3)第183章 許遠第291章 再升官第719章 唐州(2)第723章 大唐戰神(4)第473章 抗婚(10)第432章 宮變(1)第25章 白衣長風第414章 和親之爭(1)第142章 招夫(2)第675章 江寧大學堂(2)第750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2)第316章 皈依佛門?第124章 交易第229章 奇襲睢陽渠(4)第507章 光明使(3)第48章 流言蜚語第201章 雍丘(4)第694章 斬汝之狗頭(1)第660章 宋家的面子值多少(3)第671章 楊統第298章 江湖再見!第322章 英雄本色(1)第687章 民亂(5)第457章 大清洗(3)第305章 嚴莊降第719章 唐州(2)第40章 紅顏薄命(3)第237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3)第649章 殺威棒(2)第18章 請都金陵表(2)第498章 大炮在轟鳴(3)第298章 江湖再見!第734章 能量異變(2)第589章 年少肝膽雄(1)第235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1)第122章 必殺之局風寒夜第546章 鳴沙山(3)第425章 銅鐵合金大炮(8)第629章 美人計、連環套(12)第626章 美人計、連環套(9)第612章 世態炎涼狗跳牆(9)第371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第333章 孤臣第53章 垂涎三尺第486章 復出(2)第691章 孔晟之怒(2)第516章 孔晟的手段(4)第443章 抉擇(5)第224章 嫌隙(1)第647章 當驚世界殊(3)第300章 絕望的蘇嫿第186章 就是天也要捅個窟窿!第293章 李萱的目的第255章 雪荔(2)第734章 能量異變(2)第88章 招徠第17章 請都金陵表(1)第387章 李輔國的求救(3)第534章 紅線女(2)第249章 濟陰郡(2)第424章 銅鐵合金大炮(7)第308章 鳳陽樓上第251章 濟陰郡(4)第752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4)第250章 濟陰郡(3)第37章 螻蟻的尊嚴第755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7)第395章 冷酷無情(6)第578章 賀蘭堡(10)第384章 誰是最後的贏家(14)第289章 夏糧豐收第498章 大炮在轟鳴(3)第541章 南宮望的選擇第732章 兵臨城下(6)第714章 整軍北上第524章 妥協第162章 走捷徑第473章 抗婚(10)第618章 美人計、連環套(1)第128章 金蟬脫殼(1)第578章 賀蘭堡(10)第235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1)第46章 李輔國下江南第240章 政治聯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