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醫生利落的給女人包紮好了脖頸上的傷口,又將她擡到了擔架上,其他鄰居趕緊退得更遠一些,生怕堵住了醫生們的去路。
女人趴躺在擔架上,很順利的出了屋門,但是下樓梯的路卻極其不好走……
大多數的老式居民小區,樓宇的建築往往存在一定設計上的安全缺陷,比如說樓道狹窄、通風不良、採光差等等。
有些甚至連消防通道都沒有,或者就是被各種居民雜物所擁堵,根本不能使用。
而夫妻倆所住的這個小區就是典型的老式小區之一,雖然地理位置不錯,但樓宇建築上的缺陷問題卻是比比皆是,幾乎每一樣都佔全了。
而最讓人詬病的問題之一,不外乎就是樓梯道狹窄,堪堪只夠讓兩個人並肩,人再多一點就會出現擁堵,再加上樓梯坡度陡峭,上下樓很是吃力,每層樓拐彎位置的平臺還不到一米寬,稍微大一點的物件都很難通過,一不小心就會磕碰到牆壁。
而且,這一棟樓裡僅僅只有一個樓梯口,既沒有電梯井,也沒有備用的逃生通道,根本不具備任何的消防措施。急救醫生哪怕想用別的方式把擔架運下樓,也是束手無策……
只能硬着頭皮往樓下挪……
一幅正規尺寸的醫用擔架,長度大概在一米八到兩米之間,正好可以讓一個身高標準的成年人躺下,寬度也在500釐米,也就是半米左右。
擔架前後都要有人支託,病人則躺在擔架上,利用擔架本身的束縛帶穩住身體不至於下滑,一般情況下,足以保證病人穩定的託行。
然而,這樣的擔架用法,在下樓梯的時候便顯得格外困難……
因爲小區樓道狹窄,樓梯又十分陡峭,醫生擡着擔架下樓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高一低的情況,再加上擔架本身也是一個大物件,走在前面的人倒還算好,走在後面的人卻難免被擔架擋住視野,看不見腳底處的情況。
萬一走樓梯下去,一不小心踩空了……
那恐怕不止是自己倒黴,連帶着擔架上的病人以及前面擡擔架的人,都得跟着一頭滾下去不可……
這樣的場景想想就讓人一頭冷汗。
更何況,小區樓道的拐彎平臺面積狹窄,長度雖然有兩米多,但寬度卻還不到一米五。
這樣的尺寸原本就夠狹小了,何況還有不少的小區居民喜歡把自己家用不上的雜物傢俱堆在樓道里,越發顯得侷促不已。
按照醫用擔架的尺寸,想要通過這個平臺本身就比較困難,何況前後還要站人,所需的空間自然更大。
若是樓梯平臺不過寬,擔架容易撞到牆壁還好說,就怕擔架和人過不去,到時候就麻煩了……
醫生心裡憂心忡忡,一路扶着擔架下了第一層樓梯,緊接着便是一個拐彎平臺。
四方形的平臺角落裡堆着幾個陶製的老罈子,個個都有成人小腿那麼高,疊放在一起佔據了不小的空間。老罈子上滿是灰塵,一看就是許久不用了,也不知道堆在這裡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