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章殿前爭執
歷朝歷代,提出新政皆是冒險之舉,不說王公大臣,便是當朝皇帝也要謹慎小心。
一個新政,可能引發一場運動,可能引來一場血雨腥風。
夏商深知其中的危險和不確定性,故而在賈尚傑面前沒有說清其中利害關係,是怕嚇到了賈尚傑,讓其打了退堂鼓。
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賈尚傑居然如此狡猾,自己不敢說的事情轉交給了李子衿。
這李子衿表面看似成熟穩重,但畢竟只有二十歲,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子,哪裡懂得這件事的危險性?估計聽到“放國債”的提議之後,一股熱血上頭,認定這是個造福於民又造福於國,兩全其美的好方法,就不管不顧,完全無視事情背後的危險,甘當前鋒,居然事先沒有跟夏商商量,突然就在朝堂上提了出來。
這件事,不說背後會牽涉到什麼人,單單早高出站着的李向陽就難以解釋。
這件事可比給他一個假公主嚴重得多!
因爲提出這件事的人是他的弟弟,一個皇子。
此刻正是李向陽意氣風發的時候,大皇子李辛死了,三皇子李庸很識趣地選擇了低調,眼看着京城之中再無人與之爲敵,現在要等的只是一個合適的時機,等時機到了他李向陽就能輕輕地逼一下皇后,這皇宮背後的事情,他身爲太子如何不會知道?他之所以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不過是因爲他這個太子在位的時間太短,尚沒有什麼顯著的功勞被世人所知,如此登上上頭的位子,恐怕是難有個好的風評。
從李向陽一直以來的作爲就知道,這是一個十分貪心的人,他要當皇帝,還要當一個在世人心中十全十美的皇帝,要做一個能秀芳百世的皇帝。所以他雖然心中着急。但這麼多年都等了,他不想因爲最後時刻的着急,給他的未來留下一絲污點。
如此能幹出一件亮亮堂堂的事情來,這纔是李向陽最關心的事情。
但他沒有想到,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一個最不可能成爲敵人的人,居然站在他的面前說要實行新政!
先不說這件事本身對他自己造成了很多影響,手底下各路官員都吃着舊曆的紅利。
單說就算新政是好事,但怎麼能輪到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屁孩來說?就算要提出來,也該是由他這個太子提出來!
這個新政如果推行下去,出了問題百姓會說是太子的鍋,因爲太子沒有把事情看清楚,亂行新政,導致了天下大亂,因爲太子就是要做到明辨是非,因爲那可是未來的皇帝。
如果新政推行取得了效果,造福了百姓和國家,那功勞全都算在了李子衿的頭上,因爲是他冒着天下之大不韙而提出來的。
贏了沒好處,輸了接全鍋,誰tm傻逼到要去當這個冤大頭?
還有更令人氣憤的是,李向陽發現自己這個弟弟並非一股熱血上頭,而是早有準備。
在夏商來之前,他已經將夏商告訴賈尚傑的一套理論,完完整整地從他的口中傳遞給了每一位在金鑾殿上的人,並且有戶部尚書賈尚傑從旁附和。
並且從戶部尚書賈尚傑的口中得知,放國債的政策下,徐州富商蕭家已經給了國府庫超過一百萬兩現銀,明顯緩和了京城各部衙門的財政危機。
賈尚傑還說了,如果不是這一百萬兩銀子雪中送炭,過年前京城六部的衙門都沒法發月俸,算起來這裡的每一個人都享受到了的新政的好處。
事情說到這兒便有些的嚴重了。
李向陽什麼都不知道,這個弟弟居然暗地裡做了這麼多事情,不僅有了戶部尚書的幫襯,國府庫的夏商必然也是有所牽連的,說不定這個夏商明裡暗裡跟誰都搞曖昧,最後真正要幫扶的人居然是這個年紀最小的李子衿。
如果不是夏商插手其中,李向陽還不會把李子衿放在心上,但事情牽涉到夏商,李向陽就要小心了。
雖說夏商姓夏不姓李,對李向陽沒有直接威脅,但李向陽相信這個小子有能力從側面影響整個京城的局面,一直以來都是李向陽的眼中釘。
今日之事,又是一個變數,這個變數遠比昨日在婚禮讓聽到的消息更讓人感到震怒。
所以現在李向陽的表現也就解釋得通了。
聽完了李子衿在朝堂上的重複,夏商後背已經溼透了,如果不是在金鑾殿前,他可能直接給李子衿一巴掌,讓他趕緊住嘴。
但夏商也很清楚,其實所有的話都已經說了,夏商聽到的只是剛纔李子衿說過的一切。
“放國債,搞新政……”李向陽口中唸叨着,似笑非笑,“你們這幾人忽然間搞出來的動作可是不小呢!夏商,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
夏商少有緊張得冒汗,深吸了一口氣,硬着頭皮解釋:“放國債不等於搞新政,放國債不過是在舊曆基礎上施加一條新的內容,讓朝廷讓國庫讓戶部有一個新的進賬款項。”
“這真如你說的那麼簡單?須知……”
李向陽的話沒有說完,李子衿居然直接出言打斷。
這可是在朝堂之上,對方可是太子殿下,李子衿好大的膽子,居然直接打斷了太子的話。
“太子殿下,事情當然不會那麼簡單,既然是實行新政,自然要藉此機會廢除一些無用、累贅的舊曆,比如……”
李子衿今日是有備而來,他的目的很簡單,知道新政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推行的,但他要借今日之機,讓今日朝堂之事傳到外面去,讓京城的百姓知道,讓天下的百姓知道。
在大華,最年輕的皇子已經長大了!
李子衿從一開始就沒有準備收手,在朝堂上一條一條細數戶部在以往的經驗之中有着那些不足,分析在哪些環節上可能出現官員私吞的現象,從而去佐證如今朝廷缺錢的根源。
聽着那一條條的內容出現,滿朝文武皆是大汗淋漓,就是再老道的大臣在這時候也忍不住了,私下裡手腳發抖,相互交換着眼神,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整個金鑾殿已經被細細碎碎的議論聲給掩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