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

“嘣~刷刷刷~”

“唏律律~”

“啊~!”

10月12日清晨,在距離阿姆河畔約莫六十公里的地方,一場傳統的騎兵大戰正在展開。交戰的雙方,一方是張獻忠率領的以蒙古族士兵爲主力,夾雜一些維吾爾、哈薩克士兵,騎着矮小蒙古馬、稍微高大一點的哈薩克馬的六萬餘輕騎兵(初始兵力7.5萬),一方是賽義德和哈西姆率領的,以土庫曼族、烏茲別克族爲主,夾雜少量奧斯曼傳統的西帕西戰士,騎着相對高大的阿哈爾捷金馬、阿拉伯馬的四萬兩千餘胸甲騎兵(初始兵力5萬)。

因爲穿越者們把這個位面的科技樹點得奇形怪狀:衝鋒槍都出來了,但坦克卻遲遲沒有出來。所以到了現在的1647年,騎兵在三大國的軍隊裡,仍然有一定的地位,並始終保有一定的數量。

但,到底是衝鋒槍都出來了。所以,這個時代的騎兵作戰,往往是雙方先對衝,在衝鋒的過程中打光一個彈夾,然後再用馬刀決勝負——總的來說,還是傳統打法佔主流。

這樣的打法,在前面的一個多月裡,張獻忠的騎兵隊很是吃虧。李自成的步兵到有可能是詐敗,但張獻忠的騎兵一般都是真敗,戰損比一直都很難看,幾乎都1:2了——沒得辦法,在馬種上,大明的騎兵太吃虧了。這也是侯賽因敢於留在沙漠裡圍攻李自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方的騎兵強於對方的騎兵,可以有效保障本方的後勤線路。

可是在12日清晨的這場戰鬥,局面卻完全反轉了過來。

12日清晨六點,高緯度地區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張獻忠率領的騎兵就主動對土烏騎兵部隊發動了攻擊。而兵力雖然處於劣勢的土烏騎兵,也毫不畏懼的與對方開始了對衝。

在雙方遠遠的打完一輪子彈,舉着馬刀互相完成第一次鑿穿後,大明這邊掉下馬來的騎士仍然高於烏土騎兵。但是當雙方廝殺了一個多小時,太陽完全升起來,大家的視線都變得良好後。烏土聯軍這邊的指揮官賽義德和哈西姆眼珠子都快凸出來了:怎麼回事?怎麼今天打了一個多小時,雙方反覆鑿穿七八次後,我們的士兵掉下馬的數量比對方還多?

“一羣蠢貨,老子的蒙古馬,矮是矮了一點,可它們吃苦耐勞啊,可以持續一個多月高強度行軍後仍然保持基本的奔跑能力。你們的大馬,是,短途衝刺能力是強,也比我們的蒙古馬高大得多。可是他們的耐力明顯不如我們嘛。更不用說,昨天你們走了一整天的沙漠,而老子是在阿姆河畔休息、餵馬將近十天了。”

是的,作爲半野生的蒙古馬,從公元前三世紀開始,託着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契丹以及蒙古,那麼多的草原民族縱橫一時。靠的從來不是什麼高大威猛,最主要的,便是吃苦耐勞。

在雙方高強度的拉鋸一個多月後,烏土騎兵的戰馬其實早就到了極限。更遑論張獻忠的騎兵是以逸待勞的休整了近十天?

所以,在雙方激烈的反覆衝刺一個多小時後,烏土聯軍的大馬們慢慢的開始跑不起來了。而矮小的蒙古馬,依然精神抖擻,維持着可觀的速度。

等到早上八點多,太陽完全升起的時候,蒙古騎兵們居然在這片偶有雜草的荒漠裡,玩起了他們的祖先威震歐亞的曼古歹戰術。

此時的烏土聯軍座下的戰馬,已經完全跑不動,衝不起來了。面對且戰且退,不斷遠程弓箭攻擊的蒙古騎兵,騎着高頭大馬的烏土兩族戰士,完全成了待宰的羔羊……

上午九點二十分左右,烏土的騎兵陣列開始崩壞,先是少數,然後是越來越多的騎兵開始潰逃。短短的十多分鐘後,還剩下三萬多騎兵的烏土聯軍,完全潰散了……

然後等待着他們的,就是胯下戰馬不斷的倒斃,以及蒙古戰士們輕鬆的收割首級。

賽義德和哈西姆在潰逃的過程中,還是厚道的給侯賽因發了一道電報:騎兵戰敗,後路已斷,請閣下早作打算!

九點四十分,侯賽因收到這封電報,還沒有從巨大的打擊中恢復過來。又一封噩耗到了:今日上午,敵軍突然出現在杜尚別,沒有正規守軍的杜尚別,陷落了!(原先駐守杜尚別的五個師被調到了撒馬爾罕)。

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圈套!狡猾的中國人多次詐敗,一步步的把我引入沙漠。而東邊的中國軍隊主力,看似如同蝸牛一般慢慢的爬到了撒馬爾罕,展開了毫無力度的攻擊。原來,人家早就分出一支精銳,去襲取了杜尚別!

別看杜尚別身處羣山之中,後勤保障線路看起來無比困難。但是,杜尚別陷落後,中亞的這支中國軍團,就徹底的打開了通往阿富汗的通道。而阿富汗的普什圖人,雖然帝國給了他們獨立的地位,但是這些年,帝國對他們吸血吸得極很,普什圖人並不喜歡奧斯曼。而如今懸掛在普什圖人頭上的杜尚別被中國人拿到了,那未來普什圖人會對帝國採取何種態度,還用說嗎?

想清楚了這些的侯賽因一時之間心灰意冷到了極處,都有給自己來一發徹底了斷的想法了。

不過,到底是經歷過多場大戰的軍人,在短暫的沮喪後,他很快強打起精神,開始連續下達多道命令。

首先是給德黑蘭的中轉站發電,讓他們向伊斯坦布爾的大維齊彙報此地的戰況。侯賽因很坦白的表示,本集羣現在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如果大維齊的援兵來不及,也請一定提前派兵入駐波斯,防止孫傳庭兵團進入波斯,擾亂帝國目前最富饒的殖民地。

然後是給開伯爾的瓦倫斯坦發電:伯爵閣下的戰爭嗅覺比我靈敏多了,可惜我沒有聽從您的建議。現在,戰局急轉直下,伯爵閣下如果要北上支援我,請儘快來撒馬爾罕與我會師,我將盡最大努力把現在剩下的八萬多奧斯曼士兵帶回去。但是,杜尚別丟失後,普什圖人的態度將會發生轉變。伯爵閣下不管是留在開伯爾,還是要北上,都要注意普什圖人。

接着,他喊停了麾下軍隊對哈基姆綠洲的進攻,然後命令全軍,清點行裝,尤其是把軍隊裡還能喝的飲用水全部集中管控起來。然後安排兩個師交替斷後掩護後,率領剩下的部隊,堅定的開始東返。

……

10月16日的清晨。

一個嘴脣乾裂,雙眼乾涸,連轉動眼珠都生澀無比的奧斯曼士兵,在朝着麥加的方向做出一個祈禱的動作後,無聲無息的倒了下去。

此時,距離侯賽因率領奧斯曼八萬多大軍東返撒馬爾罕,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天。這支軍隊距離阿姆河畔,還有二十多公里。

人類的雙腳,根本就不適合在沙漠中行走。那些在21世紀有過沙漠生活經驗或者去沙漠旅遊過的人都知道。在沙漠裡走路,可比在一般地面上走路費力多了。所以當初從十月一日的查爾朱會戰結束後,李自成走走停停,花了十來天的時間,才把侯賽因部拖進了沙漠深處不過兩百餘公里。而現在侯賽因要走回去,更不是短短的四天就能走到的。

更讓人焦慮的是,雖說啓程的時候,侯賽因的部隊裡有四天的水量。但是這急行軍是非常消耗體力的,在乾燥的沙漠裡急行軍,就更耗體力,也更耗水。而且清水這個東西,時間長了它是要變質的!

所以,在14日的晚上,侯賽因部就實質上斷水了!

人幾天不吃飯還能勉強支撐,但只要超過三天不喝水,那是必死無疑。而喝了不乾淨的水,導致劇烈腹瀉的士兵,當然會死得更快!

從15日的下午開始,就陸續的有士兵掉隊,然後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頭朝麥加方向,絕望的死去。

到了15日的晚上,開始有士兵主動脫離隊伍,朝着後方不過距離本方殿後部隊一兩公里外的李自成部投降。

是的,從15日的中午開始,李自成部就出現在了侯賽因集羣殿後部隊的視線中。大明的士兵們也不進攻,就一手端着槍,一手揣着行軍水壺,冷漠的看着前面不斷倒斃的奧斯曼士兵。而此時的奧斯曼軍隊,只是麻木的朝着阿姆河方向前進,對於出現在自己後方的敵軍部隊,完全不管不顧了。

就是如此安靜、冷漠、殘酷到極致的旁觀行軍整個下午後。到了晚上,終究還是於心不忍的李自成下令對掉隊的奧斯曼士兵進行救治。這個口子一打開後,主動掉到最後,然後朝着大明軍隊投降的奧斯曼士兵越來越多。只是短短的15日一夜,李自成部就收容了近兩萬俘虜。

16日的下午六點左右,只剩下四萬餘人的奧斯曼軍隊來到了距離不過阿姆河兩公里的地方。此時,空氣中的溼潤度明顯提高,腳下的土地也有了青草,無數的奧斯曼士兵奮起最後的力氣,拼命的挖掘腳下的泥沙,想要從地下掘出水來。然而,就在此時,張獻忠的部隊堵在了他們的前方……

16日夜間七時許,在經過短暫的交涉後,侯賽因孤獨的轉身向後,進入李自成的隊伍裡向李自成投降。自此,自九月初從撒馬爾罕開出,初始兵力高達15.5萬人的侯賽因集羣,全軍覆沒。

23日,李自成、張獻忠的部隊壓着六萬多俘虜,來到了撒馬爾罕城下。在與孫傳庭主力會師的同時,也讓城內的守軍徹底絕望了。

24日,撒馬爾罕開城投降。整個奧斯曼的中亞軍團,至此不復存在,這次規模宏大的戰爭,至少是北線,暫時的安靜了下來。

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六五六章 鄭芝龍的奮戰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三三一章 大明準備反擊(二)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四一二章 燧發槍的對決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二九五章 朱由棟的調整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戰(五)第五零八章 好好修煉內功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三十九章 賺錢必須高尚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應對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