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零章 朱由檢的狂怒

大明天啓二十八年(1646)十月一日,北京,樞密院大樓頂層。

巨大的作戰室裡,自皇帝以下,太子、身上有職司的親王、各主要藩屬國君王、內閣首相副相、正副樞密使、內廷各核心部門的掌印太監、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法院正副院長、錦衣衛指揮使、各部尚書侍郎行長署長……以及地方上各個一級行政區的督師、總督、巡撫、布政使等,滿滿當當的坐了不下五百人。

上午九點,在樞密院派出的負責會場勤務的軍官再次確認所有人員已經到場後。朱由棟點了點頭:“開始吧。”

“是。”樞密使顏思齊起身:“各位,今天這次會議,可謂是我大明自建國以來,三品以上官員到會率最高的一次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確定在明年九月間出兵印度的諸多事宜。具體涉及到兵力、物資、戰略等各個方面。本次會議參加的人雖然前所未有的多,但大家都是朝廷高官或者藩屬國一國之君,相信大家能夠保守本次會議的秘密。當然,也必須保守本次會議的秘密,走出這個門後,除了允許公開的,其他的一律不得外傳。各位可都清楚了?”

“回樞相,我等清楚了。”

“好,下面進行會議第一項,由樞密副使趙率教介紹明年印度戰役,樞密院和國防部在兵力上的準備情況。”

“皇上、太子殿下,各位。”鬚髮皆白的趙率教起身:“明年的印度戰役,按照皇上的指示,國防部在陸軍方面,準備了一百六十一個師,合計貳佰四十二萬大軍(特種兵師爲兩萬)。併爲其配備了八十萬民夫。目前,這一百六十個師的兵員已經全部到位,各師已經實現滿編。得益於各兵工廠全力開工,目前這一百六十個師的裝備到位率已經達到九成五以上。彈藥基數方面,目前各師士兵手裡槍械的子彈,能夠保證每個士兵至少有五十塊彈夾。炮兵彈藥基數即便是近期訓練頻繁,也能維持在十個基數以上。

在這一批次的軍隊中,大明本土出了一百個師,日本、福國,美洲的印加王國各有十個師,桂國七個師,周國和唐國各五個師,安南三個師,秦國、晉國……蜀國和楚國雖然只各出了一個師。但是蜀、楚兩國因爲地理上的原因,承擔了徵印基地的建設和八十萬民夫中的四十萬……目前,以仰光爲中心的徵印大本營建設,完工率已經超過九成。士兵的營房、各種重型裝備的庫房都已經修建完畢。目前主要是仰光港的疏浚、擴建工程還有一些尚未完成,因爲,除了陸軍的集結規模前所未有之外,我們海軍的集結規模,也是前所未有。

海軍方面,除了俞通海和鄭和號兩艘戰列艦隸屬美洲分艦隊外。其餘的俞大猷號、鄧子龍號、曹三喜號、廉頗號、李牧號、白起號、王翦號七艘戰列艦,以及二十五艘重巡,六十六艘輕巡、驅逐艦,合計九十八艘戰鬥艦艇將編入主力艦隊參加本次戰役。目前除王翦號正在舾裝,尚未正式入列外,其餘六艘戰列艦已經入列並展開合練。

以上只是第一批次的兵力,第二批次兵力方面,兵役總局已經完成了年齡在十八至三十歲的六百萬適齡男子的基本訓練。這些人已經全部被編爲預備役,隨時可以補充現役兵力。這其中,大明本土有四百五十萬,各藩屬國合計一百五十萬。另外,兵役總局還將年齡在三十一至四十歲的男子編爲第三批次,這一部分男子有兩百萬進行了基本訓練。也就是說,在兵源方面,我大明只要下定決心,只要武器足夠,半年內,可以再拉出八百萬完成了基礎軍事訓練的士兵。當然,如此做,對國家經濟、民生的傷害實在太大,不到萬不得已,樞密院不會將現役軍隊擴張到三百萬以上。

海軍方面,標準排水量1.6萬噸,滿載排水量接近兩萬噸,裝載方山科學院新研發的320mm主炮,並且使用重油爲燃料的皇帝級戰列艦,首艦始皇帝號,已經完成主體工程,目前剛剛開始舾裝,預計將於天啓二十九年年底或者三十年年初服役。後續的漢太祖劉邦號、漢高後呂雉號水下部分已經建設完畢,漢武帝劉徹號、漢世祖劉秀號、昭烈帝劉備號剛剛鋪下龍骨。魏武帝曹操號、隋文帝楊堅號圖紙設計已經封稿,相關材料正在向船廠彙集……總之,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海軍陸續將獲得八艘全新的戰列艦以及超過十二艘同樣使用重油爲燃料的重巡……

以上,就是軍備情況,彙報完畢。”

趙率教坐下後,主持會議的顏思齊看了一眼坐在上方的皇帝,見朱由棟沒有要說話的意思。便繼續道:“下面進行會議的第二項,由財政部尚書曹三喜向各位通報經濟方面的備戰情況。”

“皇上,太子殿下,各位,趙樞密剛纔的介紹大家都聽了,應該也能想象或者感受到如此大規模的軍備,對我大明及其各藩屬國的經濟會造成很大影響。目前,財政部、銀行、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以及各地方的布政司彙總上來的數據,都清晰的感受到了,我朝的經濟除了軍工以及衣帽、藥品等少數行業外,其他各行各業都在收縮。

財政部預計,今年國家的稅收,大約最終會在7億上下,有增長,但無法再像前些年那樣有超過一成的增長額度。而支出方面,截止到今年九月,朝廷以及各地方布政司,已經支出去了6.5億。預計全年支出將會超過8億。

由於今年和去年一樣,朝廷新增發了10億紙幣,所以朝廷財政赤字倒是沒有出現。非止如此,由於前些年我朝存在相當程度的通貨緊縮,所以雖然朝廷累計增發了20億紙幣,但國內的物價基本還是穩定的。不過明年大戰一旦開打,這支出將會繼續飆升。雖說戰爭開打後,稅收肯定也會增長,但是這赤字,終究是會出現的。而赤字出現,紙幣增發後,物價可能就穩不住了。

當然,各位也不用太過擔心。爲了應對本次戰爭,皇家銀行這些年拼命通過紙幣吸納民間的金幣、銀元。目前已經儲備了不少於10億銀元的貴金屬,所以,壓倉底的分量是足夠的。”

在衆人齊齊輕笑了一陣後,曹三喜續道:“總之,錢這一塊,雖然困難,但要週轉騰挪,問題是不大的,請各位放心。接下來是糧食,這個問題也不大,目前國家存糧足夠整個大東亞區2.5億百姓吃喝一年。而我大東亞區幅員如此遼闊,怎麼都不可能出現全境絕收。因此,糧食這一塊,問題是最小的。

接下來是後勤物資,財政部最近兩年半的時間裡,累計轉款國防部4億元採買物資。所有現役士兵的春秋裝、夏裝乃至冬裝,都有至少四套。各類壓縮乾糧、肉類蔬菜類罐頭、藥品,都準備充足。只要運輸跟得上,我軍士兵絕不會有缺藥少糧之虞。

運輸保障方面,剛纔趙樞密說到的八十萬民工,除了蜀國和楚國提供的四十萬基礎民工外,印加王國那邊有五萬,南洋各新藩提供的部隊較少,但民夫累計提供了十五萬。我大明本土呢,則是由財政部聯合衛生部、工商總局等部門,爲我們的部隊準備了五萬醫護,五萬廚師,五萬海員,五萬常年駕駛馬車跑貨運的老把式……除了以上人員外,財政部前些年單項轉賬給國防部,給民間各大船廠下了大量的訂單。現如今,國防部麾下,已經有了三千艘五千噸及以上的運輸艦,五千噸以下的各類小型運輸艦也有近兩千艘。如此計算下來,只要制海權在我手上,登陸地點港口設施較好的話,我大明一次可以投放五百萬噸以上的物資或者五十萬以上的部隊……

陸路交通方面,蘭新複線已經全部完工,年運載能力在三百萬噸以上。青藏公路也已經完工,西寧到拉薩可以實現直達。中南鐵路運行良好,可以承擔一百二十萬噸的運力。以上陸路交通的火車頭、車皮、四輪馬車,全部準備完畢……

總之,後勤這一塊,我們已經儘可能的想到了方方面面。雖然在實際運行中,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臣可以保證,我們一定能夠保證,只要制海權有保障,士兵們是不會缺醫少藥,更不會缺少裝備的。以上,臣彙報完畢。”

“下面進行會議第三項,請信王殿下通報備戰過程中,都察院發現的問題。”

“皇兄,太子殿下,各位。”這一年三十五歲的朱由檢起身:“在最近兩年多的全國備戰工作中,都察院累計派出巡查御史三千六百四十二人次,除了常規檢查外,專項檢查六十九次。總體而言,全國各級官員、各家工廠主、各地百姓,都能各盡其職,爲此次前所未有的備戰做出相應的貢獻,但是!也有一些膽大包天之徒,在如此國戰當前的形勢下,依然頂風作案。”

他從懷裡掏出一個本子:“兩年半的時間裡,都察院一共查處了三百二十五名公務員,這些犯事的,真正貪污、挪用國家專款的其實並不多,只有六十三名。其中涉案金額最大的,也就七十餘萬。剩下的,全都是跟徵兵有關。有的地方,比如蒙古、女真等地的兵役局官員,主要是接受賄賂,讓沒有被抽中的人插隊進入軍隊裡。而在有的地方,尤其是那些經濟較爲發達的省份,則是接受賄賂,把本來已經接到徵召令的年輕人的名字劃掉,改爲其他人員。

各位,我大明本土現在陸軍只啓用了一百個普通步兵師和一個特種兵師,總共一百五十二萬人。加上海軍,頂天一百八十萬。十八到三十歲這個年齡段的青壯也只啓用了四百五十萬入預備役。但實際上,我大明在這個年齡段的男子,總體是在兩千萬上下。所以有的兵役局主官,甚至是當地的知府、布政使等官員,可能以爲稍微替換一兩個人問題不大。但實際上呢?我們沒有抽中的那些,大部分是各個工廠的技術骨幹,中學學生甚至是方山科學院的研究生。這些人怎麼能輕易被替換?

更無恥的是有些官員,因爲其子弟未就學、未做工而被徵召。便到處請託,相互勾連,僞造醫學鑑定書,爲其子弟安上種種虛妄之惡疾,以求躲避兵役。

各位,我朱家身爲皇族,前面壯烈成仁的商丘號艦長朱從泉就不說了。便是現在,從奉國中尉到鎮國將軍,進入現役部隊的宗室已經超過兩千人。孤的長子朱慈烺,今年十七歲,已經中斷了皇家軍事學院的學業,提前入伍。萊王的長子朱慈燃,簡王的長子朱慈灼,都已經從澳洲回國入伍。孤實在是想不出來,到底是何等無恥之人,纔會在此等國戰前,想盡辦法爲自己的兒子、親友免除兵役……

以上涉案官員及逃避兵役之青壯,孤已經全部鎖拿回京。都察院已經將公訴書起草完畢,不日將在北京法院提起訴訟申請。孤的意思是,這些人,全都要從嚴從重判處,最好是大軍開拔之前,拿這羣人的人頭來祭旗!”

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一一五章 東林也要辦報(四)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錯吧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一九五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第三二二章 巨人開始覺醒(一)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四一二章 燧發槍的對決第五三零章 戰事陷入焦灼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一四四章 橫海衛的薪酬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五五零章 電學研究轉向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二三二章 歷史未能重演(三)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七二四章 神獸銀行出爐第六二五章 阿格納的和談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七零三章 朱由棟的險招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三二五章 濱海廠的木匠第二五七章 大阪的夏之陣(三)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五零零章 呂宋之戰終焉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灣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