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

“臣等恭迎皇上回國,吾皇開疆拓土於萬里之外,功業超漢邁唐,臣等謹爲皇上賀!”

“衆卿免禮,朕不在國內的這段時間,辛苦大家了。”

簡單的君臣唱和後,衆人擁簇着朱由棟從天津港碼頭離開,向着天津火車站行進。一路之上,聽到消息的百姓們齊齊的涌到了街頭,朝着朱由棟的御輦發出山呼海嘯的萬歲歡呼。

“由校,這些不會是你安排的吧?”

“皇兄說笑了,這些都是百姓自發的。”這一年二十九歲的朱由校,在經過了多次監國,尤其是這一次,朱由棟遠在萬里之外,根本無法請示彙報,所有事情都需要他來拍板的鍛鍊後。整個人的氣質更加的沉穩內斂了。

“現在是天啓十六年十二月五日,自兩月前莫臥兒皇室伏誅的消息傳回國內,六大報鋪天蓋地宣傳後,百姓們對皇兄的熱愛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還是在天津,若是下午我們回了北京,歡迎皇上的人潮還會更多,更洶涌。”

說到這裡,朱由校在馬車裡恭敬的起身行禮道:“萬里遠征,三年不到就打平了一個幅員四百萬平方公里,人口近億的大國。皇兄當年掃平努爾哈赤歸途中所作的那首詞,已然成爲現實。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成吉思汗的功業,都在皇兄之下了。臣弟謹爲皇兄賀。”

“……哎,由校啊,照理說,取得如此功業,朕確實應該高興。但是,朕真的高興不起來?”

“是因爲西班牙、奧斯曼仍然與我大明對峙,而我大明目前仍無必勝把握麼?”

“果然是做過監國的人,看問題比外面那些臣子有高度多了。”說到這裡朱由棟才稍稍提起了一點興致:“正是如此,由校啊,當今之世,因爲科技的進步,世界各個地區正在逐漸的鏈接爲一體。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連接只會越來越緊密。在這個過程中,只會產生一個世界領袖。朕希望,這唯一的領袖,是大明,是我華夏。”

“這個國家在皇兄的領導下從即將崩潰的邊緣走到如今的欣欣向榮,臣弟對最終達成這個目標深具信心。”

“……朕也有這個信心吧。”撩起車簾,看了看外面熱烈歡呼的百姓了,朱由棟的笑容更真實了一點。他輕輕的把背靠在車椅上道:“朕親征這段時間,國內情況如何?”

“皇兄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大。臣弟先撿重要的說的吧。”朱由校沉吟了一會後道:“這最重要的,當然是民生。臣弟無能,皇兄自出任監國以來,我大明維持了二十多年每石糧食0.5元的糧價失守了。現如今,我大明國內糧食每石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0.8元。糧價一漲,鹽價、肉價、油價、碳價都跟着漲。百姓的生計確實受到了影響。”

“嗯。”朱由校說的第一條,就讓朱由棟皺起了眉頭:說起來,大明這一次征伐印度,動員的兵力、民力確實超過了百萬。但是以大明及其東亞藩屬國近兩億人口的體量,這個動員,其實並不算窮兵黷武。但即便如此,糧價還是穩不住?

“不過現在皇兄拿下了印度,據聞那裡耕地衆多,水源充沛,年均溫度也比我大明高得多,大部分土地都能一年三熟。所以,這糧食問題臣弟是不擔心了。糧價下來了,鹽啊,肉啊什麼的,都會跟着下來的。”

“嗯,糧價雖有上漲,但還是維持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民生雖有影響,但也不至於活不下去。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你接着講。”

“是,皇兄。吏治方面,公務員制度繼續普及。目前,全國公務員已經有十三萬六千餘人,以前那種未經考試就在各級衙門做事的小吏、差役什麼的已經減少到了兩萬三千餘人。因爲不知道皇兄什麼時候回來,所以今年臣弟先做了一個方案,預計明年再招收三萬公務員。如此,傳統的吏員和差役就可以全部清除了。”

“非常好,在這個過程中,可有人不滿鬧事?”

“這個肯定是有的,不過都沒有鬧出太大名堂。唯一可慮的是,據錦衣衛的情報,一些地方的白蓮教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據聞一些教會的骨幹,都是以前的小吏、差役什麼的。如此一來,這白蓮教的組織能力,比起以前強了太多。”

“哼,跳樑小醜。”輕蔑的評價一下後,朱由棟道:“朕這些年重建黃冊、簡化稅種、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民間還開辦了那麼多工廠……百姓的日子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這時候還傻頭傻腦跟着白蓮教走的,純屬無可救藥的刁民,對這些人,不必客氣。”

“哈哈,皇兄,這個不要跟臣弟說。你回來了,臣弟這個監國就要卸任了。你要怎麼處置這些人,你自己跟田爾耕安排吧。”

“嘁,你這傢伙。好吧,接着往下講。”

“是,皇兄,接下來是國內軍備。按照皇兄之前的旨意,臣弟在最近的一年多繼續推進武警隊伍和預備役的建設。目前,皇兄定下的五十萬武警部隊,已經建成三十七萬。預備役方面,已經有三百八十萬適齡男子和七十五萬適齡女子登記造冊了。只是國家最近這兩年財力吃緊,還無法撥出專款來對他們進行每年至少一次的訓練。”

“啊,說到財政,由校,今年的收支如何啊?”

“正要稟報皇兄,今年朝廷收入2.4億,支出2.63億。即便皇兄的內庫補貼一千萬,朝廷仍有一千三百萬的赤字。不過前些年朝廷每年都有盈餘,所以收支相抵,財政部在皇家銀行裡仍有八百多萬的存款。”

“哎,真要是國家有個大災什麼的,這點錢,不夠啊。”

“確實如此,不過皇兄,印度不是打下來了麼?至少短期內,我大明不會有如此大規模的戰事了吧?”

“呵呵,那是當然。”

“那不就結了,我大明有了印度後,本就蒸蒸日上的國勢,必然是烈火烹油啊。”

看着信心滿滿的朱由校,朱由棟內心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其一,大明現在的國力仍然不足以支撐一場長期的大規模的對外遠征。也幸好這次打的是不靠譜的三哥們,戰事結束得很快。要真是這場戰役拖到五年以上,大明本土的經濟肯定會受到重創!

其二,奧朗則布的文曲天賦被菲利普拿走後,會產生怎樣的效應,這一點對於他來說,真的是如鯁在喉,讓他始終心情抑鬱。

所以,哪怕是他創造了中華帝國曆史上最大的征服戰績,但他真的高興不起來。

哎,真的有些羨慕那些單穿的前輩了。

“皇兄?皇兄?”

“啊?哦,真是不好意思,爲兄有些走神了。嗯,由校你繼續。”

“皇兄舟車勞頓,是臣弟叨擾了。不過皇兄,臣弟還有一項重要事項報告。”

“講。”

“是這樣的,皇兄。我大明和美洲隔得實在是太遠,所以我大明收到的美洲最新信息,往往是四五個月前的。皇兄親征這一年多,臣弟一共接到朱盛淼、蒂雅的信件七封。李自成三封,張獻忠,呃,張獻忠從未向北京進行奏報。”

“嘿!”

“皇兄,朱盛淼和蒂雅在信件裡的內容概括起來就三點,其一,西班牙不斷的在美洲增加兵力,對我美洲義軍的圍攻力度越來越大,他們在安第斯山脈的根據地已經很難堅持。其二,李自成、張獻忠勢力已成,逐漸不聽從朱盛淼和蒂雅的安排。今年年初,西班牙的拉伊蒙多組織六萬大軍對義軍的安第斯根據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攻擊,可是李自成、張獻忠非但不在墨西哥和阿根廷對當地西班牙勢力發起進攻以緩解根據地壓力。反而趁此機會率領主力到美洲西岸搶先接受我大明運給朱盛淼等人的軍火……其三,李、張二人,尤其是張獻忠,只知道破壞,沒有建設。漸漸地,印第安人已經對其產生了不滿……”

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六六二章 進化論的誕生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級烏龍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賦何用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孫督師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五五零章 電學研究轉向第七七六章 所謂虛虛實實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半年總結暨2020年寫作計劃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二三六章 選妃並不簡單(一)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四六五章 大明嚴厲禁毒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