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

不管是新擔任樞密使的熊廷弼,還是在雪區駐紮了好幾年的滿桂,其實他們都低估了在雪區行軍的難度。

按照樞密院的計劃,天啓十四年(1632)七月,明軍兩路發兵。因爲海運比翻越喜馬拉雅快得多,所以樞密院當時的安排是:八月,曹文詔、劉招孫率領的主力在東線發起進攻,把莫臥兒帝國的主力吸引過來。然後九月下旬,滿桂的偏師從德里西北方向殺出,直搗敵人腹心——不求偏師拿下敵人首都,只求能夠讓敵人驚慌,撤回與本方主力對峙的部隊,從而給主力獲得決戰勝利創造契機。

可惜,想法很美好,這現實嘛。

七月,滿桂率領一支近兩萬人的隊伍,在一萬餘騾馬,一萬餘頭犛牛的輔助下從拉薩起行,沿着雅魯藏布江河谷逆流而上。到了八月,在普蘭山口(21世紀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遇上了等待在那裡的一萬廓爾喀僱傭兵。兩支隊伍會和後,繼續沿着喜馬拉雅山南麓西行,準備在什布奇山口穿越喜馬拉雅山脈南下。結果等大軍來到這裡的時候,卻發現這個山口因爲冬天的雪崩導致山道完全毀壞了……

沒得辦法的滿桂只有一邊派出工兵修路,一邊派出斥候尋找另外的道路:在這個時代,直接翻越喜馬拉雅山脈不是勇敢而是愚蠢。必須要通過這座山脈不多的幾個豁口才能保證大隊人馬較爲安全的南下。

修路、找路其實都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糧食:廓爾喀人接受大明的僱傭後也自帶了乾糧。但是滿桂在看過了他們的青稞面後,就大手一揮把軍隊裡士兵們吃得厭倦了的罐頭給了他們。這麼一來,對方的忠誠倒是爆表了,可是明軍自己的糧食庫存卻開始亮起了紅燈。

於是滿桂又不得不分出一支部隊,和本方剩下的民夫一起折返,重新獲取補給。

九月,高原上短暫的夏季結束了,天氣重新變得寒冷。工兵隊們仍然沒有打通道路:在高原地區工作,內地來的漢民每天能夠做事的強度不能太高,由此導致效率也低。當然,雪崩引起道路損毀這種自然偉力,人力想要扭轉,也是非常困難的。

九月下旬,氣溫開始有了明顯下降。等到了第二批次補給的滿桂拍板:不等了,大軍繼續向西,越過班公湖,走空喀山口。

十月中,大軍來到空喀山口:這裡倒是沒有塌方,幾萬人的部隊順利的通過了此地。但,從這裡走出喜馬拉雅山付出的代價就是:他們沒能按照計劃出現在印度的旁遮普邦。而是進入了克什米爾。

“上將軍,好消息,好消息,前方斥候隊找到了一條大河。按照工兵隊的地理測算,這應該是地圖上的印度河。”

“印度河?”艱難行軍三個月的滿桂,此時已經極爲憔悴,整張臉已經因爲長期暴露在高海拔地區的暴曬而到處脫皮,額頭上更是多了很多道四十歲的精壯漢子不該有的深刻皺紋。

他取下自己隨身攜帶的,近三個月已經翻看得差不多要揉爛的地圖:“嘶,我軍偏離預定目標居然這麼遠了。”

“上將軍,這也是沒有辦法嘛,誰知道什布奇山口有雪崩?”

“哎,罷了,不說這個了,至少我們行軍途中沒有碰上雪崩。不然的話……”他仰頭大口的喝了一口水:“現在部隊情況如何?”

孫祖壽乾脆找了一塊比較乾爽的沙地坐了下來,掏出了一個小本子:“我們出發的時候,戰兵一萬三,現在能夠馬上投入戰鬥的不足九千,吊在後面的,軍醫說海拔下降後會好轉的,大約有三千人。也就是說,戰兵方面,我們已經永久損失了一千餘人。工兵、醫官、工匠等三千二,現在只剩下了兩千掛零,主要是在整個隊伍最前方的工兵損失慘重。民夫三千五百人,病死的、摔死的、病重後運的……現在只有一千八百人了。”

“……”沉默了一陣後,滿桂道:“我們的牲口和糧食呢?”

“騾子早就死完了,犛牛,嗯,昨晚最後一頭犛牛也死了。至於糧食,我們現在失去了所有畜力,民夫又只有這麼點,所以現在全軍還有五日之糧。”

“呵呵,看來我們比當年的鄧艾還要慘啊。”

“誒,上將軍,話不能這麼說。至少我們這會基本算是走通了喜馬拉雅了,而且在我們面前,應該沒有諸葛瞻率領的大軍擋在我們面前。”

“哼,真要是諸葛瞻擋在面前本將才不怕呢,就怕是有姜維擋在面前啊。”說笑兩句後,滿桂又問道:“那些廓爾喀人呢?”

“將軍。”孫祖壽的精神明顯振奮了一下:“這些人皇上是從哪裡找來的?真是好兵啊!矮是矮了點,但是一路行來,絕對的吃苦耐勞,令行禁止。而且中途歇息的時候,兩軍做交流,也看得出來這些人不缺乏膽氣。嘿!這真的是當兵的好胚子啊!關鍵是,這些傢伙的高原反應遠比我們輕。你說我們這次帶出來的一萬多戰兵吧,大多數都是在高原上駐紮兩年以上了,有些士兵都在這裡娶了妻,有了娃。可是這一路行來,明顯我軍士兵在高原上的持久度不如這些廓爾喀人啊……”

“哼,人家從小生於斯,長於斯,哪裡是我們在這裡駐守短短兩年就可比的。不過你說得不錯,這些廓爾喀人都是好兵,皇上這次給我們找了極好的幫手。”

兩人正在說着話,卻見打前鋒的黑雲龍跑了過來:“上將軍,老孫,前面發現一個村子,我們把他拿下來了,天可憐見,終於看到人煙了。”

“好啊!”聽到這樣的消息,滿桂和孫祖壽都激動地一下子從地上彈了起來。稍微冷靜下,滿桂顫聲問道:“溝通如何?”

“還好還好,對方是講烏爾都語的,我們隨軍的烏爾都語翻譯一路上還沒死絕。”

“嗤!你這姓黑的這是說的什麼話?好了,撿重點的說。”

“是。據當地村民言,他們不知道什麼叫莫臥兒帝國,也不知道這裡屬於什麼邦,但他們知道,從這裡出發,沿着印度河往西走不過三十餘里就有一個叫做列城的城鎮。”

“非常好,三十餘里,不過就是一天的路程罷了。我們先拿下這裡,得到該有的補給再說……上將軍?”

“哎,是我無能,花了三個月才走通喜馬拉雅。也不知道東線的曹文詔和劉招孫那邊進展如何了。”

“上將軍,這有什麼辦法?一路之上兒郎們已經非常努力了,但是這地形,這海拔,我們能怎麼辦?”

“呵呵。”很是爽朗的一笑後,滿桂道:“不想那麼多了,我們現在先解決吃飯問題。既然已經進入莫臥兒境內,那這裡的所有一切都是敵人。傳令下去,除前沿警戒部隊和打探道路情況的斥候外,全軍休息一天。明日,本將要拿下那個列城!”

“得令!”

“另外,今日各級主官要對麾下士兵再次強調紀律,對敵人的士兵,該殺就殺。對普通百姓,儘量不要傷害。”

“謹遵將軍令。”

……

第二天,明軍非常輕鬆的拿下了列城:這座邊境小城裡幾乎沒有守備力量,在僅有的幾個大鬍子端着火繩槍衝出來被衝鋒槍掃成了馬蜂窩後,整個城鎮迅速的屈服了。

但是,滿桂想要在這裡獲得充足補給的想法落空了:搜遍了整個城鎮,也只拿到了一千多石糧食:這對於還有兩萬多人的隊伍而言,省着吃也不過三五天的量。

“上將軍,有點麻煩了。”審訊完了俘虜的黑雲龍一臉陰沉的走了過來,把手放到了滿桂和孫祖壽麪前的地圖上:“根據當地人的說法,我們現在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向西北,沿着印度河走。一路之上交通方便,沿途均有市鎮。第二條路,向西南走,翻越嫩貢山,走到斯利那加,再破開伯尼哈爾山口,就能進入恆河平原。”

一說到翻山,滿桂和孫祖壽臉上的肌肉都不自覺的扭曲起來。兩人互相看了看後,孫祖壽道:“那山有多高?”

“據當地人講,極高,普通商隊要翻過去,大概需要走五六天。(作者注:最高峰海拔7135米)”

“確實麻煩,我軍的體力和給養都不允許我們這麼做。”

“是啊,將軍。末將還聽當地人說,斯利那加確實是這克什米爾最大的城市,但是他南邊的伯尼哈爾山口,地勢極爲險峻,莫臥兒帝國常年在此駐紮重兵。”

“嗯……”起身,反覆踱步後,滿桂悵悵的嘆了一口氣:“本將的想法,兵分兩路,主力,沿着印度河走,一路獲取給養,然後進入他們的印度河平原。另一路,人不要多,以廓爾喀人爲主,三五十人就足夠了,我們派四五個人混雜其中。這支隊伍的任務是想辦法通過那個伯尼哈爾山口,進入恆河平原,探聽我軍東路軍的消息。”

“將軍,這麼做……我軍沒有重武器,機槍彈藥什麼的雖然帶的多一些,但卻是無法補充的。一旦東路軍沒有把莫臥兒的主力牽走,我們在印度河平原,註定全軍覆沒。”

“本將相信曹文詔和劉招孫,這個時候,他們一定把莫臥兒的主力吸引到東邊去了。再說了。”滿桂微笑着轉過頭來:“當我們接受樞密院的命令走這一條路的時候,何曾想過生還了?”

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七八六章 總算是明白了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四九六章 鐵甲艦的戰鬥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協第四十八章 打臉就要打痛(九)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二三二章 歷史未能重演(三)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四三五章 後勤保障無礙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五三零章 戰事陷入焦灼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七三六章 燃燒的波哥大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孫督師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灣海戰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二一六章 對法戰前準備(一)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七六一章 大明作戰計劃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七九一章 朱由棟教太子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戰(終)第七四八章 繼續一路向西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二五六章 大阪的夏之陣(二)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二六五章 官員們的俸祿(二)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