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

“萬歲爺,這是溫相呈上的第三封辭呈。”

“哎……批了吧。”

“呃,遵旨。”

穿越到這個位面三十二年了,認識老溫也二十八年了,終於到了分開的時候了麼?

記得穿越前在起點看過一個撲街作者,叫混吃等死的寫過的兩本書,主角都是穿越者,而且最後都自曝了。那時候覺得很難理解,但現在……朱由棟真的體會到了穿越者的孤獨。

也罷,朕這孤獨的一路,總有人來,也總有人走。跟不上朕的腳步的,理念出現了衝突的,如此和平的分手,相對而言,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

“哎,方正化,你說,朕爲了征伐印度,逼得首相和樞相都辭了職,朕真的很無情麼?在國家內部問題還有不少的情況下,舉國之力征伐印度,真的做錯了麼?”

“皇上,奴婢作爲內侍,朝廷上的事情不能多說。但奴婢到皇上身邊伺候也快二十年了。二十年來,這個國家從分崩離析的邊緣硬生生的被皇上拉了回來。所以,皇上的決策,即便暫時不能理解,但奴婢始終深信,這終究是對國家有利的。”

“你這滑頭!”伸出手指點了點方正化:“現在內閣與樞密院重組後,對印度攻略的制定有沒有加速啊?”

“皇上,據聞今日袁相已經和樞相約定在樞密院見面了。”

……

在北京城西北角,新建成的十五層高的大明樞密院突兀聳立,在這棟大樓的頂層,是七八個各種規格的推演室。而在袁可立拜訪熊廷弼的這一天,熊廷弼將其請到了最大的一個推演室。在這間推演室的正中,是一幅巨大的印度半島地圖。

“見過樞相。”

“節寰公說這話就沒意思了,你這麼稱呼,難不成我還要叫你袁相?”

“哈哈哈~”尬笑一陣後,袁可立反而放鬆了心情:都說這熊蠻子脾氣不好,很難相處,但現在看起來,好像也不是這樣嘛。

“節寰公請坐,其實真說起來,皇上應該是早在很多年前就對印度有想法了啊。您看,這印度半島的地圖,乃是坐鎮仰光的錦衣衛同知許顯純及其麾下,花了近十年工夫才做出來的,非常的精細。呵呵,十年水磨工夫,若說早年皇上就沒有想法,我是怎麼都不相信的。”

“嗯……”仔細觀察了這幅立體的印度半島地圖後,袁可立道:“芝岡公的方略是什麼?”

“節寰公請看。我大明與莫臥爾有直接接壤的地方,雖說這裡地處高原,又被喜馬拉雅截斷。但在我看來,這塊地方,出一支奇兵是沒有問題的。”

“你準備讓滿桂率一支偏師從雪區出兵?”

“正是如此。”

“可是,芝岡公啊,看這地圖上喜馬拉雅高聳的程度,滿桂帶一個師南下就頂天了,而且還不能帶大炮等重武器,便是糧食也不能多帶。這要是在短期內走不出,只怕有相當的危險啊。”

“呵呵,節寰公客氣了,這就是鄧艾走陰平嘛。成了,不世之功。不成,全軍覆沒。不過打仗嘛,十拿九穩的回數不會太多的,這個險,值得冒。想來滿桂自己也願意!”

“好吧,這算是一路。那主力呢?”

“節寰公請看,整個印度半島的地勢,除了北部與我大明接壤的喜馬拉雅以外。基本上是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因此,我大明的主力,將選擇在這裡登陸!”

“啪”的一聲,熊廷弼把指揮棒狠狠的點在了恆河的出海口:“從這裡登陸,沿着恆河西進,一路之上除了有恆河這條大河輔助運輸之外,這沿河兩岸都是地勢平坦的大平原,可以直通莫臥爾的首都德里,敵方几乎無險可守。而且這一帶地方,按照許顯純的報告來說,即便不算其首都,沿途各地,都是莫臥爾帝國的精華之地,我軍要在這些地方獲取補給也很容易。等到拿下了恆河平原,什麼德干高原、高止山區,估計就可以傳檄而定了。”

“嗯。”對着地圖好好端詳了一陣後,袁可立重重點了點頭:“如此進軍路線,當然是最省時省力的。但,我們想得到,敵人也想得到。”

“確實如此。所以需要滿桂的那支偏師發揮作用。我的想法是,滿桂的那支軍隊,應該從雪區的西南部,加勒萬河谷、班公湖等地出擊。只要走出這山區,就可以迅速南下,直插德里。”

“呵呵……”捻鬚微笑一陣後,袁可立道:“進軍方略,本官瞭解了。接下來,就是內閣的事情了。敢問芝岡公,內閣這邊需要怎樣配合?”

“駐地、民夫、運輸、武備。”緩慢的吐了八個字後,熊廷弼繼續道:“本來海軍這些年在錫蘭島經營得很不錯,但既然我們選定了恆河三角洲爲登陸地點,那錫蘭島就不適合做物資集散地了。所以,樞密院的意思,是所有的物資、軍隊、民夫等,都先在仰光集中。”

“明白了,本官回去後就馬上給中南總督下令,讓他把仰光港先清空,並且發動民夫修建兵營。嗯,不需要情報遮蔽吧?”

“不需要。”很是自信的一笑,熊廷弼道:“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全軍到了仰光後,根本就瞞不住。再說了,也不需要瞞。”

“好。騰地兒的事情就先這麼說。接下來說第二條,民夫。本次出動近四十萬大軍,樞密院的計劃是怎樣?”

“嗯。現在是五月,樞密院的計劃是,本土的十五個師,除了滿桂的那個師以外,其餘十四個,要在七月一日前在各個港口集中並儘快登船向仰光進發。而藩屬國的十個師嘛,樞密院要求他們在九月一日前抵達仰光港,裝備什麼的都可以不用帶了,但是軍隊的滿員率,下岸之後必須達到九成五以上。”

“好。”雖然年近七十,但袁可立的思維相當敏捷:“那本官建議,請我大明本土的十四個師分別在天津、松江、廣州三地集中。內閣會責成有司做好相應準備。嗯,本土的十四個師,內閣在三個港口給你們配置七萬民夫跟隨士兵上船。再在北京、松江、廣州、西貢、曼谷、新加坡沿途各配置一萬民夫建設補給點。把這些地方的軍火、服裝、藥品、糧食,源源不絕的運送過來。”

“多謝節寰公。那現在說第三項,運輸。”

“內閣工商總局已經通知了國內的各大運輸商,先期徵用了三千條運輸船,總計150萬噸的載貨量。這個運量,再加上國防部那邊自己掌控的運力,想來應該是夠了。”

“多謝。我們軍方也不爲已甚。節寰公,本官在此承諾,在大軍登陸後,儘快從印度當地獲取糧食,如此,徵用的商船就能釋放出來,對國家的民生影響會減低到最少。”

“哈哈哈,如此就多謝芝岡公了。”

“同爲國家大臣,理應如此。那,最後一項,武備。”

“這個嘛。”袁可立稍微沉吟了一下:“芝岡公以前一直都是在刑部和法院做事,可能不太清楚。國家最近十來年沒有大的戰事,所以遵化、南京、肇慶三大兵工廠,都是一班制,其產量是很有限的。雖然近期國防部已經讓這三大兵工廠恢復了三班倒,但這產能的提升,還是需要一點時間。”

“嗯。”熊廷弼稍微沉默了一會後道:“節寰公,我大明本土的十五個師,武備是沒有問題的,只需要後續不斷提供彈藥就行。但是那十個藩屬國的師?呵呵,據聞有些藩屬國的武裝,還在使用燧發槍呢。”

“那也沒辦法,前些時日又沒有大戰,他們憑什麼要用最好的武器?這樣吧,本官到時候派出大司馬親自坐鎮仰光,那十個藩屬國師到了之後,大司馬先看看他們的實力。能戰敢戰的,先列裝。不能戰的,不列裝不說,我們還要把他們統統退回去,讓當地藩王重新派人來!”

“哈哈哈,本官已經預見到有些藩王會被節寰公弄得生不如死了。如此,粗略的軍政溝通就到這裡?”

“好,今天先大致的談定初步工作,一旦實際工作開展起來了,肯定還有很多問題。到時候兩府再行協商。”

“好,恭送節寰公,後面還會不斷麻煩您的。”

“不麻煩不麻煩,都是爲皇上辦事嘛。”

送走袁可立後,熊廷弼轉身進入了另一個房間。

陸軍的曹文詔上將、劉招孫上將、黃得功中將、馬世龍中將、毛文龍中將、羅雄少將……海軍的李國助上將、顏思齊中將、杜攸寧少將、鄭芝龍少將……以及海軍陸戰隊的張宏少將等齊聚一堂,真可謂是星光灼灼,將星璀璨。

“拜見樞相!”

“各位將軍免禮,請坐。”

“譁”的一聲,衆多將官整齊劃一的坐了下去。

滿意的點點頭,熊廷弼道:“方纔本官與首相進行了初步溝通,總體而言很滿意。民政這邊對我們軍方的支持,是不遺餘力的。我們之前顧慮的幾個問題,首相都做出了非常有力的應答。這個,是好事,但也是壓力,因爲內閣如此支持,若是我們還不能打勝仗的話,呵呵,從本官以下,人人都不好過!”

“請樞相放心,我等定能揚國威於印度!”

“好,接下來發布對印戰爭第一道樞密院令。”

“譁!”衆將又齊齊起身,個個都站得筆挺。

“本次出征印度,第一批次部隊,爲第二師、第三師和海軍陸戰隊師,以及南洋艦隊鐵甲艦支隊。以上部隊,合計六萬三千人。按照皇上旨意,由劉招孫上將擔任徵印第一軍司令官。”

“末將領旨!”

“劉將軍,按照樞密院的計劃,你部必須在今年的七月二十日前抵達仰光,稍事休整後,最遲於今年的八月中旬,發起恆河三角洲登陸戰!”

“末將領命!”

宣佈完這道命令後,熊廷弼的面色緩了緩:“各位請坐。”

衆將坐定後,熊廷弼道:“三年前,我大明立憲時曾經公告全國百姓,徵集國旗、國歌、國徽。現在,這三個東西已經有了定案,本次征伐印度,我大明將士將高舉國旗,高唱國歌出征!”

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五八一章 幺蛾子菲利普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六五五章 親王號的首戰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戰(終)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四六六章 開陽援助天璣第三四二章 海上決戰想定(二)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五零零章 呂宋之戰終焉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六九九章 進入電力時代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六六二章 進化論的誕生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二七二章 丙辰會試黑幕(一)第二零零章 從此龍吟九天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七九六章 槍口頂在腦門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