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

元宵節之後,大明帝國天啓七年的第一次國務會議就緊接着召開了。

“皇上,各位同僚。”戶部尚書王紹徵首先發言:“經過春節期間戶部的緊張工作,天啓六年的收支基本出來了。”

按照慣例,春節後的第一次國務會議,皇帝和參會大佬首先要聽的就是戶部的收支報告。不過大明實在是太大了,真要完全統計每年1~12月的收支,其結果根本不可能在第二年的一月中旬就拿出來。所以,大家經過協商後改爲:前年的12月到去年的11月收支,視爲去年的收支。

“天啓六年,朝廷累計收入一億八千三百五十六萬銀元。”

“嚯~!”這個數字報出來後,大家稍微驚訝了一下,然後開始拼命的鼓掌。

“各位。”笑意盈盈的王紹徵待得掌聲停歇後拱了拱手:“我在這裡要提醒一下,這個數字,比起去年的一億三千萬是多了很多,但是諸位要知道,從去年開始,朝廷施行了田賦全面折銀的政策。所以,朝廷的收入,以後都是錢,沒有糧食米麪這樣的實物了。按照我大明以前收取田賦一般能夠入庫兩千萬石糧食實物,而兩石糧食能夠換到一塊銀元的比例計算,實際上這個數字起碼要少一千萬。”

“大司徒,已經很不錯哪。就算減掉一千萬,也比去年多了四千萬啊。這個增幅,不得了啊。戶部在你的領導下,幹得好啊!”

“呵呵,大冢宰謬讚,本官不敢居功。這增幅,主要還是來自工商總局和皇家銀行。前者收稅收得多,後者放貸放得多,這利息轉化爲盈利的也自然就多。”

“哈哈哈,明白明白,李局長和曹行長也辛苦了。那麼,大司徒,這支出呢?”

“支出嘛,總的支出是一億五千六百萬,朝廷去年總體盈餘兩千三百餘萬。”

“哎喲,這可真是大幸!”

“是啊,從天啓二年開始國家每年收入猛增,但是這支出卻也跟着居高不下。搞得每年不是輕微虧空就是勉強持平。現在總算是看到較大的盈餘了。那個,大司徒,這支出主要花到哪裡了?”

“主要有五項,全國官吏的俸祿和辦公經費,大概佔了20%,軍費也差不多佔了20%,基建30%。因爲國家不再直接收取糧食,而爲了備災,又必須保證各個糧庫的總庫存在三千萬石以上。所以去年戶部一共花了一千二百萬購買糧食,這一塊佔比7.6%。

最後一個大項是教育和醫療,按照皇上的要求,自天啓六年起,國家完全按照以前的方山模式,進行一府一中學,一縣一小學的建設。去年禮部一共是建了三十二所中學,一百二十五所小學。各位,這建學校其實花不了多少錢,主要是學校建好後的維持。教師的薪俸按照皇上的要求,小學教師不低於九品,不高於七品。中學教師不低於八品,不高於六品。光是這薪俸就不得了。而且這學生入校後,除了書本費,不收學費不說,學校還倒貼午餐......戶部爲此前後劃了八百餘萬給禮部,這一塊佔比5%多一點。

至於醫療,按照皇上的意思,每府都要建設一家綜合性醫院。除了日常收治病人外,還要承擔該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去年戶部劃給太醫院六百餘萬,建成了三十五所府醫院,佔比3%多一些。剩下的就是各種雜項了。”

“好啊好啊,國家強盛,文教大興。正是本屆內閣該做的事情。”

看着下面撫掌相慶的衆臣,朱由棟微微一笑:這點盈餘算個啥?畢竟大明已經好些年沒有打仗了。在砍掉了所有的衛所、軍鎮兵後,常備軍也維持在了三十萬這樣的低水平。這支出減少了這麼多,而收入卻因爲蒸汽機的普及,大東亞市場的全面打開而迅速的飛昇。不出現盈餘纔是不正常的好吧?

說起來,這點盈餘還差得遠呢。真要是將來打舉國之戰,我起碼得把常備軍擴充到五百萬,這點收入和盈餘怎麼養得起?

不過,大明現在的戰略優勢很大,確實不用急着捲入新的大戰。還是再好好修生養息一段時間吧:如漢民族這樣勤勞、堅韌的民族,只要當政者不亂折騰,給老百姓一段安穩發展的時間,什麼人間奇蹟他們都能創造出來。

待得羣臣安靜下來後,朱由棟開了口:“大司徒辛苦了,朕再提一點要求。”

“臣請皇上示下。”

“人,要對國家有用,首先要有健康的身體,其次是豐富的知識。前者靠醫生,後者靠教師。所以,天啓七年,國家對教育和醫療的投入,要繼續增加。朕跟你們講過很多次了,錢要用起來纔是錢,不然就是佔地方的破銅爛鐵。爲了國家安全,戶部保證有一定盈餘是沒錯的。但是這盈餘太多,其實對國家也不好。具體的理論,方山的金融課程已經講得很清楚,你們應該也懂。”

“是,臣領旨。只是皇上,建學校和醫院簡單,但這人才儲備,着實不夠。去年戶部主動詢問禮部和太醫院,要不要更多的經費。結果他們都說手裡沒有足夠的人才,建不了更多的學校和醫院。若是接了太多的錢卻沒能辦事,都察院是要找他們麻煩的。所以......”

“哈哈哈,原來如此。看來是朕着急了,好,此事,朕不給你們過大的壓力了,且穩着點來。”

“臣等遵旨。”

“好,錢的事情就到這裡。接下來,吏部。”

“皇上。”吏部尚書孫承宗起身:“吏部去年完成了對全國官員的梳理和定級。經過查驗,我大明在天啓六年,一共有文官三萬七千五百六十人,武官一萬三千六百人。各級吏員三十五萬七千六百人。按照皇上的旨意,我大明於天啓五年取消全國百姓徭役,改徵徭役稅。故而我大明從天啓六年開始,不再有差役一說。以前差役的工作,將由吏員承擔。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官吏比例過於懸殊,吏員的前程受限極大,所以吏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很差。最近一年來,都察院查處的人員,官佔比極小,被查處問題來的,絕大多數都是吏。”

“確實如大冢宰所言。”都察院左都御史趙彥起身:“皇上,都察院去年查處全國官吏一千九百八十六人,官只有七十五人,其餘全都是吏。而這些小吏雖然沒有品級,但由於他們纔是真正對百姓進行管理的人,所以這手中的權力着實不小。這些人要做壞,造成的危害也極大。臣手裡有一個親辦的案子,工商總局負責查賬的一個小吏,通過收取商家賄賂,對其假賬視而不見,三年下來,收取了三十餘萬銀元贓款,給國家的稅收造成了近五百萬的損失。”

“嗯......”聽完孫承宗和趙彥的講解,朱由棟又習慣性的敲起了桌子。

大明以前的官大概是八萬餘人,其中文官兩萬多,武官五萬多。但是經過朱由棟的軍改後,衛所、軍鎮全部解散,這武官的數量自然就下來了。

同時,由於社會的劇烈變革,使得國家的管理機構也相應增加,所以,文官的數量這些年在猛增。

但現在看起來,增加的還是不夠啊。

官是通過科舉考出來的,而吏呢,以前是官員自己任命(較重要的崗位需要秀才身份,並且向吏部報備)。現在是大量的既往衛所兵、軍鎮兵充任。你要說現在就打通官、吏之間的隔閡,讓吏也有一個通暢的上升渠道。別說讀書人和官不答應,就是老百姓都不認同啊。

但是,不讓吏有上升渠道,就不可避免的會造成吏的世襲化、無恥化。如此一來,不管都察院多麼努力,都無法徹底扭轉吏治。

這個事情的根本,最終還是得着落在官員選撥標準的徹底改變上啊。

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四五二章 帝國滅聯盟立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五九一章 兵役局的肥差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一四四章 橫海衛的薪酬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五二三章 強力支援土雞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賦何用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錯吧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三章 大家都是戲精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二零七章 唯有堅持不懈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一八二章 連場圍爐夜話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七五一章 親王們的日常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三二二章 巨人開始覺醒(一)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二六九章 鬱悶的大司寇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