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

“趙卿,你入仕也有三十多年了,你說說,最近這十來年,尤其是最近這幾年,我大明的吏治是不是在好轉?”

“確實如此,皇上給官員們漲薪,保證了那些本就不想貪的人的生存和體面。設立離任審計制度,讓那些在任的官員心裡始終繃着一根弦,再加上我大明最根本的東西,黃冊,也基本清晰了。各地官員上下其手失去了根本……如此種種,最近這些年,吏治確實好了很多。”

“但還不夠,是不是?”

“呃……”稍微猶豫一下後,趙彥俯首:“確實如此,皇上,各地官員明面上的貪污受賄是好多了,但暗地裡……”

“嗯,趙卿,自朕擔任監國起,就給都察院上了一道枷鎖,御史可以風聞言事,但若是拿不出真憑實據,那被彈劾的官員不用關在家裡寫自辯。”

“皇上這條規矩是極好的,我們這些事務官最恨的就是一旦被彈劾,就要被迫停了工作在家寫自辯。這做事嘛,怎麼可能不出點小紕漏,怎麼可能不得罪人?若是一被彈劾就寫自辯,那我們怎麼做事?”

“但是這道枷鎖一上,都察院可就成了一個冷衙門哪。”

稍微愣了愣神,趙彥反應了過來:MD,自己馬上就要出任都察院的扛把子了,這屁股快過去了,怎麼思維還沒有跟上呢?

“皇上,還請免了臣的任命吧。臣只是個做事的人,真的當不來御史啊。”

“哈哈哈,趙卿勿慌,你先看朕給都察院新賦予的權限,看完了之後再跟朕說願不願意去。”

“呃,好。”從方正化手裡接過一冊書卷,趙彥認真的翻越了起來。

這是一份叫做《都察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東西,總的來說,朱由棟賦予了都察院新的極大的權力,但是在其功能上也做了明確的調整。

首先是這個組織的架構:從天啓四年開始,‘御史’這個頭銜將不再濫用。諸如巡撫一定掛御史銜啊,大臣出去臨時辦事也掛御史銜什麼的,從此之後都沒有了。

御史,將來只有都察院的專職官員才能使用這個頭銜。從最頂端的左都御史,到省御史、府御史,縣御史,大明以後各級行政機構,全部都有專職御史。

其次是這個部門的經費保障:中央財政每年劃撥收入的百分之一交給都察院,除了要接受銀行和戶部的查賬外,基本屬於自由支配。按照天啓三年朝廷財政收入已經過億算起來,都察院每年至少能拿到100萬銀元以上的固定經費。

這麼大一筆錢拿來幹什麼呢?這就涉及到都察院功能的轉變:從天啓四年起,都察院將化身爲大明的廉政公署,專門監督、清查官員們是否有貪污受賄的行爲,以及在道德方面是否有所敗壞——當然,人無完人,性格上的小瑕疵,言行上的一些輕微的不檢點。是不在都察院工作職能之內的。

朝廷允許都察院自行搭建自己的線人系統,允許在固有經費之內給這些人一定酬勞,並明確規定都察院在全國各地建立公開信箱,接受全國官民的投訴。在自己獲得線索或者接到別人送來的線索後,都察院可以進行查案。在查案時,全體事務官都必須積極配合。都察院有權對全國任何官員進行‘雙規’和不超過48小時的羈押。

改革後的都察院,將採用垂直管理體系,即,本級御史只對上級御史負責,其人事任免和調動,各級官府無權干涉……

這份方案很長,也規定得很細。雖說出於不能讓皇帝在旁邊等太久的原因,趙彥無法細看。但僅僅是這麼一目十行的看下去,他的全身都忍不住有些輕微的發抖。

長舒了一口氣,他輕輕的把這份方案卷起來,然後認認真真的對着朱由棟道:“皇上,這個差事,臣接了。臣願以餘生爲注,拼盡全力,誓要爲皇上整頓出一個風清氣正的官場。”

“你錯了,不是爲朕,是爲了大明的億兆百姓。”

“爲皇上,就是爲百姓。爲百姓,也是爲皇上。”

“哈哈哈,好吧,趙卿,朕再跟你交個底,爲了方便你更好的開展工作,朕決定,天啓四年再給全國所有的官吏漲薪。”

“啊?皇上,能漲多少?哦,臣自己的薪俸是夠用的,但是說真的,現在的薪俸,雖然比以前漲了很多。但是對於那些下級的官員,特別是吏員來說,還是太少。尤其是不少吏員,其薪俸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士兵……”

吏員的薪俸比不上士兵是正常的好吧?算了,你們這些文臣啊,這思維一下子要轉過來也不容易。

“天啓二年,朝廷收入六千五百餘萬,官員薪俸一千三百萬。天啓三年,不算售賣各種礦產的收入。正常的各項稅收折算下來,是一億零十五萬。按照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做爲官員薪俸來計算,朕準備把全國官吏的總薪俸定在兩千萬左右。這麼算下來,普遍能夠上漲三到五成吧。”

“多謝皇上,如此,臣將來的工作就更好做了。”

“此事,只是朕自己的想法,還沒有經過國務會議哦。那王紹徵剛剛接任戶部尚書,就要聽到這樣的噩耗,估計要在會上跟朕頂起來吧。”

“哈哈哈,皇上放心,在國務會議上,臣一定鼎力支持!”

“好,趙卿,那我們的事情就暫時說到這裡。你且回去細看這份方案,有哪些需要修改的,提出意見,交給朕來審定。”

“是,臣告退。”

趙彥退下後,進來的是熊廷弼。

朱由棟的這位熊先生,這些年都是朱由棟手裡的一把尖刀:威壓緬甸,他就去雲南。暹羅日本入侵,他就去廣東。打下暹羅後,又坐鎮曼谷。真可以說,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這纔是朱由棟自己嫡系的救火隊員。

“熊先生,南來辛苦,請坐,弟子親自給您上茶。”

“皇上,這真是折煞臣了,臣萬不敢當。”

“哈哈哈,當得起當得起,朕的熊先生這些年這麼辛苦,這馬上又要去做更辛苦的事情了。”

“咦?”和普通臣子即便在朱由棟面前有座位,也只敢小半個屁股挨着凳子邊緣不同。熊廷弼是真的背靠在太師椅上,舒服的坐下的。不過在聽到朱由棟這麼一說後,他蹭的一下就站了起來。

“皇上,臣原以爲這次內閣調整,臣大概率不是去兵部就是去都察院,沒想到居然去了刑部。這個,臣早年爲皇上所驅馳前,倒是做過一任推官,但真說做大司寇,臣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的。”

“熊先生,你我師徒一場,朕跟你不用講那些虛的。朕讓你去刑部,就是看中了你有過司法工作經驗,但時間又不太長。如此,我大明律法的徹底改革由你來主持,就會不落窠臼。”

“……”恭敬的接過朱由棟遞來的茶水,熊廷弼沉吟了一會:“皇上,臣知道,刑部這些年只要的工作就是吸納先秦諸子思想精華,以及結合西方羅馬法的精髓來改良大明律,前任大司寇也爲此做了很多工作。只是臣不知,要如何改,才能讓皇上滿意。”

“熊先生,朕是這麼想。自馬尼拉之戰後,我大明近期,除了在緬甸還有點小事情外,基本是不用對外大戰了。所以,接下來的幾年,除了派出少量部隊去奧斯曼參加輪戰以鍛鍊軍官外,其他的主要精力,就是要好好整頓這個國家。在這個過程中,律法的作用非常重要。

我大明自有了蒸汽機以來,各項生產突飛猛進,由此產生的各種民事糾紛層出不窮。現在我大明的各級機構也會進行改革,卻沒有相應的法律來對其權責進行規定。還有我大明的藩王們,在獲得實權後,也缺少新的法律來進行制約……總之,時代在進步,律法落後了。”

“……臣大致明白了,就是要接着上任大司寇的工作,繼續完善律法。使律法跟上社會的發展。”

“此其一。朕的想法是,熊先生接任刑部尚書上,最重要的工作,是編纂、公佈成套成體系的法律。朕覺得,熊先生去了刑部,要先弄一部《皇明憲章》作爲國家的根本大*法。然後再以以《皇明憲章》爲根本,刑法、民法、商法……各項法律齊頭並進,如此,我大明的各行各業纔有法可依,我大明的各級官員,才能真正的依法治國。”

“原來如此,皇上,這差事臣接了。請皇上放心,臣這些年在曼谷,爲了方便和各路西人打交道,一直在努力學習古羅馬的法令。雖然仍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但臣一定竭盡全力,達成皇上的期望!”

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二九五章 朱由棟的調整第四七一章 這是鴉片戰爭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二八二章 東南兩路有警(一)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二七一章 萬曆四十四年(二)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五十八章 有礦就要守住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四五二章 帝國滅聯盟立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二四六章 倉儲收歸於一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觀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六二五章 阿格納的和談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七零零章 戰爭沒有停止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七十六章 搬家並不簡單(二)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賦何用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