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

天啓四年,正月十八,國務會議。

在前半段的會議上,大家都是常規性的議事。稍微有些爭議,耗了一點時間的無非是呂宋戰役的封賞:樞密院提交上來的意見是李國助、顏思齊兩人都晉升爲海軍上將。兵部對此提出了異議:雖然不是出於畏戰等原因,但馬尼拉灣大海戰的時候,顏思齊連戰艦都沒能登上去,憑什麼也要晉升上將。而樞密院則據理力爭,說什麼年資、日常貢獻也很重要。最後,在內閣和衆多參會衆臣的一致支持下,兵部的意見得到了肯定:海軍終於有實職上將了,但暫時只有一位。

除此之外,追晉壯烈犧牲的鄭威爲海軍少將,並且對本次作戰中犧牲的將士予以優厚的撫卹,以及禮部常規報告今年的會試準備情況等,都是應有之意,無須贅言。

在這些常規的事項完成後,到了會議的後半段,掛靠在戶部下面的國家工商總局局長李國俊首先對工部開了炮。

“皇上,諸位上官。自天啓三年朝廷改革礦政,允許民間資本正式的購買、經營煤鐵礦以來,我大明各地商人,近大半年來累計投入資金一億兩千餘萬,購買了88座鐵礦和178座大小煤礦。相當一部分鐵礦和煤礦都已經在開始生產。由於這些礦產都屬於私人,所以這效率確實高了不少。根據我們工商總局掌握的數據,天啓二年,我大明全國一共是生產了4.5萬噸生鐵和86萬噸煤。而去年,也就是天啓三年,則是5.1萬噸和98萬噸煤。其增長率極爲喜人,朝廷得到的稅收增長得也很快。但是!”

李國助輕輕的敲了敲桌子:“我工商總局各地的分局,在實際的工作中發現,各地鐵、煤的東家,都在抱怨運力嚴重不足,大量的鐵、煤生產出來後運不出去。或者是運出去後,這路上的運費和損耗極高。皇上,各位上官,各地商人都在問,工部什麼時候能夠把公路和鐵路,尤其是鐵路,修到各個礦區。這麼發問還算是客氣的,有的脾氣不好的礦主,乾脆就說朝廷矇騙了他們,當初售賣礦產的時候都是說的很快就有鐵路、公路延伸過來。但是現在......”

他把手一攤:“如果路的問題不解決,運力自然無法解決。由此造成的局面便是:各地需要大量的煤鐵,軍方的各個工廠需要大量的煤鐵。而在山西、蒙古等地的大量煤鐵卻始終運不出來,國家收不到稅不說,這一批礦主也很容易破產!”

在李國助稍顯急促的彙報聲中,衆臣自然的把目光集中到了工部尚書徐光啓的身上。

老徐有點惱火的站了起來:“李局長,你的心情本官可以理解,但是你再怎麼着急,路也只有一寸一寸的修。”

說完這話老徐轉向朱由棟:“皇上,自去年朝廷決定建立河套重工中心開始,工部就馬上規劃了從北京到包頭的公路和鐵路。但是這兩個地方,直線距離就超過了500公里,實際路況更是要翻山越嶺,跨河建橋。所以,工部到目前爲止才完成了路線勘探,經過工部緊急測算,京包公路實際里程會達到830公里,京包鐵路因爲逢山穿洞,遇水搭橋,基本採直線,所以里程有所縮短,但也會達到650公里。如此長的路線,即便今年開工,起碼也要五年時間才能完成!

此外,山西的煤炭外運問題。目前工部已經組織人手開始修建京太公路,這一公路,因爲前半程可以直接使用京洛公路的建成路段,所以實際修築里程只有200餘公里,三年內應該可以完工。至於從東向西修建到山西內部的鐵路,諸位,巍巍太行啊!施工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大司空,下官不是不懂我大明從東部平原到中部山地修路的難處。但,三五年才能修通的話,我們的商戶都破產了!”

“李局長,你過了!先坐下。”

“大司農?”

“多少年來,大司空爲我大明解決了多少難題?我們要相信大司空啊。再說了,大司空爲人謹慎,他說的三五年,估計實際上也就一兩年吧。”

“許弘綱,你少在那裡給本官戴高帽子!三五年,是很樂觀的估計了!若是碰到地質、巖體不穩,十年二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隨着許弘綱陰陽怪氣的爲李國俊站臺,徐光啓公開反擊後。先是工部和戶部的參會官員開始爭吵,然後涉及到切身利益的兵部也參與進來。之後其他各部也參加了爭吵,整個會場的秩序,一下子全亂了。

下面羣臣的喧譁,並未影響到朱由棟。他又習慣性的敲起了桌子,陷入了沉思。

中華帝國,由於歷朝歷代的度量衡不一致(比如漢石和明石就差距極大),加之文人們寫史書從來都喜歡寫概數。所以,這歷代的煤鐵產量到底是多少,很難說清楚。但後世大多數史學家都一致認同:明代,是古代中國鋼鐵產量的最高峰——大約最高時年產鋼鐵4萬噸以上。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用煤炭來冶鐵了,所以,明代的鋼鐵產量既然是古代中國的最高峰,那麼自然的,明代的煤產量也肯定極高。

但是,在歷史本位面上的明代,其煤鐵產量,主要是來自於東部地區:河北、安徽、江西等地。

這些地方,要麼是大平原,要麼是水網密佈的江南地區,其運輸基本不成問題。

而現在,大明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對煤鐵的需求,將直線上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海軍一家就可以把現在大明每年生產出來的生鐵全部吃下,而且還吃不飽——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真要衡量一國的國力,其金標準不就是煤鐵產量麼?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明必須要開發山西、蒙古、湖北等中部省份的礦產資源: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現在,中華帝國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這麼長的時間下來,東部地區便於開採的礦藏已經不多了。不把中部乃至西部豐富的礦藏資源開採起來,將來是沒有足夠的鋼鐵去打仗的。

作爲穿越者,朱由棟深知:對於海運乃至內河航運來說,幾百噸甚至幾千噸的運輸,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放到公路運輸上,這點量就有些恐怖了:大明此時的公路確實是水泥路,但一方面是這會水泥路上跑的還是馬車、驢車,一方面是這些水泥路只是按照21世紀的村道標準修建的,根本經受不了長期的重壓。

所以,要把中部的出產大批量的運出來,必須是鐵路!

哎,這果然是要想富先修路啊,我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傻乎乎的直接去建設工業基地了呢?TMD工業基地建得再好,東西運不出來有個屁用!

不過呢,我們中國人嘛,基建狂魔嘛,就沒有修不好的路!再說了,我們中國人嘛,也是最善於變通的民族嘛。

認真思考了一陣後,心裡慢慢有了主張。然後他讓方正化敲響了桌錘,恢復了會場秩序。

“那個,大司空,修路的事情,朕提三條意見。”

“臣請皇上示下。”

“其一,追加工程款,招納更多的工人,在勘定線路上多段同時施工,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儘量縮短工期。”

“......皇上,工部爲京包公路、鐵路,京太公路準備了五萬民夫。既然皇上這麼說了,那就增加到十萬?”

“可以,若是不夠,還可以再加。田爾耕,運河兩岸的聞香教也該造反了吧?”

“皇上,最多還有一兩月。”

“吶,這民夫不是有了麼?而且便宜得很。”

“......皇上神機妙算,臣拜服。請皇上示下第二條。”

“第二條,穿越太行山修建京包鐵路,在現有的技術下,確實很難,朕不強求。但是,工部要加修一條縱貫山西各個礦區的鐵路,然後出大同與京包鐵路相接。這個,山西省內雖然各種臺原、小型山脈不少,但總比穿越太行山簡單多了吧?”

“......臣領旨,會後就組織人手去山西進行路線勘探。”

“好,以上兩條,再怎麼快,也得兩三年。而我大明的軍隊、商人們可等不了那麼久。所以,工部必須要對恢復黃河中游的航運動點腦筋。”

“啊?”愣了一下的徐光啓很快回過神來:“皇上,黃河中游的航運古已有之,但這個航運他是不完整的。總體而言,秦晉交界的黃河中游,基本上是峽多而不險,九成以上水路都可承載五百噸以下的船隻。但是,壺口瀑布那裡,是完全無法行船的。此外,還有禹門口到潼關的遊蕩河段......皇上,是不是要把壺口炸了,平整河道?”

這是什麼話?壺口瀑布怎麼能炸?首先我這個穿越者感情上就受不了啊。

“朕記得,民間船隻通過壺口的時候,都是採用‘旱地行船’的方式吧?”

“是,但是皇上,民間船隻輕啊。這要是上面裝滿了煤炭,怎麼拉得過去?”

“想辦法啊,安裝滑軌,兩邊用蒸汽機做牽引,把船底稍微改造一下嘛。徐先生,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的。”

“臣明白了,會後馬上去方山召集相關學者進行研討。”

“嗯,至於禹門口到潼關的遊蕩河段,方正化,會後讓通政司把今天的這部分會議紀要急件送往包頭,叫袁應泰去看看,他不是河套重工的總經理麼?東西生產出來了運不出去,他纔是最着急的嘛。”

“奴婢遵旨。”

“好。”滿意的拍拍手,朱由棟道:“如此,朕以爲,三五個月內,黃河中游的航道就可以利用起來了,這樣,在鐵路修建好之前,也算有了個應急之法。國俊,你可滿意?”

“臣極滿意,多謝皇上!”

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四二七章 三萬裡的返航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七一一章 歐洲人撤退了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二六零章 大阪的夏之陣(六)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六六四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二二八章 暗流暗示涌動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二六零章 大阪的夏之陣(六)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三四一章 海上決戰想定(一)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三二九章 朱由棟結婚了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二六五章 官員們的俸祿(二)第三一六章 崇明沙攻防戰(終)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五一三章 破軍也隕落了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七六七章 大海戰的序幕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六六二章 進化論的誕生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