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五章 後勤保障無礙

俗話說四大天王有五個。這次大明三路征伐蒙古,其實真按出兵路線來說,也有四路。

第一路自然是遼鎮,出兵四萬,領兵大將爲杜鬆和蕭伯芝等人。這一路兵雖少,但卻幾乎都是遼鎮各大將領的家丁:遼鎮是明末軍閥化最早的地方,雖說朱由棟在女真剛剛建國後就迅速將其拍死,而且這些年來盡力給九邊重鎮發放足額軍餉以遏止軍鎮戰兵家丁化。但是遼鎮這個地方太特殊了:地盤和人口都相當於關內的一箇中等省份,但卻沒有完整的民政官僚機構,整個兒都是一個大軍鎮,加之這裡的黑土地又是那麼幅員遼闊。所以,這個地方的將領待的時間久了,都不可避免的擁有大量家丁。

這次戶部等三部門聯合覈查兵員素質,遼鎮的兵員合格率雖然很一般,但是在九邊重鎮中,合格人數卻是最多的:基本都是各鎮守大將的家丁。

第二路則是薊鎮、京營、騰驤四衛以及部分新軍了。其統帥是曹文詔,麾下有毛文龍、黃得功等將領。作爲拱衛北京的重鎮,薊鎮的軍閥化是相對較輕的,但由此也導致薊鎮的士兵這次通過率偏低。整個薊鎮這次只有一萬三千餘名戰兵被考覈通過。加上京營、騰驤四衛等部隊,也不足三萬人。在得到曹文詔和黃得功的兩個新軍鎮加盟後,這支部隊的戰兵是六萬人。

第三路,當然是滿桂統帥的西路軍。因爲這一路的進攻路線最遠,所以配備的兵力最多。除了三個新軍鎮的四萬五千人外,還有單獨抽調出來的五千新軍騎兵,以及山西、延綏、寧夏、固原、甘肅等五個鎮的士兵三萬多人。共計八萬八千,其統帥是滿桂。

最後一路,則是在指揮上隸屬於曹文詔的中路軍,但實際上卻是獨立進軍的,宣府、大同兩鎮的士兵,一共是兩萬戰兵。其統帥是大同鎮總兵李如柏,麾下大將主要有賀世賢、尤世威等人。

雖說這一路人數最少,當初在做兵力調配的時候,王象乾也曾考慮要不要適當的給這一路補強。但是軍事學院的麻貴以及朱由棟都否決了王象乾的考慮。

麻貴的理由是:大同兵不弱,而且他們這一路面對的是土默特部,相對而言戰鬥力比察哈爾部還要弱一些。而朱由棟嘛,作爲穿越者當然知道,賀世賢、尤世威這些出身榆林的陝西人有多猛。而且雖說遼鎮的四萬家丁裡並沒有新軍,但是卻已經率先完成了換裝。這宣大的部隊,既沒有換裝,也沒有新軍助陣,到底能夠打出什麼水平來,也是朱由棟很想看一看的。

所以,這一路的軍隊,是純粹的大明原有戰兵最後一次大規模出征。

……

“大帥,前方斥候傳來消息,說是蒙古人已經遁走,並在沿途的河流、水塘內放置了牛羊的屍體。”

“哼!都是用老的招數。傳令,工兵隊在工部人員的指導下尋找新的水源地並打井。井水泉涌後,按照本次出兵的飲食守則,先有醫療隊的人員使用顯微鏡監測後,再燒開冷卻,給馬匹服用。之後再給士兵小範圍分批次服用。”

“得令!”

1620年3月1日,李如柏在大同誓師出征,一路之上,沒有碰到任何阻礙,到了3月20日,全軍已經行至河套平原中,前套的核心地域,在後世被稱作包頭的地方。

“這裡便是漢代的九原郡了吧?據說漢末三國時期,那無敵的飛將呂布,就是出身於此。”

“哈哈哈,李帥雖然不是我們陝西人,但是對我們這一帶的風土人情也是很熟悉的嘛。”

“本將已經擔任大同總兵很多年了嘛。”應付着笑對了一句後,李如柏又招來幾個傳令兵:“現在我部最前方的是哪位?”

“回大帥,是賀人龍把總。”

“啊,原來是賀帥家的麒麟兒。”對着旁邊的賀世賢笑了一下後,李如柏對傳令兵道:“給賀把總傳令,今日我大軍暫時停止前進,在此紮營。讓他率軍前出三十里進行偵查。若是能夠抓幾個舌頭回來,那便最好不過!”

“得令!”

對前線的命令發出後,李如柏一邊吩咐尤世威去安排全軍紮營,一邊又與賀世賢親自趕往後隊:本次作戰,朱由棟再三叮囑,蒙古人在軍事上很難對明軍予以毀滅性打擊,明軍要輸就是輸在後勤上。所以這一次出兵,四路大軍的統帥,都高度重視後勤部隊。一旦決定紮營後,主官安排好了庶務,第一時間都會前往後勤部隊。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爲穿越者,朱由棟發動這次大規模的遠征,一方面是要徹底解決蒙古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對大明現有的後勤保障系統進行一次考覈。

得益於此時大明的銀庫有錢,糧庫有糧。而且在本次戶部組織的軍戶考覈中,雖說刷掉了很多的戰兵,但另一個意義上來說,本次後勤保障,就不需要徵調純粹的民夫了。

在本次遠征中,大氣的皇帝給每支遠征軍都安排了雙倍於戰兵的輜重兵。所以李如柏這一路,是兩萬戰兵,四萬輜重。

後勤人員是多了,物資也一點都不少:除了大量的米麪類主食外,土豆乾、紅薯條、炒麪等也備了很多。新鮮的肉類無法長時間存放沒帶多少,但是各種燻肉、肉乾也帶了不少。此外,得益於現在科技的進步,罐頭食品也是大行其道:經過高溫消毒滅菌後的,類似於後世斯帕姆的各種肉類、豆類、水果罐頭也準備了許多不說。便是大軍的日常飲用水,由於考慮到敵人很可能到處污染水源,所以這一次明軍出征,也準備了大量的蒸餾後的玻璃瓶裝水。

如此多的物資,從內地運送到大同等出兵地點還好說。從大同出去後,草原上的所有道路都是原生態的,這就給後勤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這時候用軍戶而不是普通民夫做輜重兵的優勢就出來了:至少在紀律性和組織性上,軍戶強了太多。

“參見李帥、賀帥。”

“嗯,今天你們這邊怎麼樣?”

“兩位大帥,今日行軍四十里,卑職所部獨輪車、兩輪車沒有損壞。四輪大車又陷在泥地裡三輛,擡出來的時候,壞了一輛。”

“嗯,那這輛車上的物資?”

“李帥放心,我軍每日消耗的物資極大,壞了一輛車,車上的物資當天就消耗掉了。只是卑職覺得,再往裡面走,這四輪大車真的是慢慢的就沒有了。”

“沒有就沒有了吧,給後方工部官員去信,報告我們這裡的情況。讓他們不要再派四輪大車來了。經過這個大半個月的行軍,現在已經充分證明,獨輪車、原有的兩輪馬車,纔是最適應這裡的路況的。讓他們給我們送這些過來。”

“是!”

在關心完了車輛隊伍的情況後,李如柏又來到了負責全軍每日飯食的廚子隊伍中。

“諸位,今日行軍,打開的各類罐頭都沒有問題吧?”

“回大帥的話,今天打開的兩千三百個各類罐頭未見到有漏氣、脹氣以及變味的。今天發下去的六萬瓶蒸餾水至今未接到士兵、軍官們有變味的彙報。”

“好!這大軍在外,吃得好,吃的安全,纔是本次出征的最重要的任務。本將在這裡拜託大家,繼續保持下去!”

“是,謹遵大帥令。”

在每天程式化的檢查完後勤部隊後,李如柏正想去紮營的戰兵隊伍那裡看看,卻聽見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的傳來。

“大帥,前方探子來報,有蒙古人主動求見大帥!”

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三章 大家都是戲精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七零零章 戰爭沒有停止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七九一章 朱由棟教太子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六九九章 進入電力時代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七四八章 繼續一路向西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二七五章 孫慎行的選擇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五十二章 一起爬科技樹(一)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戰第六三五章 冷熱混雜戰鬥第一零六章 現在開始起航(一)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七三六章 燃燒的波哥大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第四六五章 大明嚴厲禁毒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二三六章 選妃並不簡單(一)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