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

“皇上,戶部、兵部、都察院三司聯合進行的邊軍、京營體格考覈已經結束。最終軍黃冊上登錄的五十萬戰兵,只有十二萬三千餘人通過考覈。”

從天啓元年十一月,國務會議上透露出要大舉征伐蒙古開始,朱由棟就讓戶部牽頭進行北方戰兵的體格考覈:之所以是以戶部爲主,那當然是戶部作爲被北方邊軍坑得最慘的部門,早就對各軍鎮一大堆名義上的士兵,實際是無法上陣的廢材這樣的局面深惡痛絕了。由戶部來主持考覈,可比兵部這樣與邊軍牽扯過深的部門負責好多了。

當然,官嘛,這操守啥的都不能太當真。所以朱由棟在調動都察院也參與進來的時候,更是把1619年的所有新科進士全部塞了進去。

新科進士們總體還沒有被官場污染、同化,加上這裡面有二十多名方山的畢業生。所以,三部門相互制衡,新進士們以年輕的熱血強力推動。雖說這次時長達四個多月的大考覈,裡面仍然有不少貓膩。但無論如何,現在朝廷對軍鎮有話說了:每年朝廷投給九邊重鎮的軍餉八百多萬元,還要補貼那麼多的糧食,結果你們連着京營、騰驤四衛在內,一共就只有十二萬左右的部隊能夠上的了檯面。嘿嘿,說不得,這賬先掛在這裡,等打完了蒙古,我們再來好好的說道說道。

“嗯,大司馬,這麼說來,即便加上部分新軍,我們的出兵規模也很難超過二十萬咯?”

“確實如此。皇上,臣覥爲兵部尚書,治下的戰兵不合格的居然有這麼多,臣有罪。”

“哈哈哈,罷了罷了,邊軍的情況如此糟糕,也不是一天兩天哪。那個,大司徒,大軍出動的糧草都備齊了吧?”

“回稟皇上,糧食、餉銀、藥物、隨軍民夫全部準備妥當。只要皇上一聲令下,大軍開拔時,不會缺任何東西。”

“好。”點點頭,朱由棟又把頭轉向另一面:“田爾耕,虎墩兔憨在草原上是什麼反應?”

“皇上,蒙古人冬天一般都要到漠南過冬。但因爲從去年開始我朝大張旗鼓的開始整軍。所以虎墩兔憨在今年二月,漠南的新草還沒有長出來的時候就匆匆退向了漠北。現在大漠以南,只有少量的蒙古部族存在。這些部族裡,最大的也就能動員三五千精壯男子。”

“嗯,如此說來,我們這次出兵,短期內,至少正北方面,是沒有大戰可以打了?”

“皇上所言精準。”

“哧~”微微的一笑,朱由棟指了指田爾耕:“這個傢伙啊,朕自知並不知兵,便是所謂的親征,一般也就是在陣後爲將士們掌旗而已。所以這精準二字,朕受之有愧啊。罷了罷了,北線便是如此吧,西線呢?”

所謂的西線,就是從陝西行省(此時甘肅尚未建省)向西,走河西走廊,進入漢唐時代的西域。

此時的西域,基本上是在葉爾羌汗國的統治下。這個國家的名字裡雖然有個“羌”字,但他卻是脫胎於察合臺汗國,乃是不折不扣的蒙古人的國家。

當然,這個葉爾羌汗國在中亞的怪物房裡,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弱雞。和東亞這邊以前夾在中日之間的朝鮮一般,是個長期捱打對象。到了現在的1620年,這個汗國已經非常衰弱了。

拿下這個汗國並不難,難的是,他離大明的本土確實是太遠了。而西域這塊地方,周邊都是烏茲別克人、哈薩克人、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甚至是阿富汗的普什圖人和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這些民族和國家的戰鬥力,那就是槓槓的。

所以,拿下來了,如何守住,這纔是最重要的。

“大司馬,三路遠征軍的統帥定下來了麼?”

“是,皇上。經過兵部與兩家軍事院校的老帥們反覆協商,初步確定:東路軍統帥杜鬆,中路爲曹文詔,西路爲滿桂。投入的兵力是,除了通過體格考覈的十二萬三千戰兵外,新軍投入五個鎮。另外,以駐守北京的剩下兩個鎮的騎兵爲基礎,單獨組建一支一萬人的騎兵隊伍。如此,總共是二十萬零八千的大軍。”

“好。”聽完衆臣的介紹後,朱由棟起身:“衆卿,以我大明今日的軍威和裝備,單純軍事上的戰敗估計很難。千里遠征漠北和西域,這一路之上的後勤護衛纔是重中之重。畢竟,只要不出現水源斷絕,糧食供應不上的局面,我軍最多就是無功而返,絕不會崩潰或者大敗。”

“是,皇上見教得是。”

“此外,務必要讓每一個參加這次出征的士兵知曉。本次出征,殺戮不是目的。朕的目的,是要統合草原和西域諸部,讓這些地方成爲我大明的肉源、奶源、毛織原料和棉紡品原料產地。並通過經濟上的緊密聯繫,讓這些地方與我大明不再有割離。所以,此次出兵,軍紀非常重要。對於那些敢於對抗的部族,該屠就屠。但是對於那些願意和我大明合作的部族,一定要謹慎對待,萬萬不可寒了草原上所有百姓的心啊。”

“是,臣等遵旨。”

......

國務會議結束後,衆臣退走了。方正化輕聲的說道:“萬歲爺,皇后剛纔託人捎話過來,說是請萬歲爺忙完了國事後到她那裡去一下。”

“皇后?”老實說,如朱由棟這樣的工作狂,對自己的兩個媳婦(朝鮮那對雙胞胎朱由棟不認爲是自己的媳婦)給的時間是很少的。若是在21世紀,他這樣對待自己的老婆,估計早就“被下崗”了。但是現在,不管是柳韻還是遊弋,對他的繁忙都表示了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平時很少來煩他不說,便是在他的身後,兩人都經常主動的邀請部分重臣的正妻入宮敘話,還派人慰問安家在京師周邊烈士家屬。總之,是非常好的賢內助。

像這樣主動要求朱由棟去後*宮的事情,三人婚後這些年,極少極少。

正因爲如此,朱由棟當然要予以重視。

很快,皇帝的鑾輿就到了皇后的坤寧宮。

“臣妾拜見皇上。”

“皇后免禮,呀,遊妃也在啊,免禮。”

三人坐定後,把身邊的宦官宮女都支開。老夫老妻間的氣氛頓時就活躍了起來。

對着遊弋微微一笑後,柳韻先開了口:“皇上今天的事情都忙完了?”

“哈哈,事情怎麼做得完。不過今天上午和衆臣們商議遠征漠北和西域的事情,這個倒是談得差不多了。”

“皇上要出擊蒙古了嗎?”聽到朱由棟這話,柳韻的眉頭皺了起來:“皇上。蒙古人和我大明對抗兩百多年了,只怕不比暹羅、日本好打吧?”

“呵呵呵,這個啊,遊妃,你久在邊鎮,你來說說?”

“姐姐,這蒙古呢,以前還是很有戰力的。當年成祖五伐漠北,都不能將蒙古徹底剿滅。自土木堡之變後,我大明近二百年來更是由攻轉守。但是呢,這兩百多年裡,雖然在軍事上我大明主動出擊的少,可我大明對其也進行了兩百多年的經濟封鎖。所以這麼多年下來,蒙古人已經窮得只剩下牛羊了。

至於說和日本、暹羅比起來哪個好打嘛。姐姐,單從裝備、單兵戰力而言,日本暹羅要強於蒙古。但這兩個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是小國,地域狹小,無法在戰略上輾轉騰挪,只要一場決戰輸了,亡國就不可避免。但是蒙古人不一樣,他們身後是大漠、雪原甚至森林。只要正面戰場戰事不利,他們可以立刻遠遁......而且更讓人惱火的是,暹羅人、日本人的地盤我們漢人可以佔下來自己用。但是蒙古人的地盤,佔了也是無用。

所以,我朝大軍開過去,獲勝很容易。但這勝利能夠維持多久.......咯咯咯,皇上恕罪,臣妾可不是故意要觸黴頭。”

“哈哈哈,好哪,你們兩個唱雙簧,真當朕聽不出來麼?”對自己的兩位媳婦婉轉的提醒自己要注意遠征蒙古存在的困難。朱由棟非常高興:傻不拉幾,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三寸金蓮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麼?夫妻之間若是智商完全不對等,那感情怎麼培養嘛?

“兩位愛妃不必擔心,朕這次派兵出去,軍事上不以殺人爲目的。”

“那皇上派這麼多兵出去幹什麼呢?”

“嗯,有句話不是這麼說的嗎?一個人好好唸書,是爲了自己能夠心平氣和的和傻子說話。好好的鍛鍊身體和武藝,是爲了讓傻子和自己心平氣和的說話。蒙古人不傻,但是很兇啊,爲了讓他們能夠心平氣和的和朕說話,朕只有先派軍隊過去了。”

“咯咯咯~”聽完朱由棟的解釋,兩人都毫不掩飾的大笑了起來。

過了一會後,柳韻先收住笑聲:“這次請皇上過來了,是有兩件大事想請皇上拿個主意。”

“咦?什麼事?”

“您的大妹徽娟,今年就要滿十六歲了。您的二弟萊王殿下,今年就要滿十五歲了。可是您一直沒有對他們的婚事有個說法,皇太后可是急壞了,所以,就只有拜託我們兩個來問你到底是什麼意思咯!”

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五一三章 破軍也隕落了第六四八章 護國公八大王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賢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三四一章 海上決戰想定(一)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二六零章 大阪的夏之陣(六)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第七二四章 神獸銀行出爐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二六三章 抖起來的戶部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七二四章 神獸銀行出爐第二五八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五三八章 所謂民意反噬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三八六章 現在扭頭向東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四四零章 理學搖搖欲墜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三八一章 爲何是分封制(二)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