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

其實從朱由棟北上擔任監國起,特別是曹三喜也到北京擔任皇家銀行行長、魏忠賢進入內官監開始整頓數量龐大的內侍後,他麾下的紅河實業、方山雜貨鋪的效率就開始逐漸的降低。

這一方面是後續負責的人手在能力與操守上比起前兩者要差一些。另一方面則是,監國或者說皇帝的產業,在這個時代其實就是‘國企’。而國企嘛,各種固有的頑疾總是有的。在攤子越鋪越大,朱由棟又根本沒有精力來精細管理,而且輕工業日化品生產本來就不需要過多資金投入,並且需要精細化管理和靈活調度的情況下。不如在開放技術的同時,把這些僅僅是涉及到民生的輕工日化產業全部切割出去。

以後投入少,產出快的輕工業就交給民間去搞。投入多、對國家安全有着成敗作用的重工業,纔會是皇室未來主要經營的方向。

至於說以前發展初期爲了減少敵人,壯大自身,給了不少乾股出去的問題。皇室的自然隨着朱由棟成爲皇帝而合而爲一了,其他權貴和手下的嘛,一方面是可以贖買,另一方面是可以折算到兵工廠、鐵路總局等新的產業中去。

當然,能夠在此時坐在銀行金色大廳裡的商人們,就沒有誰是傻瓜。在曹三喜表示了皇家要切割紅河與方山的普通廠房和銷售網點後,近乎所有的商人,都加重了呼吸。

雖說現在大家都知道,方山也好紅河也罷,最近幾年這服務態度是越來越差,內部貪腐的問題也時有發生。但是北方紅河,南方方山,其銷售網點近乎鋪滿了大明中東部各個省份的縣城,西南西北省份也實現了府城全覆蓋!加之這兩個零售巨頭的銷售,用的還是錦衣衛的通道——這就是物流渠道和銷售人羣啊!

所以,只要皇室肯賣,一定得買下來!

只是,在座的諸位豪商,幾年前買鹽礦花了一大筆錢,給戰爭基金會捐款又是一大筆,這要是接盤一個省或者一個府的紅河或者方山,這又得要多少銀子呢?

畢竟,在座的諸位雖然都是大明最頂尖的商人,但豪商們的銀子也不是無限的。

看着下面的豪商們紛紛陷入了取捨兩難的糾結,曹三喜微微一笑,然後敲了敲法槌,讓會場再次安靜了下來。

“諸位,剛纔本官說的諸如技術開發、銷售渠道售賣等,都是皇上有感於諸位義商在歷次戰事中對朝廷的支持,而做出的補償。接下來,是一些限制性規定,請大家記好,千萬不要犯了。不然到時候大家都有麻煩,皇上也爲難,本官也難做。”

“......請曹行長示下。”

“嗯,這第一條,是使用新式蒸汽機爲動力的廠房,除了涉及到礦山之外,其他廠房開設地點,目前朝廷只給了三個地方。具體而言,北方是天津衛,南方是蘇州府和松江府。”

曹三喜這句話一出口,各路豪商的水平差距一下子就顯露出來了:比較差的是在哀嘆爲何連開廠都限定了地方,而比較傑出的商人們則是眼睛一亮——怎麼?朝廷連礦山都準備開放給私人麼?

“諸位,這新機器集中在幾個地方建廠,是皇上的意思。皇上說了,新機器集中在一起,出了問題,方山學校的技師才能迅速的抵達修理,方山動力研究室的教授也能方便的提取數據,聽取使用反饋,以便進一步的改進,這是其一。

其二呢,在座諸位需要明白,這蒸汽機雖然構造複雜,而且機體使用的各項材料有特殊的要求。但,只要是機器,是實物,就有被仿造的可能。在這一點上,我華夏的匠師個個都是天賦異稟吶。所以呢,把新設備集中在一起,也能加強管理,有效防止技術外流,切實的保障大家的利益。雖說這機器構造終究會外流,但是在座諸位肯定是希望這種情況出現得越晚越好不是麼?

其三,各位同道付出這麼多銀子,纔拿到新機器或者新技術。這東西拿到後,肯定要去開建廠房生產東西出來,以此拿回本金,獲得利潤。但是要追求利潤,用皇上的話說,這物流纔是最關鍵的。工廠生產東西需要的原材料要能夠迅速、快捷、大量的進來。生產出來的東西也要能夠方便的運出去。而在這一點上,天津衛、松江府、蘇州府這三個地方就是目前整個大明最具有優勢的地方。

首先是這三個地方都沿海,可以有效輻射全國沿海各地以及我大明海外的諸多藩屬國。其次是松江、蘇州都在長江沿岸,可以順着長江輻射應天、江西、湖廣乃至四川。天津衛呢?京津公路三期擴建工程已經開始,京山、京張、京洛、洛長公路也全部建設完畢。而且工部現在已經完成了京津、京張鐵路沿線的勘探,最多在天啓二年的下半年就要動工建設。所以,天津衛的背後,可以迅速的輻射到北直隸、河南、山東、遼東乃至陝西等省份。各位同道,本官覺得,便是皇上沒有這樣的規定,你們在詳細考察後,九成九以上的可能,你們也會把廠房設置在這三個地方。”

曹三喜說完這些話後,在座的諸多商人們稍稍一思考,就頻頻的點頭。心中對朱由棟限制他們設廠地點的牴觸,也頓時少了一大半。

對於朱由棟來說,身爲一箇中國的穿越者,他對‘集中力量辦大事’有一種本能的信服。而且目前大明在文化、思想、市場上並沒有真正做好迎接工業時代到來的準備時,儘可能的把工廠集中在一起,也方便他能有效的把控,以此防止因爲生產力水平的過渡迅速提升給社會造成的傷害過大。

當然,天津、蘇州、松江(上海)這三個地方在地理上是真的極有優勢。以後最多再加上廣州,北、東、南的輕工業中心就齊活了。

看着下面的商人們紛紛點頭認可後,曹三喜又道:“那麼接着說皇上給大家定的第二條規矩。各位拿到新機器、新技術去上面那三個地方設廠後,要切實的保護工人的權益!皇上已經責成刑部起草了《勞動法》,此法將在天啓二年的元月正式頒行。這部律法中明確規定,工廠每日最高工作時限不得超過十二小時,每日的日薪不得低於五個銅板,每十天中必須要讓工人完全休息一天。此外,這部律法還對僱傭工人最低年紀,女工待遇以及安全保障,各工人出現工傷後如何處理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啊?!”

“曹行長,這,這是何道理?”

“這個,皇上當然是愛惜百姓的,但我們也是大明的良民啊,皇上爲何如此不愛惜我們?”

“就是,我們豈止是良民,我們也是義商啊!”

“哎喲,我開辦廠房給這些無業遊民一個吃飯的地方,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怎麼,居然還要每十天休息一天?老爺我自己每天起早摸黑的做事,豈不是比這些工人還辛苦?”

“咚咚咚~!咚咚咚~!各位,肅靜!”

到底曹行長這些年在大明商界已經樹立了相當的權威,在他板着臉連敲法槌後,‘義憤填膺’的豪商們還是迅速的安靜了下來。

“各位,皇上說過一句話,本官在這裡轉述給各位。這句話是:‘休息是爲了走更長的路’。一個勞工,若是每天都累得半死不活,那他的工作熱情和效率肯定會越來越低,最終不堪使用而被辭退。他退了,表面上看起來是他一個人的事情,但實際上卻是依靠他過活的整個家庭的毀滅。你們自己估算一下,這工廠開起來後,哪個廠不弄個上百名工人?每天讓他們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並且終年無休?這麼弄下去能持續多久?一年還是兩年?若是這麼持續下去,不出二十年,只怕天津三地的工廠,會造就上百萬衣食無着的新流民!到時候來個陳勝振臂一呼,各位老闆的工廠可不成了齏粉?”

看着雖然不說話,但仍然滿臉不以爲然的衆多豪商,曹三喜也很無奈:身爲商人,他如何不知道商人都是逐利的,如何不知道開設工廠成本最高的一塊就是人工?如何不知道商人們最想壓榨的就是人工?

但是,他又回想起前些日子朱由棟對他的耳提面命,也不得不繼續對諸多商人展開勸說。

“各位,大家好好算一筆賬嘛。你對工人好一點,表面上是他的工作時間少了,你開的工資高了。但實際上呢,他在工作中更有熱情,休息好了再工作,也更有效率。而且因爲平時身體健康得到了保障,所以他可以爲你工作很多年,這就是熟練工啊!可不比一天到晚去招很多生手進來花兩三個月從頭培養好得多?工人們能有穩定持續的收入,他所在的家庭才願意消費。各位老闆生產東西出來都是要拿出來賣的啊,若是國內一片赤貧,都沒人買,這沒有消費,何來生產?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適當的善待工人,其實才是真正的大賺特賺啊!”

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四八零章 菲利普的暢想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五三二章 大明陸軍參戰(二)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孫督師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五三八章 所謂民意反噬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七六零章 朱由檢的狂怒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七二七章 土雞的三國志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一零七章 現在開始起航(二)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五二二章 小吏也有鉅貪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三二二章 巨人開始覺醒(一)第二一六章 對法戰前準備(一)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灣海戰第三三一章 大明準備反擊(二)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四九二章 易普拉欣的信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