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

1609年4月1日,釜山港,天高雲淡,風和日麗,微風徐徐。

無邊無際的帆影從港口處一直延伸到港口外東西兩側十餘里的地方。更有無邊無際的盔纓,從港口內一直延伸到內陸十餘里之地。

從港口海岸線往內陸行進十餘里之後,又是無邊無際臨時搭建的各種糧倉,以及更遠處設置了隔離帶的軍火庫......

從平定朝鮮日軍後,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整個釜山就成了如此模樣。

這得益於日軍拿下朝鮮後,在這三年裡不斷的擴建釜山港。得益於曹三喜強大的調派能力,得益於大明此時本就富甲天下的海商傾力支持,得益於朝鮮的勞工奮力工作,得益於以孫承宗爲首的官員們細緻安排......

現在,到了三月底,整個釜山港的容量已經到了極限。不管是負責陸地設備物資安保的趙率教,還是負責海上運輸船舶防護的李國助,都跟孫承宗表示:不能再擴大規模了,現在這個規模,本方的陸軍和海軍根本照顧不過來了。只要日本人狠下一條心,不求後撤的直接衝進港內引爆火藥船,只怕這裡的數千艘船舶都要報銷一大半!

而方山醫學系派來的教師也提出了嚴厲警告:二十多萬部隊、十幾萬民夫擁擠在這裡,每天光是排泄物的處理都是大問題。再這麼下去,只怕就要爆發瘟疫了。

所以孫承宗和曹文詔商議後迅速拍板:不能再等了,必須立刻發兵。

而發兵的時間,就定在了四月一日。

“杜帥,限於船舶運力有限,所以本督決定,此次伐日出兵,分爲兩撥。這第一撥,就是你遼鎮以及九邊援軍共五萬人,以及日本豐臣家的八萬餘人,一共十三萬人,直接從這裡出發,去赤間關登陸!”

“末將謹遵督師之命,只是末將是個只懂得廝殺的粗人。這麾下九邊重鎮的兵,好歹磨合了一年多。但現在又加上八萬友軍,語言不通,旗號不一樣,裝備不同,戰法也不一樣。這個,末將心裡打鼓啊。”

“哈哈哈,皇上早就料到了這一節。所以給你派來了顧問。”

“顧問?”

“杜帥請看,此人是誰?”

“咦?啊!麻帥您啥時候到的?”

“昨夜剛到。”這一年已經七十多歲的麻貴此時的精神頭明顯不太好,但疲倦的面色中仍然有一絲興奮:指揮十三萬大軍啊!這可是以前從未有過的陣仗。

“督師,有了麻帥,末將就徹底心安了。還請督師下令,讓末將做個副將,在麻帥麾下專職廝殺。”

“哈哈哈,杜帥,老夫只是顧問而已。顧問者,顧而問之而已。一路之上,還是以你爲主!”

“麻帥!”

“好了好了,杜帥不要謙讓了。麻帥擔任顧問而不是統帥,是皇上的意思。”

“......是,臣謹遵皇上旨意。”

“杜帥啊,根據錦衣衛最近傳回的情報,德川家的主力此時仍然在本州島的中東部地區盤踞,故而此時我們去了赤間關,是不會遇到有力抵抗的。事實上,因爲赤間關港所在的長門國本來就是毛利家的領地,而這次我方的友軍又有毛利家的一萬五千人。所以,如果不出意外,你們的登陸應該沒什麼問題。”

“督師的意思是,就怕我們大舉登陸後,讓德川家的狗賊誤以爲我們這一支兵就是我朝的所有主力。然後其麾下新軍就傾巢而來?”

“對的。”孫承宗深吸一口氣:“九邊重鎮的戰兵爲國家戍守北境兩百多年,這戰力什麼的是很強的。奈何如皇上所言,時代已經改變了,戰爭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所以,坦白的講,若是這十三萬人對上德川家的十萬新軍,只怕勝算極小。”

“哈哈哈~”老而彌堅的杜鬆一陣仰頭大笑:“督師不必如此,直白的說,若是這支部隊對上人家的新軍,我們根本就沒有勝算。”

“所以啊,杜帥的部隊出海後,要迅速的分爲兩隊。”

“兩隊?”

“是,一隊在赤間關港登陸,然後迅速佔領長門國,之後在毛利家的引導下,選擇險要地帶挖掘戰壕,準備固守。另一對,則是直接去九州島登陸,在島津家的引導下,把九州島上的所有大名全部清洗乾淨!”

孫承宗說到這裡,迅速壓低了聲音:“那個九州島已經是皇上預訂給桂王的封地,你把他清洗乾淨了,桂王事後肯定會重重感謝你。”

“嗯?!”杜鬆的眼珠子微微一轉,整個臉上頓時笑作一團:“多謝督師提醒,請督師放心,此事末將親自去辦,保證交給桂王一個乾乾淨淨的大島。”

兩人說完私密話後,孫承宗又稍稍提高了一點聲音:“你們這一批軍隊,本官給你們配備五萬朝鮮民夫,故而一共是十八萬人。初期除了二十個彈藥基數外,還有三十萬石糧食。但是想來你也知道,這一批次船舶把你們和這些物資送上岸後,至少三個月不會給你任何補給了,援兵什麼的更是想都別想。杜帥可得好好掌控這些物資,務必要撐滿三個月。”

“嗯......督師?”

“何事?”

“那九州島。”杜鬆也壓低了聲音:“將來是桂王的領地,沒的說,末將的對那裡的百姓好一點。但是在本州島上,嘿嘿嘿......”

“你剛纔說啥?本官沒聽見!”

“哈哈哈,末將什麼也沒說。請督師放心,末將這就去了,三個月,一定平定九州、四國以及本州島的山陽、山陰兩道!”

四月一日,大批明軍和日本反正部隊開始登船。由於登船的人數和物資實在是太多,這一過程從早上一直持續到了黃昏。到了這一天的下午六點,隨着一發信號彈騰空而起,方圓十數裡的海港周圍,近五千艘大小不一的船隻開始升帆。然後藉着夕陽的餘暉,駛出了釜山港。

釜山港到赤間關或者九州的平戶,直線距離大約是50~70公里。按照此時的大福船滿載後一般只有3節(5.5公里)的速度。這一支船隊橫渡朝鮮海峽,需要十來個小時。

所以,下午六點出發,凌晨四五點抵達,是最爲合理的。

而杜鬆這一路,總體而言也是順風順水。在四月二日的凌晨四點,一支大約兩千艘規模的船隊出現在了九州島的平戶港外。同樣是這一天的上午六點,一直三千艘規模的船隊,也抵達了本州島西端的赤間關町!

這兩處本來就是商港,駐守力量近似於無。在看到這麼龐大規模的船隊後,守衛啥的早就逃得無影無蹤。因此兩支船隊得以順利的登陸,展開。

然後,這些大福船在卸掉了貨物後,又在李國助艦隊的護衛下迅速回轉:釜山那邊還有另一支部隊等着上船,那纔是真正刺向日本心腹之地的一把尖刀!

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六四八章 護國公八大王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半年總結暨2020年寫作計劃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六一零章 比哈爾邦出兵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七一八章 如何重振經濟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七九一章 朱由棟教太子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二六五章 官員們的俸祿(二)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第七九三章 亞丁灣的屠殺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戰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六五五章 親王號的首戰第五二零章 天璣星再求援第一五七章 竹千代的助攻第五三八章 所謂民意反噬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四四五章 衍聖公不祿了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四零八章 朝鮮需要內附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級密探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一三八章 貧弱的琉球國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