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

“知了~~知了~~”

時間已經到了八月底,秋蟬有氣無力的做着最後的鳴叫。然而,北京城的天氣卻沒有明顯的退熱,反而顯得越發的沉悶。

“嘩啦啦,刷刷刷,嘩啦啦。”這一年已經七十四歲的大明首輔沈一貫,熟練的洗手,抹香皂,沖洗,一套動作做了下來,他舉着自己的雙手狠狠的吸了一口氣:“呼~~這紅河莊新出來的薄荷味的香皂真是不錯,提神得緊啊。”

“呵呵呵,當然提神了,外面的市價八錢銀子一塊呢。”

“嗯,本官一年的俸祿全部折算成銀子也不過五百多兩,真真是用不起啊。”

這幾個月,紅河莊出產的香皂越賣越好。隨着工人技藝的熟練,產量的提升,成本開始逐漸的下降了。穿越者開始把香皂這個單一的產品玩出了花樣:精美禮盒包裝的,一般的木盒裝的,紙包的。動物油脂生產的,植物油生產的,各類花香的。大塊的洗衣皁,中等的沐浴皁,極小的洗手皁等等……價格也出現了差異化。從最高的二兩銀子一塊到最低的一錢銀子一小塊。總之,按穿越者的話說就是:我們的商品,要讓大明的絕大多數百姓都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價位。

作爲喜歡黨同伐異,心胸狹窄,又非常喜歡亮晶晶的首輔。你要說沈一貫對這香皂生意不流口水那是不可能的。不過沈閣老乃是首輔,自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在。他很快就弄清楚了這小小的一塊香皂,其後面的背景是有多麼的深。

於是沈閣老迅速熄了對香皂動手的念頭,並且在自己領導的浙黨裡悄悄的傳下話去:跟着本官走的言官們,不準在香皂這個事情上炸刺兒!

在穩定了內部後,沈閣老就滿懷期待的等着其他派系的言官們跳出來觸黴頭:這小小的香皂,後面的股東有皇室,有勳貴,有軍方,哪個不開眼的傢伙要是敢跳出來,只怕被轟殺得渣都不剩。

但是,和朱由棟一樣,幾個月了,一個跳出來咋呼的言官都沒有。這實在是和以前聽風就是雨、肆無忌憚的言官們以往作風大大的不同啊。

“呵呵,沈閣老,你分管的刑部和工部都有些什麼事啊?”

“小事不少,大事也有幾件。下官撿最重要的說吧。工部的曹侍郎(著名水利專家曹時聘)又上本了,說豐縣、單縣的黃河決口遠超想象,簡單治理後無法保證明後年是否還要決堤。若是要大修,工部的節慎庫銀子不夠,需要戶部補貼。”

“哼,又找戶部要錢。戶部哪裡還有錢啊?去年冬天京官們的炭火錢都沒發呢。”

“首輔,曹侍郎這個人下官還是瞭解的。絕不是好大喜功的人。他說今日追加撥款,以後朝廷在三十年之內就不必在這一段黃河河堤上花錢了。算起來,還是值得的。”

“道理本官都懂,但是戶部沒錢啊。罷了,這個事情寫個票擬,請內庫補貼,看皇上準不準吧?”

“哎,又找內庫補貼麼?如此,我等何時才能讓皇上罷了礦稅啊?”

此時大明內閣三個閣老,每人分管兩部。首輔當然是管人事和財政——吏部、戶部。次輔朱賡管禮部和兵部。事情最多最雜的刑部和工部自然就是沈鯉管:誰讓你在內閣排名最後?

這一屆內閣呢,雖然兩沈互相看不慣,但在有些事情上還是有共同點的。比如早年的國本之爭,三位閣老的立場都是鮮明而堅定的。又比如現在的礦稅,大家也都是主張廢除的。

但是呢,這不爭氣的戶部,收支一直都不太平衡。經常都需要皇帝的內庫出錢來補貼。所以下面年輕的御史們可以不顧一切的瘋狂叫囂,吼着一定要罷免礦稅。但對於站在國家頂層的三位閣老來說,在戶部有明顯的盈餘前,一刀切的罷免礦稅?嗯,這個,還是范仲淹說得好啊: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閣老當然是大明官僚體系的頂尖,但下面一樣得有大量的小弟來給撐起。所以閣老們雖然知道礦稅輕易停不得,不過下面的小弟不停呼籲,閣老們也得做做樣子出來。可是,你這邊反覆的伸手找皇帝要錢,那邊又說皇上你不能自己掙錢——這種事情做多了,皇帝只會覺得你是個智障。

一時之間,氣氛有點沉悶下來了。次輔朱賡乾笑了一下:“呵呵呵,下官倒是覺得,若是這香皂生意再做得好點,皇上也是可以停了礦稅的嘛。”

“哈哈,本官也沒有想到,這麼一小塊的香皂,居然能掙這麼多的銀子,沈閣老,你可撿了一個好學生啊。”

“哼,太孫殿下天資聰穎,實乃生而知之者。可惜在貪戀財貨這一塊上過於熱衷,實在有違聖人之道,下官可不敢以殿下的老師自居。”

“咦?沈閣老這話的意思是?不過,本官怎麼都沒有看到彈劾這香皂賣得太貴,殘民害民的本子呢?”

“還不是今年乃是京察之年,這會兒的京官們哪個敢在這個事情觸怒皇上啊?哼!一個個平日裡以聖人弟子,道德楷模自居。結果呢,事關自己後全都縮了起來!”

中華帝國曆朝歷代,只要不是王朝末期或者軍閥混戰的亂世,京官們都是很不得了的。小京官把地方上的大員當孫子訓的事情,哪朝哪代都不新鮮。

但是在明清時期,京官們雖然很不得了。但他們也有集體懼怕的東西,那便是京察——專門針對京官進行的考覈、考察。

從明代中期開始,京察是六年一次,這就是京官的一道坎兒:過去了,接下來的六年只要自己不作,一般都很平穩。過不去,哎,上千的京官才貶黜幾個人都有你?那你這輩子就算完了。

所以,朱由棟的香皂上市挑了一個好年份:至少在這一年,科道御史言官們都不太想說話。

“呵呵呵,對啊,今年是京察之年。不過呢,今年的京察是本官會同吏部主持啊,本官一定秉公評定,大家有什麼好怕的呢?”

“哼,那是,首輔爲人最是嚴苛,據下官的瞭解,下面的言官們這幾個月都在瑟瑟發抖呢?”

“哈哈哈,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不過話說回來,前幾日那個爽記百貨鋪不是搞了一個什麼省域代理權拍賣麼?據說得銀不下數十萬兩?如此一來,各種彈劾也該來了吧?”

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四章 坑子孫的太祖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五三一章 大明陸軍參戰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第四十七章 打臉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四三五章 後勤保障無礙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二一六章 對法戰前準備(一)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二五六章 大阪的夏之陣(二)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四一一章 開陽再臨戰場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二六五章 官員們的俸祿(二)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二三二章 歷史未能重演(三)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七零六章 白起作戰啓動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二七二章 丙辰會試黑幕(一)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七九零章 鄭成功的殺着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三八一章 爲何是分封制(二)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七二四章 神獸銀行出爐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三四二章 海上決戰想定(二)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賢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六章 礦稅很有意義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四五三章 奧斯曼的權臣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三一二章 崇明沙攻防戰(四)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六九三章 還有廿六小時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六一四章 莫臥兒的炮擊第五一六章 對奧全面戰爭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四一四章 一次會戰結束第六九九章 進入電力時代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