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一章 爲何是分封制(二)

“不知二位是否知道,在以前的北宋,有個罪名很普遍,而且一旦查實,處罰起來也很重。”

“敢問皇上,是否是‘妄啓邊釁’?”

“正是如此。雖說也有北宋實在太弱,不喜歡兵事的原因。但是北宋因爲強幹弱枝的國策,使得汴梁在那個時代是一種畸形的繁榮。以至於北宋的官員們,都不喜歡到汴梁之外任職。如果被派到邊境地區擔任地方官,更是一天到晚想着怎麼運作,儘快返回汴梁。而要返回汴梁,還有什麼比軍功更有力?所以,北宋有很多邊境官員,經常主動挑釁周邊的蠻族,待得蠻族受不了欺辱,起兵造反後,他們就帶兵平叛,以此獲得軍功。”

朱由棟說到這裡嘲諷的笑了笑:“據說官場有辦事二妙法,其一曰鋸箭法,簡而言之就是拈輕怕重,能推則推。還有一種叫做砸鍋法。本來鍋只破了一點點,但是補鍋匠趁着主人不注意,故意把鍋的破口弄大一些。然後補好之後可以找主人索要更多的工費。

但是這砸鍋法有個問題,那就是不能把鍋砸得太明顯,讓主人一眼就看出問題。又或者不能把鍋砸到自己的手藝都不上的程度......而北宋的戰鬥力嘛,哈哈哈。”

“皇上真是無所不知。那麼皇上,您是害怕實行總督制後,來這裡任職的總督,也用這辦事二妙法嗎?”

“是啊。”長嘆一口氣,朱由棟道:“夫子說,食、色性也。自己生存下去,通過子孫把自己的姓氏傳承下去,是人的本性。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是要趨利避害。所以,趨利避害也是人的本性。若是朕直接把距離我大明本土如此遙遠,卻又如此面積廣大、人口衆多的土地上全部實行總督制。那麼,這些總督來了後會怎麼想?反正自己是有任期的嘛,這天高皇帝遠,不如在這裡使勁撈一把就是。又或者,使用方纔的辦事二妙法,要麼庸碌無爲混吃等死,要麼妄啓邊釁,尋找戰功升官。這些,都不是朕想要的。

而如果是分封,剛纔的問題就不存在了。比如未來在這裡建國的周蕃、唐藩,這裡的土地和子民,將是你們立國的基礎,是要將其傳之子孫萬代的。如此,你們會不會在這裡橫徵暴斂?你們會不會庸碌無爲?你們會不會妄啓邊釁?”

“皇上英明,這自己的產業,當然不會如此糟蹋。”

“所以啊。”朱由棟把手一攤:“如此分封,對內,解決我大明的宗室問題。對外,如周之分封一般,迅速的擴大我華夏文明的覆蓋面。數百年之後,我華夏或許會再次陷入內戰。又或許華夏本土的面積會迅速的再次膨脹。不過,這些東西,你我到時候都看不到了......所以,分封的弊端,這個肯定有,但那是我們的子孫需要去操心解決的事情了。而且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是我華夏獲利。”

“原來如此,多謝皇上爲臣等解惑。”

呵呵,其實我還有很多話沒有說啊。

在朱由棟的內心,他推行這個分封制,想要獲取的,可不是這麼點東西。

在歷史本位面,殖民主義興起後,葡萄牙因爲國小民少,所以其殖民只是佔據某一個點。而西班牙,以及後來的英法,則是鯨吞後直接統治。

到了美帝成爲頭號強國後,則是奉行經濟殖民——在政治上維持一個服從美帝利益的當地政府即可,而不再追求在當地建立明面上的殖民政府。

這三種方式,其實無所謂高明與否。只能說是符合當時的具體情況。

葡萄牙人的選擇就不必說了,國家實力如此,即便後來吞下整個巴西——但當時的巴西才幾個人?

而西班牙人征服的美洲大陸,其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雖說有阿茲特克、印加這樣所謂的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的政體極度落後,在他們的周邊,還有無數的其他印第安人的部落。彼此之間語言、文字都不相同。這樣的一個族羣,在其整體民族覺悟沒有形成之前,直接征服並設立總督區進行殖民統治是完全可以的。

而當美洲的民族意識覺醒,特別是在美洲出生的卡斯蒂人(西班牙稱這種人爲克里奧爾人)或者卡斯蒂-印第安混血人種,遊歷了歐洲與北美的波利瓦爾,以及長期在西班牙軍隊服役的聖馬丁等人一朝奮起。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帝國便頃刻瓦解了。

英國人的主要殖民地,新西蘭、澳洲、南非,在當時都是地廣人稀之地。至於印度,那是個奇葩,且不必多說。而北美?大家都知道,當北美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民族意識覺醒後。直接的殖民統治就難以爲繼。

而現在的亞洲,即便是東南亞地區,這裡的各個民族也基本成型,有了自己的文化、文字。如此情況下,直接佔領不是不可以,但要付出的統治成本就會奇高無比——而這是朱由棟無法承受的。

所以,對於人口衆多,而且主體民族已經基本成型的國家。還是採用美帝的經濟殖民主義比較好:當地政府只要聽話,能夠老實的躺好供大明吸血就行。對這樣的政府,大明一定堅決扶持,完全沒必要爲了一點開疆拓土的虛名,非要把這樣好使喚的政府給踢走自己來直接管轄——有當地政府,大明只需要控制當地幾百人的核心權貴集團就行了,該從當地得到的利益不會少半點。沒有當地政府,大明就要直接去管理幾十萬乃是幾百萬的當地人,該得到的利益,很可能因爲維持統治而全部丟出去,這多不划算?

當然,如西貢、新加坡這樣最重要的節點,那還是要直接掌控在手裡的。但是,只要這些節點的周邊還有當地主體民族建立的國家在。民族主義的威力就能削減至少九成——沒看見美帝和古巴的關係都那樣了,不一樣還在古巴有一塊飛地麼?

這些節點的存在,除了軍事戰略意義,也是爲了更好的對當地國家進行震懾,方便大明以後更舒服的吸血啊!

以上是對外。而分封制對內,除了解決宗室問題,還有更大的好處。

“兩位世子,朕過幾天就要回京了。你們可以暫時留在這裡,在我大明駐軍的護衛下,在你們未來的封地裡到處走走看看,瞭解下情況。朕也跟你們講清楚,爲了幫助你們兩藩在這裡站穩腳跟,朕允許你們在大明國內招募百姓到這裡來定居。”

“啊?皇上天恩,臣感激不盡!”

“嗯,朕也要先跟你們約法三章。這吸引國內百姓來此,第一,必須是百姓自願,絕對不能強迫。第二,你們要以吸納軍戶爲主,我大明的軍鎮制度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程度,諸多破落軍戶衣食無着,來了這裡,就是挽救了他們。第三,不管你們吸納多少人,這每一人每一戶,都必須給戶部報備,經戶部允許並修改相應黃冊後才準登船。來了這邊,中南總督會對下船的人進行檢查,沒有戶部的文書,一律不準下船。如此三條,可能做到?”

“臣等遵旨,請皇上放心,絕不違背皇上的這三條。”

嗯,很好,看吧,如此一來,我回國後要徹底解決軍戶的問題,不就方便了很多麼?

“呃,皇上。”

“唐世子想說什麼?”

“皇上,臣在想,除了普通民戶,能不能在國內公開聘請讀書的士子來我們兩藩擔任官職?”

“哈哈哈哈!好啊,完全可以。朕也給你們定規矩。第一還是得自願,第二,這讀過書的人裡,每百人必須有五十人是我們朱家子孫。需知,我朱家宗室雖然廢物不少,但是這識字率只怕是全國所有姓氏裡最高的,你們如此做,也是爲朕分憂。第三,童生、秀才、舉人,以及致仕的官員,你們都可以邀請。但是,在職官員、吏員甚至差役,以及致仕不足五年的官員、吏員,不準邀請。”

“臣等遵旨。”

哈哈哈,好啊,如此一來,朕回國後要徹底改革科舉制度,也有由頭了。待得掃平日本後,重提對孔府開戰的事情,也好辦多了——秦帝國一統,法家獨大。漢帝國到了後期,儒家獨大。在中國這樣的中央集權制度高度成熟的國家裡,政權的一統往往帶來思想的一統。

思想一統對於維持國家一統是非常必須的,但是儒家一統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長得都有了一股腐敗的味道。分封之後,各國藩王肯定會因爲各地情況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思想來治國。如此,促進國內的思想進步,也是分封制帶來的好處之一啊。

“兩位,尤其是唐世子,聽朕講了這麼多,你們現在算是明白爲何朕要試着恢復周之分封了吧?”

“是,皇上目光長遠,臣等拜服不已。”

“那麼,你們就應該明白,唐藩和周蕃,責任是如何重大,面臨的局勢又是如何險峻了。沒錯,你們以後是鄰居,以後肯定會起衝突。但是當你們看到周邊還有那麼多異族的國家,自己治下漢人的比例還不到一成的時候,你們還有什麼心思不報團取暖呢?”

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九十八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二一五章 巴格達的帕夏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七零七章 沒有人是白癡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四一三章 身體素質差異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三六一章 家裡的親人們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四七一章 這是鴉片戰爭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三七三章 氪金纔是王道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七十三章 搬遷勢在必行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六九四章 宗室也有血性第五一五章 我演技不錯吧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二六三章 抖起來的戶部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十九章 有的人欠收拾(一)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七四九章 改國策備大戰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六四七章 易普拉欣出兵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四二四章 商稅是要收的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七零三章 朱由棟的險招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三四九章 東海上的決戰(六)第一四一章 所謂借殼上市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四九零章 追擊與反追擊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一二八章 東林陷入頹勢(三)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