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好大一堆殿下

限於這個時代的通訊技術,剛剛完成登基大典的朱由棟當然不知道此時的歐洲發生了什麼。就算是知道了,他也只能揮揮手,喟嘆一聲歷史的慣性真是強大,其他的,什麼也做不了。

實際上,這幾天,他已經要忙瘋了。

在九日的登基大典完成後,通政司迅速的秉承他的旨意,連發數道聖旨。

第一道,當然是尊朱翊鈞爲太上太皇——這樣的稱號,真是開天闢地第一個了。畢竟,孫子登基了,爺爺還在世的,也就只有北齊高家那個神經病家族有過一次,而且那次人家的稱號還是無上皇。所以,太上太皇這個稱號,真的是有史以來第一個。

緊接着,自然是尊原來萬曆的皇后王喜姐爲太皇太后。原來的鄭貴妃,爲太皇太妃。自己的生母郭氏爲皇太后。

至於自己已經去世多年的生父朱常洛,則被追尊爲孝貞皇帝——當然,畢竟這位沒有真正做過皇帝,所以,只有諡號,沒有廟號。

接下來,是冊封自己的太孫妃柳氏爲皇后,選侍遊氏爲貴妃。

然後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們,朱由校被封爲萊王,封地在登萊。朱由?封爲簡王、朱由楫封爲齊王、朱由模爲懷王、朱由檢爲信王,至於歷史本位面朱常洛最後的兩個兒子,因爲這個位面朱常洛死得太早,還沒有來得及出世。

而朱常洛的女兒們,在這個位面存活下來的,有六位。朱由棟將其全部冊封爲公主。

在把家裡的親戚們安排好了後,內廷的人事也有較大的變動。

首先便是朱翊鈞搬出了乾清宮,帶着王喜姐、鄭秀兒等后妃,集體搬到了西苑居住。朱由棟的生母郭氏搬進了慈寧宮,而朱由棟則是搬進了乾清宮。然後朱由棟的弟弟妹妹們因爲全部都沒有成年,但是慈慶宮畢竟是法定的東宮。所以朱由棟讓他們搬進了興華宮。

除了宮殿的主人們進行了更換調整外。內廷二十四司也進行了微調。

原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恩跟着朱翊鈞去了西苑,在反覆思考後,朱由棟讓曹化淳做了新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然後他把魏忠賢從內官監抽了出來,安排老魏做了司禮監秉筆兼東廠廠督。

南京鎮守太監王承恩被招了回來,擔任內官監太監。劉時敏則繼續擔任御馬監太監。

內廷最有實權的四大部門都安排好了之後,那些從紅河莊時代起就跟隨朱由棟的一些宦官,或多或少的都得到了提升,開始逐漸的掌控其他的各監、司、局。

至於方正化,朱由棟用的很順手,所以只是把他的級別提升了,但職務還是沒變。

這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不過,內廷雖然變化很大,但是外廷卻基本維持了穩定——畢竟,這套內閣班子是朱由棟出任監國後搭建起來,已經用得很順手了。就算是要調整,也是把對倭國、暹羅的這場戰爭打完了再調。

以上種種,雖然事情不少,但好在從朱翊鈞明確禪位的想法後,以上人事變動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籌劃、安排。所以,這些只是在登基大典後履行相關手續而已。

而朱由棟登基後首先去做的,卻是朱家的宗室問題。

1618年5月10日,登基大典後的第二天,朱由棟就召集大明所有親王聚會。

按照老朱定下來的禮法,皇帝沒有繼承皇位的兒子都是親王,親王沒有繼承親王位的兒子都是郡王。親王、郡王代代世襲,不減爵。從郡王的兒子(沒有繼承郡王位的)起,這爵位就是每代逐漸下降,直至降到奉國中尉,便不再降等——奉國中尉不管有多少個兒子,全部都還是奉國中尉。

老朱當年一口氣封了27位親王,這27位親王開枝散葉,又陸陸續續產生了數百位郡王。從朱老四開始,十多代大明皇帝又分封了三十多位親王,然後這些親王又產生了更多的郡王......

當然,親王之中有絕嗣的,有除爵的。郡王當中這種情況就更多。總之,到了朱由棟登基的時候,大明一共有28位親王(不含朱由校等新封四王),以及903位郡王......

在前些年朱由棟搞人口普查的時候,大明的宗室並不是禁區。所以,朱由棟還掌握一個數據:到了這會兒,發源於老朱的那個Y染色體,已經複製了25.3萬份。

這麼多人,不能通過科舉做官,也不能經商。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除了親王的日子還比較好過之外,即便是郡王,那日子也是過得緊巴巴的。至於什麼將軍、中尉啥的,更是普遍的窮困潦倒了。

宗室問題不解決,是存在巨大隱患的。首先是政治不正確:大明也是提倡孝道的。你這皇帝連自己家的親戚都照顧不好,有啥資格要求老百姓講孝道?而孝道都不講的話,那忠誠又從何而來?而且在朱由棟看來,朱家子孫這麼多人,閒了這麼多年,廢物當然不少。但是在歷史本位面,朱家子孫裡也有出類拔萃的。這樣的人,實在不應該都被圈養起來當米蟲。

故而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宗室的問題。當然,大明的宗室人口這會兒實在太多了,不可能全部召集起來聚會。所以,把親王們叫在一起商討就是了。

這場會議是在興華宮召開的。

從萬曆手中拿到乾清宮開始,朱由棟花了一天的時間仔細的到處轉了轉。之後,穿越者得出的結論是:這宮裡缺會議室啊,缺各種各樣,能夠容納不同人數,並且能夠保密的會議室。

但是這會兒畢竟時間緊,改造啥的是來不及了。所以,還是先用一下興華宮吧。然後,興華宮就第一次涌進來了二十八位親王。

這些王爺們平日裡基本都不認識,這難得的聚到一起,你殿下我殿下的,一堆殿下互相致意,很是熱鬧了一番。

“皇上駕到~”

“臣等拜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哈哈哈,諸位免禮。今日都是家裡人聚會,咱們啊,今天談的是家事,可不要那些君臣之禮。嗯,從太祖那裡算下來,朕是太祖的第十一代子孫。這真要論起輩分,今天在場的,幾乎都是朕的長輩了。所以,該是朕向諸位先見禮纔是。”

“臣等不敢。”

開什麼玩笑?這位新皇以前做皇太孫的時候就殺伐果斷各種折騰,惹毛了他可是真敢夷你三族的!更別說前兩天那登基大典上,仙人派神龍直接賜下傳國玉璽和斬蛇劍了——這會兒皇上的威望比當年的太祖都高!

因此,輩分啥的就不要去講了,誰真的犯了傻,要在皇上面前充長輩。嗯,請儘管去,我等恕不奉陪。

可惜,這些親王裡就真的沒有蠢人。所以,在朱由棟故意放低姿態,想要把關係拉近一點,後面好說話的動作做出後,一個響應他的都沒有。

“咳咳,各位長輩請坐,今天請大家來呢,主要是想跟大家說一下我大明宗室未來的待遇問題。”

此言一出,在座的諸王再也淡定不下來了,一時之間,整個會場都變得有些嘈雜起來。

朱由棟身邊的方正化正想出言呵斥,但看到朱由棟做了一個搖頭的動作後,迅速的安坐了下來。

待得二十多位親王彼此一陣私下嘀咕後,終於有人擡頭看到了嘴角掛笑的朱由棟,大傢伙才反應過來:哎喲,君前失儀了。於是大家又是一陣行禮、請罪。

折騰了好大半天后,朱由棟纔再次開口講話:“朕知道,我朱家子孫繁衍到今日,男丁已經數十萬了。國家財政早就不堪重負,所以自弘治時起,孝宗皇帝就明確下旨,限制各位親王的王妃、侍妾人數,其實就是想要控制宗室人口的膨脹。而自正德時起,朝廷拖欠宗室俸祿就已經成了常態。到了如今,所謂奉國中尉,好多活得連乞丐都不如了。便是諸位親王,因爲家裡親戚多,所以這日子也過得有些緊吧。”

長嘆了一口氣,朱由棟起身:“朕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爲我朱家子孫,找一條可以安穩過日子的長久之道!”

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五三九章 耶路撒冷磨盤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五六四章 張獻忠摸內奸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四七七章 歐洲人的改變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七十六章 搬家並不簡單(二)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四五八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七八六章 總算是明白了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七一零章 不如虛張聲勢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五零六章 適度扶持藩國第七十九章 劉大刀的奮迅(三)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四六一章 進入鐵甲時代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六二五章 阿格納的和談第一三八章 貧弱的琉球國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七十五章 搬家並不簡單(一)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六一七章 莫臥兒總動員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三七零章 大明開始收網第三八五章 打仗首先問錢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完本感言暨新書寫作計劃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四四三章 孔府有了反應(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2/2)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八零五章 最強的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