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

“臣孫承宗,拜見太孫殿下。”

“呵呵呵,孫先生,久仰大名,今日一見,真有聞名不如見面之感。”

“臣惶恐,臣不過是去年的進士,賤名如何傳進了太孫的耳內?”

因爲我是穿越者啊,對您這位在歷史本位面,全家滿門壯烈犧牲的名臣,當然是非常熟悉和了解了。

客觀的來說,孫承宗這一年將要滿四十二歲了。作爲新科進士,這樣的年齡稍稍的大了一點:宦海沉浮,即便榜眼的起步很高,但一般來說,沒有二三十年,是難以入閣的。而在當時皇帝的壽命都很少超過五十歲的明代,這樣的新科進士,絕對不是潛力股。

在歷史本位面上,孫承宗的官位能夠迅速上升,還是因爲女真崛起,遼東戰事的糜爛。其主政遼東的四年期間,雖然沒有大的戰事,但努爾哈赤就是無法再度有效攻取大明的土地,相反,其勢力卻在不斷的萎縮。這便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表現。

當然,如果在太平盛世,他這樣的年齡才中進士,估計頂天也就是一部尚書吧。

不過,無論如何,這樣的忠臣、能臣、純臣。朱由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並且迫切的想要收爲己用。

“學生朱由棟,拜見孫先生。”你的問題我是沒法回答的,咱們還是先行拜師禮吧。

“呃……呵呵,太孫請起,三位也起來吧。”

師生見禮完畢後,孫承宗道:“太孫,還有三位。八股文對於我等普通人來說,乃是科舉的必須技能。但是對於諸位這一輩子都不用參加科舉的人來說,八股文的緊要性就沒有這麼強了。可是,爲什麼卻要諸位學習八股文呢?”

孫承宗提出這個問題後,朱由棟微微轉身,看向了自己的三個伴讀:雖然你們年紀很小,但是我也想看看你們怎麼回答啊。

“先生,學生以爲,太孫學了八股文,以後纔好在殿試的時候做好考官。”

說出如此粗鄙答案的,當然只能是武學傳家的李純忠了。

對這樣的答案,孫承宗只是微微一笑,然後看向了張世澤。

“先生,學生以爲,我等以後都是要和朝臣打交道的。而朝臣們無一不是做八股文出身,若是我等不懂八股文,那以後就沒法爲太孫效力了。”

“嗯,世子說到了一點。”輕輕的點了點頭,孫承宗又轉頭看向了王承恩。

“先生,學生以爲,八股文這種文體,實乃一切文章的基礎。只要學好了這個,以後無論詩詞歌賦,都可信手拈來。因此,八股文不可不學。”

“哈哈哈哈~~說的好,嗯,那麼太孫殿下覺得呢?”

“呵呵呵,學生以爲,八股文主要用在科舉上。而科舉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國家選拔人才,必須要有一定的標準,而八股文,就是這個標準。爲君者,只有自己掌握了這個標準,才能爲國家選拔最好的人才!”

後世關於批判八股文的論點一大堆,穿越前朱由棟也對其深惡痛絕。但是穿越過來後,站的角度不一樣了,看到的問題自然也不一樣。

說白了,八股文只不過是一種格式。整個大明的公務員考試,參考人員全部都要按照這種格式作答而已。

格式嘛,哪裡沒有?現代社會的公務員考試,申論是不是有一定的格式?各級公文的格式那更是定得很清楚:通知、函、要求、實施方案那是各不相同但又各自有一定之規的。便是自然科學類的各種論文,其實格式什麼的也都是有嚴格規定的。

既然這些格式在現代社會都大行其道而且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那麼按照存在即合理的理論,八股文作爲一種格式,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國家選拔人才必須要有標準和格式,沒有八股文,也必須有其他的東西來替代。

他的負面作用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要想出人頭地只有做官。而八股文又成了人們做官的唯一途徑。於是整個社會精英階層的所有精力全都放在了八股文上面。由此導致社會其他方面缺乏人才和活力。

“太孫殿下果然聰慧!臣拜服!”

“先生謬讚了。”

孫承宗的這堂課上得時間不長:八股文這種東西,對於朱由棟這些幾歲的孩子還是太早了——四書五經都沒背下來,如何破題闡述經義呢?這個只能是慢慢啓蒙了。

接下來登場的,是負責禮儀教導的溫體仁。

說真的,在給朱由棟配備師資和伴讀方面,大內和勳貴那是無比重視,精英盡出。

別的不說,就說那個預定做朱由棟大伴的曹化淳吧,人家可是內書堂成績最好的,再打磨文章幾年,拿到外面去科舉,一甲不敢保證,二甲應該是手到擒來的。這樣的人物,陳矩直接就放了出來。而王承恩也是少年宦官裡的佼佼者,其他非伴讀的,專門負責伺候朱由棟的宦官,大內也都是撿好的送。可以說,除了魏忠賢這樣朱由棟親自點將的之外,其他的宦官,都是大內頂層看好的人。

至於勳貴這邊更不用說了,人都幫太孫殺了,還有什麼說的呢?

但是在文臣這邊,就明顯看出不是很用心了。

呂坤、沈鯉是兩個糟老頭子,註定是陪伴不了太孫多久的,然後剩下的就是書呆子張以誠,臭嘴熊廷弼,起步太晚孫承宗,不務正業徐光啓,以及這個,“清廉孤臣”溫體仁。

禮儀對於古代君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禮是制度,儀是這些制度的具體表現形式。在古代社會,尤其是明朝中後期的士大夫,他們認爲最賢明的君主就該是一個禮儀機器: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皇帝出席,踐行適當的禮儀。然後把國家的具體事務交給他們打理——這就是最理想的君王。

具體到朱由棟來說,他現在是太孫,儲君的儲君,很多禮儀比如祭天、祭社稷還輪不到他。但是給長輩們問安就是一大串不同的禮儀:見皇太后是一套,見皇帝是一套,見太子、見先帝的其他妃嬪、見現任皇帝的妃嬪、見其他親戚,都各有各的禮儀。以後或許還有外事活動、接見宗教人士、接見少數民族酋長……都有相應的服裝、身體姿態等等的諸多要求。

所以,禮儀課是重中之重,是門大學問。必須由專業的官員來教導。

“臣溫體仁拜見太孫殿下。”

“呵呵呵,溫先生免禮。”看着這位歷史上有名的官混子,朱由棟真的很開心。

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六七六章 士兵們的日常第五六四章 張獻忠摸內奸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一二七章 東林陷入頹勢(二)第三二七章 忠君愛國商人(二)第一二六章 東林陷入頹勢(一)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五九三章 兵役總局開張第六一一章 炎黃日月國旗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六五一章 美洲禮儀教導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一零零章 我們的海賊王(二)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二九五章 朱由棟的調整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三八七章 登陸地點選擇第八十二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四四四章 藩王們的反應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六五二章 兩個人的彙報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五七七章 農業未雨綢繆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五一八章 奧斯曼的應對第六二八章 明軍轉入防守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四八六章 援軍正在路上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一二二章 扶上馬送一程(四)第三四一章 海上決戰想定(一)第二十二章 太孫將是雄主第七六五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五二九章 莫里斯再上線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七五八章 魚餌已經放下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七九七章 再次熟練甩鍋第四七一章 這是鴉片戰爭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四六九章 大明向你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