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

印度,是人文學家的天堂,歷史學家的夢魘。

在英國人進入這裡之前,整塊南亞次大陸,從來就沒有統一過,印度,至少在20世紀之前,一直都是個地理概念而不是國家。

這裡民族衆多,以21世紀號稱印度主體民族的印度斯坦族來說。這個所謂的民族,其數量在21世紀佔到了印度人口的30%以上,其實是非常弱勢的主體民族了。但即便如此,這個印度斯坦族羣內部,居然還可以分出兩大人種,四十多個支系……

如此複雜的民族體系,再加上但凡你能想到的宗教以及根本就想不到的宗教,在印度幾乎都有信徒。兩個大基數一陣組合排列出來,可以衍生出極多不同種類的文化,要在如此多的文化裡搞點學術成果出來簡直不要太簡單。所以說,印度,是人文學家的天堂。

但是這個地方,對於歷史學家來說,那就非常痛苦了。

從古至今,一直到英國人進入這裡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把整個南亞次大陸全部整合在一起。相反,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不斷的被來自西北方向的侵略者所征服。然後征服者不管當年是多麼英勇善戰,進入這塊大陸後要不了多久就會變得全身酥軟,最後被新的征服者所征服。

反覆的外來者,其本身的歷史都不清不楚。進入印度後,對原先統治者的文化又各種摧殘。而且不管哪族統治者,其實都沒有實現真正的中央集權,各地王公有着極大的獨立性,再加上這個地方從來都只有一個佔優勢地位的帝國,下面還有其他不管是名義還是事實上都與這個帝國對抗的其他政權…….如此種種,要把印度的歷史講清楚,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具體到十七世紀來說,此時在南亞次大陸佔據優勢和主導地位的,是莫臥兒帝國。

這個帝國的創始人,是明朝初年在中亞稱雄一時的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他對印度的征服,一開初只是迫於無奈。

這位具有蒙古黃金家族血統的粗壯漢子,其畢生理想都是在中亞重建帖木兒帝國,恢復其先祖榮光。但多次努力都被戰力強悍的烏茲別克人無情擊敗後,窮途末路的他只有率領殘餘部隊南下印度,想在這裡找一塊地盤恢復元氣。

結果,當他帶着僅有1.2萬人的軍隊試探性的攻擊了一下印度,居然一下子就成功了——沒想到又溫暖又富庶的印度這麼好打,早知道就不在中亞那個又冷又窮的地方空耗這麼多年了。

從巴布爾到胡馬雍,再到阿克巴。三代帝王逐步的在印度站穩腳跟的同時,也多次想着打回中亞。但是屢戰屢敗的現實,終於讓他們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從阿克巴起,他們開始一心一意的紮根此地,這個帶有蒙古血統的家族終於建立起了在南亞次大陸的穩定統治。這個國家,也因爲王室的血統源流,被稱爲莫臥兒帝國(印度大陸上的蒙古帝國)。

在這其中,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是阿克巴大帝。

即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位偉人也值得尊敬。

他爲了平息這塊土地上星月教與印度教的紛爭,帶頭娶信仰印度教的女子爲妻。作爲星月教徒,他當然不吃豬肉。爲了尊重印度教徒,他也不吃牛肉。他讓印度教徒做官、參軍,不對他們加以任何歧視。如此,宗教和解纔有了基礎。

雖然他一心想要宗教和解,但是對於印度教教義中極端落後的東西,他卻大力糾正,哪怕爲此惹得印度教徒大規模反叛也在所不惜:譬如寡婦自焚以示對亡夫忠誠的薩蒂制,阿克巴多次發佈命令予以取締,爲了解救一個要被迫自焚的寡婦,他可以連夜奔馳數十里。

他立法禁止印度教中的早婚主義:在他之前,印度教徒流行女孩子在月經初潮前就必須嫁出去,還公開宣稱30歲的男子應娶不超過12歲的女孩,而24歲的男子應該娶不超過8歲的女孩……在他之後,印度的少女們終於可以在月經初潮之後纔出嫁了。

他極力反對印度教中的嫁妝制度,嚴禁夫家因爲新娘嫁妝數量不夠豐厚而虐待甚至虐殺新娘。

在經濟軍事方面,他改腐敗叢生的包稅制爲定額稅,建立了類似於唐朝府兵制那樣的職業軍人采邑制度。他還建立了科特瓦勒制度:這就是現代社會警察的濫觴。

到1605年,阿克巴大帝去世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統治範圍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印度北部、孟加拉等。幅員極爲遼闊,治下人口高達8800餘萬。是這個時代除了明帝國之外的第一人口大國。國家有常備軍15萬,戰象5000頭,經貿繁盛,民心歸附,在整個南亞次大陸沒有任何一個其他政權可以對其發起有力挑戰。

不過,莫臥兒帝國雖然看似強大,但也存在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當然是宗教。

作爲在中亞生活多年,生活方式完全突厥化的蒙古後裔,莫臥兒王室的信仰當然是星月教。而印度這個地方的主流宗教,卻是印度教。此外,佛教、耆那教、錫克教也有不少的信衆。莫臥兒帝國的前面幾任皇帝都非常聰明的採取了宗教包容政策:信仰自由,教徒和非教徒在法律上基本平等。

皇帝無比重視宗教問題,歷任皇帝都娶信仰印度教的當地王公的女兒爲妃。皇帝的御前會議,一般只有四個大臣參加:宰相(維齊爾)、財政大臣(迪萬)、軍事大臣(巴赫希)以及宗教事務大臣(薩德爾)。在司法體系方面,不同教徒各自在相應的法庭進行審判和裁決。

其次是拉其普特諸王公的關係。

在21世紀的印度西部與巴基斯坦接壤的地方,有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聖雄’甘地的出生地,印度現任總理莫迪發家的地方)。這兩個邦是拉其普特人的主要聚居地,在17世紀的時候,這裡有着諸多的拉其普特王公及其領導下的諸多城邦國家。

拉其普特人是歷代外來入侵者,如塞種人、匈奴、厭噠、大月氏、希臘馬其頓、波斯人等與當地居民結合產生的新的族羣。在婆羅門種姓制度中,拉其普特人基本都是剎帝利(軍事貴族),他們作風彪悍,在戰場上悍不畏死。如果他們的城邦或者莊園被敵人圍攻,在眼看不能勝利的情況下,他們會把自己的妻子兒女集中在當地的最高建築物內燒死,然後自己穿上紅色的衣服奮戰到最後一刻。

如此彪悍的族羣,莫臥兒帝國的王室主要採取懷柔手段。王室成員大都要娶拉其普特王公的女兒爲妻,皇帝要招募拉其普特人做自己的近衛騎兵。平日裡對各王公也儘可能的保護其半獨立的地位,不過多的干涉其邦國內政,對其宗教信仰那更是不會有任何歧視。

當然,如果碰上那種以野心勃勃,並且想要把本邦國的勢力進行擴張的傻×王公,帝國政府的打擊保證來得又快又狠。

再次是和印度半島南部諸多王國的關係。

前文已經說過,在英國人之前,從來沒有誰能一統南亞次大陸。無論是貴霜還是笈多,又或者德里蘇丹國以及現在的莫臥兒帝國,其統治範圍一般都在北印度。在印度半島南部,德干高原上,還有着許多的獨立王國。他們基本都信仰印度教,在國民民族成分上,也以印度半島土著居民爲主。

對這些國家,北印度的帝國或者王朝,一般都採取像中華帝國對待偏遠地區落後政權的方式:你名義上承認是我的藩屬,然後每年象徵性的來朝拜一下就行了。

1605年,爲莫臥兒帝國打下廣大版圖,併爲這個國家建立起真正像樣制度的一代雄主阿克巴去世。繼任者是他的兒子薩利姆,歷史上稱作賈汗吉爾。

這位莫臥兒帝國的新皇帝,如果要以中國的帝王來做類比,大概跟宋徽宗比較相像吧。

這也是一位在繪畫藝術上有極高成就的皇帝,喜歡喝酒,尤其喜歡蒸餾過兩次並且泡有大量鴉片的烈酒。喜歡美女,但他不是渣男,對每一位美女,他都願意投入真感情並且負責到底。這種人其實更適合做一個藝術家而不是皇帝——也就是他的運氣比宋徽宗好。此時的莫臥兒帝國乃是新生政權,國勢處於上升期,周邊又沒有強有力的政權或者異族對印度進行入侵。所以在歷史本位面,他在位期間,印度的繪畫藝術得到很大發展不說,國力也在穩步上升,他自己也得以善終。

但是在這個位面,賈汗吉爾這位藝術家最近這些年日子過得有些不開心。

因爲,位於印度半島東南部的維查耶納伽爾王國的阿拉維杜王朝最近這些年開始崛起,對其周邊的一些小王國,其影響力在不斷的增強。而且在1612年3月26日,印度半島東南部的天空,再次出現了三神齊聚的身影!

第一三八章 貧弱的琉球國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四八三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七七二章 老子要吃獨食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六零五章 天啓萬狗天徵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二四二章 大阪的冬之陣(三)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六四一章 皇長子的婚事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五六七章 大明由疆入藏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戰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四八一章 大明使團抵奧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二零二章 緊要無過人財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四一三章 身體素質差異第七七八章 大明皇帝板載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二六三章 抖起來的戶部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一九七章 天下重新透明(六)第四七九章 西班牙的援軍第七一零章 不如虛張聲勢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三三八章 工業革命發端(一)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四三五章 後勤保障無礙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四七三章 晉商開始轉型(二)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二四一章 大阪的冬之陣(二)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七三二章 又見聲東擊西第七十六章 搬家並不簡單(二)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六零三章 準備攻略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