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

“父親大人鈞鑒:

兒自去年九月初,接朝廷調令,驚詫莫名間迷迷糊糊行至北京。北京兵部武選司王大人告知,是吏部溫大人指明調取孩兒到橫海衛任職。孩兒遂至溫大人處拜謝,而溫大人曰,此調令乃是太孫殿下親自要求。咋聞此言,孩兒只覺銘感五內。賤名得太孫殿下所聞並簡拔之,日後非萬死不能報矣!

十月末抵南京,十一月初,殿下親臨訓話。告知軍中俸祿、獎懲等諸事……殿下待我武人之厚,聞所未聞矣!如此明君,必當竭盡忠誠,雖粉身碎骨而不能報萬一矣!

當月遂入軍營,孩兒忝任衛中五千戶之一,位在指揮使麻都司承詔之下。麻都司,大同麻帥長子,其爲人可謂面冷心熱。一言一行,無愧將門虎子之稱。雖在操練時始終面色嚴肅,士兵稍有不慎便遭軍棍責罰。然操訓結束,士兵歸營後,時常能見麻都司陪同太孫殿下,逐營看望慰問士兵,有挨軍棍至不能起身着,殿下與都司多有親自敷藥之舉。孩兒近三月來,已多次爲此而感至痛哭流涕。孩兒已是如此,士兵感恩之心,想來無需多言。

麻都司之下,孩兒與崑山杜弘域、寧遠祖大壽、南昌劉招孫、陝西靖虜衛趙率教四人同爲千戶。各實領戰兵一千人,其中步隊八百,騎隊二百。此四人者,皆將門子弟,父兄乃至叔祖均爲我朝一時名將。於練兵之中,各有所長,並皆能與士卒同甘共苦。雖然如此,孩兒亦有信心,兒所統領之千戶,絕不落於四位同僚之下矣!

孩兒之千戶內,有百戶十,總旗二十,小旗一百。百戶之中,有二人實乃良將之姿。其一曰馬世龍,此子今年雖只十五歲,但騎射弓馬無一不精熟,問其兵事韜略,亦能對答如流。雖然出身將門,加之年幼,但仍能每日於其百戶中起身最早,下榻最晚。如此治軍,精兵當在不遠。

其二曰滿桂,此子今年亦只十五歲,然,據聞其在宣府已多次提刀上陣,斬殺之北虜已逾十級,此子雖然不通文墨,言行粗魯,一身武藝卻着實讓人驚歎。孩兒慚愧,無論步戰、馬戰,均非其敵手。以孩兒觀之,全軍之中,唯有殿下特聘之總教官程宗猷者方能在步戰中將其擒下。然程教官之馬戰,不提也罷。滿桂此子爲人豪爽,性格赤誠,極得士兵擁戴。唯脾氣過於粗直,時有頂撞上官甚至殿下之事發生。幸賴殿下寬宏大量,每次均是好言撫慰。麻都司雖然經常呵斥,但總歸喜愛居多。然,殿下禮遇我等武人,我等武人亦不能忘記本份,此子孩兒定當多加關注,時時教導。使其不至荒廢其天資,定要助其成爲我大明一時良將也。

總旗之中,有三人爲殿下方山學校之四年級學生,均爲十七歲。此三子者,體魄強健,武藝卻是平平,刀術更是不值一提。然論長槍直刺一招,卻又佔盡‘快、準、狠’三字。論及火器操控,亦是極爲精熟,鳥銃打靶,從無脫靶之事。且此三人,學識淵博,天文地理歷史經學乃至世界各國情勢,均無一不曾涉獵。

嗚呼!據聞馬世龍、滿桂二子以及劉招孫麾下曰黃得功者,皆殿下親自點名抽調,兒聽劉招孫言,黃得功此子亦是驍勇善戰、心懷忠義之輩。再觀方山三子之全能……殿下識人之明,絕不能因孩兒表現而受損。故而孩兒每日晨起後,均心懷感恩奮進之心,唯願日日精進,不負殿下厚望!

小旗之下,孩兒實領戰兵一千。兵源一部來自徐州、淮安等地災民。又有一部來自廬州府、徽州府之礦工。年長者二十七八歲,年幼者十七八歲。此等兵員,單身入行伍者逾九成,有家眷者不足一成。

孩兒在此數月,雖對殿下之財力早有耳聞,然真入軍營後,方知殿下之富,當不下於昔年之陶朱公。以孩兒麾下士卒論,每人每季常服二、作訓服二,戰甲亦分季節,春秋板甲,夏季皮甲,冬季板甲下皆有厚棉布襯底,各類戰甲,皆比遼東諸甲輕便之餘,防備之力更遠勝之。

戰兵一日三餐,晨間每兵大蔥醬肉包子二,雞蛋或鴨蛋一,稀粥隨意取用。午間及晚間葷素各二,米飯隨取。如此飯食,比之遼東戰兵每日兩餐,且一旬方見葷腥,差別不知如何以道里計之。唯肉類以精瘦肉爲主,難見大塊肥肉。不過士卒如此飯食,亦不需大量油脂果腹矣。

步隊每人鳥銃一柄,此鳥銃與遼東常用之鳥銃大爲不同,無火繩,而是使用燧石擊發點火,彈丸亦非球形,而是所謂‘米粒彈’。”此銃槍管內均有膛線,射速極快,以孩兒粗略估計,此鳥銃發射五至六發,遼東鳥銃方纔兩發。質地上乘,孩兒所部操練數月,未曾有一銃炸膛。射程極遠,極致射程可達300丈外(933.3米)。精度極高,孩兒習用此鳥銃數月後,100丈內極少脫靶。50丈內要頭必頭,要肩必肩。

鳥銃之外,每戰兵尚有刺刀及匕首各一柄,刺刀平日做腰刀佩劍用,戰時若需白刃,則將其套入鳥銃槍管。匕首設計極爲精良,砍劈、刺殺、開瓶均可,孩兒甚喜此物。

按麻都司規定,步隊每日操練兩次,每次一個半時辰。上午練習隊列行進,下午刺刀、匕首格鬥。每三日一次打靶,每十日可輪休一日。

騎隊每騎兵配戰馬二,另分配一名馬伕負責照顧戰馬。戰馬分兩類,一爲西洋大馬,乃殿下耗費重金從澳門耶穌會手中購得。因殿下選取相當部分戰馬育種,故孩兒之千戶,止有西洋大馬二十匹。其餘三百八十匹,均爲遼東大馬或陝甘河套馬。每匹戰馬,均有編號,每月有一錢三分專用戰馬草料銀子發下。

騎兵均佩半身甲,每人騎刀一柄,手銃一把。此騎刀號稱方山材料實驗室最新產品,孩兒將此刀與攜帶至此地的遼東佩刀互擊之,遼東刀應聲而斷。至於手銃,據聞乃是我大明最強火器大師趙士禎研製,燧發點火,可以連續發射六枚彈丸。唯擊發完畢之後,火藥之殘留物堵塞轉輪,基本無法在戰事之中再次充彈使用。

步隊騎隊之外,尚有炮隊,有十二磅炮二十門,八磅炮四十門。歸麻都司直管。另有憲兵隊、斥候隊等,皆有麻都司直管,以上共計戰兵六百人,輔役八百人。輔役者,太孫擇良民充之,每月餉銀一兩五錢,從之者衆矣。

殿下極爲重視軍紀,自本衛復建之前,已經行文靖江知縣,前後予以三萬兩白銀補貼,使該縣將所有秦樓楚館、賭場等全部從島上遷出。孩兒對此安排極爲贊同!非如此,軍營之中難免沾染世俗之氣,士卒難保樸實敢戰之風。

雖然如此,殿下爲保障士卒每旬休息時不至無事可做,除象棋外,還引入西洋象棋,各種牌類等,修建棋牌室供士卒消遣。室外整修草坪,倡導全軍練習足球。這足球遊戲孩兒甚至喜歡,不唯孩兒,全軍上下亦是深喜之。現本衛每一百戶均有足球隊,休息日內,每日至少四場比賽開打……

如此軍伍,器械精良,軍餉豐厚,戰將得力,士氣如虹!更有太孫不計成本允諾軍伍日日操練,火器操練彈藥持續供應。孩兒深信,當日至南京時,太孫所言,本衛當建成大明第一強軍之目標,三年之內,定能實現!

孩兒身爲千戶,太孫知遇極厚。每季常服、戰服、作訓服、鎧甲不必多言。鳥銃、手銃、佩劍、戰馬無一不是上上之選。便是房屋,亦是獨院獨棟。更有下人、侍女各二服侍。然,孩兒深受殿下如此大恩,現今寸功爲立,豈敢安然享受?更有麻都司及四位同僚,身爲將門之後,均與士兵同吃同住,孩兒又怎敢不加效仿?

又,孩兒至此,方知前日所學近乎玩鬧。本衛自麻都司起,至軍中普通一兵,均參加太孫委託方山學校教師來此舉辦的夜校。孩兒得益父親早年教誨,算是粗通文墨,故而不必從三字經學起。但每與方山學校入伍之總旗談論,只覺格局極小,見識極短。故而孩兒每逢休息日,只要不是輪到當值,便一葉輕舟,趕至方山學校聆聽大師教誨。

殿下對本衛軍官極爲關愛,每一旬中必有一日至衛所駐地。有時甚至流連三五日。太孫停駐之日,白晝與普通士兵一起操練,夜間爲我等講學。近一月,太孫主講我中華歷代兵制,孩兒至此方知,暴秦以軍功取爵,如何使其驟強,又如何使其速亡。盛唐之府兵制全盛之時,實乃孩兒心中之嚮往所在……又聞我朝兵制之轉變乃致今日朝廷因軍鎮軍餉而入不敷出……殿下實乃天人,孩兒近日學問漸長,便觀史書,乃至問及方山之諸多大師,均言殿下之英明神武,本朝或許只有太祖、成祖可以比擬。

孩兒聞之,愈益感奮。昔年太祖開國有中山王、開平王,成祖靖難有英國公、成國公。孩兒觀殿下之志,日後征戰必然不少。故而定好好打磨己身。殿下但有所用,兒只願做殿下手中劍,爲殿下斬盡一切之敵!

臨末,孩兒再告父親大人,殿下待本衛軍官、士兵極厚。故我遼東軍戶難以娶妻之事,在本衛絕無。本衛復建至今不足半年,衛所駐地靖江島上已有七百餘名女子嫁入本衛。孩兒所掌千戶內便納入二百三十二名新婦。是故孩兒之終身大事,父親不必掛念。有如此強軍爲基,待得孩兒爲殿下立下功勳,未嘗不能效仿四川劉帥之壯舉。

唯願父親、母親顧惜身體,有生之年,孩兒功成名就,必能使兩位大人見之。遼東、靖江,相隔數千裡,孩兒不能時時在父親、母親身前盡孝,深感不安。然,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孩兒此時已立定志向,終身必爲太孫殿下所驅馳!唯願諸弟,代爲盡孝矣。

隨信附上價值白銀五百兩之會票一張,可在遼東李帥名下祿合盛商號下提現。孩兒在此軍營中,一切衣物、裝備、吃食均有衛裡供應。除留下數十兩以備麾下士兵家中有急事,一時無法週轉而資助外,銀兩別無他用。故而父親大人不必擔心孩兒用度,唯願有此銀兩,家中諸弟能每日三餐,早日長成身體,儘快爲太孫殿下,爲我大明出力!

兒曹文詔再拜叩首。

萬曆三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於橫海衛駐地靖江島。”

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六五六章 鄭芝龍的奮戰第六七八章 駐印軍的瓦解第七五一章 親王們的日常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一六一章 太孫殿下出徵(二)第二四三章 大阪的冬之陣(四)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四零零章 王師登陸仁川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六二零章 這是赤色黎明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三零九章 崇明沙攻防戰(一)第七十章 西北危機已現(一)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一六六章 煩惱的主帥們(一)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五三八章 所謂民意反噬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五五九章 克倫威爾論戰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第七八二章 北線歸於平靜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三三零章 大明準備反擊(一)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一二一章 扶上馬送一程(三)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一四四章 橫海衛的薪酬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四五三章 奧斯曼的權臣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四三四章 林丹汗要北狩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六七五章 將帥們的調整第四一二章 燧發槍的對決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四六四章 暴怒的朱由棟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一二九章 東林陷入頹勢(四)第六六九章 紅海出現敵人第四一零章 決戰地點敲定第三十一章 原始資本積累(六)第六二二章 絕望的皇太子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第五一零章 整頓吏治法令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