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初戰曹軍

次日,亦奇升堂。左邊文官張昭、顧雍等三十餘人;右邊華英雄、張遼、甘寧武官等三十餘人:衣冠濟濟,劍佩鏘鏘,分班侍立

亦奇寒聲道:“吾自中平元年起,經營會稽,居江東已有二紀,多年心血,豈能拱手讓人!曹操召我入許都,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雖爲至親,吾也當大義滅親!吾決意不赴許都,若曹操來,吾必起大軍抗之,有多言者,如此案!”

шωш☢ тт kan☢ co

手起劍落,砍去面前奏案一角,衆人無不惴惴!

張正常立即道:“主公之言極是,吾輩居江東,苦心經營,豈能把基業白白送人,誰想來搶,必叫他有去無回!”

丘八亦道:“吾江東兵多將廣,財源豐富,豈能居他人之下!若是降了曹操,諸君是否有如此多的收入?那肯定是沒有的了!”

華英雄怒喝道:“曹操敢來,吾叫他來一個死一個!”

甘寧大叫道:“江東是吾等家鄉!若有人敢闖進來,必叫他付出代價!”

於是江東決心已定,門外有人通傳道:“荊州有使者來到!”

請了進來,卻是蔡瑁來到,見了亦奇後,蔡瑁獻諂道:“主公,萬千之喜!”

江東諸人面面相覷,雖然江東、荊州諸人好到同穿一條褲,但江東也沒公開接收荊州,爲何蔡瑁有此說?

見衆人犯疑,蔡瑁道:“主公,劉荊州接朝廷旨意後,忽覺身體不適,已去西湖療養,他辭去荊州牧之職,認爲李大人可以勝任,故命下官捧荊州牧大印和兵符奉給大人您!恭喜大人了!”言訖一拜到地!

原來如此!大家大爲bs蔡瑁爲人,不過也無人想得罪他,於是也跟着蔡瑁叫恭喜恭喜了!

www●ttκǎ n●c o

亦奇心忖劉表倒是識做,他大喝道:“好,以我揚州、荊州合力,必破曹操!”

當然說話是破不了曹操的,亦奇作出初步部署,發出動員令,徵發十萬後備軍,着張遼、魏延、田豐領一萬輕騎、一萬輕步兵和二萬後備軍屯於巢縣,虎視準南;令臧霸將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率一萬輕騎、一萬輕步兵前出洪澤湖,窺視徐州;抽調駐二廣的水軍三萬北上,歸董襲、蔣欽節制,駐泊上海,候令北上。凌操、徐盛、丁奉領五萬水軍巡視江東長江一線,爲張遼軍和臧霸軍後盾。

再派出伊籍出使益州,陸績赴涼州,說二家聯合攻擊曹操!

發令全揚州各城軍隊進入戰備狀態,元軍務政務歸王甲、張昭節制,魯肅參贊軍機,並掌握建業軍務,宗永生、陸遜副之,有先斬後奏之權,各地的情報機關,各衙門的捕快加強維持治安,捉拿敵方探子。

亦奇帶了華英雄、甘寧、賈詡、諸葛謹、丘八、徐庶、呂蒙等人乘船急駛襄陽,接管荊州的政務軍務,同時,先發送二萬輕騎,二萬輕兵上船去往荊州,連同五萬水軍,共九萬人組成第一集團。

黃忠、太史慈、周泰、高順四將統領大軍,時刻準備開往荊州作戰。

於六月初到達襄陽,立即着丘八等人清點荊州家底,有了眉目後召開了荊、揚二州官員聯席會議!

做出決定,成立揚州、荊州水軍的聯合艦隊司令部,由蔡瑁節制,甘寧副之,另外,黃忠、高順等要負責起整合荊州陸軍的責任,又宣佈,自此之後,荊州軍、江東軍統一稱爲元軍!!!因爲亦奇被朝廷封爲元侯,是以其軍隊也稱爲元軍!

同時,野壁清野,清空倉庫,把襄陽、荊州、南郡的錢糧轉移到江夏,人民也移向江夏。不幾日,各城爲之一空,全城都只剩下兵了。其實當時這三城人口並不多,因爲以前劉表早就有意識地轉移人口到長江南岸去,所以現在很快就把全城人民清光了。

完成後,亦奇親率軍馬,進駐新野。

卻說曹操自冀州回許都,常有取荊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並降將呂曠、呂翔等領兵三萬,屯樊城,虎視荊襄,就探看虛實。探子報告說揚州軍進入了新野,當中有州牧李亦奇的旗號,曹仁遂與三將商議道:“丞相不日將南下,吾聞揚州牧李亦奇親自進駐新野,吾欲出兵攻之,若能擒下李亦奇,則大事可成矣!吾等立下不世之功!”

呂曠、呂翔諂附之,李典反對道:“不可,不可!吾聞李核心有萬夫不當之勇,敢與呂布交戰,且其敢親身冒險,必有萬全之策,我等應等丞相進軍時,策應之,方爲穩妥!”

仁曰:“公何怯也!”典曰:“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某非怯戰,但恐不能必勝耳。”仁怒曰:“公懷二心耶?吾必欲生擒李亦奇!”典曰:“將軍若去,某守樊城。”仁曰:“汝若不同去,真懷二心矣!”典不得已,只得與曹仁、呂曠、呂翔點起二萬五千軍馬,渡河投新野而來。

亦奇聞曹仁前來,失笑道:“自取死耳,叫他來得去不得!”遂集諸將出戰。

兩陣對圓,亦奇滿面春風地道:“大舅一向可好?”曹仁冷哼道:“託福甚好!”亦奇又道:“大舅不呆在樊城納福,卻跑來親戚家中作甚?”曹仁回道:“聽說荊州風光不錯,想借住幾年!”

亦奇笑道:“吾家中有個家丁,吃得多要的工錢的也多,大舅若能幫吾搬走他,借荊州給大舅住上幾年又何妨!許褚,出去向大舅請教請教!”許褚即挺刀出陣大吼道:“哪個不怕死的敢來與爺爺我交戰!”他騎在一匹肥馬上,人高馬大,竟如同座小山一樣!氣勢更是如座山壓在曹軍身上!

曹軍見了如此壯漢,齊吃一驚,曹仁暗忖:“只有典韋纔可與之相比!”不由心怯三分,環顧四周,諸將皆有懼色,曹仁道:“李典將軍可出陣試試敵軍虛實!”

李典心中破口大罵,但只能領令出戰。見有人出陣,許褚大喜,策馬上前,威風萬分,沿路塵土無風飛揚,煙氣瀰漫!

見對方氣勢凝如實質,李典心中如十五隻水桶:七上八落!方要勒馬上前,座騎卻畏縮不敢前進,李典大怒,喝道:“好畜牲!”猛鞭座騎一下,座騎才小步向前迎上許褚。

噹的一聲激響,李典竟被許褚一刀,把他連人帶馬劈退三步!

許褚見對方力氣不如自己,心中大喜:“看你還不死?!”策馬衝去。

李典剛剛回氣,想不到對方這麼快就衝來,勉強架住許褚當頭一刀,又退了一步,許褚得勢不饒人,一刀刀劈下,純是一力降十會,他的馬又快,不等李典回過氣來就上前給他一刀,一刀接一刀,李典步步後退,拼了十幾下,李典實在招架不住,往本陣逃跑,亦奇見李典敗陣,即與華英雄各引一萬騎去衝曹軍,兩軍混戰一場,曹軍失機,丟了幾千具屍體,後退十里才扎住陣腳!

卻說曹仁輸了一陣,方信李典之言;因復請典商議,言道:“元軍極爲精銳,爲之奈何?”李典曰:“吾雖在此,甚憂樊城。”曹仁曰:“今晚去劫寨。如得勝,再作計議;如不勝,便退軍回樊城。”李典曰:“不可。李亦奇必有準備。”仁曰:“若如此多疑,何以用兵!”遂不聽李典之言。令呂曠、呂翔引兩千軍馬爲前隊,自爲中軍,使李典爲後應,當夜二更劫寨。

至二更,曹仁兵將近寨,只見寨中四圍火起,燒着寨柵。曹仁知有準備,急令退軍。左右衝出亦奇和許褚截殺,仁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將到河邊,才欲尋船渡河,岸上一彪軍殺到:爲首大將,乃華英雄也。曹仁死戰,李典保護曹仁下船渡河。曹軍大半淹死水中。曹仁渡過河面,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門。只見城上一聲鼓響,一將引軍而出,大喝曰:“吾已取樊城多時矣!”衆驚視之,乃文聘也。仁大驚,撥馬便走。文聘追殺過來。曹仁又折了好些軍馬,星夜投許昌而回。

不說曹仁敗回許昌。且說亦奇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迎。亦奇安民已定。那劉泌乃長沙人,亦漢室宗親,遂請亦奇到家,設宴相待。只見一人侍立於側。亦奇視其人器宇軒昂,因問泌曰:“此何人?”泌曰:“此吾之甥寇封,本羅侯寇氏之子也;因父母雙亡,故依於此。”

亦奇甚喜封,於是道:“吾江東正需要這等人才也!何不讓其出仕江東!”劉沁不敢不從,知道這揚州牧李亦奇,有三好:好女色;好力聘人才;好遷移百姓。只好允了,令寇封來拜亦奇,亦奇使之爲校尉,曰日後立功再行封賞,寇封謝了。

見得了人才,亦奇更喜,遂對劉沁道:“這裡不久會有大戰,生靈必遭劫難,吾想盡遷此地百姓過長江南岸,如何?”

見劉沁有不豫之色,亦奇作色道:“吾只爲爾等好,爲何汝不聽好話!”即命人逐家遷移百姓,頓時哭聲滿城,敢不從者就捆了上車,敢反抗者立殺當場,這事已經做得純熟無比,其手下專有拆遷軍,做慣此事,幾日就把樊城遷得一乾二淨,共得二千餘戶,都往江夏去了,亦奇引軍回新野。

卻說曹操罷三公之職,自以丞相兼之。以毛玠爲東曹掾,崔琰爲西曹掾,司馬懿爲文學掾。懿字仲達,河內溫人也。潁川太守司馬雋之孫,京兆尹司馬防之子,主簿司馬朗之弟也。自是文官大備,乃聚武將商議南征。夏侯惇進曰:“近聞李亦奇在新野,可早圖之。若得之,此戰不用打矣!”操即命夏侯惇爲都督,于禁、李典、夏侯蘭、韓浩爲副將,領兵十萬,直抵博望城,以窺新野。

荀彧諫曰:“李亦奇驍勇,更兼賈詡爲軍師,不可輕敵。”惇曰:“李亦奇小兒也,吾必擒之。”

遂不聽勸,惇奮然辭曹操,引軍登程。

亦奇居新野,忽報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萬,殺奔新野來了。亦奇遂集諸將道:“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許褚可引五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後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華英雄可引五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蔡中、蔡和、寇封可引一千軍,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文聘可爲前部,不要贏,只要輸,吾自引一軍爲後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

衆將見亦奇分派有度,盡皆悅服,領令去了,亦奇又着賈詡守城,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卻說夏侯惇與于禁等引兵至博望,分一半精兵作前隊,其餘盡護糧車而行。時當秋月,商飆徐起。人馬趲行之間,望見前面塵頭忽起。惇便將人馬擺開,問嚮導官曰:“此向是何處?”答曰:“前面便是博望城,後面是羅川口。”惇令于禁、李典押住陣腳,親自出馬陣前。遙望軍馬來到,遂自縱馬向前。文聘出馬,大呼道:“夏侯將軍不在許昌納福,跑到親戚家裡作甚!”

夏侯惇大笑道:“欲請你家主公回荊州納福!”躍馬挺槍直取文聘,兩下交手,兵器相交,文聘一刀斬下,噹的一響,被反彈而回,吃了一驚:“這廝的功夫好古怪!”鬥不了幾合,只覺得束手縛腳,又得將令,只許敗不可勝,就乘勢敗退。夏侯惇從後追趕。文聘約走十餘里,回馬又戰。不數合又走。韓浩拍馬向前諫曰:“文聘誘敵,恐有埋伏。”惇曰:“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何懼哉!”遂不聽浩言,直趕至博望坡。一聲炮響,李亦奇自引軍衝將過來,接應交戰。

只見李亦奇一身輕甲,手上只帶了把劍,別無長兵囂,見了夏侯惇,只虛劈一劍,就往回跑,手下軍士拖旗棄甲也跟着跑。曹軍見了,鬨堂大笑,夏侯惇呵呵大笑道:“侄女婿不必驚慌,吾決不害你!”着大軍緊追,務必生擒!

于禁、李典趕到窄狹處,兩邊都是蘆葦。典謂禁曰:“欺敵者必敗。南道路狹,山川相逼。樹木叢雜,倘彼用火攻,奈何?”禁曰:“君言是也。吾當往前爲都督言之;君可止住後軍。”李典便勒回馬,大叫:“後軍慢行!”人馬走發,那裡攔當得住?于禁驟馬大叫:“前軍都督且住!”夏侯惇正走之間,見於禁從後軍奔來,便問何故。禁曰:“南道路狹,山川相逼,樹木叢雜,可防火攻。”夏侯惇猛省,即回馬令軍馬勿進。言未已,只聽背後喊聲震起,早望見一派火光燒着,隨後兩邊蘆葦亦着。一霎時,四面八方,盡皆是火;又值風大,火勢愈猛。曹家人馬,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文聘回軍趕殺,夏侯惇冒煙突火而走。

且說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當先大將,乃華英雄也。李典縱馬混戰,奪路而走。于禁見糧草車輛,都被火燒,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蘭、韓浩來救糧草,正遇許褚。

夏侯蘭、韓浩見了許褚,心中膽怯,合擊許褚,這許褚何許人也!刀發如風,出招如電,只戰了幾合,夏侯蘭就被許褚一刀劈了下馬,韓浩奪路走脫。元軍直殺到天明,卻纔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亦奇收軍回新野,一邊犒賞將士,一邊着探子時刻注意許都動靜。

卻說夏侯惇敗回許昌,自縛見曹操,伏地請死。操釋之。惇曰:“惇遭李核心詭計,用火攻破我軍。”操曰:“汝自幼用兵,豈不知狹處須防火攻?”惇曰:“李典、于禁曾言及此,悔之不及!”操乃賞二人。惇曰:“李核心如此猖狂,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急除。”操曰:“吾所慮者,李亦奇、劉備耳;餘皆不足介意,今當乘此時掃平江南。”便傳令起大兵五十萬,令曹仁、曹洪爲第一隊,徐晃、張郃爲第二隊。夏侯淵、夏侯惇爲第三隊,于禁、李典爲第四隊,操自領諸將爲第五隊:每隊各引兵十萬。又令典韋爲折衝將軍,引兵三萬爲先鋒。選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師。

另一方面,益州劉備見了江東來使伊籍,得知消息,不由大喜。遂召衆商議道:“吾雖得西川,然吾心思東川日久,只慮曹操助張魯,現曹操大軍下江南,江東李核心又着人去說涼州馬騰攻取關中,吾可乘機取東川矣!”衆人稱善

周瑜(他誓把革命進行到底,堅決反李!於是投靠了劉備!)道:“張魯懦弱,主公當一鼓而下之!而曹操與李核心於荊州大戰,孰勝孰敗,都大傷元氣,吾軍可於中取事!”

諸葛亮道:“公瑾其言甚是!乘曹李兩家大戰,我軍若有機會就取了荊州,荊州之富甲於天下,再乘機取了江東,則大事成矣!”

劉備的眼中也射出貪婪的目光,想起江東的財貨和美女!不由意動,遂發令徵召十五萬壯丁入伍,益州共有常備軍五十萬,自引二十五萬去攻張魯,帶了張飛、趙雲、諸葛亮、張任、李嚴、楊懷、高沛、冷苞、鄧賢、吳蘭、陳式、張著、高定、高翔一衆將領撲向漢中!

再以關羽爲帥,周瑜爲軍師,黃權爲參贊,帶了周倉、關平、孟達、雷銅、張翼、廖化、馮習、伊彤、朱褒等,領軍十五萬,屯於巴東,以觀荊州成敗。

留法正、張鬆、嚴顏等領軍十萬守城。

而涼州韓遂、馬騰、馬超領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樑興、成宜、馬玩、楊秋、龐德、馬岱、馬鐵等,起兵二十萬去攻關中!

一時之間,神州大地,處處烽火!

第47節 皇帝雪夜入高句麗第72節 攪屎棍第7節 經營北方江海第47節 羅馬大亂(二)第11節 和平演變第74節 希臘有戰火(四)第8節 三英戰兩雄第33節 馬家遊江南(四)第3節 圖強第49節 小人得志第22節 無間道之祝融發威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55節 奧運餘波第39節 作戰計劃第58節 希臘美女第8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20節 美洲征服史(一)第64節 終極情趣(二)第3節 羅馬內戰(二)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第48節 羅馬娛樂時光(一)第17節 可愛小兔第5章 33節 神的樂器第16節 收個打手第53節 元宮秋(一)第34節 頂峰(一)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38節 再幹一票(四)第39節 總督之死(一)第87節 死誰好呢?第14節 袁術來襲第39節 皮洛士式勝利第36節 斬西海龍王第11節 吞併日耳曼(七)第41節 中華文化第42節 全部剝光豬第31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二)第26節 偷運伏皇后第20節 司馬折棒子(三)第52節 猛將兄第20節 司馬折棒子(三)第71節 破邪馬臺國第12節 不可愛的兩個傢伙:金環三結和阿會喃!第10節 鬼城豐都第12節 正常說書第17節 出兵幹陀利(一)第40節 公主入宮(二)第9節 君心兩面第25節 雷霆猛女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48節 帝國的聚寶盆(一)第20節 皇帝當強盜(一)第31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三)第2節 兩條主線第91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三)第22節 無間道之祝融發威第94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第1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6節 哪來狼狽呢?第74節 希臘有戰火(四)第42節 絕世毒婦(二)第70節 集結號第23節 只撿便宜第2節 納衆第51節 朕來溝(一)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27節 操統北方第30節 日耳曼好時光(一)第3節 襄江之戰(一)第23節 一串珍珠(一)第5節 炮擊無功第21節 封土堆上何青青第37節 名將之路(二)第42節 全部剝光豬第44節 絕世毒婦(四)第37節 大元立國美麗的釣魚島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29節 北匈奴祀絕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14節 離奇經歷第6節 蕭山會戰第3節 佛祖困青龍第15節 消滅彌加第71節 破邪馬臺國第5節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7節 性情PK第14節 袁術來襲第45節 劉備出川第46節 最後解決(一)第41節 最高危機第6節 呆在豬圈裡的步百里第51節 豬豬威震羅馬(二完)第63節 兵臨城下第70節 夫人英明第45節 南洋終局第17節 割麥之戰帝國的聚寶盆二第67節 羅馬行省第34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