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克什米爾之鷹(三)

惇有取勝的戰爭協議上簽字!”

…………

在部隊分工中,陳武是先鋒,夏侯惇坐鎮中軍,韓浩護送後隊的糧草和物資。

帝國軍的後勤力量甚衆(沒辦法,咱帝國就是錢多),本着“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原則,物資分散配給,往往每支部隊後面就直接掛上了補給隊,但大量物資還是依*後隊,後隊之中又分成若干小隊,以保證供應。

部族的的打擊落在後隊上,他們精心選擇一段路,進行攻擊,讓帝國軍措手不及。

那天上午,太陽剛出來不久,我們的馱隊上路了,這是一支運送糧草的隊伍,大部分是帝國服兵役的民夫、僱來的本地山民趕着馱子,大部分是毛驢,領隊的正是韓浩(他自嘲自己是毛驢隊長,不過也無人笑他,在皇帝的有效教育下,大家都知道後勤的重要性,將軍們經常輪換去護糧)。

昨夜十分走運,是在一個平坦的盆地裡紮營,今天上路是往高處走,道路漸漸變得崎嶇難行,馱隊被拉得長長的,前面警戒部隊已經上到半山中,後面的驢子纔剛剛過山腳,韓浩行在隊伍中間。

突然,轟隆一聲巨響,前方山崖大面積滑坡,將道路堵個正着!

接着,從山頂處飛下一個醒目的火罐,準確地砸中了一匹運糧的驢子,“砰”地清脆一響後,熊熊大火燃燒起來,隨即向四處蔓延,滾滾的黑煙升騰而起。

一個接一個火罐扔下來,隊伍大亂,驢子驚慌失措地亂叫亂跑,被火燒得在地上打滾,許多牲口驚到跌下山去。

帝國人員則按照作戰手冊規定,放棄馱子,貼着山壁,以避火焰,大部分人都平安無事。

到處是火,混亂中有人失足,也有人被火燒着,痛得大叫!

一個火罐就在韓浩面前碎開,火焰流了一地,火勢兇狠旺盛!灼熱的氣浪,刺鼻的味道讓韓浩嚇了一大跳:這……這不就是石油嗎?

吃驚之餘,韓浩倍感憤怒:“情報局那幫狗孃養的,不是說這兒沒有石油嗎?”

說真的,人煉的火油、油脂還不放在將軍們的心上,可是如果真是出產石油,那可令人忌憚,因爲來源是源源不斷的。(後來帝國軍回到Nagimali城中,將贊普捉來怒罵一通,贊普撞天屈道:“我們與部族交戰,他們從來沒有使用過大軍所說的‘石油’啊!”一經調查,果真如此,貴霜軍遠遠弱於帝國軍,部族根本不需要用此殺手鐗)

很明顯,韓浩的猜測不錯,火罐就象不要錢般砸下來,燒得帝國軍焦頭但不爛額。

部族人似乎是手下留情了,他們是順路將火罐砸下來,不是全面開花,給了帝國軍逃避的時間,以至於一些膽大的軍官,就象交警處理交通事故一般,指揮人員依次逃跑或者貼壁閃避,人員損失是有但不大,多人受傷,畢竟火罐子一爆開,在此範圍誰都逃不了,其中包括倒黴的韓浩。

只是一部部馱子被火吞噬,大部分物資被燒個精光而帝國軍根本無還手之力。

這天,不止韓浩的後勤隊,還有數支後勤隊受到打擊,帝國軍的補給立即變得糟之又糟,嚴重匱乏。

倒黴的事情向來一來就來上一堆,從帝國軍的出發點到阿卡神山急行大約三天半的行程,但遭遇阻截,陳武的先鋒隊足足用了十天功夫才望到神山的影子,但僅僅望望而已!

在一處兩山夾路的位置,當着帝國軍的面,部族將在山崖積蓄多時的石頭盡數扔到路上,徹底地封住了前行的道路!

陳武並不氣餒,爬到石堆上,仔細檢查,認爲尚有可爲之處,遂發動軍士搬走阻路石頭。

帝國軍的傳統,都是軍官帶頭上,陳武貴爲將軍,同樣不例外,親自動手搬運,一人幹兩人的功夫,根本不顧身體,結果就在當晚出鬼。

那是下半夜時分,部族人十分好心地來喚帝國軍起牀/得漫山遍野都是牛角號,“嗚嗚聲”吵崩了天,陳武匆忙披衣起牀,被冷風一吹,不由打了二個噴涕!

發覺沒事兒,他親自檢查一次哨位後纔回帳休息。

第二天一早,只覺得腳軟身倦根本起不得牀,呼吸困難,先前鐵打也似的人動彈不得,勤務兵一摸他的額頭,嚇!好燙也!

於是驚動諸人,軍醫一溜煙地衝進來,診治後確定無疑“高原病”!

針對此病,帝國軍醫大學開發出了一種中藥製劑,成分有黨蔘、沙蔘、當歸、丹蔘、金果欖之類,效果還不錯。

而山民的秘方,則用上藏藥中紫、唐古特青蘭,狹葉紅景天、冬蟲夏草等,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後果。

趕緊用藥,然後軍

好的醫療方法就是將陳武轉移至低海拔高原或返回平容易好。

前軍副長官即時按軍隊條文要求接過指揮權,下令將自己的將軍火速往下運,全然不理會陳武的抗議。

聽聞道路被堵,前軍主將生病被送了下來和後軍遇襲、後軍主將受了輕度燒傷但拒不後撤的報告,夏侯惇倍感煩惱。

惡劣的自然環境,從天而降的攻擊,有力無處使的窘境,令人真是窩心。

沒了脾氣的夏侯惇不得不接通了與主帥賈詡的的“全息形象”,向這位大人報告了難堪的前線狀況:“我軍殺敵無,損失了二千五百人的兵力,其中一千七百有或輕或重的高原病,另外八百人中有二百因爲失足或者被擊中致命處而喪命,剩下六百人多是帶傷。”

夏侯惇告訴賈詡道:“他們崇佛,不喜殺生,我軍主要是非戰鬥減員嚴重,就連陳武也不得不下送,不過目前他的狀況良好。”

“敵軍採取與我軍從不接觸的作戰方案,他們的裝備很差,弓箭不能穿透我軍鎧甲,也很少帶甲,但是他們擁有石油,來源還是個迷……”

說出來令賈詡十分震驚,要知道,用上石油,在狹窄的山路上投放,那就是“滾湯潑老鼠——一

他嚴肅地問道:“夏侯將軍,你認爲我軍還有取勝的可能嗎?”

夏侯惇精神一振道:“啓稟元帥,有!”

他滔滔不絕地道:“依照陛下對付‘游擊戰’的聖論行事,經過下官的參謀處策劃,我軍動用二十萬人,採取步步爲營、多處拉網、全面控制山區山頭山嶺的辦法,當可擊破部族區!”

賓果!絕對沒錯,問題是可行嗎?

作爲帝國核心人物,賈詡完全清楚皇帝的大戰略,帝國的大敵不是部族區,而是西面的兩個大國!在這樣情況,若是採納惇之意見,得益卻少,豈能爲之?

他斷然道:“我們沒有多餘的兵力,除了克什米爾,還有其它不少不服王化的部族區,如果一個個打過去,根本不可行。所以,夏侯將軍,我授權你,與部族再行談判,達成和平協議!”

夏侯惇不禁愕然,心有不甘,但上令下達後,只能聽從。

賈詡不過是定下了一個方針指向,具體的實操則是他的幕僚們制訂方案,與惇之部屬進行協商,由夏侯惇執行。

與部族人打下去,戰術上絕對可行,畢竟帝國的實力擺在那裡;戰略上卻是失敗的,花費大量人財物,得來不多的人口和一大堆吃不得的冰山,外快則是一堆亮晶晶的石子,怎麼看上去都是吃虧,最主要的是它佔用了龐大的資源,影響到整個大戰略。

與部族達成和平協議,在政治上有自殺的傾向,如果帝國官僚們知道帝國軍打破了至尊的皇帝陛下的“實管”大方針,只怕一大羣人嚎叫着要擰下某個人的頭吧,賈詡微笑着想。

他追隨自己皇帝這麼多年,完全清楚皇帝“大局觀”之好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皇帝做事喜歡簡潔明瞭(不說廢話,脫了衣服就上),賞罰分明,這樣的RP令賈詡不必要一系列的運作,將責任推卸給別人,如果他真的這樣幹了,能夠在官僚面前過關卻必被皇帝看低。

得到了具體指示後的夏侯惇派出使者,打着白旗,尋找部族談判。

部族很快有了迴音,族長古傑蘭願意和夏侯惇舉行高峰會議,地點就在堵路的那堆石頭上。

時間選在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的時侯,大家見了面。

出人意料的是號稱“克什米爾之鷹”的古傑蘭族長極爲年輕,看上去不到二十歲,甚至有些文弱,只是他的眼睛射出了睿智的光芒,他穿着傳統的部族衣着,頭髮卻是極其少見的小平頭而不是部族常見的包頭。

古傑蘭也在打量着夏侯惇,那是個極其強壯的軍人,僅有的一隻眼睛凶氣四溢,壓根兒沒有受到前陣子那些亂七八糟事兒的影響。

看着這個獨眼軍人,古傑蘭不由一徵,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某些想法。

兩人各按彼此的禮節向對方致意,令大家都感到欣慰的是大家都很真誠。

古傑蘭是向夏侯惇背後的龐大勢力致敬,夏侯惇則感謝古傑蘭對他的孩子們手下留情。

軍人不尚空談,夏侯惇直接了當地道:“你們用你們的實力贏得了我們的尊敬,我們需要和平!”他的話由翻譯轉述了。

說着這句話,夏侯惇渾身不自在,畢竟對於一位喜歡鮮血勝於喜歡美酒的人來說,說出這句話是多麼奢侈的事。

帝國時期,“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的訓令深入地浸入了每一個軍人的細胞中,不論你資歷多高,功勞多大,如果是有意違反軍令,除非你違反軍令的收益可觀,否則你的下場就是被勒令

役,軍隊不會容許不聽話的人。

所以儘管夏侯惇不喜歡賈詡的那條命令,但還是試着與古傑蘭達成協議。

古傑蘭說話很和氣,可是夏侯惇發現他的立場一認定下來,就象冰山般屹立不動。

夏侯惇則顯得咄咄逼人,進攻進攻再進攻是他的本性。

大家都有達成協議的願望,但也各有各的難處。

於是,談判正式展開,大家就在石山上,視野相當開闊,可以遙望到白雪覆蓋的山峰,山下的峽谷裡,一片翠綠的草場,看上去鳥語花香,一派和平景象,而正在交涉的兩位首領,也努力地達成協議,一個過得去的和平協議。

表面看上來是兩個人的事,實際上古傑蘭得和他的長老們商量,還得說服一些頑固的長老,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比之下,夏侯惇則舒服多了,他的副手和參謀們是來幫助他而不會扯後腿,每天晚上絞盡腦汁幫他尋找對手的漏洞,做他的大腦爲他搞定談判的中心思想。

脣槍舌劍的激烈處,並不亞於戰場上的血肉交鋒。

更幸運的是,夏侯惇曾經進入過黃埔軍校的“高級戰略班”培訓過,並取得了結業證書(如果沒有證書者不能再回部隊),對於談判有點心得,加上一幫人幫助他,就勉爲其難地擔綱。

爲了顯示誠意(更主要的是補給不上來),夏侯惇將大部分兵力後撤了,每天他們就登上石山斗嘴皮。

談判講下去,就不是兩個人的事,加入談判的人逐漸增多。

郎有情妾有意,達成的協議如下:

一、部族區承認皇帝陛下的統治,在部族區,皇帝陛下是最高統治者,掛他的像升帝國國旗;

二、帝國給予部族區相應的資助金額,幫助部族區改善生活;

三、部族區取得內政、宗教、法律、武裝的管轄權,帝國允許“部族高度自治,部族人自管部族區”,帝國不得干涉其權利的實施,不可輕易派人進入,帝國可在部族區設立了辦事機構,與部族首領協商解決問題;

四、部族與帝國進行劃界,部族百姓當進入帝國實際轄區後,即全面受到帝國管轄;

五、部族區內的資源,由帝國與部族首領簽定合同,合作開發,例如阿卡神山的綠寶馬,古傑蘭承諾帝國商人可以進入開發,前提是必須尊重部族的宗教信仰,並且按部族區的稅率交稅;

……

協議的最後是大家都以美好的願望,爭取最終讓帝國在部族區取得實管。

求同存異,雙方都作出了很大的讓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象帝國方面,有史以來第一次不謀求“實管”而是虛的管轄,但爭得部族承認皇帝是他們的至尊,同時能夠派人去開發部族區內的資源,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有接觸之後,以後再使水磨功夫慢慢來。

以部族方面,他們保持了他們的獨立性,還得到一定的金錢資助(其實是帝國搶着送錢,別把帝國當成冤大頭)。

雙方協議如此,要解決的就是大家在地圖上劃出轄區,結果帝國大獲全勝,最好最肥的土地,如平原、河谷之類全部劃給了帝國,交通樞紐、重要河流也在帝國手中。

並不是古傑蘭高尚,他說服他的長老們如是說:“不要激怒帝國,真的全面開戰,帝國或許會破皮流血,但我們則是滅族之災!我們把最好的東西給了帝國,就象盜賊不會打窮人的主意一樣,如果帝國還想進一步吞併我們,就得付出慘痛的代價,何苦來哉,我料帝國必不會取此下策!”

作爲“克什米爾之鷹”是站得高,望得遠,他的目光之遠大令人很懷疑他的出身,他真的是一個山裡之民嗎?

經過了十天的談判,最終達成協議,夏侯惇報請賈詡批准,很快也得到了批准,賈詡以特命全權大臣,領欽差大臣關防的身份,授權夏侯惇在協議上簽字!

簽字之後,夏侯惇帶了三分痛苦地道:“這是帝國將軍第一次在沒有取勝的戰爭協議上簽字!”直到若干年後.夏侯惇一直都沒有原諒自己,爲了洗脫這個罪名,他在日後的大戰中極爲兇殘,意欲用滾滾鮮血洗清他的名聲。

錯了!不止是他,還有幾個帝國將軍,也與多個部族區簽定了類似的文件。

而這樣的文件,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帝國中央官僚的憤怒,一時間,彈劾賈詡的奏摺雪片似地飛進了皇宮中!

一個個刺眼的文字:“文和無能,喪權辱國!”“丟盡了帝國的面子!”“不顧陛下的期望,違逆陛下‘實管’的聖論,大不敬也!”更激烈的有“殺賈詡的頭以謝陛下和國人!”……

一場政治風暴,就象高高的喜馬拉雅山的雪崩,驟然來臨。

賈詡,他能夠扛得住嗎?

第16節 皇后閱兵第11節 吃了蔡琰第30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二)第31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一)第25節 大收穫第16節 東部鮮卑完了第1節 流金歲月第44節 魔王大變身第14節 離奇經歷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13節 克什米爾之鷹(三)第81節 進謁皇后第21節 美洲征服史(二)第49節 小人得志第50節 中壘堡陷落第13節 戰鬥開始了第12節 前進路上第7節 蟻與龍鬥(一)第39節 噬命的圍牆印度古國與宗教第28節 波斯了局(一)第38節 朕是個和平分子第9節 第一天當太守第63節 天災人禍第15節 大戰之後(一)第47節 中壘堡之戰(一)第19節 荷蘭港第29節 北匈奴祀絕請假條停更啓事第33節 歡樂頌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40節 反客爲主第19節 隔海互聯第14節 兩軍議事第40節 皇帝當了皇帝第16節 友情PK第20節 大舉進攻(二)第6節 一個士兵JB的命運(二)第35節 再幹一票(一)第38節 肚皮協議第70節 集結號第34節 拳王賽第30節 夢斷樓蘭(四)第5節 路途第1節 波斯議出兵第20節 何不用金磚打人?帕爾米拉城第38節 朕是個和平分子第29節 夢斷樓蘭(三)第62節 皇妃到羅馬第37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三)第70節 集結號第17節 老將出馬?第45節 終結者II----終結元老院第36節 琴採麗薇雅的一天(二)第32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三)第42節 絕世毒婦(二)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11節 十個軍團也解不了圍第72節 邪惡皇帝第3節 佛祖困青龍第11節 吞併日耳曼(七)第65節 終極情趣(三)第54節 立牌坊做婊子第46節 最後解決(一)第34節 曲盡人散第30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一)第12節 又一單工程第23節 棒子夷族第30節 夢斷樓蘭(四)第7節 經營北方江海第20節 司馬折棒子(三)第6節 吞併日耳曼(二)第2節 民主來了第88節 二次革命第52節 猛將兄第61節 埃及諸事第31節 青龍一口吞下n個島第20節 皇帝當強盜(一)架空小說硬傷大檢討第1節 波斯議出兵第40節 總督之死(二)第41節 拉丁版聖經第4節 茫茫雪路第34節 曲盡人散第38節 名將之路(三)第54節 紛爭、潛流(二)火炮火槍的艱難發展過程奪命雙胞胎姐妹讓你快活上天堂第1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帝國皇帝的自白第56節 張老師的典型戰例(二)帝國皇帝的自白第41節 拉丁版聖經第13節 賀歲版大禮包第49節 有情無慾,有欲無情第56節 龐統進神廟第6章 第3節第43節 城牆爭奪戰第11節 西部戰役